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258&run=13

概况
沿革 西汉时,十字路镇地域属琅琊郡高乡县,《齐乘》以为高乡县城,即现在的
镇政府驻地十字路。十字路之称始于宋、金时代,因由此西至临沂、东至安东卫、北
至莒县城、 南至清口镇,各为110华里,纵横两条大路在此相交,呈“十”字形而得
名。 1940年前,十字路镇地域分属莒县九区和临沂县五区所辖。1941年1月莒南县建
政时置路镇区。1952年以序号编为第一区。1956年夏复称路镇区。1958年建路镇人民
公社。 1959年改称石泉湖人民公社。1971年复称路镇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十字
路镇至今。
地理位置 十字路镇地处莒南县境中部,是县政府驻地。东与相邸镇接壤,北与涝
坡镇、筵宾镇搭界,西与岭泉镇、板泉镇相连,南与相沟乡、洙边镇毗邻。
自然状况该镇地处丘陵和平原地带,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西最大距离2
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9.4公里,总面积1.7万公顷,其中耕地6000公顷。山脉有赤眉
山、 虎山、拉齐山、娘娘山,其中虎山位于石泉湖村北,呈南北走向,海拔317米,
为境内最高山。主要河流有鸡龙河、白龙河、赤石沟河、官坊河,其中鸡龙河最长,
境内流程14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水稻、花生、大豆、
蔬菜等。全镇植被面积3066.7公顷,覆盖率22%。
全镇辖107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全镇少数民族
有回族、朝鲜族等。
主要经济状况 该镇是山东省历史名镇,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商业比较繁荣,并有
数量较少的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商业和手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经济收入仍以
农业为主。1978年后该镇不断发展工业,1988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4503万元,1998年
为12亿元,2000年为16亿元。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02万元。全镇已形成了建筑
材料、化工、塑料、造纸、铸造、纺织、氧化锆、氧化锌、石材木器、饮食服务等八
大支柱产业,年创产值14亿元。
强镇由来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县第一名。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山东省先进
基层党组织、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全省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省级星火示
范乡镇、全省三八绿色工程活动先进单位、临沂市首批小康镇、临沂市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先进单位、临沂市乡镇企业明星乡镇、临沂市双拥工作先进乡镇、临沂市精神文
明先进乡镇、临沂市民营企业先进乡镇。

大事记
约公元前50年(西汉甘露四年),十字路一带成为高乡侯刘休的封地。
1265年(宋咸淳元年),莒州万户重喜奉旨修筑十字路城。
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筵宾至十字路一带降雹,大如鹅卵,庄稼损失严重。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夏,十字路初设邮寄代办所。
1919年7月,十字路一带发生涝灾,40天不晴天,街道水深3尺,圩墙淹没过半。
1935年8月,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莒县分会成立,十字路设收容所1处,收巨野、
嘉祥、济宁等地灾民400多人。
1937年8月, 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建立,成为鲁东南地区中共直接领导的一支抗
日武装队伍。
1938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驻临沂日本侵略军数百人乘20余辆汽车,首次进犯十
字路。十字路民众奋起自卫,在西门外用土枪土炮毁敌汽车3辆,毙敌数名。
1940年1月24日, 莒南县大队配合国民党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六六二团在王家庄子
村歼灭日本侵略军第八混成旅喜早支队200余人,俘敌10余人。
1942年10月,全县第一个综合性消费社-永利合作社在十字路三村建立。
1944年8月2日,山东军区第一次战斗英雄、民兵英雄代表大会在莒南县十字路开
幕。
1948年1月,十字路爆炸队在反击国民党军队进犯中,埋雷253窝,杀伤敌营长以
下官兵260名。4月,华东军区暨滨海军分区分别通令嘉奖十字路爆炸队,授予“模范
爆炸队”光荣称号,并记集体特等功1次,赠“八·一”奖旗一面。
1954年5月4日晚,芦家林村九宫道道首赵德吉等纠集道徒42人,组织武装爆乱,
妄图推翻人民政府,建立反动政权。是夜被民兵及公安部队迅速将其包围,全部擒获。
1957年2月, 石泉湖村党支部书记李义丰参加了中央赴朝鲜慰问团,受到朝鲜劳
动党总书记金日成的接见。
1957年,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授予石泉湖村“水土保持的榜样山区建设的模范”
锦旗一面。
1959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带领出席省委召开的地、县委第一书记
会议的全体人员到莒南县参观了石泉湖、虎园水库,舒同称誉石泉湖水库为“山东水
库之母”,并为石泉湖村题词:“山区水利建设的典范”。
1963年2月, 官地大队党支部书记吴希春、石泉湖大队党支部书记李义丰、何家
店子大队党支部书记钮恩升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农业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并介绍经
验。
1994年7月, 十字路镇中心初中学生张伟萍在“中华第二届‘圣陶杯’中学生作
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为其颁奖。
1998年2月4日,以十字路镇法庭审判员刘茂峰为原型的电视剧《沂蒙法官》开拍,
该电视剧分别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出。
1998年4月14日,镇办企业紫光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氧化锆生产线”
项目被列入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实现了莒南县高新技术产业零的突破。
1998年6月3日至4日, 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采访组到十字路镇采访农村文化大
院的设施建设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情况。
1999年9月, 中共十字路镇老干部支部被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离退休老
干部党支部”。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49年前,农业基础条件差,地块零碎,土壤瘠薄,易涝易旱,粮食亩
产仅5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大兴农田基本建设,全镇丘陵耕地基本建成了地块大、
土层厚、易灌溉的“三合一”梯田。平原湖地经过深翻整平、挖沟排涝、调换土壤,
有1200公顷建成能灌能排的高产稳产田。改革旧的耕作制度,改一年一作为二年三作
或一年二作,实行间作套种、立体种植。1988年复种指数由50年代初期的141%提高到
170%。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分别进行了4~6次品种更新换代,基本
实现良种化。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施用量逐年增多。农田机耕作业面积3600公顷,
占耕地面积的94%。 近年来,又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用于花生、黄烟、蔬菜等作
物的种植。2000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00公顷,其中粮食总面积4600公顷,总产
3800万公斤。
自1995年起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至2000年底,
镇东、南部果茶开发成1000公顷梨园和大成、兴隆店子两村居连片4000公顷的农业生
态科技示范园,引进国内外名、优、新、特果茶品种,其中大成居委温室栽培的美国
油桃、日本凯特杏亩产值达4万元,大棚茶叶亩收入3万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农业科
技示范基地;西部平原为省级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县“三高”农业示范区,
以刘家白龙汪村为中心的240公顷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亩均收入1万元;北部沿鸡龙河
发展桑园80公顷,年交售鲜茧6万吨,亩产值1800元。全镇黄烟面积发展到300公顷,
亩收入1500元。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公顷,亩产270公斤。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落实科技兴农措施。2000年共举办农技培训班26次,聘
请专家现场授课12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重点传授推广畜牧业的EM液使用技术、
保护地栽培、大棚菜生产、果茶园四季管理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等先进科学技术,
全镇有4万多名群众掌握了1至2门农业实用技术。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其中畜牧业4000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1949年前,境内有数量较少的手工业,如铁器加工、木器加工、
酱菜加工、酿造等,设备简陋。新中国成立后,乡镇工业发展较快。1988年,全镇工
业企业发展到2764处,其中镇办企业13处,从业人员1.6万人,工业总产值1.2亿元,
实现利税2093.8万元, 分别是1978年的74.5倍和54.6倍。其中,镇办企业实现产值2
003万元, 实现利税307.8万元。产品有24个系列30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帆布、线带
制品、碳素化工制品填补了临沂地区空白;塑料网眼编织袋、刺绣、网扣、砂轮、油
石、苎麻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90年代以后,该镇确立了“工业立镇、科技兴镇”的
工作思路,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在全镇广泛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新技术嫁接
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了工业产品的质量,至2000年,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3800处,
从业人员总数达3万多人,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实现利税8300万元。
建筑业:该镇的建筑业创建于1966年,由60多名县城驻地村建筑工人组成综合服
务社,是全县最早的建筑队,年施工能力20~30万元。至2000年,全镇拥有四级以上
资质施工企业14家, 其中二级施工企业4家、三级施工企业6家、四级施工企业4家,
从业人员1万多人,完成产值2.8亿元,创利税2880万元。1998~1999年连续两年被临
沂市委、市政府授予“建筑之乡”荣誉称号。
第三产业 1949年前,十字路镇商业比较繁荣。新中国建立后,商业有了较快的发
展, 特别是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商业日趋活跃。1988年全镇商业网点500处,
从业人员1839人; 代购代销点69处,从业人员72人;个体商业户1028家,从业人员2
000余人。至2000年底,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28家,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4668家,
从业人员3万人, 完成产值7.28亿元,实现销售利税4800万元。全镇社会商品销售总
额2352万元,集市成交额1746万元。
特色产业 十字路镇借土地资源、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
优势,现有6家紫砂岩加工企业、15家五金铸造企业、12家地膜厂、8家塑料制品生产
企业、23家饲料加工企业和9家印刷厂、16家纸箱厂。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40年, 十字路镇有小学7所、私塾18所,教师32人,学生530人。194
1年后在路镇、 良店、 石桥、 白龙、温泉等地创建抗日小学。1944年冬在全镇开办
“庄户学校”,使儿童入学率达到96%。1975年路镇中学建立。1996年6月成立镇中心
幼儿园, 1999年夏,兴办全县唯一一所乡镇民办公助的学校-北园高级中学,招收高
中学生。截止2000年底,全镇有初级中学1处,教职工191人,在校学生4212人;小学
2 7所, 教职工247人,在校学生911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心幼儿园1所,教
职工32人,入园幼儿360人。
十字路镇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村村有剧团。新中国建立后,各种文艺团体和文化设施不断建立健全。2000年有镇电
影院1处,村电影放映队3个,村村建有阅览室、图书室,有43个村建有文化大院。大
埠南村被称为京剧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临沂日报》先后
给予专题报道。近几年春节期间,十字路镇人民自发举办传统的龙灯、旱船、狮子舞、
高跷等文艺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2000年,全镇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多人,
引进科技项目10多项,完成市级以上科技开发项目23项,其中省级以上16项。
新中国建立前,镇内医疗条件较差,仅有几家私人药铺和个人诊所。1954年建十
字路镇卫生院,1996年4月更名为莒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
五官、 口腔等30多个临床和辅助科室,拥有部分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同年6月与县公
安局联合成立法医门诊。 至2000年底全镇有医院1处,村级卫生室39处,卫生技术人
员193名。
精神文明建设 自1994年起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发展经济奔小康有机结合,并对精神
文明建设实行量化考核,纳入干部年终考评。近年来,该镇狠抓群众性创建活动,在
全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在农家”系列活动,到2000年全镇有44个村(居)分别
被市、县、镇评为“美在农家”先进单位,2500户被县文明委评为“十星级文明户”,
35个村、单位被市文明委评为“市级文明村(单位)”,35个村、单位被县文明委评为
“县级文明村(单位)。
基础设施 近几年来,全镇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经济的外
部环境,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配合县城建部门完成了民主西路、人民西路、镇中路、
滨海路等11条重要街道的开通、 拓宽、硬化工程。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文化体育
中心、 影剧院及有关设施。投资220多万元建起了供水中心。全镇农村安装程控电话
1000门,新修道路180多公里。

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 十字路镇现辖107个行政村(居),设中共党委1个,农村党总支委员
会2个, 168个党支部,6159名党员。1997年6月,中共十字路镇委被中共临沂市委评
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有妇女联合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工商业联合会、科学技
术工作者协会、计划生育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主旭元
现任镇长:李洪谦

人物简介
李文才(1923~1947) 二村人。1943年春参军,1945年被编入东北人民解放军一纵
一师,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等职。1946年,在师部召
开的群英会上, 获“战斗模范”“团结模范”称号,1947年6月在四平街战斗中壮烈
牺牲。一纵一师在全师开展学习李文才的活动,并将李文才生前所在连队命名为“李
文才连”。
张兴来(1911~1947) 东赤石沟村人,194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参加
八路军老六团, 是年8月上旬在攻打高密县墩上日军据点时,张兴来用30发子弹打死
20多个敌人,被滨海军区授予“战斗模范”称号。1945年底,组织上考虑他身体状况
不适应艰苦的战斗环境,决定让他复员回家。张兴来回家后,又积极参加了民兵组织,
曾多次深入敌据点,大摆地雷阵,被誉为“爆炸英雄”。1947年10月,张兴来在检查
已埋设的地雷时,不慎地雷爆炸,光荣牺牲。
吴康华(1918~1956) 吴家庄子村人,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革命,曾任四川省江
津地委副书记。1956年病故,革命烈士。
吴彦春(1923~1964) 吴家白龙汪村人。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党支
部委员、 书记、白龙汪乡总支书记、“五一”合作社社长、路镇区农场场长等职。1
956年出席山东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
称号。
谢辉(1909~1968) 原名谢焕文,三村人。幼年时在镇私立小学读书,16岁考入山
东省立第五中学(临沂),1928年秋在十字路一带组织农民协会,不久即被国民党县党
部解散。 1936年春任莒县十区乡镇办事处文书。1937年任涝坡乡乡长,8月任十字路
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1938年任八路军山东游击第四支队三团八连连长,同年3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任鲁东南特委委员、军事部部长、二支队副司令员、二支
队后方司令部副司令员。1940年任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同年12月被选为莒、日、
临、赣四县联合办事处主任。1941年8月任滨海专署专员。1945年4月任滨海行政公署
主任。 1946年7月滨海行署改为专署,任专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南支前委员
会副主任、华东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主任和支前委员会主任、华东支前司令部赣东
北办事处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民政厅厅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山东省城市建设局局
长、山东省委国营工业部部长、三门峡工程局局长、承德地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副省
长兼农办主任、“治理海河”副总指挥。
聂邦云(1915~1974) 十字路镇大河南村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试种
玉米“金皇后” ,创亩产300公斤的记录。1952年出席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会议,被
省政府授予“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74年11月去世。
李树信(1926~1979) 李家白龙汪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被派到湖北宜昌市公安局工作,1951年任海
口市公安局副局长、 局长,1978年5月任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市革委副主任兼市公安
局局长。1979年5月16日晚,湛江市发生一起重大杀人抢劫案,为说服罪犯放下武器,
减少更大的伤亡,李树信只身一人深入到罪犯中做说服工作,不幸被罪犯开枪打伤,
经抢救无效牺牲。5月22日,中共广东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李树信为“革命烈士”,
并追记为模范共产党员。国家公安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公安战线的干警向李树信学
习。
杨泮琴(1905~1983) 三村人。幼时家贫,只上三年私塾,后拜师学木工、红炉、
小五金修理等技术。他心灵手巧,勤于钻研,青年时期便成了木、铁、铜、泥瓦四业
名匠。
1944年4月, 组织了“公合铁木业社”,带领社员义务为群众维修家具等,并设
计制造出弹花机、轧花机、切烟机、卷烟机、四十头的纺纱机等,后致力于农器具的
研制改良。 1954~1956年被评为县、地、省级劳动模范。1958年又成功仿制一台114
0型12马力柴油机。 1959年被山东省科协聘为特邀研究员,并出席了山东省工业、交
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被授予“山东省先进生产工作者”称
号。1958~1965年连续当选为莒南县第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和人民委员会委员。

(孙绪伦 杨甲明 徐红)

责任编辑:薛允锋 于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