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电子仪表工业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16&run=1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高国耀等 总编 段祥泰 寿杨宾 副总编 刘宝庆 主
编 单年凯 王实珍 副主编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0年 1000册 22千字 332页 55.00元
ISBN7-5011-4899-6

《青岛市志·电子仪表工业志》编纂工作始于1987年,2000年正式出版。志书以
篇、章、节层次划分,共分为10篇、37章。首篇为:音像整机产品,依次为:通讯设
备、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微型电机、电子应用整机·其他电子产品、电子专用设备
及电子材料、仪器、仪表及仪表元件·材料、其他产品、管理。上限自20世纪30年代
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86年。为彰明个别事物的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
青岛电子仪表工业起步较晚,至1939年前后,才出现修理收音机及电流表、电压
表的电料行。这些行业多为日本人开办,中国人开办的不足10家,规模甚小。南京国
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淘汰、流散的电子通讯设备、元器件大量充斥街头旧货市场,
开始出现无线电装配业。1949年,民族工商业者开办的电料行近30余家,仍以修理业
为主,仅能装配少量的收音机等。
青岛解放后,电子仪表修理业、装配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50年,振兴电机行开
始改制电压表、电流表。1953年,成立青岛电器生产合作社 (后改为青岛电器厂,现
青岛微电机厂)。1956年,青岛电器生产合作社将青岛市110多户私营电料行、小手工
业者组织起来,开始生产漆包线、小型变压器等电子仪表工业的基础产品。1957年,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试产了舌簧喇叭、碳膜电阻和扩大器等产品。在技术、设备、
人才、产品等方面,为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的建立,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是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的创建时期。1958年至1961年,先
后成立了青岛市无线电研究所、无线电专业学校和青岛电子管厂(现青岛电器元件厂)、
四方无线电厂(后并入青岛无线电厂)、台西无线电器材厂(后并入青岛无线电厂)。在
原振兴铁工厂的基础上,组建了青岛电表厂(现青岛电度表厂)。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青岛市无线电研究所和无线电专业
学校在调整中被撤销,电子仪表工业企业靠提炼酒精、电镀加工等维持。1962年,青
岛电子管厂试制成功了国内第一批2CZ50A硅器件,成为全国第一个生产硅整流二极管
的厂家。1963年,青岛电器开关厂研制成功了汽车拖拉机电器万能试验台。
“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受到猛烈冲击。但由于广大干部、技
术人员和工人对“左”的错误的抵制,生产有一定的发展。1975年底,青岛市电子仪
表工业企事业单位31个, 职工9850人,固定资产原值4167.80万元,净值2369万元,
拥有设备仪器3473台,工业总产值7146万元,利润总额363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市电子仪表行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提高经
济效益,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1980年至1985年,引进国外项目28项,引进设备总投
资7108万元,使彩色电视机、录音机电机、微处理机、导航雷达、多功能收录机、自
动曝光135照相机、分体式空调器以及显像管、电子调谐器、注塑件、喷涂工艺技术、
基础集成电路和元器件等生产具备较好的基础。彩色电视机国产化达80%以上,照相
机零部件自制比例达91.6%。
1985年,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企事业单位45个,内有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17个,
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28个。固定资产原值14649万元,净值10201万元。各种机床、锻
压设备2477台(其中电子工业2477台)。厂房总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职工23199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92人。 工业总产值4.23亿元,占青岛市工业总产值的3.9%,利
税总额6526.8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18510元。电子仪表产品达到21类,27 0个
品种。主要产品产量为:电视机17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6.6万台),黑白显像管3 8万
只, 录音机电机156万只, 电子元件4268万只,半导体分离器件884万只,鳞片石墨
7502吨,集成电路5.44万块,照相机2.7万架,电度表155.95万只。

(赵嘉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