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年鉴对科学发展观的鉴照作用(胡爱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168&run=13

2005年以来,中央提出并一再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的持续协调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学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就是求实发展、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长期发展,目的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人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做好史志年鉴工作具有鉴照和统领的意义。志鉴作
为历史的记录和资料,一方面通过它观照昨天的历史,镜鉴我们做了什么和没做什么,
其作为和实践是否合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有哪些问题。另一方面,继续做好志鉴
事业,存真、求实、资政和教化,都迫切要求志鉴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
这些年来,经济已凸显过热苗头。投资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地区间盲目攀比,
追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部分领导干部急于在任期内创造“政绩”,急功近利,
竭泽而渔,以牺牲资源、环境和长远发展为代价,其结果并没有带来真发展,反而损
害了全面、持续、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些有悖科学发展观的所作所为,在作为地
情记载的资料书--地方综合年鉴中司空见惯。翻阅近年年鉴记述的重点和前置的内容,
可以发现和鉴照,提出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多么及时和重要。试举几例:
一是园区建设。这一内容在过去的年鉴中还不显见。近几年,地方综合年鉴几乎
都把园区(开发区)建设单列篇目,并置于年鉴突出位置。这说明园区热已带有普遍性。
园区热伴随“圈地热”。近年,从省市县一直到乡镇都热衷搞园区或开发区,占许多
耕地粮田开而不发, 圈而未用。据新华社报道,至2004年6月,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741个,规划用地3.75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镇建设用
地3.15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上述开发区中应撤消的个数和占地面积的核减数分别为
总数的70.2%和64.4%。
盲目上如此之多开发区,多是徒有虚名,先圈起地再说,大家比着出台许多优惠
政策,以土地等国有资产低价置换,轮番让利、降价。笔者一次去南京机场,沿途几
十公里都辟为开发区,其实只有一条机场高速的骨架和几个标牌,建筑零落,苇草丛
生,土地光秃,浪费得实在可惜。我省某市有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建设20年,至今未
成规模。去年又扩大区划绵延近20公里,赋予同级管理权限。不是行政单位又下辖若
干乡镇,与区(市)并列,不是政府,规格高过区(市),又赋予行政职能,反而列事业
或经济组织序列。
山东是全国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开发造成土地占用
呈几何式增长。80年代初,笔者曾向一位政府主要负责人坦言过对过度占地的隐忧。
他说:“地占的越多,富的越快”,这种观点很能代表部分官员饥渴发展的心态。看
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已非自今日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功利使然。
乡镇圈地开发的弊端是小而全。产出率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包围了城
市。不可能所有乡镇都走“重点抓工业”一个模式。鲁南某市4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统计的水泥厂90多个,平均50平方公里一个水泥厂,由于分级财政、分级考核,几乎
有条件的乡镇都建。2003年产量2500万吨,在建项目年生产能力已达5000万吨。可以
想象每5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年产约30万吨的水泥厂,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程度。
农村占粮田,城市大拆迁。如今几乎所有的城市(镇)都有模式类似的大广场,到
处扒路、修路、拆建,塔架林立,灰尘飞扬,城市成了工地。国家有位专家讲,国外
已有100年不扒了, 中国至少还要扒40年。出去一看很有同感。为什么所有事情都集
中到这一段时间来办?载入史册,后人会羡慕还是费解?盲目攀比,按图索骥,建筑
模式雷同,难免“豆腐渣”工程。有的甚至开发一片工程之后要毁掉一批干部。
一面是拆迁扒建,一面是贫富分化;一面是新区富丽堂皇,一面是楼群空空荡荡,
备而不用。这就不是以人为本,不是科学发展,长此以往只会给社会稳定带来诸多问
题。
二是民营经济。这也是近年年鉴内容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民营经济炒得热,
与靠它拉动GDP, 与“发展”省心、省力、省钱有关,即民间出力投资。但凡事均有
两面性。民营经济渴盼症带来的副作用,人为的使不少好端端的国有集体经济民营化,
一卖了之。乃至零价转让,造成国有资产大流失。不少地方提出:越是赢利企业越要
改,拿效益好的企业改制,拿效益好的企业先改。固然国有企业改制前可能效益低,
但它承担了众多社会负担。改制将一切问题都推向社会,工人大批下岗,生活无着落,
社会保障低而不稳,民营企业主暴发致富,社会贫富分化迅速。企业主短期行为拼设
备,甚至不惜制假贩假,压榨工人。这是社会市场化初期和自由竞争带来的必然恶果。
政府求发展,借力于民营经济无可厚非,但不是为发展而发展。我们的政府是人
民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民营经济主要是落实政策,引导调控和平
衡制约,以损失国有和多数求发展就不是良性发展和科学发展。近几年暴露的“铁本
事件”、一系列矿难、制假,多为私营业主所为。在市场经济初期,如果不对唯利是
图、见钱眼开不择手段行为予以限制和规范,那么,肯定会纵容更多的人铤而走险。
政府要抓经济,更要思考如何抓经济,政府充当市场主体直接插手经济,必然要付出
学费,负责买单,甚至充当被告。
三是招商引资。现在许多地方是政府招商,官员热衷招商,纷纷外出,乐此不疲,
节会满天飞。招商引资(节庆)是近年年鉴的又一重要内容。
领导人忙招商,三个文明变成一个文明,一个文明变成招商引资,单打一。群众
说,有的官员对其他工作、具体事皆无兴趣,也没精力抓,顾不上问。都招商也等于
没招商。从地区实践看,招商多数是招开发区、招建房、招拆迁、卖土地、异地生财。
这其后也有猫腻,如“嘉禾拆迁”。这些年,建筑领域已成大要案的重灾区。
四是干部轮岗。鼓励干部带职下海,兼职,拿双份、多份工资,令下岗工人自愧
不如,带来公务员队伍无所适从,标准混乱。干部下海与晋级、封赏、升官挂钩,使
不踏实敬业者发了财,毒化了官风政气,涣散了队伍人心。这些貌似“思想解放”的
举措当然也彪炳于地方年鉴。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
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是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
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
界。”分析研究近年的年鉴,可以观照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能够发现背离科
学发展观的种种问题,由此不难追本溯源。只要我们以实事求是态度研究问题,就可
以从殷鉴不远的资料记述中得出正确结论。
年鉴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不仅内容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也存在以人为本,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发展的课题:
一是坚持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需要的实
际,认识和把握年鉴定位。国家各级地方综合年鉴是官办,政府主办;是官用,主要
是公务员用、部门企事业单位用。这一性质定位决定了其出版经费应由政府保证或以
政府保证为主,而不以商业运作为主。内容记述以社会发展变化的大事要事为主,而
不以知识性、服务性的百科信息为主,不以追求读者群为主。与美国等西方年鉴不同,
中国的年鉴主要还是官用而非民用。
近年有些新闻媒体,尤其是有的地方官方报纸对自己的性质定位始终在两可之间,
在运作上打“擦边球”,怎么有利怎么办。要推销报纸,说是党的喉舌、机关报,依
靠行政手段推销摊派;要盈利,又唯利是图,有偿新闻、形象广告充斥版面,低品位
广告来者不拒,怎么看都象自收自支读物。政府综合年鉴属政府部门所办,文化事业
范畴,没有必要为生存担心,是因政府需要、事业需要才办年鉴。因此,运作必须以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社会效益为中心,以读者为中心,以存史、资政、教化
为中心。其他作用也有,但不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挣钱为中心,不仅不可能健康
持续发展,势必改变性质。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保证质量第一。质量是年鉴的生命,年鉴质量的本质是创新,
是与时俱进,是跟紧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年鉴要坚持内在质量第一,而不是外观形式
第一。不能舍本逐末,追求皮毛。事实上,年鉴如果钱挣多了,就会重形式,求华丽,
浮躁气。动辄大投入,上彩版,变换花样,显财露富,哗众取宠。这其实大可不必。
因为读者最终是看质量,看为其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华丽的外表。这对
一切出版物都如此。脚踏实地、负有历史责任感的年鉴工作者应该在年鉴质量的精益
求精上使劲,其办法不言自明。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
是发展的本质要求。打铁先得自身硬,高素质的人出高水平的年鉴。要把功夫用在出
人才、出理论、出成果上。稳定队伍、提高队伍而不能自乱队伍。不要随意聘人、聘
低素质的人,搞经营、拉广告、钻空子,自坏门庭。
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整个社会发展史上,人自身的发展、进
步和幸福更重要,并且不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哲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人类文明进步
和发展的旗帜。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年鉴内容中无疑应占有重要位置。经济是中心,
发展是第一要务。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在这几年的年鉴中是体现了,今后更需要体现
和突出科学发展观。经济是人的经济,不是指标经济,发展是人的发展和科学发展,
不仅是GDP发展、 生产发展。年鉴不要表格罗列,指标堆砌,不要把综合年鉴办得象
经济年鉴。年鉴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年鉴让读者看到社会的全面状况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枣庄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