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王新春 张汉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16&run=13

一、菏泽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1、 菏泽的林业基础良好。菏泽的地理条件及气候条件适宜杨树、泡桐、刺槐等
多种树种的生长。“十五”期间,全市重点抓了十七大绿色通道工程、环境生态林工
程和农田林网建设工程, 营造防护林带9000公里、城镇生态林10万亩、农田防护林
20万亩, 新建农田林网252万亩,补植完善农田林网250万亩;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农
田林网、大型骨干林带为主体框架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资源基地快速增长。狠抓了
以杨树速生丰产林、 优质果品、花卉为主的资源基地建设,新造用材林200万亩,经
济林10万亩, 新造农林间作82万亩,补植完善农林间作100万亩;全市已建成了杨树、
泡桐、 果品、苗木、花卉、杞条、蚕桑、中药材八大基地,总面积400万亩,是2000
年的140%。 围绕基地建设,菏泽市还走出了林牧结合、林粮间作、林草间作、林药
间作、林花间作等多种模式的复合林业发展新路子,较好地解决了林业生态安全和农
业粮食安全问题。
2、 林产品加工发展迅猛。在林业三个产业中,林产品加工业市场属性最高。由
于绝大部分林产品的加工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生产规模可大可小,在应用市场广
阔的条件下,国有、集体、中外合资、股份制、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全面介入了菏泽
市林产品加工业,使得这一行业充满了经济活力。90年代以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复苏
和家庭装修业的兴起,国内对人造板等木制品需求增加。而菏泽具有丰富的速生杨树、
泡桐和杞条等资源,围绕着速生材的加工利用,菏泽林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并
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林产工业体系。其中成武森利人造板厂、定陶林盾刨花板厂、东
明杨木绒毛浆厂被确定为省十大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菏泽形成
了一批以林木加工为主的专业乡镇。全市形成了曹县庄寨桐木拼板、普连集条柳编制
品、郓城黄安胶合板、鄄城什集木片加工、张志们家俱、单县浮岗装饰木线条,成武
孙寺木片加工、牡丹区新兴和李庄集胶合板等十大加工群体和林盾、锦江、唐和、森
利、曹普、鲁艺、领将、凯丰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
3、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市场需求看,中国目前每年木材消费总量在1.7亿
立方米,而国内仅能提供1.2亿立方米。从国外市场看,中国已加入WTO,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分别给予中国林产品36%和24%的关税减让,从而提高了林产品的出口效益
和价格竞争力。菏泽的桐木制品和条柳编制品均属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价格
比国际市场低四至六成。发达国家产量虽高,但消费量也大,发展中国家既不能生产
又需要消费,客观上为菏泽这类产品出口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菏泽市利用劳动力
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适逢其时。

二、菏泽林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1、 生态体系建设不完善,生态需求长期而且艰巨。菏泽属于黄泛区,又处于亚
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冷暖气流交替频繁,风、沙、旱、涝、碱、渍等自然灾害
严重,长期威胁着人民的生产生活与生存。因此生态建设决不会一劳永逸,而是一个
长期的工程任务。况且目前境内故道、沙河较多,土壤风沙化严重,风沙土地面积较
大,菏泽又是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的地区,全市约有流失面积1000多万亩,每年流失的
土壤约1240万立方米, 相当于每年约有6.2万亩耕地被剥去30公分厚的土层。因此,
治理风沙和水土流失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植树造林,营造综合防护林体系,
建设绿色屏障,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 用材林中单一品种面积过大,造成病虫害突发的可能性加大,一旦爆发难以
控制,极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损失。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菏泽
市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三次大规模发生,损失严重。实践证明,一定范围内一
主栽树种的比例不可超过40%。 超过这一比例,就易导致病虫害的大爆发。60年代,
全市掀起了以榆树为主的植树热潮,由于树种比例失调,导致了榆蓝金花虫的大爆发,
每年平均发生面积达40万亩、4000多万株。进入80年代,菏泽把泡桐作为振兴农村经
济的产业来抓,至1987年建成全省最大的桐木生产基地,全区共栽植泡桐4300万株。
然而, 悲剧再次重演,大面积成方连片的泡桐为大袋蛾爆发提供了适宜条件,198 8
年迅速在全区由南向北蔓延, 一直危害到1993年。2003年菏泽6县区的国营林场、杨
树片林及“四旁”发生杨尺蠖病虫害,折实面积11.2万亩,如此大面积的发生,是菏
泽市50年来所没有过的。
3、 林木产品结构不合理,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全市木材年采伐量不
足100万立方米, 而年木材加工量达到650万立方米,缺口在55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
满足快速增长的木材加工业需要, 80%以上的原材料从河南、江苏、陕西、山西、新
疆等省份购买, 并引起价格上涨,大大增加了原料成本。在现有资源中,85%以上是
中幼龄林木,林龄结构不合理,导致林木年度采伐不均衡;林木资源培育未实现定向
培育,不利于林木的高效利用;经营管理粗放,林木、林地没有发挥最大潜力;没有
实行分类经营,投入渠道不明;林木采伐现额不足,加大了执法难度,影响了经营者
的情绪和群众关系。
4、 加工业整体素质偏低,产业群的配套发展滞后。一是企业规模偏小,缺乏规
模大、管理好、装备优、技术含量高、具有开拓市场、带动全行业稳步发展的大型骨
干龙头企业。 二是技术装备落后,只有5%左右的企业机器装备、生产工艺、生产条
件较好,大多企业装备差,全行业缺乏技术质量标准和高技术装备。三是科技含量低,
缺乏科技开发深度,没有林木加工专业研究和开发机构,初级产品比重大,产品更新
换代慢。四是品牌意识淡薄,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缺少在国内外叫得响的
名牌产品。五是人才严重匮乏。据调查,木材加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
历的只占3%, 中专、高中学历的15%,初中文化程度的26%,小学文化程度的56%,大
多数为半路出家, 没经过专业培训。在产业工人中,85%以上的属于初中、小学文化
程度,多数是半工半农。六是管理水平低,绝大多数企业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开始的,
缺乏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5、 林业体制政策不健全,制约林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菏泽市尚未建立起适
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林业宏观调控体制和运营机制,在许多方面计划和行政手段色彩还
比较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还不够快,林地使用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难以合理
流转,适应分类经营原则的资源管理体制亟需完善和落实,国有林业企业和国有林场
改革缓慢等。

三、菏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 建立健全生态体系,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产业。菏泽市建国以来的林业发展实
践证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不仅
培育了资源,又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加工业的发展又极大地带动了资源培育,实现
了生态建设与发展林业产业的良性循环与互动。务必要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林业
产业。具体说来,就是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资源基地建设为基础,林业产业为中
心,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生态、产业两手抓,以产业促生态,两大体系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提高,实现菏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2、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科技兴林,注重提高产品的
质量,是加快发展林业工作的重要支撑。为了增强林业的整体效益,提高林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菏泽把增加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名优品种作为重要措施
来抓。几年来,菏泽每年繁育林果良种苗木都在15万亩以上,保证了植树造林的需要。
杨树主栽了中林46杨、 中菏1号、中菏二号和三倍体毛白杨,良种使用率达到100%。
泡桐大力发展毛白23、毛白33、新世纪95等优良品种。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围绕急需现代化生产技术、加工企业技改项目和产品更新升级目标,联合攻关,开发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和高产品附加值的品牌产品。
3、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提高管理水平。针对菏泽市林产加工行业整体素质不高
等问题,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一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打破狭隘的人才观,从单纯
的技术人才观转变为多样性、多层次性的全面人才观。二要建立适用的人才机制,创
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各种条件。三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素质,增强管理者识才、
选才、用才的能力。四要加强员工教育,为人才深造学习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
4、 深化改革创新政策,拓宽林业投入融资渠道。深化改革,认真落实林业政策
是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推进林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首先狠抓林权制度改革。其次
是在完成第二轮土地延包时,专门制定保护林木、合理作价、树随地走等政策,林地
使用权和活立木可依法流转、继承。三是在投入政策上,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
益的原则,国家、集体、单位、个人一起上,独资、合资、联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
一起用,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林业基地建设。四是减轻林业税费负担。继续执行国家
已出台的各项林业税收优惠政策,并予以规范。
5、 坚持依法治林为林业发展提供保障。要深化林业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林业执
法职能,为林业和林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制定林业资源保护政策、企业保护政
策,加大执法力度,为全市林业和产业的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单位:菏泽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