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一轻工业志/建材工业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13&run=1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高国耀等 总编 段样泰 寿杨宾 副总编 高爱琴 王
莉 主编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0年 1000册 230千字 375页 60.00元
ISNB7-5011-4898-8

《青岛市志·一轻工业志》和《青岛市志·建材工业志》是《青岛市志》的两部
分志,合为一册出版。《青岛市志·一轻工业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5年,2000年正
式出版。 《青岛市志·一轻工业志》以篇、章、节层次划分,共分为4篇、12章。首
篇为:造纸·印刷,依次为:日用机械·轻工机械、日用化工·文教用品、食品。上
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85年。为彰明个别事物的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
1891年青岛建置后,人口逐渐增多,人们生活所需的手工业制品生产逐步发展起
来。据《海云堂随记》记载,1897年在27个行业中,手工业就占了14个。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周边地区大量农村劳力涌入青岛,进一步促进了青岛手
工业的发展。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了20余家公司或工厂。英、美、日、俄等国的商人,
也先后开办了数家公司或工厂。中国人开办的工厂或工场,数量较多,但规模都比外
国人开办的公司或工场小。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他们首先投资纺织、火柴两业,
继之是榨油、化学、烟草、面粉、制盐、漂染等行业。1916年,开办了山东火柴公司。
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胶东火柴厂在城阳正式投产。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
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努力发展。至1933年底,青岛已有各类工厂239家,职工总数32094
人,资本9866万元。其中,中国人开办的工厂176家,职工1.05万人,资本1 575.5万
元。1938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日本商人以强行购买、并吞和合办的手法,控制
了青岛的民族企业。
青岛解放前夕,有各种印刷厂或所29家。其中,外国人开办的有7家。火柴厂有6
家,其中,外国人开办的有4家。造纸厂14家,其中,外国人开办的有2家。其他如食
品、酿造、制盐、化工等也有了相当基础。
青岛解放后, 轻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至1961年,轻工业局所属企业革新1
8300个项目。其中,试验成功的10450项,经过鉴定的1920项,有700项已经推广应用。
1966年全局实现技术革新779项。其中,重点革新项目42项,改造旧设备100余台。
“文化大革命”期间,轻工业投资减少,一轻产品产量缩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青岛轻工业发展迅速。1980年9月,市轻工业局改称市第一轻工业局(简称一轻
局) 。1981年,一轻局系统生产的89种主要产品质量全部达标。其中,24种产品获各
级优质产品称号。到1985年底,市一轻工业行业有造纸、食品、印刷、硅酸盐,日用
化工、日用机械、轻工机械和文教用品9个行业,计30家企业;县(团) 级企业11个,
县、 区归口企业122家。另外,原轻工业局直属的两所科研所、一所技校、一所干部
学校和供销公司,也归一轻工业局管辖,产品品种多达250种。其中,重点产品25种,
出口产品22种,有110种产品被评为全国及山东省优质产品。
《青岛市志·建材工业志》的编写始于1982年,2000年公开出版。全书以篇、章、
节层次划分,共分为5篇、14章。首篇为建筑材料,依次为防水保温·装饰装修材料、
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管理。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87
年。为彰明个别事物的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
青岛建置初期,建筑材料生产主要是砖、瓦和石灰生产。德国侵占青岛后,德国
人在青岛建立了机制砖瓦厂和轮窑,开始生产红砖、红瓦。20世纪初,民族建材业得
以发展。1913年,刘明卿开办了祥利窑厂,开始生产机制砖瓦。20世纪30年代,青岛
市的建材业已较兴盛,生产能力较大的私营砖瓦厂有30余家。青岛竞成石棉工厂成立,
开始生产石棉制品。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日本人相继独资或合资开办砖瓦厂、石材
厂;设立了青岛窑业组合,强制砖瓦产品实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和调配,以保证军
事设施的建造。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青岛的建筑业萧条。
青岛解放后, 建材业迅速恢复,石墨、砖瓦、石材、石灰等很快投入生产。195
2年, 青岛承接并顺利地完成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料石的开采、加工制作任务,受到
国务院的嘉奖。
1958年,一批小水泥厂、小石墨矿相继投产。其后,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均被停产
关闭。1962年后,建材行业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试验成功内燃烧砖瓦,建立隧道干
燥室,改变了传统的自然干燥法,开发生产出空心砖、炉渣砖等新产品。20世纪70年
代后期,县属水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社队砖瓦厂再度崛起,成为砖瓦生产的主力军。
后为保护土地资源,致其纷纷转产。截至20世纪80年代,青岛建材业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进行技术改造,主要生产设备达到国际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其中,彩电石墨乳、
石墨节能添加剂、花岗石开采及板材加工、大理石薄板、水磨石、工艺大理石、内烯
酸涂料、滑石联合开采等生产线,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主要产品门类已具备一定规
模和优势。
1987年, 青岛市建材行业共有企业1906个,从业人员11.93万人。其中,青岛市
建材工业公司直属企业23个,从业人员1.18万人;县(市) 属企业24个,从业人员1.1
5万人;乡镇、村办企业1859个,从业人员9.6万人。青岛市建材工业生产门类较齐全,
产品种类繁多, 主要有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3大类、11个种
类、 90多个品种。水泥年产量占山东省年产量的7.9%,平板玻璃占20%,石墨及制
品占90%以上, 石棉制品占52.8%,玻璃纤维占49%,玻璃钢制品占68.2%,滑石占
32.1%,花岗石板材占32.5%,水磨石占53.8%。当年,青岛市建材工业总产值实现
90304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其中,县(市) 以上企业完成27691万元,比
1980年翻了一番,占山东省建材工业总产值的24.6%。县(市)以上建材企业实现利税
4658万元, 约占山东省建材工业的20%。 全员劳动生产率999元/人。固定资产原值
31927万元, 净资产值22744万元。 能源年消耗总量折标准煤25.44万吨, 其中耗电
18.945万千瓦时。 全市先后有12个企业9种产品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
实现2200万美元,占山东省建材行业出口创汇的50%。

(赵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