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地方年鉴与地方志的异同和相互渗透(苏广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172&run=13

一、地方年鉴与地方志的相同性
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
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两者都强调了资料性,这就显现了地方年鉴和地方志在内容上的相同性;地方年鉴与
地方志均属官修,都具有资料权威性这个特点,两者在性质上具有相同性;地方志以
“资治、存史、教化”为主,地方年鉴以为现实服务为主,为现实服务也包含“资治、
存史、教化”内容,所以,地方志与地方年鉴在功用上也具有相同性。以上可以看出,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二、地方年鉴与地方志的差异
地方年鉴与地方志在体例、时限、文体、内容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各自有不同特
点。
1.体例上,志书强调横不缺项,竖不断线,一般采用章节体。而年鉴在横排事业
门类后,多采用条目体。
2.断限上,志书是记述从古至今或者是15至30年内的地方史实,而年鉴是记载上
一个年度一年内的情况。
3.文体上,志书采用的是记述体,而年鉴采用的是以说明文为主,结合一部分专
题文章。
4.内容上,志书反映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史实,讲究“述而不议”。在
编纂过程中,对一些历史资料认真甄别、考证,编纂时间相对要长一些。而年鉴反映
的是一年内的内容,讲究快、新、特,在短时间内以最大的信息量全面的反映地情,
收录的部分专题文章难免存在着一些议论评述的内容。

三、地方年鉴与地方志的相互渗透
尽管地方年鉴与地方志有多方面的差异,从理论上也没有提倡地方年鉴与地方志
融合,但由于它们同时又具有相近或相同的特征,以及其他多种原因,年鉴在借鉴、
移植方志理论中体现了其互补性,并出现了相互渗透的现象。
1.地方年鉴越来越注意地方特点的反映,越来越注意全面系统地反映地情。特别
是中观层次的综述与概述的编写,这些手法都与方志的中小概述、小序十分相近。地
方特色在年鉴中的反映,有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年度特色等。从框架设计、条目
安排、图片选择上来突出地方特点。而这些在方志中是基本要求,是规范手法,已习
以为常。
2.在文体文风上,地方志强调“述而不议”,严谨简明。质量以存真求实、科学
系统为上。在年鉴编写上,同样强调简练准确,忌套话赘语,忌溢美评论。
3.在结构方法上,地方年鉴和地方志一样,也强调门类齐全,无所不载。但如果
分类过细,层次太多,不利检索。而应搞好总体设计,注意综合平衡,比例适当,领
属(层次)关系科学合理,充实信息容量。分类要求条目清楚,排列有序,领属得当。
内容方面要求横不缺项。方志界关于分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商贸流通业、乡镇企业
等方面如何处理交叉重复、如何设目的争论,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年鉴,反映在年鉴
的框架设计上。如:把政治与工业、农业并列,严格说是不科学的,但经济、文化、
政法容量过大,而分为小类,也有其合理性。续修新方志的篇目设计,在一定程度上
也向地方年鉴靠拢。“乡镇企业”的安排是归属于工业或农业,还是与工业、农业并
列,不同的方式都有其合理性。“社会”部类和“社会生活”部类包括那些内容,各
地不尽一致,有的年鉴不设此类,也有它的道理。年鉴和志书一样,内容上有交叉重
复的问题,一般都采取详略取舍的办法加以处理。
4.志鉴学科研究均注意吸取当代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如何提高
信息含量,增强结构的系统性。
5.方志界对提高志书的检索性,借鉴工具书的检索方式进行了大量探讨,一些专
家、学者提出志书在内容排列上也应采取年鉴的条目式,以利于检索。
在以上列举的这些相互渗透的现象之中,一批方志学的常用名词术语,或者是约
定俗成的概念,大量使用在年鉴理论研究之中,如领属关系,门类划分,地方特点,
交叉重复处理等。从客观上讲,方志和地方年鉴反映的地域对象都是政区,只是时段
的不同。从主观上讲,对地方年鉴与地方志功用的理解,可以确定在同一的目标上。
于是,具有古老传统的中国方志文化观念与外来的年鉴形式在资治目标下结合起来。
地方年鉴的“转轨变型”,续修地方志的改革创新,是中西结的产物,应当说是古为
今用和洋为中用的结果,这些给志鉴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促使志鉴工作者对中
国传统方志理论和西方现代年鉴理论都应当进行深入地反思,对地方年鉴和新方志进
行多方面的探索。
(作者单位:枣庄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