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方言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54&run=1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高国耀等 总编 段祥泰 寿杨宾 副总编 李行杰 主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7年 1000册 160千字 257页 48.00元
ISBN7-5011-3606-8

《青岛市志·方言志》编纂工作始于1995年初,1997年正式出版。全书以篇、章、
节层次划分, 共分为4篇、21章。首篇为语音,依次为:词汇、语法、语料记音。全
志采用国际音标标音,遇有特殊情况,随文另加说明。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历史,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民的历史相终始。
自1891年清朝政府在青岛设防建置始,居民带着各自的乡音,从四方聚集而来。不同
的方言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方言。青岛方言属于胶辽官话。其语音、
词汇、语法都有突出的特点。
语音特点是:声母细分,韵母简化,声调减少。声母细分。即普通话的同一组声
母,在青岛话中分为两类:其一,普通话的zh、ch、sh声母,青岛话分为两类,一类
读舌尖后音,一类读舌叶音。下列各字青岛话读音不同:知≠支、耻≠齿、石≠时。
普通话的卷舌音声母zh、ch、sh,来自中古音的知、庄、章三系,元明时期由三类合
为两类,明、清之后合为一类,青岛方言还保留着元明时期的状态。其二,普通话声
母j、 q、x,在青岛话里也分为两类,一类读较后的舌面前音,另一类读带齿间音色
彩的舌尖前音。下列各字普通话同音,青岛话不同音:间≠尖、牵≠千、掀≠先。
韵母简化。汉语语音发展的总趋势是音节结构单纯化。青岛方言的韵母似乎体现
了这一趋势。首先,复合元音韵母单化。普通话的复合元音韵母,在青岛话里变成单
元音韵母。其次,前鼻音韵母鼻化。
声调减少。青岛方言只有3个单字调。普通话中读去声的字,除少数读阴平之外,
其余都跟阳平合为一类。
词汇特点为:首先,青岛方言保留了很多古语词。如“夜来”,指昨天。“观目”,
指人的模样、外表,等等。其次,保留了少量外来词。如“古力”指下水道井。“米
打罗”指一种小的圆铁桶。这些词都是从日语中来的,反映了青岛历史的特殊性。其
三,词的多音节化。如“左把来子”(左撇子)、“耳门台子”(太阳穴)、“鼻孔眼子”
(鼻孔)等。其四,同义词丰富。同义词就是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存在种种不同的
说法,例如“舒服”,在青岛市区至少有另外六种说法:受用、舒坦、舒索、熨贴、
滋润等。这些有着细微差别的同义词,使得语言表达特别生动细腻。
语法特点是:词法特点首先是利用音变区别词义。如“被窝”二字,读本调且后
字儿化的时候,指人睡觉的地方,是“卧处”;后字读轻声前字不变调时,指铺盖,
是“卧具” 。 其次,人称代词的表示法与普通话不同:第一人称复数,如老派话说
“俺”,有时说“咱”,不说“我们”。第一人称单数有时用“我”,有时用“俺”。
表领属关系时,用“俺”不用“我”,可以说“俺老师”,不能说“我老师”。句法
方面, 比较句式很有特色。是在比较词后面加“起”字,从而构成“甲+比较词+起+
乙”的句式,如“小王强起老李(小王比老李强)”。
青岛方言的内部差异。 按照方言的内部异同,青岛方言可以分为7个区:市区、
城阳(代表崂山等近郊区)、即墨、莱西、平度、胶州、胶南。这7区的方言,在语音、
词汇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
语音差异。声母方面主要表现在中古知、庄、章、精、端、等声母的分合上。知、
庄、章三组,各区都分为两类,但这两类在各区分合不同。
声调差异。首先是调类不同,胶州和胶南是4个声调,其他区市则都是3个声调。
其次是字的归属不同,在3调区内,普通话去声字的归属不同。
词汇差异。同实异名现象是青岛方言词汇差异的主要特点。如向日葵,市区叫朝
阳花,城阳叫转日客(可能是“转日葵”的讹音),即墨叫转悠莲,莱西叫转莲,平度
叫转莲葵,胶州叫朝日花,胶南叫朝阳花。词汇差异的另一种现象是同名异实。同一
名称,在不同的地区所表示的事物不同。“扁豆”,在市区和即墨等地,指一种扁月
牙形的菜豆;在平度和胶南却指芸豆(四季豆)。
青岛方言形成的历史短,但发展变化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
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其影响迅速扩大,各
地方言都在向普通话靠拢。在普通话的影响下,青岛方言形成了老派和新派的区别。
语音方面,老派分尖团音,新派不分尖团音。在老派话里,下列各字不同音:经≠精、
轻≠清、兴≠星;在新派话里,上述各字同音。词汇方面,许多普通话词语取代了传
统词语。例如:“结婚”取代了“将媳妇”、“出门子”,“太阳”代替了“日头”
等等。
另外,市区话的影响日益扩大。首先是市区话的范围日益扩展,20世纪50年代至
60年代, 市区话局限于市南、市北、台东3区,跟四方区的话有明显不同,沧口区与
市区差别更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后,四方话与市区话差别已经极小,沧口话跟市区
活的差别也在明显缩小。20世纪80年代之后,市南、市北、台东、四方已无区别,沧
口也只有个别字音和个别语调的不同了。其次是市辖各区、县(市)方言正在向市区话
靠拢,在青年人中表现尤为明显。
双语现象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在公众场合和工作中用普通话,在家庭中和私
下里则说青岛方言。

(赵嘉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