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镇北关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317&run=13

概况
据《邹平县志》记载:北关村大部分姓氏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 (公元1403-142
4年),先后从山西洪洞县和河北枣强县迁来。原村内有北极阁,村子又在县城北门外,
故取名为北关村。
北关村位于邹平县城北郊, 距邹平镇政府驻地东北约1公里,东与东关村相接,
北与马庄村交界,西与三义村接壤,南与城里村相连。隶属邹平县邹平镇城关办事处
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143.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6.5公顷,河沟占地4.3公顷,企业
占地28.4公顷。
全村地处山前倾斜平原地带,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主要以种植玉米、
小麦为主,并且还适宜种植各种蔬菜。
北关村距济青高速公路邹平路口3公里, 省道庆淄路与章索路在本村交汇,市区
干道黛溪二路、三路贯穿于村南北。
2000年,全村共有405户,总人口13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村内姓氏较杂,
王、赵、张、姜姓居多,另有靳、乔、孙、贾等姓,均为汉族。
建国初期, 全村经济总收入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万元,2000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89亿元, 人均纯收入5000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为3∶76∶21,
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3亿元,人均纯收入1720万元。
该村是全县经济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县前茅。1994年,被滨
州地区人事局、乡镇企业局授予“全区乡镇企业强企业、强村”称号。1995年,被邹
平县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小康村”称号。1996年,村企业被中共滨州地委、行署授予
“全区乡镇企业强企业”称号。是年,村党支部被中共邹平县委评为“五好党支部”。
2000年,村企业被中共滨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明星企业”称号。

大事记
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关村成立了农民救国会。
1955年, 北关村由8个初级社合并成立八一农业合作社,王丕义任社长,广大农
户纷纷加入合作社。
1957年,成立中共北关村第一届村党支部委员会,王丕义任书记。
1964年,新上1台由汽油机改装的7.5马力柴油机,开创了北关村使用机器的先河。
1966年, 购买了第二台现代化机械“140”柴油机,在全县率先打了第一口钢管
真空机井。农业实施合理密植,改八寸播种耧为二寸播种耧。
1969年6月,筹备建立了北关大队卫生室。负责人为赵怀余,成员各小队1人,共
计6人。
1976年,在地区工作组的协助下,购进第一台现代化的运输工具--25马力拖拉机。
实施农田林网化,土地方田化,推广机械化播种。
1983年,在桃园子、钓鱼台建个体窑厂2处。在庆淄路东建个体带锯厂1处。
是年秋,成立北关村第一届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主任王玉玺。
1987年10月,北关村第一家村办企业邹平县北关麦芽厂建成投产。1991年正式更
名为邹平县社会福利啤酒原料厂。
1988年4月,投资35万元,新建占地0.8公顷校舍1处,完成北关小学搬迁。
1990年5月,美国友人来北关小学,就小学教育进行考察访问。
1991年5月,成立邹平县北关实业总公司,村党支部书记王葆珉任总经理。
1992年, 开始实施新村规划,在旧村北利用部分耕地和填平沟洼地6.7公顷建设
新村。至2000年底,建成小康楼182幢,五层楼3栋120套。
是年,邹平县北关建筑工程公司被省建委评定为三级资质企业。
1993年, 实业总公司投资300万元,新上年产10万平方米的轻体板厂,所产产品
轻体板门于1994年被省建工局评为免检产品。
是年6月1日,北关幼儿园教学大楼落成,同时被命名为地区级标准幼儿园,并被
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实验基地。
1994年12月,成立北关村党总支部委员会,王葆珉任党总支书记。
1995年, 投资300多万元,集中村民种植不便而搁荒的土地33公顷,建起了北关
农场,并购置大型现代化耕作机械。每年粮食总产量30万公斤。
1996年4月, 邹平县鲁扬福利化工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投资460万元,占地990
0平方米,年产苯酐3000吨。
1997年7月, 地区行署专员王宗廉来鲁扬化工厂视察,并对鲁扬化工厂建设发展
做了批示:“邹平鲁扬化工厂的做法,体现了强烈的经营意识和效益意识,对工业发
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999年10月,鲁扬化工厂生产工艺嫁接德国BASF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2000年, 投资230万元,建起全市惟一高标准的村办医院--邹平县老年康复医疗
中心。
是年,投资5000万元新上邹平县鲁扬炭素厂。该厂年产电解铝用预焙阳极炭素块
3万吨,是北关村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49年, 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亩产不足100公斤。1951年12月,全
村组织了互助组30个,参加互助合作的有5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80%以上。1956年,
全村在初级社的基础上转为高级社,进行了整平深翻土地、打井、兴修水利等农田基
本建设,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
1970~1975年,农田基本建设以土地园田化为中心,将原来纵横交错、高低不平
的田埂加以改造,小块变大块,实现水利化、田园化、林网化,并推广以合理密植为
主要内容的生产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
1981年秋,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年,
粮食亩产达到600公斤。
1995年,北关村建起了现代化的集体农场,拥有农场工人20多名,配有大型现代
化农业机械设备20台(套),种植实现机械化,水利灌溉(引进法国先进节水设备)实现
了自动喷灌。1998年村两委从邻村买进了18公顷荒草地,投资改造成了稳产、高产田。
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万公斤。
北关村历来为邹平县蔬菜集中产地,种类多为白菜、菠菜、葱、黄瓜、西红柿、
茄子、辣椒等。尤其以大白菜、菠菜闻名,且以大棚种植蔬菜为多。所产蔬菜除供本
地市场外,还远销济南、淄博、东营等地。2000年,全村经济作物总收入达到80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1985年,该村建起了两家个体窑厂,一家带锯厂。村民赵明山、
张兴宝又创办了个体塑料厂,生产塑料软管,开创了邹平县软塑料工业的先河,产品
销往全国各地。
1986年底,新的村党支部委员会成立后,在党支部书记王葆珉的带领下,北关村
进入了一个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个体经济也有发展。199
5年,该村各项经济指标已名列邹平县前茅,被命名为滨州地区首批“小康村”。
1987年后,北关村先后建起啤酒原料厂、建筑公司、鲁扬福利化工厂、轻体板制
品厂等多家工业企业。 1991年5月,根据工作需要,成立邹平县北关实业总公司,党
支部书记王葆珉任总经理。 2000年,村两委、总公司领导大胆决策,新上了年产3万
吨电解铝用预焙阳极炭素厂。该厂总投资5000万元,是北关村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
企业。该企业于2000年7月动工,2001年5月建成投产,年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创利
税1500万元。至2000年,全村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80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44亿元,
创利税1320万元。
建筑业:1987年,成立邹平县北关建筑工程公司,公司下设预制厂、水电安装、
土建、木工造型等工区。该公司于1992年被省建委评为三级资质企业。至2000年,该
公司拥有建筑工程设备52台(套) ,固定资产650万元,实现产值1800万元,创利税13
2万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
邹平县北关实业总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冶金、化工、食品加工、建筑施工安装、
建材、房地产开发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近几年来,党总支一班人重视引进
和招聘人才, 其中引进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业人员1人,高级技术人员20人。公司
下属企业员工大中专毕业生占60%以上,强大的人才队伍为该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
出贡献。
第三产业 70年代,北关村陆续开办了许多副业项目,如小豆腐坊、小磨坊、小粉
坊等,但由于规模小,收入很少。
1975年,该村在县啤酒厂北邻,沿庆淄路东侧建起了20多间沿街房,开办了饭店、
五金修配及洪炉打造等。1976年,又在县城繁华地段(商业局驻地)租赁房屋,开办了
北关村蔬菜门市部。
1978年,全村服装经营个体户发展到40多家,他们走出山东,业务范围扩大到上
海、浙江、广州等地,生意十分红火。
1987年以来, 村两委注重发展路域经济,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分别在县城北郊
环城路、庆淄路两侧兴建商用房200多间,租赁给个体工商户,经营烟酒副食、饭店、
汽车维修、电汽焊加工等业务。同时,该村充分利用地处县城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
输业。 至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人,实现总产值4000万元,创利税
400余万元。
特色产业 北关村自1986年起在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抓经济建设为中心,以
工业兴村、兴民为指导思想,走企业强村富民之路,先后建起了啤酒原料厂、建筑公
司、化工厂、炭素厂等多家企业。
邹平县社会福利啤酒原料厂,是北关村集体经济创办的第一个大型企业。该厂自
1987年建成投产以来,经两次扩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大幅增长。建
厂当年实现产值30万元, 创利税3万元,至2000年底,实现产值4200万元,上缴国家
税金180万元。麦芽年生产能力也由当初1500吨扩大到3万吨。多年来,该厂不断改进
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1993年,由原先蒸汽锅炉改为干式炉,简化
了工艺,减少了设备,煤耗由800公斤/吨降低到230公斤/吨。1999年,成功开发了利
用小麦麦芽、黑麦芽制造啤酒原料的工艺,受到了用户厂家的赞许,并与北京龙洋集
团签定了长年加工麦芽合同。2000年又成功开发利用法国大麦生产啤酒原料工艺,使
效益显著提高,产品覆盖山东全省,并远销东北、江苏、北京、安徽等地。该厂始终
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为宗旨,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邹平县鲁扬福利化工厂是一家年产1万吨苯酐的企业,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固
定资产4000万元。1999年,该厂生产工艺嫁接德国BASF技术,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
进水平,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另外,该厂还生产富马酸(反丁烯二酸),由于纯度高、
色泽好,已打入欧盟市场。2000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50万元,创利税500万元。
邹平县鲁扬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年产3万吨电解铝用预焙阳极炭块的专业生
产企业。 该企业是2000年5月经省计委立项批复,省冶金公司审查同意,并被列为邹
平县重点企业和2000-2001年度重点项目。 一期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是北关村历史
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该厂自2000年7月动工兴建,2001年5月22日建成投产,创造
了全国同行业同规模项目建设速度最快、投资最省的两项第一。该企业采用当前国内
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所产产品经山东铝业公司检验,各项指标全部合格,
产品质量达到一级品以上。产品供不应求,客户驻厂等货,并与客户签定了产品出口
伊朗的合同意向书。预计该企业年可创产值8000万元,创利税1500万元。根据规划,
到2005年预焙阳极炭块将达到年产8万吨,这将使北关村集体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达到新的水平。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38年,周村天主教在该村购地建教堂,教堂内成立了北关村第一所小
学,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限制,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30%。建国后,办学条件逐步得
到改善。 1971年,在原校舍基础上,投资7000元新建18间标准教室。1988年4月,村
委会投资35万元, 完成北关小学搬迁,建起了占地0.8公顷,宽敞明亮,砖瓦结构的
校舍30间,先后共投资10万元,建成了滨州市首批规范化学校。并实施校园美化、绿
化,使北关小学建成了花园式学校,在全区村办小学中独树一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到l00%。 1993年6月1日,一座投资30多万元,教学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幼儿教学大楼
建成投入使用,并在全县开创了幼儿园、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先例,被命为市级规范化
幼儿园。为此《省教育报》《幼教报》《滨州日报》作了报道。至2000年底,该村为
国家输送大中专生30名,其中本科5名,专科5名,研究生2名。
村两委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大对企业人才素质的培养。1987年成立北
关实业总公司职工学校后, 分批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多期,下属企业200余人参加
了培训。同时还委派部分职工到省内外大企业和济南大专院校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
果,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民生活 建国前,村民一直过着缺吃少穿的生活,人均收入仅几十元,年人均粮
食不足100公斤。 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
人均纯收入达到300多元, 基本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全体村民在
村两委的带领下,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大搞工副业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奋斗,村
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面貌焕然一新。2000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全村95%以上
村民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全村拥有各
种机动车228辆, 其中个人拥有汽车48辆,各类型号摩托车160辆,,彩色电视机300
多台,程控电话180多部。
村庄建设 建国前,人均住房面积仅2~3平方米,且大多数村民都住着低矮潮湿的
土坯房,村内道路狭窄。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住房也逐步得到改
善。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平方米。1983年,有的村民开始扒掉土坯房建砖瓦
房,同时北关村出现了最早的砖结构小楼。1992年,村两委做出决定:实施旧村改造,
兴建高标准的住宅楼, 进一步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至2000年底,已建成“小康楼”
182幢, 五层楼3栋120套,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新村内有校园路、花园路、黛溪
二路三条主干道贯穿南北,路面全部沥青化,水电设施齐全。村内还修建了供村民休
闲娱乐的高标准街心公园。1995年、1999年,分别被邹平县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
和“村镇规范化建设先进村”称号。
集体福利 自1991年以来,在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的条件下,村两委注重改善和
提高村民待遇。为保证村民老有所乐,老有所养,1993年2月,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
购置运动器械和娱乐器材。同时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发放30元养老补
助费, 后又两次提高养老补助费标准,1999年增加到每月80元。1993年3月,规定对
考入中专、高中以上学校的学生实行一次性奖励:凡考取普通高中、中专的学生奖励
1000元,考取大专及重点高中的奖励1500元,考取大学本科奖励2000元,考取研究生
奖励3000元。同时,鼓励回村工作,优先安排,对需要进行技术培训的,村里负责学
习费用的50%。 1996年,由村办集体农场每年为每位村民无偿供应250公斤粮食,对
不耕种土地者, 每人每年发放土地补偿费400元,并且为村民代交农业税、各项提留
等。 自1992年开始实施新村规划,对搬迁新村的农户每户补助3万元,统一修建了二
层别墅楼。 2000年,又投资230万元,建起了全市惟一高标准的村办医院--邹平县老
年康复医疗中心。 规定每位村民每年享受100元医疗补助金,为60岁以上老人每年免
费查体一次,帮助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7年8月, 张宗香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北关村第一
名中共党员。1956年秋,该村党员王丕义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宣传部举办的党的基
层党员干部培训班,建立了该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王丕义任党支部书记。1963~
1986年,该村党支部经过数次调整,先后有王玉贤、张振荣、王兴盛任党支部书记。
1986年12月,成立了由王葆珉为书记的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1994年、1996年村党支
部两次被中共邹平县委授予“奔小康红旗党支部” 和“五好党支部”称号。1994年1
2月29日, 成立中共北关村党总支部委员会,由王葆珉任党总支书记。2000年,党总
支委员会下设村委、 建筑公司、啤酒原料厂、鲁扬福利化工厂、鲁扬炭素厂5个党支
部,全村及下属企业共有党员57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6年,该村建立了农民救国会。1955年,北关村成立农业合
作社, 王丕义任社长,下设若干农业互助组。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1959年成立
北关生产大队, 1960年生产大队调整为东队和西队,1961年,又将东队和西队编为6
个生产小队。1966年,成立了大队管委会,乔敬云任管委会主任。1969年,大队管委
会改为革命委员会。 1983年秋,该村成立了第一届村委会,王玉玺任主任。1987年2
月~1999年4月,村委会进行过几次调整,先后由姜长胜、王丕贞任主任。1999年4月
改选,王煜为第六届村委会主任。共青团组织自1959年建立以来,先后有王建业、王
庆祥、靳桂香、靳纪友、王华、王葆珉任团支部书记。1983年起王海军任团支部书记。
妇联组织自1948年3月成立妇救会,至1999年4月,张氏、马光华、靳桂香曾先后担任
妇联主任。1999年4月孙莲为新一届妇联主任。

人物简介
王庆云(1888~1945) 字宪吾,北关村人。7岁读书,13岁中秀才,名噪乡里。21
岁在济南考选为“拔贡”。1914年,参加编修《邹平县志》。之后,先后担任县农会
会长,高等学堂堂长、教育会长等职。曾率民众沿护城河两侧栽柳1000多株。热情资
助出国留学青年,亲自下乡考察,热心普及教育。1920~1927年,任山东省参议会议
员,兼任山东大学文科教授。1927年被委任齐东县县长,未赴任即返邹平。1934年调
沈阳东北铁路总局的《同轨》月刊编辑部任编辑,1936年返邹平。1938年,撰写《五
十回忆录》,记述个人经历,其中对县内重大事件多有涉及。1939年春,在周村设馆
教学,兼任周村中学古典文学讲师,1945年5月病逝于济南,终年57岁。
王葆珉 1954年2月24日生,1976年8月入党,大专文化,经济师。自1971年开始在
村内任职,先后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书记等职。1991年,成立北关实
业总公司任总经理。1994年12月,任北关村党总支书记。自1984年以来,在他的带领
下,北关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建起了麦芽厂、建筑公司、轻体板厂、北关
农场、 化工厂、炭素厂等多家企业和实体。至2000年,全村经济实现产值1.8亿元,
创利税1980万元,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43亿元。1987~1999年,连续被邹平县委、邹
平镇委评为模范党员、优秀党员。1992年、1995年又分别被滨州地区行署授予“优秀
农民企业家” 和“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1
998年,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优秀厂长(经理) ”。2000年,又被滨州市委、
市政府授予“全市明星企业经营者”称号,并获得金质奖牌1枚。

(马秀娟 赵儒 王兴盛 岳洪涛)

责任编辑:谭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