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重现“渠展之盐”胜景(郭忠瑞 薄海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26&run=13

一、基础条件
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属资
源性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利津县有59公里海岸线,适宜发展盐业和滩
涂养殖的面积达26000公顷, 占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的19%,现已开发利用面积6800
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26%,其中盐田面积仅开发3000公顷。利津沿海地处渤海湾,
属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东营港,紧靠东港高速公路,是胜利油田的开发重地,地理位置
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盐卤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就全县现有盐业企业看,存
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着
盐行业的健康发展, 导致行业资源利用率低,整体竞争力落后,经济效益差。200 5
年11月18日,国家出台《全国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利津县相应提出了重点
发展工业经济、高效农业经济和海洋经济三大经济版块的总体思路,作为海洋经济版
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发展盐及盐化工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顺应形势需要,采
取各项有效措施,加快制盐及盐化工业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条件已经成熟。

二、利津盐业的兴衰
利津制盐,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清朝早期。历史上曾出现“渠展之盐”兴
盛景象和“永阜盐场冠齐鲁”的辉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经今河北省中部,
在天津一带入海,利津县域西南部是一片滨海古陆地,济水和漯水在这一带入海。那
时,这里土地肥沃,草木繁茂,海滨广阔,盛产鱼盐。管子载“齐有渠展之盐”即指
此。清康熙《山东通志》也有“渠展,齐地,济水入海处,为煮盐之所”。这里说的
济水入海处,即是今利津城及南王参、谢家灶一带。清康熙《利津县新志》载:“渠
展在县北滨海,古置盐所。”所言“古置盐所”即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设置的掌管盐
业生产的机构。当时齐国是个诸侯国,地处黄河下游,南有泰山,北达渤海,占据着
最为膏腴的滨海大平原,宜农、宜鱼、宜盐。管仲任齐相时,实行改革,“设盐官煮
盐”是其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齐国得鱼盐之利,所以经营数年,国富民强,终成霸业。
利津境地始见发达和兴旺。古制盐业,对齐国富足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元明两朝,官府为控制盐业,在利津境内建有丰国、永阜、宁海三大盐场,每场
设置盐科官,派盐场大使统辖。在大清河入海的铁门关码头派兵住防,管理盐运、漕
运。清初,仍沿用明朝盐法。光绪年间的利津永阜盐场,有早年的丰国、永阜、宁海
三场合并而成, 有滩池446副,其中,内潮滩池248副,井滩池198副,建有仁、义、
礼、智、信五大盐坨,分布于大清河两岸。所产之盐,由铁门关渡口装载,顺大清河
南上,经利津县城东关码头,运销鲁西、鲁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66个州县,
年额引50万包(每包320斤) ,产量居全省八大盐场之首。盐运、漕运带动了利津的商
业发展,铁门关码头和城东关码头车船辐辏,客商云集,盛极一时。咸丰四年 (1854
年),一场特大海潮将大部分盐池冲毁,仅存160副。翌年,黄河主流夺大清河入海,
河床逐年淤积抬高,黄河连连发生决口,不断危及盐业。光绪十五年和十六年 (1889
~1890) ,韩家垣子、南北岭子相继决口,河东岸的盐池全部淹没。光绪二十年,吕
家洼大堤决口,河水四溢,河西岸的盐池被淹,仅存60副。光绪三十年,薄家庄大堤
决口,所有盐池荡然无存。至此,利津盐业遂罢。而后,半个多世纪利津没有盐业生
产。
20世纪50年代,利津曾在刁口设立盐务所,组织盐业生产,但成效甚微。1978年,
县委、县政府组织北宋、前刘、明集、王庄、大赵等5个公社(乡) 建立乡营盐场,建
设历时两年,1980年春正式投产,开发盐田面积112公顷,设计年生产能力0.6万吨。
1988年后, 5个盐场又相继进行扩建。1991年,新建县盐场,2000年后,出现了多元
化投资盐场的局面,盐及盐化工业开始破题,至2005年全县共开发盐田面积3000公顷,
年生产原盐5万吨, 生产氯化镁3830方,溴素厂正在建设中。利津县开始走上多种经
济成分投资盐业、盐及盐化工共同发展的路子。

三、充分认识和把握全国盐业形势和国家的政策措施
我国制盐工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位于东部沿海的10个海盐区、中南和西
南的10个井矿盐区和西北的3个湖盐区。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
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结构调整有所进展,综合利用初见成效,产品
质量稳步提高, 盐的总产量以年均5~8%的速度持续增长,2004年达到4200万吨,年
产量和需求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当前,制盐工业普遍存在企业“多、小、散、弱”的粗放型经营状况,生产技术
及装备水平薄弱、资源浪费严重、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经济
效益差,整个行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海盐区抗灾能力弱,生产波动性大,产品质量
难以提高,卤水资源浪费严重。这种落后的生产状况严重制约了制盐工业的健康发展,
对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安全有效地满足国内化工行业市场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造成
诸多不利影响,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此,《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
革的决定》已将制盐项目列入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到2010年,要形成若干具有
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盐业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 依托大型制盐企业集团建立稳定有
效的食盐供应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以盐的终端产品为目标,延长产业链,
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益;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促进盐、盐化工、卤水养殖的共同发展,增强行业综合实力;引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盐业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提高行业经济的运行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全国制盐生产能力由2004年的4740万吨,控制到2010年的6500万吨(包括600万吨液体
盐) ,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产业方向是:海盐发展以化工用盐为主,重点通过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原盐的稳产高产;改善制盐工艺,提高原盐质量;大力发展卤水化
工和盐田生物产业。逐步改变制盐企业“多、小、散、弱”的落后状况。201 0年前,
要逐年关闭、淘汰各盐区经济规模以下的独立经营的制盐企业,具体规模要求是海盐
年产30万吨。

四、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现“渠展之盐”胜景
利津盐业曾历经辉煌,因黄河水患而废。利津县海岸线长、滩涂平阔,蕴含丰富
的盐卤资源,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已经趋于完善,加之盐
业生产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具备了跨越发展的条件,将盐及盐化工业以及海水
养殖业打造成利津县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机遇难得、时不我待。国家决定通过结
构调整,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加强政府对制盐生产能力的宏观调控,引导行业提高技
术水平,这对利津县突出发展盐及盐化工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研究措施,调整主
攻方向,乘势而上。
(一)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充分挖掘盐业资源潜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评估、
统一补偿的原则,对滩涂进行统一整合。对整合后的滩涂和现有盐业资源进行统一规
划,全面发掘盐业资源潜力。原有盐田按照蒸发区、制卤区、结晶区的比例进行改造,
确保稳产高产。新建盐田要一步到位,全部达到盐田结构合理化、工艺科学化、生产
机械化,扬水集中、制卤集中、结晶集中、集坨集中的要求,形成规模效益。
(二)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制盐业的投入,确保达到规模以上制盐企业标
准。没有大的投入,就不会有大的产出,同样就不会有大的效益,国家制订制盐工业
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意在改变全国制盐工业“多、小、散、弱”的粗放型局面,提高
全行业竞争水平。对小型盐业企业和新进入企业来说,进入的门槛提高了,但同时也
是淘汰了落后,鼓励和促进规模膨胀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借助全市“突破利津”战略
的良好环境,变挑战为机遇,解放思想,在投入机制上进行创新,积极探索国有资本
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
元化。鼓励制盐生产企业吸引国内各类资本,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建立和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三)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利津盐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要达到国
家规定的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稳脚跟,发展壮大,必须树立全
县一盘棋的思想,立足资源优势,整合企业资源,攥成一个拳头,形成一个整体,走
出去与大中型盐碱企业联系,建立战略联盟,相互参股,共同发展;鼓励大型制盐企
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盐场(厂),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
团。要鼓励制盐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积极推动盐业科技进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
设备的产业化进程。对制盐工业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要积极研究,加
以推广,提高盐行业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重点是大型收、运、储成套设备的应用;
塑苫技术及设备;卤水提取钾、溴、镁及其深加工的新技术;利用盐田生物调节技术
提高海盐的单产和质量;引进和消化吸收海盐的洗盐技术及设备;盐田生物 (卤虫、
盐藻、螺旋藻、轮虫等) 的增养殖和深加工技术。要推行苦卤综合利用、盐田生物技
术应用、海洋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地下卤水资源开采,实现盐溴联产,综合利用。
(五)勇于创新,开发多品种盐,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制盐工业新型产业格局。把
盐业独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
合。根据本地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形成特色化、差异化主导型产业格局。大力研发
盐的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畜牧盐、公路化雪用盐、医药用盐、各类
生活用盐、高纯度工业盐等。根据制碱业的需要,重视液体盐的开发和建设。主要依
托现有制盐企业,结合兼并、重组,进行改造、扩建。改扩建项目新增能力要和淘汰
落后的生产能力相结合,优先支持盐碱同步配套项目建设。
(作者单位:利津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