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林业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3&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张德民 主编 李继华 刘绍堂 潘兴文 谢桂
英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 3000册 370千字 608页 彩图 24码58.00元
ISBN7-209-01916-2

《山东省志·林业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93年,1998年正式出版。全书以篇、章、
节层次划分, 共设9篇:资源、调查设计、种苗、林木培育、林场、林木保护、林产
品、教育和科技、管理。上限始于1840年,下限至1988年底。为保持所记事物的内容
相对完整,个别事物适当上溯。
山东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地形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省植
物3100余种, 其中木本植物660余种。陆栖脊椎动物448种,其中野生鸟类406种。地
带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东部、南部森林茂密,树种组成丰富,并有一些热带、
亚热带成分的树种;西部、北部水热条件较差,适生树种少,但土壤深厚肥沃,树木
生长快,是适于发展用材林、林粮间作、农田林网等农区林业的地区。
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山东已有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对原始森林的开发也
较早。先秦时期,齐鲁宜农土地大多已垦为农田。山东的人工林最早见于文献记述的
有漆园、桑园、柞岚、竹园和桐梓等用材树林。
19世纪末,随着西方人工造林技术的传入,山东开始设置林业机构,开办农林学
堂,培养技术人才。民国时期,国营和群众造林组织迅速发展,但由于山东政局动荡,
政府腐败无能,战争破坏严重,林业成效不大。至1948年,全省仅有残林30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不到2%。森林的破坏,使大地失去庇护,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春旱、夏涝、秋旱成了山东气候的特点,给山东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
重的影响。
山东林业的振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国初期,各级政府即发动群众以山区为
重点进行封山育林、造林。到1952年,全省林地面积由1948年的30万公顷增加到42.7
万公顷,增长34.37%;主要干果产量由1949年的9598万公斤增加到17911万公斤,增
长86.61%。
1953年全省进入农业合作化阶段,单一的林业互助合作组织和私人造林纳入了农
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由国营和私人造林为主转入以集体造林为主。1955年后,年造林
面积超百万亩,林业生产开始进入高潮。到1957年,全省林地面积已达58.9万公顷,
比1948年增加了96.32%。
1958年公社化后,林业生产出现大起大落。由于强调林业“大跃进”,曾出现过
几万乃至几十万人上阵的造林高潮, 1959年全省造林面积达19.84万公顷。但由于林
权体制被打乱,大炼钢铁又砍伐了很多成材树和经济树,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群众渡
荒又砍伐了大量“四旁”树,全省林业生产陷于低谷。后经重新明确林木权属,重新
恢复建国初期的封山育林制度,林业生产迅速回升。1963~1965年平均年造林13.3万
公顷以上。
“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始几年由于强调社社队队办林场和统一规划,统一行动,
每年造林仍在13.3万公顷以上。但由于错误地把确定山林权属和制订护林规章制度当
作复辟资本主义来批判, 林业机构撤销, 科技人员下放,1969年后造林进度放慢。
1974年森林资源清查, 全省林地面积132.07万公顷,木材蓄积2291万立方米,较196
1年分别增加78%和109%。但是由于放松了对原有林地的管理,胶东数百万亩松林毁
于松毛虫和松干蚧壳虫,平原地区的榆兰金花虫和泡桐丛枝病、大袋蛾危害严重,哄
抢国有林木事件也时有发生,到1978年全省林地面积较1974年下降了31.5%,林木蓄
积量下降了42.3%,而疏林地和无林地面积却增加了153%和5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变革,林权体制也相应变化。在新的
观点指导下,开拓了新的生产领域,建立了多功能、多效益的林业系统工程,走出了
山东加速发展林业的路子,林业生产从长期徘徊走上振兴。1979~1983年平均年造林
百万亩左右,1984年上升至13.3万公顷以上,1985~1988年又增至20万公顷左右。截
至1988年底, 全省有林地面积已达160.07万公顷,比1948年增长了4.3倍,加上天然
灌木林、“四旁”树木(指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并包括林网、林粮间作及0.3公
顷以下的小片林地) 折实面积,全省林地总面积已达230.19万公顷,林木覆盖率已达
14.87%, 干果总产量已达32959.5万公斤,为1949年的3.4倍。山东自然面貌已大为
改观。原来荒山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的鲁中南山区,沂、鲁、蒙、泰、徂徕、峄山
等主要山头和沂、沭、汶、泗等主要水系两岸,已成为山东成片林木最集中的地区。
其中临沂地区成为全省林木蓄积最多和花椒、板栗、银杏等经济林的重点生产地区。
原来次生林较多的胶东地区,经过多年封护和改建,林木生长较好,烟台、威海两市
林木覆盖率达25%左右,是山东林木覆盖率最高的地区和干鲜果品的主要产地。南起
日照, 北至莱州的千里海滩,已建起以264个国营和集体林场为骨干,以刺槐和黑松
为主要树种的沿海防护林6.67万公顷,防护着三四百万亩农田免受海风、海雾侵袭。
鲁西、鲁北平原地区,除黄河故道沙滩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基本消除
风沙危害外,在农田、村镇也建起了以农田林网、林粮间作、村镇绿化、小片丰产林
相结合的网、带、点、片平原绿化体系。全省已有40个县(市) 1个地区达到了林业部
制定的《华北、中原平原地区绿化标准》,被授予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区)的称号。
菏泽地区“四旁”树木木材蓄积量749.8万立方米,居全省各地(市) 首位,呈现农林
牧全面发展的新景象。
林业生产的发展,不但扩大了林木资源,改善了自然环境,生产了木材、果品和
其他林副产品,而且从林政、科技、思想等方面为今后林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天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