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3&run=13

概况
沿革 原属历城县, 1951年属济南市郊区。1961年归属历城县。1980年4月划归
新设立的济南市郊区。 1985年9月建七贤镇,以居于镇中心的七贤庄而命名,属济南
市郊区管辖。 1987年4月,济南市郊区撤销,七贤镇划归济南市市中区。2000年,七
贤镇辖七贤、红庙、白马山、井家沟4个片,24个村(居)。
地理位置 七贤镇地处济南市西南部城乡结合部,距离市中区政府(八一立交桥)
5公里。 东北倚市中区城区,南与十六里河镇、党家庄镇毗连,东起阳光舜城,西至
朱庄与槐荫区段店镇接壤。
自然状况 七贤镇东南部为丘陵, 西北部为平原。东西最大距离7.5公里,南北
最大距离3.5公里, 面积3320公顷。主要山脉有蝎子山、橛子山、西姑山、青龙山、
白马山、罗袁司顶、万灵山、马武寨、石房峪、腊山、米山坡、皇上岭等,其中橛子
山最高, 海拔为459米。主要河流有兴济河、腊山河,境内流长12.5公里。适合种植
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及多种蔬菜和大豆、苹果、葡萄、山楂、梨、桃等。
全镇辖15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辖区人口为7.8万人。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
蒙古族、壮族等。全镇姓氏有张、李、王、程、尹等195个。
主要经济状况 198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341万元。 1990年为2亿元。2000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6亿元;第三
产业总收入25.4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3∶41.6∶57.1。2000年完成地方
财政收入24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该镇工业发达。自1985年建镇以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以机械、化工、建材、
五金工具、金属制品等行业为主导,初步形成了产业结构合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
生产体系。2000年,境内镇办、村办、私营及引进等各类企业已达3017家,其中年销
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20家。 农业以林果、花卉、养殖、加工为重点,形成
了千亩葡萄园、花草种植园、千头奶牛饲养基地。第三产业以济微公路为依托,形成
了汽车、机床、兽药饲料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市场。
强镇由来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区乡镇第一名,是济南市15个重点乡镇之
一,也是山东省经济百强乡镇之一。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济南市小康镇、济
南市文明镇、济南市卫生镇、济南市小城镇建设先进镇、济南市容貌工程突出贡献单
位、济南市“三个一”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济南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先
进镇、济南市党管武装先进单位、济南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济南市发展乡
镇企业先进镇等。 1994年10月,被济南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1996~2000年连续5年
获得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大事记
1931年11月19日,著名诗人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于白马山附近罹难。
1938年12月,九曲村村民梁王喜等人,将进村抢劫民财的日本兵杀死。
1939年1月, 东八里洼村村民打死入村作恶的日本兵后遭报复,村长于长友、村
民郭兆祥等3人牺牲。
1948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七日) ,华东野战军南面攻城部队攻占白马山、井家
沟、王官庄、龙窝一带。七贤镇境域解放。
1950年,开展抗美援朝运动,辖区青年纷纷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9月,济南变压器厂(即今济南志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成。
1953年秋,辖区各村成立农业互助组。
1954年春,辖区各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冬,辖区各村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6年7月,市属科学仪器厂(即今济南仪表厂)在七贤镇建成。
1958年9月,成立西郊人民公社,七贤镇部分地区归西郊人民公社。
1959年,全镇地区连遭大旱,农业歉收,粮食大减产。
1961年6月, 西郊人民公社改为西郊区。1962年,成立历城县南郊区,七贤地区
(包括红庙、七贤办事处和八里洼地区)归属南郊区。
1964年7月,在七贤村北首,由文庄、后龙、七贤、双龙、前龙、杨家庄5村捐资,
建立七贤农业中学。
是年冬,东红庙村民兵连长王连祥参加全国民兵大比武。
1968年7月,七贤镇地区东方红管理区(即原东方红人民公社)归西郊公社,七贤、
八里洼两管理区归英雄山公社。
1970年,辖区改为整菜区,实行统购包销。
1973年9月, 泰国华侨来七贤镇东方红大队参观考察。东方红大队即今东红庙、
西红庙、南红庙、朱庄、尹家堂、韩家庄、谷庄、白马山一居、槐荫街、山凹、袁东、
袁西等12个村(居)。人民公社时期,东方红大队的农副业生产颇具特色,尤以果园、
奶牛及生猪养殖、酿酒为著名。其“东方红”牌拖拉机也很畅销。
是月,澳大利亚工党前秘书长来东方红大队参观。
1974年2月,菲律宾共产党来东方红大队参观。
3月,越南留学生来东方红大队参观。
1975年春,七贤辖区成立战山河专业队,治山改土。
8月,墨西哥访华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
10月,日本枥木县自治体各界友好访华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11月,丹麦丹中友协旅行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1976年5月,日本全海运青年工人友好访华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7月,阿尔巴尼亚冶金考察组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考察。
8月,日本蔬菜考察团来东方红考察。
1977年2月,加拿大工程师访华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3月,日本棉纺代表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1978年,农业部在东方红大队召开钢架大棚试点会议。
1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校会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是月,日本第二次全国农民友好访华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是年,(村办)新光电镀工具厂建成。
1979年2月,日本枥木县人民友好访华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9月,意大利新经验协会INT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是月,日本华中友好访华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1980年4月, 济南市重建郊区,七贤辖区的东方红管理区和七贤管理区划归西郊
人民公社,八里洼管理区划归姚家人民公社。
7月,七贤农业中学改为七贤联中。
1981年4月,奥旅第005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1982年5月,日本长野县经济界访华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访问。
1983年春,辖区村队土地联产承包到组。
5月,西郊公社进行政、社分离,建立乡政府的试点,设立红庙乡、七贤镇。
8月,法国旅游团俱乐部B-2团来东方红大队参观。
12月,建立西郊办事处,七贤辖区的七贤镇、红庙乡划归西郊办事处,八里洼管
理区仍归姚家办事处。
1984年1月,山东省牧工商总公司在七贤镇成立。
是年春,本辖区各村队土地开始承包到户。
7月1日,济微路(国道104济微段)建成通车。
1985年4月,七贤镇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7月,七贤联中改为七贤中学。
8月,法国旅游团俱乐部B-2团来东红庙等村(原东方红大队)参观。
9月,郊区撤销各地区工委、办事处建制,26个基层乡镇划为8个乡镇,原郊区姚
家办事处的八里洼、西郊办事处的七贤镇、红庙乡合并为七贤镇。建立了第一届镇党
委,镇党委书记高金同,镇长潘传文。
1987年4月,济南市撤销郊区,七贤镇辖区划归市中区。
8月26日,辖区内降特大暴雨,日降雨量为286毫米,涝灾严重。
12月,红庙小学少先大队、七贤小学少先大队在“四有小金星活动”中分别获得
共青团中央和共青团济南市委的奖励。
1988年12月,文庄村党支部书记商和新被选为山东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9年2月,七贤镇医院正式建立。
3月,齐鲁给排水设备制造总公司组建。
9月,七贤中学新校落成。
1990年2月, 井家沟村、王官庄村的民间艺术代表队在省体育馆参加了济南市第
二届民间艺术表演赛,荣获一等奖。
7月,七贤镇所辖东八里洼、张安、西八里洼三个自然村分别划归市中区舜玉路、
玉函路、六里山办事处管辖。
9月,七贤镇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是年,镇文化站周继常代表山东画院向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赠画,受到国家体
委主任伍绍祖、代表团团长袁伟民接见。
1991年4月21日,七贤镇首届全民运动会在山东建材学院召开。
5月2日,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中共济南市中区委组织部领导来七贤镇对该镇获
得的“党建工作先进镇”称号予以检查验收。
1992年4月23日,国家教委派人到七贤镇检查指导工作。
是年,新光电镀工具厂与香港企业合资,成立新力集团。
是年,七贤镇跨入山东省经济发展百强乡镇行列。
1993年7月15日, 七贤镇召开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动员大会,第四届村委会换届
选举工作正式开始,9月中旬结束。
12月底,《七贤镇志》编纂成书。
1994年9月24日,国家教委来镇对“两基”达标进行验收。
10月,七贤镇被济南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
1995年5月27日,中共济南市市中区委、镇党委在灵岩寺召开历时2天的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工作会议。 会议决定在全镇实施以“聚民心、 正民风、促民富”为内容的
“三民工程”。
11月,《济南日报》以较大篇幅报道后龙村拥军模范张秀红的事迹。
12月,省人大代表来七贤镇视察教育工作,视察了井家沟小学等。
是年,九龙水泥厂建成投产。
1996年1月18日,市中区乡镇企业经济工作会议在七贤镇召开。
4月16日,区农委投资5万元在前龙居西建成1.33公顷农业科技园。
6月10日, 济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七贤镇“两基”工作进行复查。七贤镇名列
全市“两基”工作之首。
7月28日,辖区遭龙卷风和暴雨袭击,有15个村(居) 受灾,倒塌房屋21间,淹没
土地286公顷,受灾面积23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6665万元。
8月31日,市中区妇女科技中心在前魏村成立。
11月15日,镇敬老院破土动工。
是年冬至次年春,开展小清河治理工程。
1997年底,实施“灯亮工程”,济微路路灯接通。
1998年6月,全镇各村(居)开始实施村务公开制度。
8月, 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全镇人民为抗洪救灾捐款。共捐款16万元,捐物
折合人民币42万多元。
1999年4月,开始实施“容貌工程”。是年,七贤广场建成。
2000年7月, “一环九射”综合整治工程开始实施。七贤镇涉及济微路和西南外
环路两条道路。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解放初粮食产量亩产125公斤。 1980年前,七贤镇辖区农业主要生产
粮、菜两大类。1985年建镇后,调整了生产结构,对部分山坡进行了退耕还林、还果,
使林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有较大提高。1985年农业总
产值747万元。 粮食亩产396公斤,总产354万公斤。1990年农业总产值3020万元,年
平均递增32%。1990年提高到亩产465公斤,总产222.5万公斤。
1990年以后,针对人多地少和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实际,该镇着重实施农业结构调
整,大力压缩传统种植业,发展“名、优、特、稀”品种,粮经比例为1∶9。2000年,
七贤镇耕地面积313公顷。 以葡萄种植、奶牛养殖、蔬菜花卉种植、生猪养殖和豆制
品加工五大产业为主导,出现了一批专业村、专业户,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
局。奶牛养殖以井家沟、南红庙两个养殖专业村为重点,奶牛存栏量达到1500头,有
80%的奶牛养殖业户加入了济南市奶牛生产合作社。积极推广奶牛高产技术和青贮氨
化饲料饲养技术, 收到了较好的效益。腊山奶牛场占地0.53公顷,固定资产达100多
万元,年纯收入15万元,成为该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葡萄种植以井家沟千亩葡萄
园为龙头, 辐射带动了后魏、杨庄等村的葡萄生产,种植面积达到133公顷。品质优
良的“巨峰”葡萄占有济南60%的市场,并远销10余个地市。新培育出的“怡美牌”
早熟无核葡萄被农业部认定为优质果品,并已形成规模。蔬菜、花卉种植以农业科技
园和花卉种植大户为龙头,带动了前魏、后魏、朱庆、前龙等村(居)的花卉种植业,
种植规模已发展到30公顷。镇科技园建于1995年,占地1公顷,建有3个不同类型的大
棚,主要用于花卉、蔬菜、育苗生产,已建12个网棚用于育种。九曲生猪养殖场初具
规模。尹家堂豆制品加工基地有业户60余户,占地2公顷,吸纳劳动力150多人,大豆
年加工量稳定在3600吨, 而且产销一条龙, 形成了豆制品专业批发市场,年创产值
2500万元左右。另外,前魏村的鼋鱼、井家沟村的牛蛙等特种养殖也有了新的突破。
第二产业 辖区乡镇工业在20世纪50-60年代处于萌芽状态, 规模小,实力弱,
主要是“四坊”(磨坊、粉坊、豆腐访、油坊)经济,商品率低。后来逐渐兴办一些小
修理厂、小钢砂厂、面粉加工厂等,由于强调“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乡
镇工业发展缓慢。
1984年后, 乡镇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85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03处,工业总
产值2043万元, 总收入1822.6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01.93万元。1990年,镇工业企
业272个,总产值1.03亿元。
1990年以后,该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突出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在巩固和发展
业已形成的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兽药等主导行业,
巩固和发展压力容器、给排水设备、电磁线、变压器、水泥等主导产品的同时,着手
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第一,实施骨干企业带动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名牌效应和适应、占领市场的能
力。 一是抓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2000年实施技术改造10项,开发新产品8
项,企业创新能力有了较大增强。其中济南市压力容器厂新上大型电站辅机项目一期
工程,生产和检测设备安装到位,具备了生产30~60千瓦发电机组辅机能力。该企业
开发研制的镍渗层管热网加热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研制的可
旋式暖风器列入了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二是抓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宣传认证和申
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济南市中变压器厂等四家企业先后获取国际认证。三是抓了科
技兴企。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千方百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二,实施引进企业拉动战略,发展壮大区域经济。按照“求所在不求所有、你
发财我发展”的思路,加大了引进引办企业的力度,盘活了存量资产。2000年,全镇
共引进企业20家,引进资金1425万元,涉及畜牧兽药、瓷用出口花纸、安养工程、特
种养殖、机械加工等多个行业。
第三,实施了私营企业联动战略,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改善私营经济发展
的政策环境,实行放开式经营。二是改善私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实行保护性经营。
区镇联办的腊山民营工业园,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达4000万元,引进了23家民营企业,
其中山东格致热工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达2000万元,成为全国热工设备方面具有较强
实力和潜力的高科技私营企业;济南易邦实业有限公司和济南瑞宏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建厂投资也分别在300~400万元之间。各村(居)扶持的活性炭厂、专用肥厂等私营企
业也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三是改善私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实行鼓励性政策。2000
年全镇私营企业已发展到92家,个体工商业户达到2452户,成为该镇经济发展新的增
长点。2000年,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781人,实现产值2.65亿元。建筑业从业人员
1925人,实现总产值2.017亿元。
第三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集体和私营商业、服务业兴起。到1990
年,全镇共有个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516户,从业人员797人,资金208.34万元,
全年营业收入1047万元。镇级商业服务业15家,从业人员104人,固定资产166万元,
营业收入711.5万元。 1990年全镇从事工商、饮食、服务业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力的
82%以上。
1990年后,该镇重点抓了以市场建设为龙头,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以创造优
良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进力度为重点,以便民服务网点为补充的市场和商业街建设,
初步形成了以济微路为轴线的第三产业隆起带。在稳定发展济南汽车维修配件广场、
山东畜牧大世界、宏名国际机床城、齐鲁闲置设备调剂市场、七贤中心市场等专业市
场的基础上,投资70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畜牧大世界二期工程。七贤
饲料兽药综合批发市场于2000年底开业。2000年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
类服务网点2211个,从业人员4960人,年创产值25.4亿元,实现利润6700万元。第三
产业总收入已占到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5%。
特色产业 七贤镇为工业强镇, 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有20家。已
形成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兽药等六大主导行业,
压力容器、给排水设备、电磁线、变压器、水泥等主导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解放初期,七贤镇辖区有小学10处(其中初小6处),在校学生420人。
教师36人。 1953年,七贤镇辖区有小学11处。1964年建立中学1所。1966年“文革”
开始后,学校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4年普及小学教育。1985年
八里洼乡划归七贤镇,新增小学4处,中学1处。自1986年建立成人教育中心校以来,
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各村都建立了成人教育学校。自1990年9月,七贤镇
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1993年9月通过省、市验收。1996年12月通过国家“两基”
达标验收。
1990~2000年, 全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发展,有1所中学,12处小学。
小学面积为18990平方米, 人均7.5平方米; 2000年初中有校舍3518平方米, 人均
4.86平方米, 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2000年,镇政府多方筹资600多万元,兴建起
占地1.4公顷、 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新红庙小学教学楼。2000年,小学适龄人口
入学率为100%, 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6%。幼教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全镇3~5
周岁的儿童入园率达83.4%,学前一年教育达100%。
人民生活 建国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七贤镇辖区
农村经济进入腾飞阶段, 农村经济总收入逐年提高。 1990年人均纯收入达1030元。
199 1年,全镇储蓄余额525万元,提供各类贷款4400万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经济建设迅速发展,1992~1993年,七贤镇连续两年跨入山东省经济发展百强乡镇行
列。1994年,被济南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1997年,人均收入达到3304元。每百户家
庭平均拥有自行车190辆、手表180块、电风扇90台、电冰箱60台、洗衣机70台、电视
机1 10台。200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4000元,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家庭日用消费品种类不
断增加,档次不断提高。彩色电视机、收录机、大型家具、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
等高档商品进入家家户户。通电话户数达到5619家。
镇村建设 七贤镇地理位置优越, 南外环路横亘东西,104国道纵贯南北,是出
入省城的西南大门。 1985年建镇前后, 镇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道路的整修和保洁。
199 5年以来, 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服从“济南五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七贤
镇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抓住实施“容貌工程”“蓝天工程”“一环九射”整
治绿化工程的有利时机,对济微路、西南外环路沿线进行大规模建设和绿化。另一方
面,把旧村改造作为工作重点,从1995年开始,南红庙、袁东等12个村居都先后实施
旧村改造,使农民住宅楼房化、居住环境城市化。2000年,七贤镇已建成居民楼42栋,
面积达25万平方米,已有近2000户村民入住新楼。2000年底,全镇在建楼房22栋,面
积8万平方米。 新村建设带动了土地升值,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
年,七贤镇被济南市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集体福利 随着经济的振兴,全镇社会福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91年,有17个
村(居)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23个村(居)实行了老年人退休补助制度。1997年10月,
镇政府投资360万元,建成1所高标准、功能齐全的敬老院,提高了本镇“五保”老人
的供养水平,并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养老人。2000年,镇敬老院收养老人40人。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8年9月24日, 济南市解放后,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先后在
四郊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1985年9月七贤镇政府建立后,建立第一届镇党委,高金同
任书记。镇党委除集中精力率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以外,在政工方面着重抓了
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使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1990
年底,全镇建立47个支部,支部书记平均年龄在43岁,其中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17人,
占36%;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20人,占42.5%。
2000年,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836人。连续6年被评为市中区“六好”乡镇党委。
基层政权建设 济南市于1951年成立郊区。郊区共分五个区,一个直属乡,一个
镇。1951年10月,撤销梁庄直属乡,成立郊六区、郊区办事处。郊三区的白马山、红
庙两个乡,郊六区的十里河、井家沟两个乡,历城县辖区的七贤、土屋两个乡,为现
七贤镇辖区。1954年12月,郊区区划变动,将历城县七贤、土屋两个乡划归济南市。
1 957年郊区扩大乡镇区划,将原16个乡镇改为8个乡镇,其中白马山乡、千佛山乡、
七贤乡仍属郊区。 1958年3月,撤销郊区建制。在济南市周围建立三处人民公社。辖
区大部分划入西郊人民公社,八里洼一带划入东郊人民公社。1960年部分近郊归济南
市城区。1961年11月,区划调整,七贤辖区的七贤人民公社,八里洼人民公社,东方
红人民公社归属南郊区领导。 1968年7月,辖区的三个公社中,东方红公社划归西郊
公社,七贤公社、八里洼公社归英雄山公社。1980年3月,南郊公社改为英雄山公社。
1980年4月重建郊区。红庙、七贤两管理区划归郊区的西郊人民公社。1985年9月,郊
区合并, 原26个基层乡镇合并为8个乡镇。原郊区姚家办事处的八里洼、西部办事处
的七贤镇、 红庙乡合并为七贤镇。1987年4月,郊区撤销,七贤镇归属市中区领导。
2000年7月,七贤镇成立片级行政机构,下辖七贤、红庙、白马山、井家沟四个片。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1985年9月,七贤镇建镇,隶属郊区。1986年4月27日,
共青团郊区七贤镇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2000年,全镇有团员600名,团支部25个。
1985年建镇后, 七贤镇妇女联合会成立, 并相继建立健全了村 (居) 妇代会组织。
1986年, 七贤镇教育工会成立。1987年,七贤镇计划生育协会成立。1991年,七贤
镇残疾人联合会成立。1994年12月,七贤镇工会工作委员会成立。1997年,七贤镇科
学技术协会成立。
现任镇党委书记:刘仁发
现任镇长:董德海

人物简介
张英麟(约1837~1925) 字振卿,七贤镇东红庙村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
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曾主持福建、云南乡试,后任国子
监祭酒。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奉天府丞兼学政。后任内阁学士、吏部侍郎。光绪二
十九年(1903年)任会试副总裁。后任副都统、都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都御史。
1912年清帝退位后归里。 在济南城区按察司街购买住宅1处。又在原籍红庙村修建庭
院1处,院中存书多类,达数万册。原书屋今仍存数间。
汪少文 (1932~1948) 前魏华村人。1948年3月参加解放军,同年12月牺牲于淮
海战役战场,记二等功1次,生前为华野9纵24团战士。
财维智 (1931~1953) 东八里洼村人。 1951年3月参加解放军, 后入朝参战,
1953年6月牺牲于朝鲜云山,记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
张秀红(1947~1997) 女,后龙村人。人们称其为“子弟兵的好母亲”。1994年
1 2月15日, 其子范广亮应征入伍后的第三天,丈夫不幸突遇车祸身亡。为了让儿子
安心服役身患癌症的她隐瞒了家中实情。其后三年间,封封家书报平安,支持部队工
作。儿子范广亮两年中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她本人被评为双拥模范、济南市文明标
兵。她的事迹被《济南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袁旭)

责任编辑: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