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成果服务社会实例选(谢子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80&run=13

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990年,《章丘县志》进入总纂阶段,章丘市政府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写作班子,
依据编纂整理的《县志资料》中境内各个历史不同时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
发展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与研究,编写成《章丘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战
略研究》一文,引起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章丘有史以来第一篇带有战略研究性、
具有参考价值的可操作性的文献。
1992年,新编《章丘县志》印刷出版,时逢章丘撤县设市,为宣传章丘,提高章
丘的知名度,搞好接待工作,章丘市史志办公室依据《章丘县志》有关资料,为中共
章丘市委办公室、市接待办公室编写了用于接待服务的专用资料《章丘主要名胜古迹
简介》《山东各市(地)县(区)名录》。
章丘市城建委依据《章丘县志》中对百脉泉等明水泉群水文资料的记载,聘请城
市规划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对照分析论证,提出了将自然景观、人文特点融入城市
建设的思路,同时体现明水泉水特色,制定出了“城在水中,人在绿中,实现‘小泉
城特色’”的城建规划,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得以组织实施。同时,为纪念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在此基础上,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350万元,在原百脉泉
西北隅建成具有中国古建筑风格、错落有致的园中园--“清照园”,成为集纪念宋代
女词人李清照及供广大市民游览和陶冶文化情操的高雅场所。
1993年,章丘市史志办公室依据《章丘县志》中有关对古城绣惠的资料记载,为
绣惠镇实施城建开发,研究制定新型乡镇规划,重建古城绣惠东关大桥方案,提供了
古代旧东关大桥的建桥时间、结构、跨径、长度等有关数据资料,为大桥的恢复再建
提供了较为详情的资料。

二、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拍摄影片提供素材
1994年春,由《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中心》《谭姓史话》《谭氏春秋》编委会发起,
辽宁省北方电视台拍摄的“谭、崔”两姓繁衍发展情况的电视片,为考究查证“谭、
崔”两姓古代在龙山一带繁衍生息发展的有关史料,摄制组来到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章丘市龙山镇寻根求源。章丘市史志办公室依据《章丘县志》:“公元前684年(周庄
王十三年),谭国(国都今龙山镇城子崖古址)为齐国所灭,谭子(谭国国君)奔莒国(莒
县) 。”及有关“谭国”、“崔邑”在龙山一带繁衍生息的文字记载,提供了查证线
索,从而证明“谭、崔”两姓祖先历史上曾生息定居于龙山一带,后因战乱及其他原
因迁到辽宁省吉林一带。摄制组一行高兴地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
功夫”。地方志的价值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依据《章丘县志》中对《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谱》记载:“亚圣46代分派,始迁
亳,再迁云梦、迁山右、迁直隶枣强县,中阅九世……传至五十五代祖讳子位、子伦
者,复于前明洪武二年三月二十六日,自枣强迁还山东、居旧军镇。”初为平民小户,
自明中叶贩卖土布,经营有方,至清乾隆年间,有较大发迹。进城设店铺,由行商变
为坐贾,开创“祥”字号发展历史轨迹的有关记述,及枣庄市文联副主席、章丘籍作
家毕四海的长篇小说“风流少东”为题材,内蒙古电视台、济南市电视台、章丘市委
宣传部联合拍摄了反映十九世纪至民国时期,名贯四海、声誉齐鲁的豪绅望族民族商
业资本家旧军孟家的电视连续剧《东方商人》,在全国上映,后反复播出,受到观众
好评。
依据《章丘县志》中:“村村街头支红炉,处处可闻叮当声”“章丘铁匠靠一盘
红炉、一辆独木轮车,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靠精湛的手艺,豪爽的性格赢得世人称赞,
章丘被称为‘铁匠之乡’”的有关记述,济南市电视台、章丘市委宣传部联合拍摄了
集锻打、铸造于一身,反映章丘机械工业腾飞的电视片《章丘铁匠》,在全省上映。
依据《章丘县志》中:“章丘大葱,被誉为‘葱中之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
矿物质,有特殊的香味和辛辣味。常吃大葱,不但能增进食欲,并有一定医疗效果…
…人们常说‘如言山东菜,菜菜不离葱’”。对章丘名优土特产--章丘大葱的记载及
现状标本,山东影视制作中心、章丘市委宣传部联合拍摄了电视片《葱乡故事》,在
全国上映。
几部电视剧的播出,充分反映了历史上勤劳、善良、勇于吃苦的章丘人民,在这
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创造出的辉煌业绩,同时也反映出蕴藏在章丘人民身上的不甘落
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章丘精神”。极大地宣传了章丘,扩大了章丘在全省乃
至全国的知名度。

三、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乡土教材
1987年,中共章丘县委宣传部依据搜集整理的《县志资料》,编纂出版了《金章
丘》一书,从十个方面较详细地介绍了章丘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风土人
情、土特名产、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部可读性的地情资料书。
1993年,章丘市教委依据编纂出版的《章丘县志》资料,结合全市教育工作的实
际,编纂出版了山东省教育系列从书--《可爱的章丘》一书,发至全市每位教育工作
者和境内600余处学校, 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甘愿做一名辛勤的园丁,立足本职工
作,奉献在教育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为全市中、小学生进行“热爱家乡、了解
市情、增强教育”的乡土教材。
1994年,章丘市史志办公室在《章丘县志》出版的基础上,适应社会需求,进一
步搜集和系统整理史料,编纂出版了“短、平、快”的志类产品--《章丘概览》 (袖
珍本) 一书,“揽市情于尺寸之内,罗古今于方册之间”,集趣味性、实用性、可读
性于一体的小百科全书。内容充实,特点突出,携带方便,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章丘县志》《章丘市情》《章丘年鉴》《章丘市大事记》等各类志书的相继编
纂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凡响,史志工作者地位也与日俱增。几年来,章丘市
委党校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及副局级以上干部学习班,都邀请市
史志办公室派员作“章丘市情”的专题讲座,使全体培训人员不但了解章丘的过去,
同时认识章丘的现状及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增强了为全市经济、社会各业发
展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为开发、宣传、推广旅游资源服务
2000年8月,章丘市史志办公室编撰集章丘市“地理概貌、建置沿革、人口状况、
经济状况、风土人情、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等综合资料于一体的旅游资源上网资料,
通过省史志办主办的山东省情网发布到互联网上,宣传章丘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
了章丘市旅游业的开发利用和发展。
2001年,圣井镇党委、政府,依据《章丘县志》中“章丘八景”“高耸危山圣井
澄”的记载,聘请专家总体规划,走市场化运作之路,集政府财力、融民间资金,逐
步恢复始建于汉代、盛于明清的危山风景区的部分景点,辟建圣井广场、元音寺、玉
泉阁、汉济南王陵、圣井亭、四贤泉、圣水池、圣贤桥、碧霞祠小区等名胜景观,开
设文化长廊和音乐茶座,形成了山城相连、集休闲、观光、民俗祭祀博览于一体的独
具特色的文化风景游览区。
2002年,文祖镇政府依据《章丘县志》中“章丘八景”“锦川烟雨时时润”的记
载, 引进山东申园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共同开发地方名胜,兴建锦屏山旅游度假
区,区内设有拓展训练、跑马场、射箭场、珍禽观赏及乡间旅游等游乐项目,奇异优
美的自然风光,配套健全的服务设施,成为游客集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
综合景区。是年,官庄乡政府引进山东鲁能集团,开发建设以其自然环境幽雅、文化
底蕴丰厚、古建筑保存完整,被誉为“齐鲁第一村,江北聚落标本”的明清古村落--
朱家峪。 计划总投资26亿元,前期投资5亿元,已初见成效,于2003年国庆节向游人
开放,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年接待数万名游客。

五、为招商引资、引进引办、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服务
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步伐,使史志工作更好地服务现实,
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宣传章丘名优工业企业整体形象,介绍其产品,扩大知名度,为
招商引资、引进引办服务。2003年,章丘市史志办公室编纂出版了《章丘企业年鉴》,
全书收录工业企业227个, 70余万字,图片1000余幅,图文并茂,全彩印刷,以翔实
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充分记述了章丘工业企业发展的变迁,展现了章丘工业企业的
整体形象。该书出版发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好评,成为章丘人外出招商引资,引进引
办外商企业,全面宣传章丘、介绍章丘、了解章丘的一张“名片”,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全市先后引进引办了山东格鲁博集团盖特己出技术有限公司、利民型钢制造
有限公司、章丘丰华纸业有限公司、中外合资鲁新水泥有限公司、山东轻骑机械、日
本郡是株式会社纺织、 中氟化工、 世界500强“可口可乐”等项目224个,引进资金
15.4亿元, 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并引进无偿使用资金530万元。一大批引
办项目的落地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强势增长后劲的新经济增长点,提升了全市工业
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章丘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