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95&run=13

淄博市周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翟明本 主编 李春才 鲍泽春 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2年4月 4000册 1150千字 736页 彩图 18码
40.00元
ISBN7-80088-259-4

周村历史上未修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60年曾修志,但未成书。新编
《周村区志》 始修于1982年4月,至1991年12月付印,其间搜集资料约2600万字。区
志记述上限1840年,下限1985年,大事记延至1990年。全书共23编,前设概述、大事
记,后置人物和附录。编目依次是: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工业、丝绸、交
通·邮电、城建·环保、商业、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党派·群众团体、政权·政
协、公安·司法、民政、军事、人事·劳动、文化、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体育、
风俗·宗教·方言。
淄博市周村区位于山东省中部, 总面积263平方千米。1945年以前,周村区北部
属长山县,南部属淄川县。1945年9月,中共山东分局置周村市建制,隶属渤海行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于1950年3月,撤销建制,周村、长山合并为长山县,属淄
博专区。 1950年11月,周村从长山县析出,与张店合建为张周市。1955年4月,撤销
张周市建制, 设周村区,隶属淄博市至今。1985年,全区辖9乡、2镇、3个街道办事
处,212个自然村、2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66181人,其中男132692人、女1334 89
人,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12人,是全省平均人口密度的2倍。有汉族、回族、满
族、苗族、壮族、侗族、瑶族、蒙古族、朝鲜族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5%。
周村区属泰鲁山系丘陵至平原的过渡地带。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平原,地势南高
北低。周村是粮、林、牧综合农业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开展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对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推广良种,改进农机具,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
发展。1978年以后,实行科学种田,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转
化。 1985年, 粮食每公顷产量6420千克,总产量80810吨,分别是1949年的4.5倍和
3.07倍; 林地面积、果品产量、畜牧业产量分别比1949年增长252倍、9倍、1倍;农
业机械总动力9.34万千瓦。
周村是鲁中重要商埠。明末清初,已辐射方圆百里之外。嘉庆年间,周村已形成
“百货丛积,商旅四达”的“巨镇”。光绪年间,胶济铁路通车,周村工贸俱兴,被
辟为商埠,店铺近2000家,有“金周村”“旱码头”等美誉。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由于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战乱的影响,商业日趋凋敝,商户大部分歇业。
1949年,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有248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国营、集体商业的
同时,扶持私营商业。1956年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年,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比1949年增长3.11倍。 1978年以后, 国营、 集体、个体商业同步发展。1
985年,全区共有商业网点3183处,从业者万余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756万元。
周村工业历史悠久。唐代的纺织、明代的冶铁、清代的铜器曾盛极一时。1934年,
有棉织、造纸、铜锡具、酿造、榨油、卷烟、浆染、面粉、香末、水胶、书笔、鞋等
工厂近700家,年总产值386.3万元。境内铜锡业、浆染业分别占全省的56.8%和26%。
之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洋货”充斥市场,严重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至1949年,传统手工业仅存25家,职工2746人,工业总产值787.89万元。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 周村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66年,工业总产值9587.49万元,比1949
年增长11.17倍。1978年,工业总产值28748万元,比1966年增长2倍。20世纪80年代,
周村工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形成丝绸、纺织、机械、化工、电子为主的五大工
业体系,辅以金属制品、建材、采掘、食品、电力、造纸、印刷、木器、制革、塑料、
缝纫、 工艺制品等十余个门类。1985年,全区共有工业企业1038家,职工69674人,
固定资产原值42899万元,工业总产值69174万元,利润总额8249万元,分别比1978年
增长10.5倍、1倍、2.1倍、1.4倍、1.9倍。
新中国成立后,周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很大
发展。周村区是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先进体育县(区)。
唐代,周村的绢、丝已较有名气。明代“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清末,缫
丝、丝织已用机器生产,年产丝绸、麻葛百余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迅速
发展, 1985年, 丝织品总产量1906.3万米, 丝绸工业总产值11081.48万元, 利润
685.71万元,全区形成蚕茧、缫丝、丝织、印染、丝绸机械、科研、教学、专业化管
理等完整的行业体系。产值、桑蚕丝产量、丝织品产量、出口创汇等方面均占全省丝
绸业的三分之一。周村是山东省重要丝绸工业生产基地,亦是全国12个丝绸出口基地
之一。周村在清乾隆年间被御赐为“天下第一村”,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工商
业发达;二是民间文化兴盛。1904年,周村与济南、潍县同时被清政府辟为对外开放
的“商埠”,当时有“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和“金周村、银潍县”等称誉。
周村的民间文化以正月十五闹元宵最为壮观。
新编《周村区志》1994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周村区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