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谍简说(陈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101&run=13

谱谍亦称家谱、宗谱、家乘,是中国宗法血缘文化的产物,是记载以父系为主体
的家族的族源、繁衍生息的图集。谱谍属于史学的范畴,它和地方志、正史共同构成
了中国的史学大厦,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谱谍更具有基础的性质,故有“家
乘犹国史”之说。
中国谱谍产生极早,殷墟出土的记载姓氏的甲骨专片被称为“甲骨家谱”。商代
设有掌管谱谍的官员,并建立了谱谍档案。战国时史官编写的《世本》是我国第一部
谱谍专著,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在政治、社会、婚姻等方面注重门第,强调血缘关
系的尊卑,修谱之风十分盛行。东晋南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精于谱学。所撰《十
八州士族谱》 多达700余卷,号称“贾氏谱学”。宋代名家欧阳修、苏洵、黄庭坚都
亲撰族谱,被后人尊为范本而效法。明清至民国,民间广修谱谍,并被奉为传家之宝,
一般家庭续修间隔时间不超过30年。
谱谍发展历经几千年,逐步有了约定俗成的谱例。一般有序文、凡例、源流、宗
派、里居、行辈、世系、祖训、族规、家法、俚言、祠堂、墓地,还有的设诰敕、像
赞、匾额、传文、艺文、后跋等。比较简单的只有序文、行辈和世系。谱谍主要采用
记述体式,配以少量图表。序言简述族源、迁徙、分支、立谱目的、过程等;凡例说
明收录范围、 编写方法、规则、形式等。谱谍的主要内容是记载世代相传的统系-世
系。世系以世表为伦次一代代记述,各支系并列。同一世并列,从长支写起,不论其
生年之先后,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子名、妻姓、生卒年月。其顺序为
父讳行次置前,妻姓列旁,再记子名,重要人物述其简历、功德。主体名字、妻姓用
大字,其余用小字,文字多寡宜人而定。
谱谍的序文、祖训、族规、家法、俚言等集中体现“孝、悌、睦、和、勤、慎、
善”的思想,倡导孝敬祖先、友爱兄弟、团结族人、诚信正直、勤于耕读、与人为善,
劝诫人勿做坏事。这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对于社会
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今人继承和效法。
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摘要》一书中说:“氏族是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具有同一氏族名称(姓氏),并以血缘关系相结合的血缘亲族的总和”。远古的华夏民
族在母系社会时“但知有母,不知其父”,那时的姓氏是以母系为中心。随着生产和
生活的发展,父系制度逐渐代替了母系制,父系成为氏族的中心。族谱以父系为主体,
成为社会共识。由于谱谍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必然带有封建社会的
色彩,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如谱谍中均不记载本族女性,有的不记妻姓,明显反映了
男尊女卑的观念。许多族谱对受皇帝封号、恩德过度炫耀,对祖先中因镇压农民起义
而升官晋级颇加赞颂,明显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观念,这些是应该摒弃的。
谱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的主要标志之一,
其中蕴藏着大量有关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宗教史、地方志资
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应当积极发掘这一文化遗产,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续修家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其指导思想、体例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考虑。
1、 客观反映家族的繁衍生息、迁移分化、荣衰升沉的史实,不夸张、不溢美,
注重史料稽考并力求资料丰富。
2、 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记叙家族的历史,摒弃例如一女不嫁二男谓之“贞”等
封建观念,对历史上涉及政治观点的问题秉笔直书,需保持原记述的可列注辩证;涉
及中共历史上政治问题的内容,遵循《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记述。对
于历史上宗族内因地域、房产等发生的仇斗应当回避,以免旧怨重生,事与愿违。
3、 重视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本族女子应当记入,其后代也应有简单的记载。
对家族内女姓的功德应颂其风范。
4、 删繁就简,分类明确,一般列序言、凡例、行辈、世系、人物等几类。不便
于归类的记入附录,有功德、有影响的人物要列传表彰或列表展示,劣迹昭彰者亦应
点明其过,以警后世。
5、 采用语体文和规范的简化字,语言精炼、朴实,保持谱谍的乡土气息。世系
部分在版式上可采取以人切块法,使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单位:兖州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