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街道办事处李家石桥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80&run=13

概况
明末,李姓从今胶南市铁山镇张仓迁此立村,因村西河上有一座石桥,故名李家
石桥。
该村位于胶南市老城区以东,东与胶南市开发区为邻,北邻郝家石桥村,南连王
家石桥村,当地有“一溜三个石桥”的统称。隶属胶南市珠海街道办事处。全村辖区
总面积325公顷,除现有100亩非耕地外,均属企业与居住用地。
全村地处胶南新老城区之中。泰薛省级公路(泰安至青岛开发区的薛家岛)穿境而
过, 直通青岛轮渡,并与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204国道相接,交通十
分便利。村西紧靠胶南商城市场,村内自然形成的全市最大的百货批发市场一条街与
胶南商城市场连为一体,是发展第三产业和投资建厂的黄金地段。
2000年, 全村共有1070户,总人口32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9‰,现有98个姓
氏,均为汉族。
1949年全村农业经济收入12万元,1978年全村农副业经济收入82.2万元,2000年,
全村经济收入6亿元,人均纯收入5880元。第一、二、三产业之比为2∶74∶24。完成
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2338万元。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600万元。
李家石桥村是全市“十强村” 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列全市第一名。198
5年被青岛市授予文明村庄称号。 1988年被青岛市评为企业发展先进村,被山东省评
为山东省乡镇企业先进单位。1990年被青岛市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青岛
市文明卫生村称号。1991年创青岛市百强乡镇企业、青岛市百强村、文明标兵村;同
年6月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党总支称号。 1992年被山东省授予村镇建设明星村称
号。1994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1995年被评为青岛市红旗
村党委。1997年被山东省政府、省民政厅评为先进村民委员会。1996年至2000年连续
五年被评为胶南市先进基层党委。

大事记
1937年,村民陈济修第一个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
1943年,成立李家石桥村第一届中共地下党支部委员会,陈济修任第一任党支部
书记。
1945年,陈济连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共有党员14名。
是年,全村建立了农救会组织,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1948年,全村在村党支部和农救会的领导下,在自愿组合的前提下,成立互助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村党支部公开。
1952年,成立第一处农业合作社,命名新华社。
1953年,成立金星合作社。
1954年,成立立华合作社。
1956年,由郝家石桥村、李家石桥村、王家石桥村、黄土庄村、烟台东村等连片
的5个自然村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
1968年,建成麻纺织厂和面粉加工厂各一处,占地11亩,是李家石桥村的第一个
副业项目。
1972年,建机械加工厂,用上了交流电,全村农户通了电。
是年,购进第一台12马力农用拖拉机。
1980年,建成塑料厂、服装加工厂、人民旅馆、农机修理厂和水泥预制件厂。
1984年,土地正式包干到户,取消生产队。成立村属集体企业--建筑安装工程公
司和汽车修理厂。
1986年,全村实行村民年老退休制。
是年,建成2000平方米的村办公大楼,成立板纸厂、铸钢厂,新上包装、彩印、
服装等项目。
1987年,成立村党总支,殷树志任党总支书记。
是年,成立合成材料厂。
1988年,根据山东省农村建设有关文件,制定第二次村庄规划计划,鼓励农民改
建楼房。
10月31日,村合成材料厂赵国先研制的新型氰塑板获国家专利,1990年10月在天
津市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发明博览会上,该产品获银质奖。
1990年12月,村合成材料厂生产的黄牛牌装饰板被农业部评为优秀产品。
1994年10月,成立村党委。
1995年, 韩国独资青岛太乙世界箱包有限公司落户该村,占地80亩,建筑面积2
万平方米。
1996年,投资400万元,建起5700平方米的华联商城。
1998年,投资300万元接华联商城又增建了1.5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
1999年, 投资260万元,新建职工宿舍5000平方米,租赁给外资企业--太乙公司
使用。
2000年,投资350万元,扩建华联商城5100平方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前,李家石桥村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1952年,陈济连响应党中
央号召, 带领全村先后办起了3个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社,在田间布局合理位
置挖井20多眼,挖掘3万多立方米的蓄水池一座,购新式水车20部,汽油抽水机一台,
改造洼地、 盐碱地500亩,全村1000多亩粮田得到改造和有效灌溉,粮食亩产达到20
0多公斤。
1970年至1977年,全村共投工10万个,动土20万立方米,将80公顷丘陵地改造成
梯田;在全村田间上游,用2万个工日,打成蓄水5000立方米大口井;改进耕作方式,
由条播改为畦播,选用优良品种,使粮食亩产突破千斤大关,总产量达到120万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的积极性,农业经济效益连年提高,但为了支持城区建设,全村的土地逐步被国家征
用,到1987年已没有耕地,村民全部农转非。
第二产业 建国前,没有村办工业。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以安排剩余劳动力为目的的工业项目发展较快。
1984年,撤销生产队,成立村委会,建起党政新的领导班子,以原来的生产队干
部为骨干,理顺了原来大队和小队的副业项目,组建了三级资质的建筑工程安装公司
和汽车修理厂两个大项目,基本解决了全村剩余劳动力没活干的问题。年底全村实现
总收入300万元,人均收入500元。
1986年,投资120万元,占地20亩,利用原来的大口井,办起板纸厂。投资100万
元,占地10亩,办起铸钢厂。年底全村总收入实现1400万元,人均收入700元。
1987年, 投资250万元,办起了合成材料厂,上了高科技项目--聚乙烯醇缩丁醛
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
1992年,全村工业总产值过亿元。
1995年, 韩资企业--青岛太乙世界箱包有限公司落户该村,该企业从1995年至1
999年,每年扩建一个大车间,现有职工1400名,吸纳了一批农村劳动力。
近几年,李家石桥村党委一班人抢抓机遇,努力拚搏,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
到2000年, 全村共引进内资项目7个,引资额1670万元。其中,青岛新宇通热电设备
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占地30亩,投资350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村年收
入租金45万元;引进外资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410万美元。其中,引进韩资项目--
青岛海滨康乐休养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美元,投资总额130万美元,占地20亩,
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村投资300万元,建成后租赁给外方使用,年租金50万元。
2000年, 全村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60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38亿元,创利税106
8万元。
第三产业 建国初期,李家石桥村逐渐办起了磨坊、油条铺和供销社等,仅有微
薄的经济收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家石桥村集中力量发展第三产业。1981
年,充分利用紧靠市区的优势,建起3000平方米的以宾馆为主,以服装加工、百货、
五金为辅的综合楼,并陆续沿泰薛路两侧,开发商业网点40余间。1988年,县工商行
政管理局要求李家石桥村将村西水泥预制件厂搬迁,建成全市的农贸市场--胶南商城
后,村党支部又利用其商业中心的优势,发动全村村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全村很
快形成了村内两条“非”字形商业街,村内的人民路段,是全市最繁荣的商业批发一
条街。1996年,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拆旧建新的方式,在胶南商城对面、人民
路北侧, 拆除了原来的简易商业网点房,投资400万元,建起两层营业的5700平方米
的华联商城,容纳摊位800个,年收入租金150万元。1998年,在村东灵山路东侧投资
2 00万元,建起4500平方米的商住楼。同时,借市城区规划之机,拆除原来的宾馆综
合大楼, 投资200万元,建起半封闭式的农贸市场,与胶南大众商场相连,年增加收
入100多万元。 2000年,投资350万元,扩建华联商城二期工程,扩大营业面积11000
平方米,年营业额达到4000万元。2000年,华联商城被青岛市财贸委员会和工商行政
管理局评为全青岛市15个样板市场之一。
2000年底, 全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00人,实现总产值1.8亿元,创利税1600万
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全村科技文化教育落后,1948年前,该村没有学校,仅有地
主富户的几家私塾,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10%左右。医疗条件极差,大多数人医疗治
病无着落,只能靠土方治病。建国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文教科技事业发展迅速。1956年成立文工团;1966年以团支部为首,发动青年
义务劳动搞运输, 建起集体所有的学校教室;1971年投资2万元,重新修建高标准的
小学,告别了黑房子、土台子的历史,达到了校舍、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
六配套; 1980年投资20万元, 建起标准较高的幼儿园,被青岛市评为一类幼儿园;
198 6年投资100万元,建起高标准的局部三层教学楼;1998年至2000年先后投资30万
元, 购买微机21台,语音设备48座及齐全的教学仪器,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
先后有100多名学生考入大、 中专院校。科学技术越来越被重视,村属企业全都配齐
科研机构,村委成立科技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及新技术的
引进和管理。 全村先后有160多人被派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进行培训。培养科技人
才60多名,具有助工以上职称的20多名。
人民生活 建国前, 多数村民过着贫苦生活,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人均纯收
入不足4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
食180公斤,人均纯收入60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260元;1983年实行土地包干到户,
尽管地少、人多,因有工业收入,粮食还能自给自足,村民手中经济活便,生活水平
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5880元,96%的村民住上了两层楼房;全村拥有机动车
1 20辆,其中个人拥有98辆;全村有各种摩托车350辆,程控电话800余部,彩色电视
机1200余台,全部有线闭路化。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民住房都是土墙、木结构,多数屋顶以草盖顶,人均居住
面积不足3平方米, 村内街道不整齐,晴天石头雨天泥,汛期大雨排水困难,危房户
叫苦连天。建国后,逐渐以砖瓦结构建房。1976年开始全村整体规划,形成经纬划方,
从村西头定点依次类推向东规划建设,2000年,全村基本实现了楼房化。
集体福利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村民福利逐步提高。
197 0年办起合作医疗, 做到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误诊, 全村享受合作医疗补助;
1972年全部用上了照明电;1976年投资30万元,全村村民吃上了自来水;1986年实行
了村民年老退休制;1990年实行养老金投保制,并且在职职工和退休村民由合作医疗
补助,改为每月发给10元的医疗费用;1993年实行退休村民住院治疗,按比例报销药
费的规定;2000年村民的“三提五统”等费用全部由集体承担。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基层建设 1937年, 陈济修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陈济连加入中
国共产党。当时该村处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活动只能秘密进行。1943年和1944年
先后发展5名党员;1943年成立第一届中共地下党支部委员会,陈济修任党支部书记。
1944年至1984年陈济连任党支部书记。1987年12月成立了党总支,殷树志任总支
书记;1994年10月成立了村党委,山东省劳动模范殷树志任党委书记,下设12个支部,
有党员128名。2000年滕连东任村党委书记,当年荣获青岛市乡镇企业优秀厂长称号。
村党支部连续15年被评为胶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文明村庄和青岛市文明村庄
标兵。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5年解放后,成立李家石桥村农救会、民兵基干连、妇救
会。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6年成立
高级农业合作社,陈济连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李家石桥生产大队,滕
永贵任大队长, 下设8个生产队。1968年成立李家石桥大队革命委员会,陈济连任革
命委员会主任。 1984年4月,成立李家石桥村民委员会,高连绪任主任,下设12个村
民小组。1997年村主任高连绪被山东省政府、省民政厅评为先进村主任。1999年陈照
福任主任。

(王锡坤)

责任编辑:李天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