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编写研究综述(张景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154&run=13

一、民族志及其编写意义
什么是民族志?有的著作写:“民族志是记述一地两个以上世居民族的居住环境、
基本状况以及他们各自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与现状的,以资政、教化、存
史为目的的综合性官方性资料工具书。”①在首次民族志工作座谈会上,有人讲:
“民族志是地方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编修好民
族志,对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维护祖国统一,促进
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提高各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发展我国民族学、 民俗学、 语言学、社会学等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②。
1985年4月19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
第五条对于“民族聚居和杂居地区”新方志的编修作了明确说明③。

二、方志记述民族的源流
对于方志记述民族源流的研究,有的著作追述:“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到司马迁的
《史记》问世之前,《民族志》经历了孕育到萌芽产生的漫长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
的著述中,有不少关于少数民族先民的记载,如《禹贡》《山海经》等书是作者不自
觉地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情况的记载,可视为《民族志》的萌芽……《史记》的问世,
标志着《民族志》进入了雏形阶段。”“东汉袁康的《越绝书》问世,标志着《民族
志》 进入了成型阶段……从《越绝书》到上世纪50年代撰修的‘三套丛书’以及8 0
年代的‘五种丛书’,上下千余年的历史,专门记载少数民族的志书内容不断丰富,
体例不断完善。这一阶段我们称为《民族志》的成型阶段。”“《民族志》经过几千
年的不断发展,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历史时期从地方志中独
立出来,并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④。另外,黄苇等的《方志
学》⑤、肖先治与张桂江的《论新方志编修》⑥、史继忠的《方志丛谈》⑦等
著作以及许多文章,也都对民族志的记述源流作了不同的论述。

三、民族志的记述内容
民族志应记述哪些内容呢?很多著作和文章都予以论述。有的为民族志设计了七
个方面的内容:“1.世居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和地理分布”;“2.民族聚居地区的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3.民族关系”;“4.民族社会政治制度”;“5.各民族经
济形态和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6.民族文化艺术和习俗”;“7.民族政策的
贯彻及民族工作的进展”⑧。有的则列述了18项内容,并分列若干小条目⑨。有
的著作引述以上内容后,写道:“三位先生所拟民族篇的具体内容均属小而全型的民
族志的内容。如果作为县志中的一个专篇--民族篇,其内容则不必涉及这么广泛。”
并列出9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①各世居民族的基本情况,如族称、族源、迁徙、分
布;②语言文字;③宗族、家庭、婚姻、生育、丧葬;④社会组织;⑤传统生产方式;
⑥饮食、服饰、器具、居住;⑦生活习俗,生产心俗;⑧宗教信仰;⑨民族工作情况
等。”10黄苇等在其《方志学》中列述七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记述各民族
的族源和历史变迁”;“第二,记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情况”;“第三,记载各民族
关系的演变”;“第四,记载各民族社会制度的变化”;“第五,记载各民族的风俗
习惯”;“第六,记述各民族的文化状况”;“第七,记载各民族共同反抗黑暗统治
和侵略者的斗争”11。有的文章特别强调民族志记述内容的重点:“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各民族团结、繁荣、进步的历史活动,才是民族志应该记述的重点”。
包括:“第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各民族政治上的翻身解放,民族隔阂的消
除,各民族的融合及政治上的一律平等,共同参与国家民族事务的管理,尊重少数民
族风俗习惯等等”;“第二,党和政府为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制定
和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
事业,使各少数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彻底翻身”;“第三,党和政府通过选送培训、
进修,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开办专门民族干部学校等方式,帮助各少数民族选拔
培养本民族干部”;“第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共同为
保卫和建设边疆创造了显著的历史业绩,各条战线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
和先进典型人物”12。有文章还强调:民族志不可忽视对土司的记述。这是因
为:“1.土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2.土司分布区域广,
统治时间长”;“3.各民族地区的土司统治情况是研究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史料”。
“今天我们在编写民族地区地方志的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土司问题,注意把一些有保留
价值的土司统治资料录入志书。这不仅可以突出民族特点的地方特点,增强志书的资
料性,还可以续史书,‘补史之阙’。”13有的文章特别强调:“以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客观记载土司历史功过,是新方志的任务”14。

四、编写民族志注意事项
多次民族志编写工作会议的纪要及不少关于民族志的研究文章,都强调编写民族
志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1984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的纪要中
写道:要编写好民族自治地区的地方志,“一、要认真贯彻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精神,
充分反映新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二、要充分反映我国各民族友爱合作、
团结互助的关系”;“三、要充分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各民族自治地方在经济、文化
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四、要注意突出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五、
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涉外问题和保密问题”15。有的文章提出,民族问题入志必
须严格遵循四条原则:“1.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2.民族平等的原则”;“3.民
族团结的原则”;“4.共同繁荣进步的原则”16。有的著作中列一目,叙述编
写民族篇应注意的问题。即:“(一)不要不加鉴别地抄录古史、旧志的资料,以免犯
资料失实和观点错误的毛病”;“(二)追述族源要准确,防止对至今在史学界尚无定
论的古代部族地域,武断论定”;“(三)防止记述界限不清,不能将一般地区的工作
概况机械地套入某一民族,以免概念混淆”;“(四)防止偏重写民族陋俗旧习,而不
记或略记民族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五)严格区别‘民族志’和‘民族史’的不
同记载方法”;“(六)写各民族重大事件时,要严格掌握民族政策,不能着意描述民
族之间互相仇杀”17。有的文章论述编写民族志要注意突出地方民族和民族地
方特色:“(一)抓住主要的地方民族性特点”;“(二)通过自然地理特点,探求民族
地方性特点”;“(三)联系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考察民族地方性与地方民族性
特点”;“(四)挖掘潜在的地方民族性与民族地方性特点”18。有的著述或文
章,特别强调要处理好交叉。“县志民族篇与其他专篇的交叉处理……一般来说,民
族志应当从略记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国家和地方的建置沿革,包括土司和流官
的设置,历代民族政权的更迭,均应在建置志或政治志中详记,在民族志略记……2.
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的诸种要素,宜详于地理志。民族志只在与各民族形成、定居或发
展有密切影响时作为条件提到……3.民族地区自治与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法规的记述宜
在政治志中详记,在民族志中略记……4.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的机构设置和业
务发展……民族志一般不作记述。民族志侧重写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形态
和生产生活水平。5.民族文物、民族人物一般归并到文物志和人物志去写,民族志仅
在表达某方面内容需要时作为数据或资料加以运用,而不去系统介绍民族文物和民族
人物……”19有文对民族志的涉外问题作了重点论述,强调注意三点:“一是
多听外事部门的意见,慎重考虑;二是有利于外交斗争的就写,不利于外交斗争的不
写;三是写的内容一定要准确”20。

五、如何编写好民族志
为阐述如何编写好民族志,有的文章或著作首行指出旧志记述民族的痼弊:“其
根本之点,就是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21。有的著作指出部分志书民族篇
存在的问题:“1.为突出所谓‘民族特点’,对少数民族某些特殊的生活习俗作‘猎
奇’式的记述”;“2.个别志稿过多地纠缠历史问题的械斗和纠纷,倒腾历史旧账”;
“3.过宽地记述民族源流,结果造成许多党识性的错误”;“4.概念模糊、解释错误”
22。因此,有的文章提出:“编写民族志固然要掌握修志的一般方法,但尤其
重要的是,要掌握修《民族志》的特殊方法……有三点非常重要,即:学习马列主义
民族理论,做好调查研究,邀请本民族的人参加。”并特别强调本民族人员参加编写
民族志的好处,即:“第一、本民族的人最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排除了语言障碍
的因素”;“第二、本民族的人最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调查时可以少费许多口
舌”;“第三、本民族的人深知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最能理解本族人民的心理状
况和思想感情”;“第四、本民族的人与当地的干部和群众有天然的联系”;“第五、
本民族的人参加修志可以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察觉本民族的
不足之处”23。有的文章强调:县市志“民族部类编撰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民族是区域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坚持用马克思主
义发展理论来考察区域各民族的发展历程,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民族
问题”。“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24。有文章指出,编写民族志要“抓住民族的本质特点,着力反映个性”,即:
“一是要从指导思想上注重发掘每一个民族的优势、优点及其对世界文化宝库的贡献”;
“二是要抓住主要方面记述。即抓住这个民族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事物,显示出这
个民族的个性”;“三是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将历史资料与现实的活史料有
机地结合与统一起来,做到既能贯通古今,反映出民族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又能详
今略古,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四是对于民族习俗要细心分析,慎重记述”
25。有的文章强调编写民族志入志资料的“典型性、导向性”。“所谓资料的典
型性,是指资料必须能够反映出各个民族的典型特征”;“所谓资料的导向性……1、
必须贯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2、必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3、弘
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其民族自豪感”26。有的文章强调要注意
处理好民族志中的敏感性问题:“1.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公正的分析评价
各民族的历史发展”;“2.《民族志》的编纂者对笔下所反映的民族要有深厚的感情”;
“3.新编《民族志》要重写先进,轻写落后”27。

六、两个有争议的问题
社会主义第一轮修志以来,曾围绕着民族志编写的某些问题有过争论,主要有两
个方面。
(一)民族自治地区是否有必要编纂民族志?有文章说:“民族地区县志,尤其是
民族区域自治县志,是否非要设立民族篇不可?笔者持否写态度,因为州辖县或自治
县的主体民族多占总人口的50%左右,有的县竟占总人口75%以上,县志本身就是一部
民族地区志,自然要将民族工作渗入到各个门类中去……如果增设民族篇,反而使志
书在很多门类上不好处理……因此,如果是大篇结构或中篇结构县志,在社会篇内设
立民族源流专章就可以了;如果是小篇结构县志,可将民族与婚姻、家庭设立合卷”
28。吴新则撰文说:“方志是一方之‘百科全书’,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应予
充分体现。解决的最好办法是集中反映,设立民族志。尹文的意见与笔者是截然相反
的……从方志‘资治’功能来看,单独设置民族志,具有很强的目的性。”29
(二)民族志该不该记载汉族?尹贯贤文中说:‘地方志之所以设民族志,是要记
述当地的少数民族状况,不是全民族的状况。一般来说,民族问题,指的就是研究少
数民族的问题……所以,民族志只应记当地的少数民族状况”30。有文也写:
“若把汉族载入‘民族志’,则必然把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现状
载入志书。这样一来,势必与其他完整的地方志重复,体现不出‘民族志’的个性,
而抹杀了其他专志的存在意义。”31有文则认为:“民族志之‘民族’并不排
除汉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民族问题并不排除汉族的研究,特别是民族关系上,
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是民族问题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不记汉族 (或将汉族划入另
册) ,将无法反映这一重要关系……只有如实记载汉族,才能充分反映汉族离不开少
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32。还有文认为:“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多民
族杂居地区,地方志民族卷中,要不要写汉族?经过几年来的讨论,认识已基本趋于
统一, 就是要写汉族。 ”并列述了记载汉族的四个方面的内容33。有文说:
“多数意见认为汉族也应入民族志,这是因为:(1) 民族志和少数民族志应是两个概
念,我们写民族志,自然包括汉族。(2)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各民族从来是相互交往
的,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反映这一历史进程,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和协作。(3)
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许多汉族文化的源头就在少数民族之中,许
多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受汉族的影响。把各民族放在一起记述,有利于追本溯源,也
能起到互相启迪的作用”34。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争议,吴奈夫在著作中归纳说:“在民族自治地区是否有必
要编纂民族志,是我国方志界长期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在民族自治地区的民族志
中,还应包括汉族,而一般省市县志的民族志可以不列汉族……上述两种意见始终没
有统一, 一直到1988年7月在吉林省延边州召开的民族志指导组成员扩大会议上,才
逐渐趋于一致。”并引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民族志指导组成员扩大会议纪要》,
“会议认为:‘民族自治州要不要写民族志,应视各州情况而定。有些州可以写,有
些州可以不写,那些基本上是单一的世居民族的州就可以不写。凡是要写的,既要避
免和各专业志的重复,又不要人为地分割,应从实际出发’……这样的规定是比较切
合实际的。”35
(作者单位:青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本文曾刊于《新疆地方志》2006年第1期)
注:
①10县志编修求实说方志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259页第265页
②在中国民族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1987年第2期
③中国地方志通讯1985年第4期
④⑨民族志概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6、31、33页第69~75页
⑤1117方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786页第786~787页第788
~789页
⑥19论新方志编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180页187~188页
⑦方志丛谈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173页
⑧地方志编纂和续修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3月版第448~452页
12略论民族志的记述要点中国地方志1992年第6期
13民族地区的土司问题不可忽视中国地方志1989年第4期
14县志如何记载土司统治贵州方志1991年第1期
15中国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6期
16新编地方志民族问题入志基本原则与实践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1期
18少数民族地区新方志应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和民族地方特色中国地方志199 7
年第2期
20如何处理志书中的民族和涉外问题中国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6期
21方志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版第178页
22方志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199页
23谈谈民族志的编写问题中国地方志通讯1983年第5期
24县市志民族部类编撰理论与方法新疆地方志1991年第4期
25民族志编纂中的几个业务总是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5期
26论民族志编写中资料选择的几种特征中国地方志1992年第6期
27关于避免《民族志》中民族问题敏感性的思考贵州方志1991年第4期
2830关于民族志编目设立的几个问题贵州方志1992年第2期
2932谈民族志的特殊性--兼与尹贯贤同志商榷
贵州方志1992年第4期
31汉族不应入“民族志”方志研究1987年第2期
33试谈民族卷中如何记叙汉族新疆地方志1993年第2期
34民族志编纂中的几个业务问题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5期
35新方志编纂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9月版,第329~3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