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50&run=13

泰安市泰山区、郊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魏元平 主编
济南齐鲁书社 1996年 10000册 1222千字 783页 彩图 25码 98.00元
ISBN7-5333-0576-0

明弘治元年(1488)泰安知州胡修首部《泰安州志》,万历三十一年(1603)泰安
知州任弘烈修《泰安州志》。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泰安知府颜希深修《泰安府志》,
是年泰安知县程志隆修《泰安县志》,乾隆四十七年(1782)泰安知县黄钤修《泰安县
志》,道光八年(1828)泰安知县徐宗干修《泰安县志》,光绪三十三年(l907)泰安县
候补知县署泰安县事杨承泽编《泰安乡土志》。民国18年(1929),山东省参议员葛延
瑛修《重修泰安县志》。新中国成立后,泰安于1960年成立市志编修委员会,开展修
志工作,次年停顿,仅编写了部分志稿资料。
新编《泰安市志》1982年始修,搜集资料4500万字,六易篇目,五易文稿,历时
14年。本志上限为1912年,下限为1984年。有些事物为说明原委,适当上溯或下延。
除序、概述、大事记、附录、编后记外,依次为:行政区域、自然环境、人口、综合
经济管理、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养殖、工业、交通运输、邮电、乡镇企业、商
业、粮油、财政税收、金融、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民政、司法、劳动·人事、
军事、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体育、风俗、宗教、方言、泰山、文物、
人物,共34编。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西周时期泰安属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齐鲁交错地带。
唐乾封元年(666) 博城县改为乾封县,宋大中祥符元年(l008)改为奉符县。金天会十
四年(1136),于奉符设泰安军。“泰安”取意“泰山安四海皆安”,亦即“国泰民安”。
明废奉符县入泰安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 设泰安县。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6月城
关镇及周围部分村庄析出,建立泰山市,11月与泰安县并为泰安市。1963年撤市复县。
1982年恢复泰安市(1985年6月泰安市划分为泰山区、郊区) 。此时,泰安市共有20个
办事处,辖77个乡、11个镇。全市面积2065平方千米。北有泰山,南有徂徕山,中西
部低山、丘陵连续起伏。泰莱、汶阳平原展布其间。山地、丘陵、平原大致呈东西走
向。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泰山海拔1532.8米,为山东省第一高峰,也是中国东
部长江以北、燕山以南滨海地区第一高峰。大汶河是泰安最大的河流,由东而西过境,
然后穿东平湖入黄河,是黄河下游最末一条大支流。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
季分明。1984年人口130992人,共有17个民族。矿产资源有岩盐、石膏、硫磺、铁、
花岗石、石英、云母、油页岩、蛇纹石、麦饭石、石棉、滑石、磷、杂卤石等。大汶
口盆地蕴藏有巨型非金属矿藏。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
有花生、棉花等。盛产苹果、板栗、梨、柿子、大枣、石榴、核桃、桃、樱桃、山楂
等。泰山赤鳞鱼为珍贵鱼种。森林覆盖率为24%。主要树种有银杏、油松、赤松、黑
松、侧柏、柞、橡、桑、刺槐、国槐、榆、毛白杨、水杉等。
泰山坐落于泰安北部。 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是一座天然博物馆,享有
“东方文物宝库”的盛誉。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山岳风光,
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区;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泰山自然景观雄奇、险秀,气势磅礴。泰山风景区面积426平
方千米,主景区面积19.5平方千米,主要名胜景点有60余处。
1949年泰安市农业产值2655.2万元, 粮食每公顷产量945千克。1984年,农业产
值增至25796万元, 年递增6.7%。1949年,工业产值为206万元,仅有粮油加工、酿
酒、酱菜等行业。1984年,形成有20多个行业构成的轻工、重工、建材、供电等工业
门类,实现工业总产值21873万元,产值年递增11.28%。1984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
费收入6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1.5元。人均寿命由35岁增至69岁。城市面貌发生巨
大变化。1949年,泰安城区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3万;1984年分别达到16平方千米
和15万人。街道总长度达到61千米。
泰山及周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鏖兵疆场。境内徂徕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
装起义根据地,军事编详细地记载了日伪军在泰安设立的82个据点的位置、设立时间,
日伪军驻兵人数、摧毁或撤离年月等,资料翔实可靠,再现了泰安在日本侵略军铁蹄
下的真实面貌。泰山是儒释道合流的名山。泰山神祗影响及于半个中国,朝山进香活
动历久不衰。近代以来,西方宗教传入泰安,各种宗教活动深刻影响到旧中国泰安人
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宗教编和泰山编中作了详细记述。志书专设泰山编、文物编,
全面记述泰山风景名胜、建设开发等及文物保存、保护情况。“泰山封禅”是研究中
国古代帝王政治活动的重大课题。泰山编设“泰山封禅”章,对封禅活动作了简明扼
要的记述。该编“泰山研究”章广搜博采,简约记述了泰山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
的历史与现状。泰安大汶口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大汶口遗址集中典型地反映了该
文化的基本面貌。志书专题记述了大汶口遗址及其文化内涵。文物编记载了一部弥足
珍贵的古籍,即明版善本《书史纪原》。该书为曹寅(楝亭)藏书,书中订有董其昌手
迹序,最可称奇者为末页末行竟有“雪芹校字”小楷,书中还有“雪芹”描摹校正字
迹,为海内外绝无仅有。该编“文物管理保护”章记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泰
山及境内文物古迹的破坏情况,以垂诫后人。人物编在记英烈的同时,把蜚声中外的
学部委员、邑人刘承钊、王曰伦载入志书。还记述了有一定影响的小人物和反面人物。
志书图片精美,旭日东升、岱岳雄姿、山城秀色、汶河如带等大幅图片,展现出泰安
所处的不平常区域。历史上对“汶阳田”的重视和争夺演绎过许多著名故事,“汶阳
平畴”一图,使这一膏腴之地活化起来。“秦泰山刻石”“齐长城”“经石峪”“无
字碑”“唐摩崖”等图片反映了泰安独有的文物古迹。图片和志书内容互为补充,多
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泰安一地的历史与现状。

(刘玉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