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开发利用滨州杜氏故居的可行性(侯玉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23&run=13

自1369年滨州杜氏始祖杜雄飞落户滨州城内开始, 至今已有630余年,发展到超
过万人的庞大家族。杜氏家族自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科举仕途,到1931年,仅明清两
朝的秀才就有347名, 文官正式做到知县以上、武将千户以上的就有39名。按照家族
持续辉煌的时间、官位品级、文学作品传世的数量、家族成员道德品行以及今人的事
业成就等条件衡量,杜氏家族是当之无愧的滨州第一家族。
杜氏故居是杜氏文化的物化和载体。研究杜氏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与社会需
要相结合,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除对其家族的世系考证、人物研究、
道德修养、文学地位、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研究外,更重要的是将其家族
文化的传承者--杜氏后人联络好、家族文化的承载者--杜氏故居开发好。

一、开发杜氏故居条件成熟
(一)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需要开发杜氏故居。山东的旅游业占全国的比重明显
偏低, 与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而滨州的旅游业又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1998年, 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以鲁发[1998]23号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
发展的意见》,时任山东省省长李春亭更提出了“无旅不优”的经济模式。在宏观大
背景下,滨州的旅游事业开始起步,并呈迅猛发展之势,当年有两家旅行社取得合法
经营资格。 1999年,旅行社发展到7家,旅游总收入6800万元,占滨州市国内生产总
值的0.3%。2002年,滨州市旅游局正式单设,列入市政府序列,为全市旅游业的大发
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是年,全市旅行社发展到26家,持证导游近200人,接待国
内游客134.5万人次、国外游客6000人次,旅游总收入6.9亿元,占滨州市国内生产总
值的2.03%,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全市的旅游份额中,滨城区的比重明显低于邹平和博兴县,这与其全市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不相称。近年来,随着孙子故园、魏氏庄园的开发力度不断加
大,对滨城区的旅游事业形成巨大的带动作用。
按照“三点成面”的原则,在全市的黄河以北旅游景点的布局中,明显缺乏一个
支撑点,而这个点的最佳位置就是旧滨州城。其原因有以下三条:
一是旧滨州城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在全市黄河以北旅游景点的布局中,滨城区
作为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其中心地位的龙头和聚合作用需要一处与惠民县魏
氏庄园、孙子故园相媲美的景点。大滨州市的旅游事业需要以市区为依托,充分展现
黄河三角洲的明珠风采,而不是用明珠来衬托周围的景点。综合考察当前滨城区所有
的可开发利用的历史文化遗迹,没有能够超过旧滨州城那样的内涵丰富、面积广阔、
人群集中又临近滨州市区的景点。
二是旧滨州城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在全市所有城镇的基础设施中,滨州市区无疑
是最集中和最好的。没有滨州市区的支撑和沟通,全市其他的景点,都永远只能是一
个点,而构不成全市旅游的网和面。如同北京市的十三陵、八达岭、卢沟桥等景点一
样,尽管他们的旅游价值也非常高,但是如果没有市区做基础,他们的价值就要大打
折扣。目前滨州市区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势力,所以其辐射和带动的作用明显
不足。旧滨州城作为历史悠久的古代鲁北中心城镇,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今天,
不仅有通往市区的国道,而且是市区北部最重要的枢纽,其公路的交叉密集程度比市
区还高。开发出旧滨州城作为市区难得的亮点和旗帜,巩固市区的基础地位迫在眉睫。
三是旧滨州城地理位置优越。旧滨州城距离滨州市区仅11公里,随着滨州市区的
不断向北扩展,旧滨州城南部与市区北部距离已不足10公里,非常适合作为城郊旅游
景点。将旧滨州城作为市区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支撑点,对于提高市区的旅游价值、增
强其中心地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杜氏故居及其相关文化内含,正是旧滨州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存的杜氏故居部分遗迹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滨州杜氏故居的最
完整的时期是在清朝的道光、咸丰年间,当时的杜家不仅做高官者数量多,而且人丁
也旺。 其宅院占旧滨州城内知州衙门前的半个街区,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整个大院
是四合大院, 内含28个小四合院和祠堂、门房等建筑,共有房屋300余间,四周的沿
街房大多是商业用房。随后,南街杜家大院内的各支系开始走下坡路,不仅官职降低,
人丁也稀少,大院逐渐荒芜。到民国期间,绝大部分沿街房屋已陆续出卖。1937年底,
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占领滨州城时, 杜家大院内已不足10户人家,其中还包括3位独立
门户的老夫人,人口总数约30人。1945年,滨县解放后,人民政府一直将大院作为公
共设施,主要是城关小学使用。但是,由于长久以来人们缺乏保护和维修意识,除自
然侵蚀外,人为破坏也非常严重。1985年,鉴于杜家大院的历史文化地位与其所受到
的保护不符的现实,滨州市(县级)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大院的保护一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大院的最后破坏发生在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历经劫难留存至今的仍有约30间,作为标志性建筑的二层小楼依然挺立。
不仅杜家大院本身留下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其
周边的相应条件也得天独厚。一是由于滨县人民政府早在1972年就由旧滨州城内迁出,
杜家大院周边环境基本保持原样。二是杜家大院内和大院的周边以杜氏后人为主,他
们真情支持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资源。三是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旧滨州城内的
明清时期砖瓦比比皆是,尤其是南街杜氏家族的后裔,能够为大规模修复杜家大院提
供大量的、廉价的古建筑材料。
(三) 杜氏家族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开发。1980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清
代职官年表》一书,其中涉及滨州籍的官吏共有5人,分别是:杜、杜受田、杜翰、
杜和游百川。上述5人中,前4人是杜家祖孙三代,后者是杜家培养的得意门生,由
此可见杜家在滨州历史上的地位。杜家的文化品位在滨州市是首屈一指的,他不仅仅
表现在高官厚爵、生荣死耀上,更主要是在文学、教育、民间传说等方面都丰富多采,
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拓展空间。
一是其家族的地方名人众多。在咸丰年间编辑出版的《滨州志》中,满篇皆是杜
家人,总数超过50名。他们中的多数人有事迹,是开发的宝库。
二是其家族与地方的知名建筑、景点联系密切。原“滨州八景”无一不与杜家结
下渊源,其中的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台”就是杜家私塾的所在地;滨州知
名的秦台与杜家联系就更加神秘,杜家人写下了大量的赞咏它的诗篇,秦台下的八角
琉璃井,更传说与杜家大院的水井相连。可以说,开发滨城区的旅游景点,如果没有
杜家的内容便是不完整的,以杜氏家族为中心便能将整个滨城区的旅游景点连成一片。
三是其家族的民间传说故事丰富多采。在滨州一带,关于杜家的民间传说故事非
常多,整理出来便能很好地充实旅游景点内容。
四是其家族的留存文物价值连城。其家族流传于世的文物非常丰富,大量地保存
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博物馆、图书馆里。这些文物多数属国家一级文物,如咸
丰皇帝的字画、清朝及民国期间各著名书画家赠送杜家人的字画、杜家人的进士卷、
杜家家刻的书稿等。在滨州一带,滨城区文物管理所保存有杜给嘉庆皇帝的奏折、
对联、绘画作品,杜受田获“传胪”扁额、家书,另外有龙袍、墓地石碑等。在杜氏
后人的家中以及民间则大量地保留有玉器、瓷器、字画,甚至个别还保留有诰命文书、
古画等等。
(四)杜氏故居周边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需要一个龙头将他们带动起来。滨州是历
史古城,本身就是一处绝好的旅游景点,从元朝开始土筑城墙,至今残存的遗址具有
重要的研究、欣赏价值。旧滨州城内的历史古迹如古代著名的滨州“三台”中的卧佛
台、 茅焦台以及旧商铺、当铺、民居等有许多保留完好。城东5公里有正在开发的秦
台旅游区、 城西10公里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家遗址、城北1公里有知名的秦董
姜教堂、 城南1公里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棉区的一面红旗”杨柳雪村,该村建有周
恩来纪念馆。综合考察滨城区所有历史遗址,杜氏故居最能起到龙头作用,可以说,
开发了杜氏故居的点,就解开了旧滨州城旅游开发的结。

二、开发杜氏故居对策
多年来, 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保护和开发杜氏故居。2002年6月,市政协将
《关于开发杜受田故居的建议》(188号)列为重点提案,市政协副主席作了重要批示,
随后市长和两位副市长也作了批示, 从此, 开发杜氏故居的问题进入领导决策。
2003年2月, 针对保护不力、开发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市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开发
杜受田故居的再建议》 ;5月,又提出了《关于开发杜受田故居的三建议》,市政协
副主席不仅对此提案作了重要批示,而且明确批示给滨城区区长,由此也引起了滨城
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于杜氏家族是滨州第一家族的历史地位问题,社会上的意见基本一致。2002年
6月30日,滨州市旅游局在滨旅函[2002]14号《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88号提案
的答复》中,首次用政府文件的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鉴于杜氏家族在全市的旅游事业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开发利用
过程中,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一)确立杜氏家族是滨州的形象和品牌的思想。杜氏家族不仅仅是滨城区的骄傲,
更是全滨州的骄傲。在整个黄河三角洲,杜氏家族文化独占鳌头,因此,开发杜氏故
居,不仅仅是一个景点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滨城区的事情。在市政协委员的提案中,
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杜氏故居、杜氏文化是滨州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是历史
留给滨州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开发这座宝库,对于提高滨州知名度、打
响滨州品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如上文所述,开发杜氏故居是构建滨州市大旅游的重要一环。孙子故园、魏氏
庄园各有千秋,但是,他们都是作为滨州市旅游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点。从长远来看,
随着滨州市区内的四环五海等景点的建设,尤其是中海的建设,市区的带动作用将进
一步增强。作为滨州最具文化品位的杜氏故居,在市区的作用应当是像故宫、颐和园
对于北京的作用一样;孙子故园、魏氏庄园则应当像长城、十三陵的作用一样。
认识是关键。只有各级领导部门真正把杜氏故居作为滨州旅游的龙头之一,才能
将扩展杜氏故居规模、“修旧如旧”、建设杜氏文化陈列馆等等各种具体措施付诸实
施。
(二) 提高杜氏故居的文物保护等级。杜氏家族在长达5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中,以
儒家思想为主导,佛家、道家兼收并蓄,其特点便是为人正派、做事谨慎、中正仁和,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他们地位重要,但是很少锋芒外露,包括他们的故居也比较普通。
因此,多年来,一直未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关于杜氏故居的保护,滨州市旅游局
在滨旅函[2002] 14号《对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88号提案的答复》中说,“尽管
早在1985年原县级滨州市已将杜受田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只是停留在没进
一步继续破坏的水平上,现存的二层小楼一座及部分四合院体量很小、残破不堪,亟
待进行保护性的修复。”
据实地调查,1985年以来的破坏和蚕食仍然比较严重。原因是杜氏故居的所在地
南街村又划分为几个小村,没有统一的管理组织,也没有责任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
区级的保护档次太低,多少年来从未投入一分钱进行维修,更未开展过规划、宣传等
项工作。
杜氏故居是在整个黄河三角洲独具特色的民居群落,大四合院中套小四合院,院
院相通,座座相连,将一个大家族的各家各户凝聚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其标志性的二
层小楼,传为杜受田女儿的绣楼,此类建筑是黄河三角洲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处。杜
氏故居目前的概况和其家族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区级文物保护的等级很不相称,当务之
急是先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再申请省级保护,最终目的是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只有拥有了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等级,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在开展各类
宣传活动中有说服力。比如根据杜氏家族500年的政坛经历,编辑50到100个群众喜闻
乐见的故事绰绰有余,由此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从而将杜氏文化、杜氏家族、
杜氏故居推向社会。
(三)做好杜氏故居开发的规划。万丈高楼平地起。规划具有基础性、前瞻性、约
束性作用,有了好的规划,杜氏故居的开发就成功了一半。针对杜氏故居的规划,需
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将杜氏故居列为独立的旅游景点。目前,在滨城区的旅游规划
中,仅将杜氏故居作为秦台旅游区的一个可以开发的点,而且确定的等级非常低,如
此以来,不仅浪费了一个很好的题材,而且降低了滨城区的文化品味。二是将开发杜
氏故居作为启动旧滨城旅游的一个起点。三是将杜氏故居的开发放在全市旅游规划的
大背景下考虑。
(四)加强文物保护的执法力度。旧滨州城是一座知名的文化古城。杜氏家族的私
塾所在地卧佛台曾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因为破坏严重,才被撤消。20世纪
70年代以来, 城内的许多古建筑仍在遭到破坏,如在鲁北知名的滨州戏楼,就是在
70年代被破坏掉, 当时的旧滨州城内就有许多人反对拆毁,至今,一些老人们谈论
起来仍感到痛心疾首。杜氏故居虽然在1985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并
没有具体的保护措施,2002年时,一块保护标志的石碑被扔在墙角,压到柴草底下,
沾满泥土。最近几年来,因为杜氏故居的位置比较好,富裕起来的农民建设新房也看
好这片地方,村中也乐得划为宅基地交给农民,因此,杜氏故居周边仍在不断地遭到
侵蚀。
在没有新的政策出台之前,杜氏故居仍然是滨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保护
法的要求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是当务之急。
(五)充分利用杜氏后人的力量。据考证,目前的杜氏后人总数超过万人。三人为
众,更何况万人。他们散居在世界各地,许多事业有成者。抛开他们中的市长、师长
不谈,仅就一万名农民而言,就是不可低估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在杜氏故居周边,多
数是杜氏后人,调动起了杜家后人的积极性,许多事情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加强对杜氏故居开发的组织领导。在《关于开发杜受田故居的三建议》的提
案中,明确提出了“成立由区委书记任主任的开发委员会”的建议,主要是因为:按
照惯例,区委书记同时也是市级领导,开发杜氏故居不仅仅是滨城区的责任也是滨州
市的责任。只有确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才能考虑综合开发、才能选择得力的具体
负责人员、才能有高档次的规划设计等等。
(作者单位:滨州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