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 发展史志文化产业(黄建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110&run=13

一、地方史志是一种文化产业
各级各类志书、 年鉴及相关地情文献出版物都属于文化产品。2006年5月18日,
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67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 ,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
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和
“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立法工作”的精神,为地方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
障。《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志定义为“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
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
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地方志、年鉴和其他的出版物都属于文化产品,对
这些文化产品的编辑出版等各项工作无疑则归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为满
足社会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而出现的涵盖面很广的一种产业,是各种
各类文化产品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在管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得到实
现的总和。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定义为: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的属性是以文化为依托,以生产各种各类的文化产品为表现形式,通常以市
场运作的方式来实现文化的经济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产业。历代志书多为官修、官书、
官责,负有积累珍贵历史资料,传播先进文化,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
向当地政府提供经济管理和政务管理的经验等方面的重要责任,是“为了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优秀文化传统,客观记载区域地情,系统积累、保存地方史志文献,服务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从本质属性上分析:目前,我国
的地方志工作属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地方志作为文化产品则无疑应归属于文化产业,
属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地方史志是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资源。地方志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
其功能是为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质量,为促进国家的与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自秦汉以来,历代都曾编有大量的志书和各类古书,保存了各地社会、经济、文
化以及自然环境变迁的资料。我国的旧志现存八千多种、十万多卷,占中国古书现存
数量的1/10。志书(含年鉴)涉及各行各业,各个年代,包罗万象,各方面资料成为后
人研究借鉴和运用的宝贵的信息文化遗产。旧方志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星光灿烂,
新方志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园地中璀璨夺目,仅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1981年开展新编
地方志工作,2004年初胜利完成首轮修志任务。共编纂出版《山东省志》1部(84卷88
部分志),市(地)志14部,县(市、区)志128部。各级修志机构把提高质量贯穿于修志
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努力编纂精品佳志。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举办的全国地方志
评奖中, 有38部志书获奖;在山东省举办的评奖中,有113部志书获奖,还有20部志
书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省史志办公室编纂的《山东风物大全》、《山东年鉴》、
《方志学基础教程》等也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完成三级志书主体任务
的同时,编纂出版行业志、部门志、企事业单位志、乡镇村志以及年鉴、地情书刊等
5000多种,积累资料近百亿字。这些书保持着地域性、规模性、多样性与系统性,具
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极其丰富的资料价值。
地方史志具有广博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
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研究发展地方志文化产业,是我们方志界当前的一项重
要课题。新中国成立后所修的新的方志规模宏伟,资料丰富,在丰富的资料中包含着
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一部志书信息多少也是考核志书质量的标准之一。志书中信息
越多,价值则越大,因而志书也应该说是信息产业的产品,是信息产业中的一部分。
志书的信息资源不是分散的,是经过各个系统、部门专门修志队伍通过收集大量资料,
从中筛选、分析、整理、编辑加工得来的,是精细加工后的信息。志书的信息不仅全
面、翔实,而且十分集中、系统,可称之为我国省情、市情、县情的地情信息。这些
信息是以志书为载体的,使用周期长,频率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志书的资料与
信息正在数字化、网络化,为各级领导、科研人员及国内外各方面人士了解、研究我
国国情和地情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志书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料,包含着广博的信息资
源。我们应分析研究志书与信息资源的特点,挖掘其产业性,使之产业化,成为文化
产业的一部分,不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还要为地方志事业
本身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形成新的信息资料之源。

二、地方史志文化产业化趋势
发展地方史志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
文化事业,离不开强大文化产业的支撑。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
进入旺盛期。地方史志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料信息资源。称为“一方之全史”,“一方
之百科全书”。比之其他文化产品的资料,志书、年鉴更翔实、更具权威性,具有很
高的存史及应用价值。为各级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及科学决策,为促进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理论发
展和学科建设,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开发相关产品发挥积极的作用。
充分认识地方志所具有的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属性,积极更新观念,跳出地方志看地
方志,重新审视地方志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破除单纯的事业观念的束缚,面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来开展地方志工作。
发展地方史志文化产业是史志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发展史志文化产业是市场经
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发展
史志文化产业,史志文化的创新成果才能更快更好地进入社会价值体系,并按照价值
需求与社会属性、经济规律与精神特点等诸方面的有机化一体化运作,在更大的范围
和更高的层面上发挥更广泛和更积极的作用。编纂地方志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
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这就
要求地方志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地方志具有市场性,从其属
性分析,地方志也是一种文化产业,正确处理事业属性和市场化动作的关系,挖掘、
利用他的产业属性服务于社会。编修地方志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历来都是由
政府主持,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所以政府必须保证投入,“一纳入、五到位”的
政策不能变,方志工作本身也必须坚持其资治、教化、存史功能,首先要注重社会效
益。但是这不意味着方志事业与市场无缘,而是应当借助市场活力,推动自身发展。
因为方志事业有其独特性,地情资料优势是其一大特色,立足这种特色,积极寻找商
业需求,就能找到良好商机。我们要开拓思路,充分发挥方志的服务功能,抓住市场,
开展经营。地方志属公益性事业,也应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推动方志产品“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就是要贴近市场,赢得群众,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
地方史志文献应当向社会公开,地情文献库应当向公众开放。单位和个人可以免费利
用地情文献库和地情文献网站查阅、摘抄地方史志文献。读者的大众化、国际化,对
史志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
统,必须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但要以中国自身的发展作为基础和目标,而且
要以世界的发展作为背景和参照;不但要有历史的眼光和民族的眼光,而且要有时代
眼光和世界眼光。务求通过创新的实践,不断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有力地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感召力和竞争力,使文化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说的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发展地方史志文化产业是完善史志事业的要求。《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为职务作品,依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其著作权由组织编纂的负责地方志工作
的机构享有,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
关资料,可以获得适当报酬。”这就为地方史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推
动史志文化事业从传统的、阶段性的、单一的修志业务中解放出来,使修志工作尽快
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形成志、鉴、馆、网站、服务开发并举的复合型事
业。将以往分散的、个别的、单项的、被动的、滞后型服务,转变为有领导有组织的、
成规模的、全方位的、主动超前服务。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
组成要素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世界和各国广泛关注和重视,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示出广大人民群众巨大的需求而形成广阔的文化大市场。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
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应“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
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贯彻
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不懈地把发展作为各级党
委和政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群策群力奋力破解发展地方事业的难题,不断探索发
展的思路而深化对发展的认识,应深刻而科学树立地方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树立文化产业发展观。要创新工作体制。在新时期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是政府部
门的组成部分,既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又要成为一个研究单位,还要成为一个创
收的经济实体。在经费上,除了政府拨款外,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面向社会开展一
些有偿服务,通过地情资料的综合开发和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形成推动史志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三、地方史志文化的科学发展观
地方史志文化的科学发展,要结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务。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境界,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修志、编鉴作为我们方志工作机构
的中心工作。地方志贴近实际,应重点记述经济工作,表现出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
产力发展的要求,记述各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的步伐。研究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出各种工作特点和规律,推动建立服务型政府,
推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各级领导人都关注
的重要问题,也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十分迫切的问题。强化质量意识,编纂精品志书,
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厚的地情信息资源。树立服务观念。史志作为公开发行的读物,作
为人类的文化精神产品,党政领导干部资鉴,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专家学者研究引
用。还在自觉和不自觉地为那些来我国投资或研究中国国情的外国机构和企业所借鉴。
权威资料、客观记述、真挚服务,三位一体,是史志工作者在文化出版业的立足点。
同任何文化事业一样,史志业拥有自己的特有史志文化资源。对资源的利用、配置、
开发的状况,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好坏与大小。史志作为信息文化资源和自然矿物资源
是不同的,自然界中的矿物资源是开采一点,就少一点,有枯竭的时候,而史志信息
文化资源是愈开发愈多、愈丰富多彩,其社会价值愈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要求,对于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资源,均要用心爱护、合理使用。在使用
的同时,还要不断培植新的资源,拥有的资源越多,所发挥的能量越大。
地方史志文化的科学发展,要结合实际,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地
方志工作条例》提出:“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可以通过建设资料
库、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力度,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地方志的优秀成果,
扩大地方志工作的影响,推动优秀地方志成果更多更及时地应用实际,服务于社会。
发展和壮大史志文化产业,为实现史志文化创新不断拓宽领域和增强活力。在发展史
志文化产业中,既要大力开发史志文化的经济价值,又要保证史志文化的社会价值,
决不能忽视史志文化的社会价值而片面地单纯地追求其经济价值,其价值取向是必须
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我们应当认识到,不论是附有文化符号和文明内涵的文
化的物质形态,或是以交换为直接目的向社会提供劳务形态的文化服务,虽然都具有
商品的属性,但其最本质的属性则永远都是超经济的社会属性。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
展服务,必须结合实际,例如山东省史志部门提出的:至2010年,将我省各级地方史
志机构基本建设成为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为建
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服务。“三个中心”建设将修志、用志、服
务社会融于一体,为史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省史志工作者
“韩国卢氏源于山东长清的研究” 也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1992年8月,山东省
副省长李春亭访问韩国,韩国总统卢泰愚对李春亭副省长说自己的祖籍在山东,先祖
是太公姜子牙,他也是“山东人”,希望山东省帮他寻根,拜祭卢氏先祖。访韩结束
回国后,李春亭指示山东省史志办公室迅速查询卢氏在山东根族的佐证材料。山东省
史志办公室组织精干力量,查阅大量方志、家谱和有关史籍,走访卢姓历史知情人,
搞清楚了卢氏血脉源流和古卢国旧城遗址。 2000年6月18日上午,韩国前总统卢泰愚
及夫人金玉淑到山东省长清县平安店镇卢庄村寻根,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卢泰愚一
行还到归德镇坟台村参拜卢国国君墓,后出席世界卢氏宗亲会创立大会并致辞。下午,
到齐国故都临淄,拜谒姜太公衣冠冢,参观姜姓渊源考证展厅,并欣然提笔留字:继
承祖先遗志。联系实际,促进史志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体育、旅游、信息等相关
行业联动发展,形成新的史志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地方史志文化的科学发展,要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现代化服务
水平。文化资源并不是产品,更不是产业。资源是可供开发,或可能具有开发潜力的
物质存在。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产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为静态的文化资源注入活
的当代因素,让资源与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形成一种相互接纳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
个把静止的资源转化为活的因素的过程,大致可以被理解为是文化资源的产品化过程。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权威的国情书、地情书,丰富的史志资料具有可开发性和资料
共享性。一是,将电子计算机、光盘和信息网络引入史志工作领域,进行调查研究。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史志文化产业升级,提高史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开
发利用的全过程都要贯穿调查研究,要自始至终反对浅尝辄止地对待信息把握的浮躁
态度,要通过不断地调查研究,努力深入到信息资源的深层,在各种意义的交叉点、
结合部,找出信息资源中正在孕育的新的生长点,直到发现符合科学文化发展新趋势
和读者文化新需求的出版物的新内容、新形式。二是,将电子计算机、光盘和信息网
络融入方志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就是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建设社会主
义三个文明中对史志信息资料的认识和利用,联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在解决自然与社会的现实问题中形成新的文化成果。如史志产
品从单一的图书到数字化处理,光盘、网站等多媒体记载,网络化的传播。在新时期,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
的新格局,要更好地发挥史志的信息资料、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探讨使史志产业更好、
更快、更加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