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寺镇邢店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278&run=13

概况
相传明永乐年间,有邢氏、吉氏族人从山西洪洞县过此而定居,因邢、吉两姓合
开一家马车店。俗称“邢吉店”,今称邢店(现该村邢、吉两姓已无)。先后由王、李、
禚、程、陈、齐、白、高、刘、居、姜、孙、尹、朱、韩、冯、赵各姓迁居本村。其
中王姓从高唐县沙王庄迁来,其他各性均从本市境内迁此而居。该村曾有三棵“唐槐”
闻名遐迩(三人合围粗),于1965年“破四旧”时被毁。
邢店村位于禹城市房寺镇东北部, 距镇政府6.9公里。东与十里望回族自治乡后
禚村为邻,西与大程、楼子王村相连,北与王皮村(回族)接壤,南与郑牛村交界,隶
属禹城市房寺镇管辖。全村辖区面积142公顷,其中耕地113公顷,河滩道路占地20公
顷,企业占地8公顷。
全村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裕。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及各类蔬菜。
植被面积120公顷,覆盖率85%。
境内镇柏油路穿境而过,环村硬化路面1350米。2000年禹城市开通张汉桥--大程
过境公交车,且南靠316省道(距此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2000年全村共有265户,总人口10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现有王姓等17个姓
氏,均为汉族。
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万元。 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
总收入1500万元,人均纯收入45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
别为33∶40∶27。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200万元,全村纯收入500万元。
该村是德州市经济“三十强”村之一。1998年被德州市授予“农村红旗党支部”
“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被德州市授予“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示范村”称号;2000年
被山东省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山东省计划生育协会授予“计划生育协会先进
村”称号;被山东省大众日报社授予“读报用报模范村”称号;被中组部授予“全国
基层先进党组织”称号。

大事记
清道光年间,该村成立武术学校一处,同期成立私塾学校一处。
1947年,村民白文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成立中共邢店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白文生任书记。
1962年,成立邢店村农民业余京剧团,演职员50余人。
1976年,购买第一台50拖拉机。
1980年,购买第一台农用汽车。
1982年,建变压室4处,分别安装50、30、30、30千伏变压器,全村100%农户通
电。同时,大街上安装路灯。用电水浇地面积达60%。
1983年,粮食单产首次突破500公斤。
1984年,乡柏油路首次穿境而过。
1991年,建党支部、村委会大院,房屋共计9间。
1995年,投资20万元,修建邢店小学校舍37间。
是年,建5间老年活动室。
1996年,王富勇始建良种猪养殖场。
是年,硬化环村路,过境乡路拓宽至18米。拆迁房屋35间。
1988年全村达到小康村水平。
1999年,于若木(陈云夫人)视察邢店村。
是年,山东省人大副主任李文全视察邢店村。
2000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基层先进党支部”称号(证书于2001年3月颁发)。
是年,实现电话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年产粮食亩均不足70公斤。1952年全村成立10个互助组,
1953年成立1个初级社, 1956年成立高级社,当年打砖井40眼,可浇13公顷土地,粮
食年亩产可达150公斤。
1975年,原大程公社在邢店村搞小麦播种改革试点,即由传统的“两腿耧”播种
改进为“三腿耧”播种。经试验,亩增小麦100公斤。之后,全面推广小麦“三腿耧”
播种法至今。
1976年, 该村首次引进小麦优良品种“北京8号”,可亩增小麦70公斤,全村总
产达到20万公斤。1982年该村首次引进“鲁棉1号”棉花品种,亩增籽棉200公斤。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1983年全村粮食单产500公斤,籽棉单产250公斤。比1978年分别增产300公斤和150公
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棉生产效益,党支部充分发挥当地引黄水利资源,全村先后兴修
沟渠河道6条配套水利工程, 达到旱能浇、涝能排。1995年粮食单产突破1000公斤大
关,全村总产粮食达到1500吨。2000年,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该村先后发展高
温蔬菜大棚240个, 主要种植樱桃、西红柿、洋香瓜、迷你西瓜、以色列彩椒、鲁青
茄子等高新优良瓜菜品种,每棚收入达1万多元。2000年第一产业总产值500万元。
第二产业 1972年邢店村建立第一个集体小型面粉加工厂,因各种原因一年后停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逐步兴起。1990年王
富勇投资30万元购进先进面粉加工设备,对自己原面粉厂进行改进,达到日处理小麦
20吨的中型面粉厂规模。 1996年8月,王富勇始建养猪场。之后。成立“富勇养殖总
公司” 。2000年,他拥有两个共计存栏4000头的良种猪养殖场。固定资产总值260万
元, 年纯收入30万元。在他的帮扶带动下,2000年全村共发展养猪小区6处,建猪舍
1200间,年出栏生猪3万头,全村养猪纯收入200万元。
建筑业:1982年,村民程远礼始建20门砖窑厂。2000年,他又投资80万元买断镇
砖窑厂。两个窑厂共年产红砖1000万块。1995年,王富红投资20万元建水泥预制厂。
该村建筑业从业人员200余人,2000年底,全村第二产业实现总产值增加600万元,利
税80万元。
第三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步伐,充
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和紧靠316省道的交通优势, 相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起邢店村商贸一条街、百亩经济区和粮食、生猪、蔬菜交易市
场。该村服务业、运输业有较快发展,2000年底,共发展个体门市部、批发部、饭店、
农机修配、副食加工、建材场、木料、木器加工、屠宰场、油料加工等50多家,村民
拥有各种农用车100多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0余人,实现总产值400万元。
特色产业 瘦肉型良种猪养殖为该村的特色产业。1996年王富勇养猪场先后从北京
购进8头美系杜洛克,从山东农科院购进10头英系大约克,从青岛购进20头丹系长白,
从聊城购进15头美系汉普夏共计4个世界名牌优良猪种, 与当地母猪杂交进行自繁自
育,成品猪瘦肉率达到60%以上。其产品运销内蒙、广东、上海、北京、天津等地。
该场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和山东兽医协会的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同时挂
靠北京肉联五厂等企业联手共创名牌产品。王富勇的科学养猪法受到广大饲养户的赞
誉,全国各地纷纷来信索取科学饲养方法,他每年无偿回复此类信函300多件。19 98
年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曾来该场采访,并向全国作专题报道。全村每年出栏良
种猪3万余头。养猪纯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占30%。建国后逐步改善
办学条件。1995年投资20万元重建小学校舍37间,并达到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
大门、 厕所六配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先后有3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其中大本5名,研究生1名。1962年成立农民业余剧团,经常到外地演出,活跃农村文
化生活(几年后自行解散)。1980年。成立了邢店村高跷队、文艺演出队,之后多次参
加禹城市文艺调演并分别获奖。该村自1997年至今,每年组织村民开展评选好媳妇、
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多次被授予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先进村”
等称号。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村里设有科技栏、读报栏。1998年该村成立养猪协会
(王富勇任会长)和蔬菜种植协会(陈义祥任会长)。协会吸收养猪、种菜能手总计50多
名。分别于每星期六晚集中学习交流养猪种菜技术。1998年被禹城市评为“科技兴农
示范村”。1999年9月被山东省科协授予“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
人民生活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年人均粮50公斤,人
均收入不足30元。 建国后,村民生活不断提高,1956年人均粮食200公斤,人均纯收
入60元。 1978年人均纯收入200多元。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人民生
活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人均年存款余额3000元。全村拥有各种机动
农用车110辆,各种摩托52辆,程控电话205部,手机19部;彩色电视机160余台。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庄街道窄小零乱,村民住房矮小破旧,民房多为土木结构,
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 建国后,居住条件逐步改善,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15平
方米。 2000年底,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1996年村内硬化三条街道达1350米。2
000年村内南北形成商贸一条街,长达2000多米,并鼓励村民在商贸街两侧建标准房,
搞个体民营项目。
集体福利 1968~1972年该村实现卫生合作医疗制度。村里设卫生室和“赤脚医生”,
村民吃药免费, 年人均50元左右。人民公社时期,对五保户每年照顾360斤粮食,对
贫困学生,由集体帮扶部分资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村内单身家庭和五保户规定
每户照顾200元。对70岁以上老人和现役军属分别免交本人提留款项。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7年白文生加入中区共产党,他是邢店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49年, 全村有8名青年参军参战,30多名民工参加了潍县、淮海、济南战役的支前
任务。 1950年成立第一届中共邢店村支部委员会,白文生任书记,共有党员8人。19
59年,李长兴任党支部书记。1962年成立十里望公社邢店管区,李长兴任邢店总支书
记,兼任该村支部书记。1985年姜明祥任党支部书记。1994年李长兴任党支部书记。
1998年王富勇任党支部书记。2000年全村党员43名。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
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多次被评为德州市、禹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
明单位。1999年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0年被中组部授予
“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7年成立邢店村农民协会,王富春任会长。之后,相继建立
村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组织。1955年建立邢店村农业高级社,白振山任
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邢店村生产大队,李长兴任大队长,下设四个生产
队。1968年成立邢店大队革委会,陈怀银任革委会主任。1984年建立邢店村村民委员
会,委员多名,姜明祥任村委会主任。1985年陈义华任村委会主任。2000年邢店村村
民委员会由陈义华、 白兴隆、王富杰、李长新、程远礼5人组成,陈义华任主任,白
兴隆任文书。多年来,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行政作用,先后多次
被授予市级以上“科技示范先进村” “畜牧生产先进单位” “蔬菜生产先进单位”
“农副产业运销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人物简介
白文生(1916~1997)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组织青年参军、参战,组织民工
参加解放战争的支前工作。1950年组织建立中共邢店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任支部
书记。他先后组织建立邢店村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历任村支部书记、邢店乡指
导员等职务。1997年病故。
李长兴 1931年生,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任邢店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历
任该村大队长、 民兵连长、党支部书记、邢店管区总支书记等职务。1998年3月,他
举荐王富勇任村党支部书记,自己退居二线,赴任原大程乡敬老院院长。同年,该院
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模范敬老院”称号。2000年被德州市民政局授予“模范敬老院”
和“模范敬老院院长”称号。
王富勇 1964年5月生。 1982年高中毕业后承包了邢店村六队“50型”拖拉机搞运
输行业。1987年始建小型面粉加工厂。1990年投资30万元购进先进小麦加工设备,达
到日加工小麦20吨中型面粉厂规模。 1996年8月始建养猪场。2000年,他拥有一个面
粉厂, 两个共计存栏4000头的养猪场,两个高温蔬菜大棚,固定资产总值300万元,
年纯收入30万元。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任邢店村党文部书记。他带领该村
村民走以养猪、种大棚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强村富民路子。他利用自己的养猪优势条件,
帮扶带动全村发展养猪小区6处,建猪舍1200间,年出栏生猪3万头。2000年全村养猪
纯收入达到200万元。他带领全村建高温蔬菜大棚240个。他从外地引进蔬菜优良品种
和种植技术, 实行“三种三收”模式,每棚年收入1万多元。他带领支部一班人规划
建设邢店村商贸一条街、百亩经济园区和生猪、粮食、蔬菜交易市场工程。为全村经
商业户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创造了优质的服务环境。
他上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不吃请,不收礼,不要村干部工资,不报销办公费、招
待费。 每年还从自己的企业收入中支付4000多元的路灯用电照明费。他把每年约5万
元的猪场猪粪全部无偿供给本村的种菜户使用。他为村里修学校、老年活动室、打井
修路等公益事业捐款达8万多元。
他自费1.5万元为全村每户订阅《农村大众报》 《山东科技报》《山东法制报》
等,鼓励村民学科技、学法律,走强村富民之路。
他义务照顾该村8位孤寡老人,全面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目前,已去世4位,还
有4位老人们仍在他的照料下安度晚年。 逢年过节,他自费给镇敬老院送生活物品,
每次达1000多元。2000年他一次拿出3000元为28名镇敬老院院民每人添置一件新衣服。
另外拿出3000元帮扶本村的贫困学生。自1990年至今,他先后为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
合人民币30多万元。他先后被授予德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杰出青年、十佳科技致
富标兵、劳动模范、十佳人民好公仆等荣誉称号。1998年被选举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候
补委员。

(孙立芳)

责任编辑: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