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续修志书本籍和客籍人物的立传问题(张远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151&run=13

续修地方志人物传,应以收录本地本籍人物为主,反映在本地(断限内)改革开放
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兼收以本地为主要活动并在本地作出重大贡献的客籍人物,
还应收入在本地有重大影响的外籍人物。首届修志时方志界在编写新方志人物传,确
定收录人物范围方面, 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 1985年在武汉召开的
“十城市志稿评议会”上,与会代表认为:“城市志人物立传,一般是以本籍为主,
兼收客籍,对于新兴工业城市志书,人物传可不必拘泥籍属。”1991年,山东省地方
志编委会拟定的《山东省志·人物传》编纂方案中,确定的人物收录范围第一条就指
出:“以本省藉人物为主(含山东籍在省外工作的),兼收在山东活动时间较长、影响
大的客、 外籍人物。”1998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人物志研讨会”上,吉林、
上海等地的与会人员还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入志人物以本籍与客籍并重的收
录原则。
地域性是地方志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物志当然要体现这一特征,故强调立传人物
以本籍为主,是历代志书的传统。但是,从历史上看,异地为官又几乎是历代统治王
朝普遍存在的用人之道。旧《峄县志》、《滕县志》中“职官”、“宦绩”中都收录
了外籍在本地做官的诸如“县丞”、“县令”等人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人物,特别是有作为的人物是有较大的流动性的。建国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造就了不少新兴工业城市,人口的流动性明显增大。而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迁
移、人才的流动更是日益频繁。对一个地区发展变化起过较大影响作用的,不一定都
是本地人。枣庄自1961年建立地级市以来至2003年,担任市委常委以上职务的市级领
导干部99人,其中有90人属本省的外地市及外省市的客籍人物。还有许多工作在各条
战线上,为枣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毕生精力和心血的非本籍的专业技术人员、英雄
人物,他们的业绩与本地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只收录本籍人物入志,把所有客
籍人物排除在外,这样势必造成人物结构上的残缺不全和地区人物面貌上的偏颇,以
致难以反映本区域历史的全貌。确定收录人物的标准,坚持以收本籍为主,兼收客籍
人物、外籍人物的原则,坚持以人物对社会影响为主要的原则,是符合今天改革开放
精神的。在新一轮修志的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断限内这样做,扩大了入志人物的范围,
有利于丰富人物志的内容,有利于较好地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地
方“存史”、“教化”的作用,兼收并蓄才真正符合客观实际。
采用以本籍人物为主,兼收客籍人物的入志范围,这就出现了一个本籍和客籍两
地同时立传的情况。对这种情况,应从人物的影响和价值出发,如何立传应区别对待。
对一些影响较大的人物,原籍和他工作活动地区,可以各有侧重的分别立传。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乡有一个人物名叫常德善,幼年父母早逝,家境贫穷,由本族
姐姐抚养长大。17岁时参加工农红军,20岁在红二方面军警卫团担任贺龙的警卫员,
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晋察冀军区冀中八分区司令员等职务。主要活动在湖
南、湖北、四川、贵州、河北,一生英勇战斗,热血疆场,最后牺牲在河北肃宁县,
年仅32岁。他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战斗中屡立战功,多次在战斗中保护了贺龙的安全,
贺龙曾说:“在湘鄂西打乱的时候,在三次战斗中,常德善把我背出来,他身挂重彩,
身上带着三颗子弹,打起仗来非常骁勇,真可说,没有常德善就没有我贺龙。”在肃
宁战斗中牺牲时, 老乡们发现他身上中了20多颗子弹,仅太阳穴就有6处弹伤。常德
善遗体先葬肃宁县雪村,建国后迁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贺
龙亲自为他的陵墓写了碑文。 河北省志办按照确定的对客籍人物入志的三条标准:
(一)一生中长期工作、活动在河北的,(二)一生中主要事迹发生在河北的,(三)革命
烈士牺牲在河北的。所以河北省为常德善立了传,《沧州市志》为常德善立了传,沧
州市烈士陵园还建起了他高大的塑像,让人民永远缅怀这位英勇无畏的战士。常德善
十几岁离家后,没有回过家乡,但他的事迹感人,影响很大。作为常德善的故乡枣庄,
本应在上届修志为他立传,由于没有收集到资料而没有为他立传。续修枣庄市志应当
补遗,为他立传入志,以激励后人,热爱家乡。
人物志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思想性。二十四史中人物占三分之二。
陈寿《三国志》 全为人物志。旧志《华阳国志》全书12卷,7卷记人物。人物通过文
献记载,成为后人研究历史人物及其时代背景的可靠依据和重要资料。我国清代著名
方志学家章学诚主张“邑志尤重人物”,并认为人物志是“书中之髓”、“志中之志”。
因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物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历史,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人而孤立
存在,否则也就无所谓社会和历史了。然而对于地方历史起过重要作用的,除了本地
人外,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籍人。新志书人物传只有在划定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
外籍(以本地为主要活动地区并对本地历史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的前提下,确定标准,
为人物立传,人物志才可能比较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地方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貌。
本籍与客籍人物的传记在内容取舍上应有区别。本籍人包括本籍人在本地工作和
本籍人在外地工作的重要人物应比较完整地记述他的一生。对客籍人物的记述,一要
简要记述一生中的主要经历,二要重点记述人物在本地的活动和事迹。例如《枣庄市
志》人物传中对郭子化的记述,《滕县志》人物传中对王麓水的记述,都是采取略记
他们一生经历,重点记述他们在枣庄地区进行革命活动期间,对枣庄革命事业做出的
贡献和影响,以展示他们英勇无畏、献身革命的光辉形象。
地方志人物传,通过对本籍和客籍、外籍人物的记述,使之成为很好的乡土教材。
通过记述人物的事迹,不但可以扬善贬恶,启迪心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而且更能激励本地人民奋发向上的革命斗
志。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又可为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历史、考证史事时,提供借鉴参考。
往往在正史中找不到的东西,就可能从一部志书中得到解决,这就使志书起到“补史
之缺”,“续史之无”的作用。因此,新志书人物传以收录本籍人物为主,兼收客籍、
外籍人物,这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为志书人物传更好地发挥存史教育作用的需要。
(作者单位:枣庄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