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政协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06&run=1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高国耀等 总编 段祥泰 寿杨宾 副总编 吕温泉 主
编 徐葆芝 杨积善 副主编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年 1000册 270千字 431页 55.00元
ISBN77-5011-4544-X

《青岛市志·政协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1999年公开出版。
全志以篇、 章、节层次划分,共分为8篇、16章。首篇为: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
会议协商委员会,依次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
第三届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届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届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届委员
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第七届委员会。该志的年代断限,上限自1
949年9月始,下限至1993年2月。记述范围,以青岛市区为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青岛市委员会 (以下简称政协青岛市委员会或青岛
市政协)的前身是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青岛市协商委员会于1950年2
月11日由青岛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
国委员会关于地方委员会的决定》中关于政协“省、市地方委员会,在普选的省、市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各省、市人民代表会议所产生的省、市协商委员会代行其
职权” 的规定,代行了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7月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后, 根据1954年5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联合通知》关于“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各级协商机构暂时保留”等精神,
青岛市协商委员会已不再具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设机构的职能,而是作为统一战线
的机构继续存在。直至1955年5月3日,政协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青
岛市协商委员会的历史任务即告结束。
自1955年5月至1966年4月的11年里,政协青岛市委员会从初建到发展,经历了第
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团结面不断扩大,委员人数不断增多,政治协商的渠道也不
断扩大。 自1962年7月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起,每次全体会议均列席青岛市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开拓了政治协商的渠道,丰富了政治协商的内容。这一阶段的政
协工作,在协助中共青岛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团结各界人士和推动社会力量,完成社
会主义改造,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克服三年国民经济困难,争取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
以及发扬人民民主、活跃政治生活和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发挥了人民政协这一统战组织的特有作用。
第四届委员会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岛市政协的大批委员和各界人士遭到
打击和迫害, 第四届委员会于1966年4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后不久,即被迫停止活
动。
“文化大革命” 后,人民政协的工作开始恢复。1978年7月22日,举行了政协青
岛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恢复了青岛市政协的组织和活动。
青岛市政协自1978年恢复工作至1993年2月, 历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委员
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的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
和任务,明确树立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由过去长期以来实际上主要是为阶级斗
争和思想改造服务,转变为为经济建设、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三大任务服务,开
创了新的局面。
这一阶段,青岛市政协得到很大发展,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下,
“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方针,成为青岛市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组织。青岛市政协恢复活动后,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统战政策,帮助各界人士
不断解放思想,使参加青岛市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积
极性日益提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分别以集体名义发表意见,参与重大课
题的调查和论证逐渐增多,其整体功能进一步发挥。

(赵嘉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