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中国共产党青岛地方组织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04&run=1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高国耀等 总编 段祥泰 寿杨宾 副总编 张绍麟 主
编 刘永年等 副主编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1年 1000册 200千字 335页 彩图 45.00元
ISBN7-80113-890-2

《青岛市志·中国共产党青岛地方组织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91年10月,2001年
公开出版。
志书以篇、 章、节层次划分,共分为4篇、18章。首篇为:历届中共青岛地方组
织, 依次为:历次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重大决策纪略、党务工作。上限自20世纪2
0年代初始,下限至1990年。为彰明个别事物的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
青岛是近百年来胶州湾畔新兴起的工业城市。随着青岛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
级也在成长壮大。 至20世纪20年代初,青岛已有产业工人2万名。青岛造船厂工人早
在1908年就举行过罢工,虽人数不多,但意义重大。
1923年,山东早期共产党员王象午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山东
省共产党的创建人邓恩铭、王尽美等人,先后来到青岛,开展工人运动,筹建中共党
组织及共青团组织。 1923年8月,建立中共青岛组。1923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社会主
义青年团青岛支部。中共青岛组织及共青团组织成立后,在学生、工人、职员和教师
中开展工作,推动青岛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并在青岛开展了以国共两党
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工作。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在青岛的合作破裂。
1938年1月青岛沦陷,其后中共青岛市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积极开展武装抗日斗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做好青岛的收复接管工作,中共中央山
东分局决定,将中共胶东区委和中共滨海区委分设的两个工委合并,组成中共青岛市
委积极开展斗争。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国民党青岛当局计划在撤退前将重要工厂
南迁,或在撤退时进行破坏。中共青岛市委针对这些阴谋,发动和领导各阶层人民开
展护厂、护校、反南迁斗争,保护了城市的重要部门和重要设施,直至青岛解放。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中共青岛市委成功地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政权、稳定社
会、 发展经济的重大措施。同年8月22日,中共青岛市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讨论并
通过了《关于改造建设青岛的方针任务》、《关于精简节约的方案》和《关于纯洁党
的思想,严肃党的政策,加强党的纪律的决议》。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党在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 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1957年7月12日,中
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抵达青岛。 在青岛期间,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发表了《1
957年夏季的形势》一文,接见了全国民族座谈会代表及青岛市党、政、军领导干部。
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
邓小平等还分别视察了青岛市的部分工厂和码头,游览了市容。
1953年至1957年期间,中共青岛市委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以生产为
中心,坚持自力更生,对工业进行挖潜、革新、改造,同时,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
期,党组织在整顿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1956年底,全市党员35574人。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由于受“左”的错误的影响,出现了生产关系急于过渡,
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问题, 在政治上、经济上产生了不良后果。
1962年4月后, 为反“右倾”斗争中被错批判和错处分的人进行甄别平反,为错划为
“右派分子”的部分人作了改正。但是,“左”的指导思想并未得到彻底纠正。
“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岛市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中
共青岛市委及所有工作陷于瘫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青岛市委贯彻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拨乱反正,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开创了全市工作的新局面。 在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先后为
3.49万人落实了政策,恢复和健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加强社会
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行全面整党,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在组织上,进行机构改革,
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逐步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
1980年后,中共青岛市委在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城
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
谈会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青岛、烟台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为了开创青
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7月28日至8月3日,中共青岛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
习了《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关于讨论青岛市工作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会议统一了思
想认识,解决了许多“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促进了稳定,增进了团结,
形成了合力,为青岛市的进一步开放和改革奠定了基础。1990年,青岛城乡经济格局
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使全市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与1980年相比,到1987年就翻
了一番。 199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57.2亿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等各项社会事业日益繁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中共青岛市委根据新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 进一步加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从1
979年开始, 党内由点到面开展“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活动。
全市参加这一活动的党支部和党员分别占支部、党员总数的96%和96.5%。全市共建
成省级文明建设先进市(县级)3个、省级文明单位88个;市级文明建设先进市(县级)、
区、局(公司)19个,文明乡镇18个,文明单位(村庄)2307个。

(赵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