山东省志·水产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6&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王铁民 张锡纯 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年 5000册 265千字 442页 彩图 10码 26.00

ISBN7-209-00963-9

《山东省志·水产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1991年正式出版。志书以篇、章、
节层次划分, 全书共设7篇,内容依次为水产资源、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水产品加
工、水产贸易、水产科技教育、渔业管理。志书上限始自1840年,下限到1985年。
山东省濒临黄海、 渤海,内陆河流湖泊交错,水产资源丰富,渔业历史悠久。1
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山东渔业受到了严重摧残。19
11年,日本渔船侵入山东近海渔场。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日本渔轮强行在山东半
岛近岸渔场连年酷捕, 日本渔商还在青岛开设水产株式会社和水产组合鱼市场。191
7年,北京政府山东省实业厅在烟台建立了水产试验场。1923~1929年,山东沿海渔航
总局、山东水产讲习所以及烟台、青岛、威海等地私营水产冷藏制冰厂等相继建立、
投产。 至1936年,全省机动渔船发展到200余艘,渔业劳动力10.9万人,水产品产量
达22万吨,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变后,山东沿海渔港相继被日本侵略军侵占,渔业生产每况愈下。
至1945年,全省渔民和木帆渔船比1936年减少33%,渔轮减少到34艘,水产品产量降
至5万吨以下。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除青岛外,山东沿海城市和渔港由人民政府接
管,渔业生产逐渐得以恢复。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使刚开始恢复
的渔业生产又遭破坏。青岛市原日伪水产单位被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派员接收,先后
成立了官僚资本性质的黄海水产公司和青岛鱼市场。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人民政
府在沿海成立了渔业推进社和国营水产公司,从而加快了渔业生产的恢复。
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政府及时采取了发放渔业贷款和救济粮、调整劳资关系、
建立水产行政机构和国营水产企业、颁布渔业法规等一系列措施,使渔业生产很快得
以恢复。到1952年,全省水产主要指标均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
期,全省97%的渔民加入了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和按劳分配为特征的高级渔业生产合
作社,同时对城市私营渔轮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全省渔业劳动力达13.2
万人,水产品总产量30.1万吨。
从1958年开始,受“大跃进”的影响,再加连续三年经济困难,给渔业生产带来
严重影响,196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下降至23.6万吨。1963年开始国民经济调整,全省
渔业生产在恢复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省渔业生产
管理一度混乱,严重影响了水产事业的发展。1970年后,随着各级水产行政机构的恢
复、加强,水产品产量开始回升。1978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74万吨,渔业总产值突
破3亿元。 但是,由于机动渔船增长速度过快,近岸渔场连年滥捕等原因,致使主要
经济幼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南四湖等湖泊水质污染日趋严重,致使数万亩水面水生
植物枯萎,水生动物几近绝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渔业进入了全面调整和初步改革的新的发展时期。
1979~1981年, 着重对全省渔业生产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海洋捕捞产量虽然有所减
少,但优质鱼产量却明显增长,近海水产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1982年开始对
渔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水产品产、供、销等方面的关系开始理顺,逐步形成了生产
者、国营水产供销公司、个体商贩、销区厂矿企业竟相运销和产销直接见面的机制。
从1984年开始,山东省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到1985年,全省对水产养殖业的投资总额
达2亿元以上,水产养殖专业户发展到3万多个。为渔业生产服务的配套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有18个水产研究所、 127个水产技术推广站、3277名水产科技人员,先后有97项
次水产科研成果获省以上奖励,并在渔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水产资源的监督管理也开
始走向正规,省和沿海、沿湖市县都设有渔政监督管理部门,全省配备专职渔政干部
369人。到1985年底,全省已拥有机动渔船1.79万艘,海水产品产量72.96万吨,渔业
总产值突破10亿元,水产品年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山东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越来越显著。
该志获1994年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