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牡丹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韩建新 李继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39&run=13

一、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牡丹区是个农业大区, 农业人口87.8万,耕地面积113万亩。近几年来,区委、
区政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狠抓以牡丹为主的花
卉苗木业、以“两羊两牛”为主的畜牧业和以绿色无公害为主的瓜菜业等三大主导产
业,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采取整体推
进、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
产业结构新格局。
(一)以培植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业,突出
抓了以牡丹为主的花卉业,积极推进牡丹品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高标准完成
了牡丹园改造工程, 全区花卉苗木面积达11.5万亩,其中牡丹面积6.5万亩。着力突
破丰产林业,突出抓了环城生态林、速生丰产林、围村林、绿色通道四大工程,全区
速生丰产林面积达49.5万亩, 林木覆盖率达24.5%。稳步发展瓜菜业,重点抓了设施
栽培和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形成了芦笋、西瓜、甘兰、山药、大蒜、萝卜等一批生产
基地,全区瓜菜面积达到62万亩,其中绿色无公害瓜菜面积达到23万亩。膨胀壮大畜
牧业,大牲畜存栏量达到8.1万头,羊存栏量150万只,生猪存栏量47万头,家禽存养
量550万只,各类饲养小区106个,规模饲养场380个。
(二)以实施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壮大
龙头企业,现已培育出佳美食品、福泰木业、林海裘革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千方百
计建好市场龙头,形成了牡丹花卉大世界、沙土萝卜市场、黄西瓜市场、黄集粮食
市场、金堤棉花市场等一大批农村市场,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探
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
中介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农产品销售队伍。目前,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加
工龙头企业已达900余家,带动基地面积80余万亩,从业人员达5.5万人。大型农产品
专业批发市场15处, 销售收入5亿多元。建立各类专业协会70余个,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达到1000余个,参与农户20000多户,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依托资源优势,围
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重点发展优质稻米、
名特优蔬菜、绿色西瓜、特色花卉和绿色肉畜等有竞争优势的名牌农产品。同时,重
视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农业标准化的示范、
推广、应用力度,制定了同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为农产
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区已认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1个,基
地面积发展到26万亩。
(四)以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为重点,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把农村劳动
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和富民工程,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科学运作、有
效组织”的方式,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区内二三产业转移。实行
了劳务输出目标责任制,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成建制地对外承揽项目,成批量地向
大中城市、大型企业集团输送劳务人才。同时,在输出人员比较集中的青岛、上海、
天津、广东等地设立工作站,为外出人员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
等服务。2004年全区劳务输出突破1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
(五)以科技兴农为重点,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通过加强示范带动、狠抓良
种工程建设、强化宣传培训、搞好信息服务等活动的开展,全区累计推广各类作物良
种达180余个, 实用技术40余个,新成果57个,高新种植模式20余个,全区主要作物
良种覆盖率达96%,基本实现了农作物良种化。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之间不平衡。有的乡镇调整力度大,主导产业突出,
效益明显;个别乡镇步子慢,措施不力,没有真正形成主导主业,调整效果不明显。
(二)农业产业化总体表现水平低。多数乡镇缺乏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
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大型农副产品市场严重不足,尤其缺
乏绿色无公害专业市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规范、不健全、作用小。
(三)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至今没有建立起来,不能对绿
色无公害农产品实施检测,致使我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四)水利条件严重制约了结构调整的顺利开展。近几年,尽管加大了水利投入及
小流域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及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存在,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在连续两年遭遇多年不遇
的严重涝灾情况下,造成了农作物的严重减产。
(五)农业结构调整没有完全体现市场需求变化。在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
整工作中,个别干部对中央关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理解不深,认识不清;有
的乡镇过分强调农业种植结构和品种数量的调整,仍然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上搞“加加减减”,忽视了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有的乡镇片面认为
种粮吃亏,不能把市场需求和本地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一味调减粮田,忽视了粮食
生产的长远发展。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膨胀壮大三大主导产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
下,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加快三大主导产业的膨胀发展。以花卉为主
的经济林业,围绕推进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牡丹品种化、标准化、规模
化生产,巩固扩大木瓜、蚕桑等名优果品生产,提升商品林业种植面积与质量。以绿
色无公害农产品为主的瓜菜业,围绕提高产出效益,着力搞好设施栽培和反季节蔬菜
的生产,突出抓好芦笋、山药、大蒜、甘兰、胡萝卜、早春西瓜等生产基地建设。以
“两羊两牛”为主的畜牧业,坚持走“户养小规模、多户大群体”的发展路子,在搞
好品种改良、畜牧防疫的基础上,推进林牧结合、种草养畜,狠抓规模饲养、养殖专
业户、专业村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畜牧商品率。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培强做大农副产
品加工业。紧紧围绕实现“以工兴农,工农互动”,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
切实搞好各种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以推进农业工业化带动和促进整个农村经
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要在对裕鲁、佳美、旭日、六和、统和、银盾等现有农副产品加
工企业强化扶持服务,促其加大投入,迅速膨胀壮大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兴
办新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上。牢固树立大开放、大招商、大投入、大发展的观念,坚
持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启动民资、对上争取配套资金、对下盘活存量资产相结合,多
途径、多形式广开筹融资渠道,以投入的不断加大,努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
展。其次,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对牡丹花卉、沙土胡萝卜、金堤棉花、大黄集面
粉、黄西瓜、东城王胡同水果、胡集畜产品等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力度,促
其不断发展壮大。选择优势农产品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区域位置较好的地方,新建、
扩建一批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辐射力强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努力
形成设备完善、相互配套、检测手段齐全、特色鲜明的市场体系。再次,积极组建农
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村流通服务业。围绕加工企业和市场,引导农民多方挂
靠,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市场加农户
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培育运输销售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鼓励农民广泛开
展产销联合,全力开拓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和
富民工程,积极探索建立“用工信息-劳务派遣-跟踪服务”的劳动输出工作新路子,
强化对外地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形成稳定的劳务输出大通道。以扩大保安、园艺、厨
师、焊接、电子等品牌输出为重点,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
训,努力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智能型输出转变,确保在输出档次、输出总量、
输出效益上每年都有所提高。
(四)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
加快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按照区建
立质量检测中心、乡建立质量检测站、专业市场建立质量检测点的要求,建立健全三
级检测网络,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鼓励农民严格按照标
准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努力扩大标准化种植面积。同时,着力抓好绿色无公害农产
品的申报、认证及生产基地的培育建设。
(五)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抓好良种产业化工程,加快开
发、引进和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加速主要农产品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加大农业实用技
术推广的力度,重点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保鲜
储运包装技术、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降耗增效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等五大类技术,抓
紧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三大体系。积极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对农民
开展技术承包和有偿服务。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防涝能力。
(作者单位:菏泽市牡丹区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