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店镇新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261&run=13

概况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陈氏由井子迁此建村,初名小辛庄。1966年修建陡山
水库时,曹、王姓由库区五龙山前村迁此新建村庄,故名新村。
新村东与大官庄村相邻,西与宣文岭村接壤,南与井子村相连,北与陈埠墩村搭
界。全村总面积130公顷,耕地33.3公顷。隶属莒南县大店镇。
全村地处大店西大湖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水稻、大豆
及多种蔬菜。该村民营经济发达,主要生产磨具,是临沂市磨料磨具产业的发祥地,
素有“中国磨具第一村”之称。
境内交通便利,陡(山)道(口)县级公路从村边贯穿东西,境内有富润磨料磨具有
限公司、方圆磨具有限公司、信发磨具有限公司等中小型企业,是投资建厂的黄金地
段。
2000年全村共180户,总人口6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现有曹、王、崔、李、
时、陈、高、房等8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该村经济总收入0.3万元,196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万元,1987年农村经济
总收入30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亿元,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第一、二、
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2∶81∶17。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5820万元,
全村纯收入3000万元。
该村是临沂市经济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第12名。1992年被
中共临沂市委授予“九间棚式” 先进党支部称号; 1995年被莒南县人民政府命名为
“首批小康村”,被中共莒南县委、莒南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先
进单位等称号;1996年4月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个体私营经济先进明星村”称号;
同年被中共临沂市委统战部授予“双万”工程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被中共临沂市委、
临沂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村居示范点”,被中共莒南县委、莒南县人民政府授
予“先进村居”、“明星村居”、“私营企业明星村”等称号。

大事记
1966年,库区移民迁入,原村改名为新村。
1971年,成立中共新村党支部委员会,曹现春任书记。
1971年,新村建起临沂市第一家村办砂轮厂。
1990年,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村文化大院。
1994年,建起了占地2公顷的工业小区,在区内办起了8家企业。
1995年,兴办了全县第一个村级工贸小区。
1995年5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为新村题词:“新村之路”。
1995年,曹现举、王厚法等人开发出“陶瓷磨具煤烧节能推板窑”成型烧结新工
艺,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投资150多万元兴建了民营经济园区,区内实现了水、电、路三通。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1949年,陈会祥响应党的号召,
带领十几户农民成立互助组。1952年办起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当年修了2条500米的水渠, 改造13.3公顷盐碱地。粮食亩产达到200多公斤。从1967
年起,曹现春带领村民深翻改土,引水洗碱,修渠筑路,实施了一整套改造盐碱地的
有效措施,经过几个冬春的奋战,新村人把三百多块补丁地块整治成涝能排旱能浇的
七大块高产田。 到1971年,粮食亩产达到400多公斤。从此,新村人结束了靠吃统销
粮的历史,农民不仅吃上了大米白面,并且每年向国家贡献2万公斤公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1984年粮食亩产达到500多公斤。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
优质麦种和良种水稻进行更新换代。 至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800公斤,总产达到40 0
万公斤。
第二产业 1971年新村建起了临沂市第一家村办砂轮厂, 两年后盈利超万元。197
8年后, 村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4个村办磨具厂,从业人员18
0多人。 1978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30多万元。1982年,村办三级企业发展到28家,
年实现工业产值6200万元, 创利税5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500元。1994年,
该村建起了占地2公顷的工业小区,在区内办起了磨具厂、糊精厂、鞋厂等8家企业,
年新增工业产值800多万元,创利税71万元,安排200多人就业。同时,以村办骨干企
业-莒南磨具厂为龙头, 筹建了山东“巨鲲”磨料磨具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一个拥有
固定资产720万元,年产“巨鲲”牌系列磨具7000吨,产值6000万元,利税超过550万
元的半紧密型村企业集团。1995年,新村的个体办、联办企业发展到39家,生产的磨
具达370多个类型, 产品销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并批量出口东南亚。为了提
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村党支部书记曹现举、副书记王厚法等人借鉴国内外烧制陶瓷和
耐火产品的工艺技术,把倒燃窑和隧道窑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开发出“陶瓷磨具煤烧
节能推板窑”成型烧结新工艺,使产品产量提高了几十倍,合格率由原来的68%提高
到98%,每吨能耗降低70%,利润增加40%,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临沂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省一轻厅优质产品奖。至2000年,新村企业已发展到56家,从业人员2500人,
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固定资产原值达到7500万元,创利税386万元。
第三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步
伐,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企业规模大,紧靠陡道公路的有利条件,先后投资200
多万元建起了商贸小区,沿路建起20多家工商户、幼儿园、饭店、旅馆、日用百货零
售、食品、粮油、蔬菜小市场等,年创收30万元。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促进了多业
的繁荣发展。 至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60多人,实现总产值3000多万元,
创利税80多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67年建起了新村小学。 1994年投资2万元对小学进行了扩建改造,告
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
配套。1990年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村文化大院,配备了各种文体娱乐设施,成立了职
工之家。多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文化科技事业的投入,先后派人到省、市高等院校、
科研部门参加培训,聘请科研人员来村办企业指导培训,组织科研活动。从事磨具生
产的技术人员中,有2人获高级职称、10人获中级职称、30人获初级职称。
人民生活 1978年农民人均收入300元。 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
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000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8000多元。全村
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50多辆(其中个人拥有140辆) ,各种摩托车80多辆,程控电话180
多部,移动电话60多部,彩电160多台。
村庄建设 1982~1986年, 村民在新规划区建标准房180套。1992~1996年,先后
开通了村内大街,并逐步实现硬化、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现有10户农民建起二
层楼房, 村建起高标准办公室,改善了办公条件。1993年成为全县第一个电话村。2
000年,为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划建设了民营经济园区,投入150多万元实现了
“三通”(通电、通水、通路)。1997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居示范点”。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71年成立中共新村党支部,曹现春任党支部书记,此后,曹
现坷、 曹现举分别任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连续6年被
中共莒南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0年被授予“县级文明村”称号。1992年被
中共临沂市委授予“九间棚式” 先进党支部称号, 1995年被莒南县人民政府命名为
“首批小康村”。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1年建立村民主政权,陈会祥任村长。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
合作社,卞立法任社长。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小辛庄生产队。1966年设生产大
队,王中新任大队长。1968年建立新村革命委员会,曹现春任主任。1984年建新村村
民委员会,设委员3人,王中新任主任,下设3个村民小组。2000年新村村民委员会由
3人组成, 主任曹际发,委员曹际凳、曹际振。民兵连长曹际发,治保主任曹际凳,
调解主任曹际振, 妇女主任李秀臻。自1980年以来,村民委员会连续6年被评为市、
县级模范村民委员会,两次被评为临沂市先进村居。

人物简介
曹现春 莒南县大店新村人,中共党员。先后任大店镇新村党支部书记、大店镇政
府副镇长。自1971年任新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群众治理盐碱地,改良土地,使粮
食亩产达400多公斤。 1971年在曹现春的带领下,新村建起了临沂市第一家村办砂轮
厂,从此,新村广大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1988年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称号; 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称号;1991年被授予
“山东省农民企业家”称号。

(汲佩庄)

责任编辑:薛允锋 于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