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续志编纂队伍建设(高燕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193&run=13

第一,要加强修志队伍的思想理论建设,增强编纂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编辑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托。历代有识
之士,对地方志情有独钟。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地方志能直接或间接地给人
以知识和智慧,对于人们了解社会、改造社会、陶冶情操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早在
198 7年5月26日召开的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 江泽民同志就指出: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党和国家历来
重视地方志工作。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曾积极倡导……”“修志工作是一项不容
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
业。”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编纂志书是为世修志,为
业存史,为人写传,不胜光荣之至。”从事地方史志工作的同志都应当具有这种责任
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史志编辑工作既苦又累,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摆正精神和物质的辨证关系,弘扬一种精神,这就是敬业精神,即强烈
的事业心、责任感与锲而不舍的勤奋、努力的有机结合。编辑工作的性质,要求其从
事者要具备广博的学识修养、“单兵作战”的综合工作能力、得心应手的专业技能、
纵观全局的职业素养。但这些修养、能力、技能、素养均以敬业精神为根本前提。没
有奉献意识,耐不住寂寞,沉不下心思钻研问题,铺不下身子甘于吃苦,是干不好编
辑工作的。志书广泛涉及政治、法律、军事、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事项,把握不
当,就易在有关问题的表述、提法上出现偏差,或发生泄密情况。必须正确地贯彻地
方志编纂的指导思想和宗旨,用政治的眼光去审视、编辑、校对志书稿件,避免在志
书上出现政治性错误。敬业精神是从事志书编辑工作的精神基石,是鞭策志书编辑人
员忘我工作的原动力。“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一门心思研究地
情,一门心思琢磨志稿,努力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做出应有的
贡献。

第二,要加强修志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主要是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笔者认为广义的编纂队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部门各行业的基层撰稿人;
二是编纂单位的所有人员,有编辑、副主编、主编、编审及校对、编务等;三是有目
的聘用的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狭义的编纂队伍主要是指第二类。不管广义还是狭义,
必须遴选有较高思想政策水平、了解熟悉全面工作情况、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承担
志书稿件的撰写、编辑工作。除了强调敬业、奉献的传统美德外,更要注重提高业务
素质。
建立一支精干、扎实、稳定、高水平的史志队伍,是完成志书编纂任务和不断提
高志书质量的关键。地方志是百科全书的著述,它所涉及的门类包罗万象。志书编辑
应当具备广博的学识,学识素养是建立在主动的广泛涉猎基础之上的融汇贯通。只有
具备广博的学识,善于汲取各种学识营养,才能在具体编辑稿件过程中游刃有余。志
书不是静止、机械、孤立地把客观事物加以堆砌罗列。相反,它是经过科学地分析、
综合、提炼,进而有序地、连贯地反映、记述客观事物,所以必须强调统领文字的编
纂人员的水平。一是抓好业务学习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修志的每个
环节和专业门类上进行不同的培训,以解决薄弱环节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定期
举办培训班,请专家授课,着重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送有关人员参加全国、
全省的研讨会、研修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并通过召开续志工作会议、专题讲座、
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帮助其练好内功。同时,编发续志经验
材料,宣讲体例,提供范文,统一章法,搞好示范引路,以促进编审队伍素质在短时
间内得到普遍提高。二是按编纂流程先后次序,力求量化、细化,强化可操作性,从
撰稿、编辑、分纂、总纂、编审、校对等各个环节,明确职责,奖罚分明,一环扣一
环,保质按时完成编修出版任务。三是在质量上下功夫,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资料、
分类、要素、体例、行文、创新、出版等每个环节从严把关,以确保志书质量。
志书编辑人员不应当满足于做“缝纫匠”,只会从字词、语法、修辞、逻辑及体
例上去编辑稿件,而应当学会全面熟悉地情、行情,至少应熟悉所编辑的对象。以己
昏昏,使人昭昭,连稿件中的有关术语或事项都搞不清楚,是不可能编出好稿的。称
职的地方志编辑,应当是地情通、行情通。这个“通”,并非说编辑经济类稿件就应
成为经济学家,编辑政治类稿件就应成为政治家,编辑军事类稿件就应成为军事家,
编辑政法类稿件就应成为法学家。要想得心应手地编辑稿件,就要去努力研究稿件所
涉及的方方面面。简言之,要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如果不熟悉地
情、行情,不了解某一行业、领域的基本情况,则肯定会使所编辑稿件留有错讹。所
谓编辑的真正功夫不在具体编辑的过程中,而在“编辑”之外,也即平时对各方面情
况的熟悉和把握,道理正在于此。按照编辑工作的职责,进一步完善编辑工作制度,
使编辑工作规范化。随着史志事业的发展,由于编辑工作队伍的不断更替,不少同志
对编辑工作的程序、制度已不甚了解。原有的许多规定,也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
作为集体概念的编辑,应当履行哪些程序,作为处在不同岗位 (如主编、副主编、编
辑、校对) 的编辑人员,需要履行哪些程序和责任,都应当有详尽而明确的规定。对
整个编辑程序,如选题采访、拟定篇目,核实资料、编写总纂、志稿审定、印刷校对
和成书出版等环节,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并认真执行,较好地达到编辑工作规范化的
要求。反之,则会全盘皆输,这里有一个教训值得我们接受。《栖霞市志》 (《栖霞
县志》的续修本) 因其不合质量要求,亦未上报送审,刚一出版,便被烟台市政府明
文查封了。它的失败原因在于:“卷中照片--取舍不当;篇目结构--不成体例;资料
匮乏--枵腹成书;观点有误--褒贬失当;偏离章法--语言混杂;生人立传--难以成立;
卷尾附录--不足为取;……”。(见《地方志资政文集》下,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 05
年8月出版)修志大事,功亏一篑,人财两费的后果,令人遗憾不已。
同时,为适应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编审人员必须掌握和提高运用微机
电脑的工作能力,这对于高速度、高质量地处理文字稿件和图片稿件及排版,都将产
生不可低估的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做为志书撰稿人员和编辑、编审人员,不能正
确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就会落伍,被淘汰。

第三,众人添柴火焰高,吸收社会力量修志。
地方志队伍专业人才缺乏是实际情况,编辑的专业知识欠缺也是实际情况。除大
力提高并发挥专职队伍的能力和作用、重视发挥方志战线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的作用之
外,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尤其是把各行各业的行家、专家发动起来,组织他们
参与续修工作,专家修志,众手成志。首届修志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在续修志书时更
应该增强“吸收和组织专家参与”的意识,把专家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一个篱笆三个
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嘛! 编纂《文登市志》时,方言编的语音音系和自然地理编的地
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分布、日辐射、气温的年较差、降水的年际差异和相对变率、土
壤类型、矿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资料,不是一般编辑所能了解和掌握的,我们聘
请大学教授和科研所的专业人士帮助完成。续志中还可能遇到专业性强的资料记述,
单纯依靠编辑自身的力量很难作出准确的科学的记述。如果编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外行充内行,极有可能降低志书质量,贻笑大方,严重的是
对历史的敷衍和藐视。

第四,注重温情修志。
上级部门及修志机构要努力争取、创造有利条件,从政治、工作、学习、生活等
多方面关心、爱护编纂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等困难,为编辑人员解除后
顾之忧,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修志工作。尽量安排他们多参加方志理论
研讨和实践活动,力求从中获得借鉴,不断扩充其知识面。同时,要根据编辑的不同
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对那些有求实创新、敢于负责精神的同志,对有脚踏实
地的工作作风、熟悉市(县)情且有较深文字功底的骨干,应放手使用,委以重任,让
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有利于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为编
纂高质量的志书提供有力保障。
一部志书的完成, 兵不在多而在精。 有了精兵强将,再加上优化篇目,在志观
(政治观点方面)、志材(资料方面)、志体(体例结构方面)、志言(文字表述方面)等方
面的问题处理得好,就可以成为上乘佳作,一方之科学文献。综观一部志书的质量优
劣和成败得失,尽管有诸多客观条件影响,但根本问题是取决于修志人员的素质。诚
如修志格言云:有德无识干不了;有识无德干不好。此言富有哲理,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单位:文登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