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湖镇水湖套居民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252&run=13

概况
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苏氏族人自山西省迁至青州,随后迁此立村。西
靠山,南靠一山梁,村处山套。又因村东一片水洼,故名水湖套。
水湖套居委会由水湖套、 水湖套南山2个自然村组成。位于沂南县城西郊,卧龙
山东,东与县城区为邻,西与北寨村相接,北与新庄子村、白石窝村相连,南与团山
庄村相交,全村辖区面积为130公顷,其中耕地4公顷,山林87公顷,机关、企事业单
位占地26公顷。
居委西为卧龙山,奇石绿树,吸引游人休闲。居委东地势平坦,位居城中,交通
便利,团山路、卧龙山路及历山路沿居委东、居委中、居委西纵贯南北,人民路、文
化路与居委内街道连接,境内建有全县最大的商城市场和民营经济园区,辖区内卧龙
山东侧系规划中的诸葛亮旅游区主选场地,已建有全国最大的诸葛亮铜像,规划中的
“功载汗青区”、“智慧家族区”等共10多处景点尚在筹建。
2000年,全居委共有397户,1312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现有苏、刘、梁、
王、张、戴、魏、范、李、郑、孙、沈、徐等13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9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2000年,农
村经济总收入1.2亿元, 人均纯收入417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分别为1∶9∶9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4100万元,全居委纯收入1316万元。
该居委是全省百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收入名列全市前列,1987年,被山东
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先进妇代会”称号,199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儿童少年工
作先进单位” 称号,1993年6月,被临沂市委授予“九间棚式先进党支部”、“五好
党支部”称号,1997年,被临沂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定为“市级文明村居示范点”。

大事记
1938年4月,村民戴京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村民苏金春被日本侵略军杀害。
1940年9月,日本侵略军进村,并在卧龙山上修工事。
是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本村抓走苏金成等38名村民,被迫到东北本溪煤矿当劳
工。
1944年春,成立中共水湖套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中共沂水县东平区委员会先
后指定由梁志连、苏廷善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948年3月,由6户村民组成的牛犋互助组改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苏廷
善担任组长。
1953年春,13户村民正式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村民刘长吉被选为社长。
1956年春,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刘长吉任社长。
1957年,全体村民开始有计划地封山造林。
1958年2月,建起村办磨面坊。
1963年春,改种水稻,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结构。
1965年5月,购买20千伏变压器1台。
是年,由30名农民组成建筑队。
1968年6月,安装50千伏变压器1台,部分农户通电。
是年,购买12马力柴油机一台,12名村民办村办作坊。
1976年2月,建村办修配厂及电气焊、白铁加工作坊。
1978年3月,首次建起“红旗车马店”。
是年, 建旅馆、饭店及自行车修理、电器、无线电修理、火补轮胎等作坊,共3
0名工人,年收入3万元。
1982年9月,投资42万元,建迎宾旅社,联营百货商店。
1984年,成为沂南县首家电视村。
1985年3月,成立村办建筑公司。
1987年,村妇代会被山东省妇女联合会评为“先进妇代会”。
是年8月,建立沂蒙汽车修理厂。
1988年开始,陆续投资2000万元,建阳都商城,带起300多个工商户。
1989年2月,建起沂南县铸造厂。
是年4月,投资建起沂南县第二印刷厂。
是年,首次安装程控电话。
1990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单位”。
1991年3月,成立沂南县宏达企业总公司,下属9个分厂,苏明法当选为总经理。
是年,被沂南县委、县政府评为小康村。
1992年,40户农民建起首批二层住宅楼。
1993年6月,被临沂地委评为“九间棚式先进党支部”。
是年,村民全部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1994年,全村安装有线电视。
是年,村幼儿园落成。
1996年7月,成立中共沂南县宏达集团党总支部委员会,苏明法任总支书记。
是年4月至1997年,实行旧村改造,打通团山路、文化西路、富民路。
1997年4月,建立民营工业园,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1998年,新开发沿街商居楼70户,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
是年,投资200万元建村办小学一处,占地0.7公顷,其中教学楼一座,2300平方
米。
1999年7月,撤销界湖镇水湖套村民委员会,设立界湖镇水湖套居民委员会。
是年,打深井一眼,深200米,直径20厘米。
2000年,居委会办公大楼建成,总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 粮食亩产仅50公斤左右。1948年3月,苏廷善响应党中
央号召, 带领6户农民由“牛犋互助组”改建,成立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3年春,全村先后办起了两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按“地4劳6”进行收入分配。
1956年春,成立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户户参加,各家各户的土地、独轮小车、犁
耙等生产资料,均作价归集体。随后,组织全村挖大口井6眼,购进柴油机2台,水车
4台,基本保证了近33公顷平原地的用水。粮食亩产达到250多公斤。1963年,村集体
对村东和村北的33公顷平原地实行稻改,改变了原来杂粮的种植结构,选用优良品种,
并购进20千伏变压器一台,保障供水,到1965年,粮食亩产达到400公斤。
1967年到1996年,在对33公顷平原地进行改造的同时,组织全体村民对卧龙山进
行治理,封山造林86.7公顷,先后植树44万余株。有松、柏、槐、桃、杏、柿,还有
火炬树、棉槐林和葡萄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全村山地和平原地平均单产750公斤。
1990年以来,随着县城的建设,在平原地多被县城建设占用的情况下,在卧龙山
下建起养殖小区,有20多户农民发展起养猪、养兔及特种养殖业。
第二产业 工业: 水湖套居委工业始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在8户民办粉
房的基础上,成立起村办粉坊、磨面坊,主要为本村农民服务。1965年,扩大磨面房
的经营,改建成村办作坊,除磨面外,兼营弹棉花、蒸馒头、做粉皮、加工饲料,年
收入不足1万元。1976年,由8名村民建起村办农机具修配厂及电气焊、白铁加工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
建起村办印刷厂、 铸造厂及汽车修理厂,年产值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上交集体
50万元。 1991年3月,组建并成立了沂南县第一个村级企业集团--宏达集团总公司,
下属9个分厂,党支部书记苏明法兼任总经理。到2000年,全居委工业从业人员100多
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100万元,创利税237万元。
建筑业: 1965年由30名农民组成村建筑队,除本村外,对外承揽建筑工程。198
5年3月,村集体投资5万元,建起5间办公室,成立起“城西建筑公司”,下设水泥预
制厂及五个施工队, 采取个人承包经营,上交承包费10万元逐步增加到20万元。198
9年, 被临沂地区建委确定为国家四级资质企业。1998年,实行企业改制,由集体企
业改为个体和私营企业。 到2000年,从业人员达到500人,年创总产值2000万元,利
税200万元,投入固定资产150万元。
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党总支一班人抢抓机遇,于1997年建起民营经济园区,
占地12公顷, 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经过内引外联,现已有30多家民营企业在区
内开工生产,因木器加工企业居多,成为沂南县木器加工业基地。
第三产业 从1952年8户农民联办粉坊, 1958年建立村办磨面坊,直到1968年,村
集体购买柴油机、安装变压器,通电办起村办作坊和“红旗车马店”,村办第三产业
一直立足于服务本村农民,经济收入极其微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步伐,根据
本村所处地理位置,着力于发展第三产业。从村东人民路与历山路交汇处着手,把沿
街开发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1978年建起“红旗旅馆”,同时开设了自行车、电器及
无线电修理、 火补轮胎业务门店。1981年3月,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投资42万元,
在县城中心建起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迎宾旅社”,成为集旅馆、饭店、商店为一体
的综合服务大楼, 安置120名农民。1987年,党支部一班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利
用位居县城中心的有利条件,投资2300万元,建“阳都批发市场”,第一期工程占地
5公顷, 建商品房101间,年成交额达800多万元。1991年,大胆启动第二期工程,在
“阳都批发市场” 的基础上,建“阳都商城”大型综合农贸市场,划出土地4公顷,
投资100万元,建1000米露天摊位,600多米塑料顶棚固定摊位,商品房80多间。随后
逐年进行改造、扩建,先后建成高标准的商居二层楼,硬化商场地面。设立商场治安
岗亭,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到1999年,为阳都商城建设累计投资达到2300多万元,市
场年交易额超亿元, 创利税800多万元,上缴国家税费130多万元,上交集体200多万
元, 有300户个体工商户从事商品批发零售,全居委50%的劳动力从事市场交易和服
务。该居委充分利用地处县城中心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运输业。随着市场的开发,
现已发展到64个运输专业户, 汽车、轿车等运输车辆达到95辆,运输能力达到100万
吨。2000年,该居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560人,创总产值1.08亿元,利税800多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49年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2%。新中国成立后,
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51年,村集资集劳建起水湖套小学,复式班30名学生,入学率
达到36%。 1970年,村集体投资投劳建校舍9间,办起3处小学,1至6年级共200多名
学生, 有2名公办教师,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1978年,村里划地12亩,建
房63间,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告别了黑屋子、土
台子的历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9年,投资200万元建起沂南县一流的村
级小学,配备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微机、“四机一幕”进课堂,聘请了高水平的教师
队伍,实现了小学教学现代化。先后有60多名学生升入大、中专学校,其中有12人升
入大学。 1986年,村投资20万元建起村文化大院。2000年,村投资150万元,建起高
标准的文化大院,除办公室外,还分别设立了青年俱乐部、老年活动室、妇女之家、
图书室、阅览室。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集体不断加大对文化科技事业的投入,
先后派出近200人到济南、 青岛、临沂、泰安等院校、厂矿学习和培训,有12人获得
高级职称,有40多人获得中级职称,近百人获得初级职称。
人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197
8年, 全村人均粮食达到500公斤,第一次交了“爱国粮”,人均纯收入200多元。19
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建起全县第一座村办综合服
务大楼, 120名青年走进第三产业。从此,走向稳定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三产业的
轨道。到1991年底,全村已有大小企业135处,其中村办12处,联办6处,户办117处,
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 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到199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7 6
元, 成为沂南县的首富村。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170元,260多户居民住上了二
层小康楼, 25户住上了三层住宅楼。全居委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41辆,各种摩托车40
0多辆, 程控电话320部,移动电话250部,彩色电视机580台,电脑26台,230家有VC
D家庭影院。
村庄建设 1949年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宅多数是石墙草房,有的还是低矮的
“团瓢屋” ,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逐渐以砖石结构代替,向
宽敞高大明亮发展。1979年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全村出现住宅建设高峰,大多利用
钢筋、 水泥为主建房。1984年以后,村民按统一规划,拆旧翻新,建筑标准房。到1
992年后, 开始建设能够抗震的小康二层楼。1996年,按照旧村改造的统一规划,制
定优惠政策, 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楼房。先后拆迁149户村民,开通了村内团山路、文
化路和富民路共1100多米,其中一条街道安装了路灯,有6名环卫人员负责街道卫生。
2000年,投资150万元,在人民路诸葛亮公园附近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办公大楼。20 00
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6平方米。1997年,为加快个体经济发展,在村后规划建
设民营经济园区, 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区内通水、通电、通
路,有30多家民营企业进驻经营,为村庄建设增加了一道风景。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5年,
全村用上自来水, 村民按照统一规划, 拆旧房建新楼, 集体为每户补助1万元。自
1985年以来,村民的“三提五统”费全部由集体负担。从1990年开始,每月对老党员
补助120元, 对老干部补助240元,对60岁以上的村民补助100元。对村民则每年拿出
近百万元资金做为村民福利,全村免费安装和使用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8年2月, 村民戴京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中共
党员。1944年春,成立第一届村党支部委员会,梁志连任支部书记。1945年,苏廷善
继任党支部书记。 解放战争中,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有26名青年参加解放军,1
00多名民兵参战,男女老少齐心协力拥军支前。1948年3月,党支部书记苏廷善带头,
组织6户农民将原来的“牛犋互助组”改建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1年,
刘长吉任党支部书记,全村共有党员12名。1977年苏明法任党支部书记,1996年,成
立中共宏达集团党总支,苏明法任党总支书记。20多年来,党总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
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5年苏明法被沂南县
委任命为中共沂南县界湖镇委副书记。 2000年,党总支委员会下属两个党支部,5个
党小组,共46名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 1944年2月, 界湖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建立水湖套村委,戴洪
开任村长,同时建立起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
间,村政权积极组织群众参军参战,拥军支前。1953年春,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
社, 刘长吉任社长。1956年春,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刘长吉任社长。1958年9
月, 成立人民公社,设立界湖公社水湖套村生产大队,张丕友任大队长,下设7个生
产队。 1968年9月,成立水湖套大队革命委员会,刘福和任主任。1983年12月,建立
水湖套村民委员会, 设委员5人,梁志文、刘福安先后任主任,下设7个村民小组。1
999年7月,撤销村民委员会,设立居民委员会,刘福安任居民委员会主任。2000年,
水湖套居民委员会由5人组成, 主任刘福安,副主任苏明江,委员梁守庆、刘禄全、
刘克元,民兵连长刘振琳,治保、调解主任刘禄全,妇女主任高英桂。

人物简介
刘长吉(1914~1977) 小学文化,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担任村党支部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53年春,组织13户村民成立起第一个初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并担任社长。1956年春,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担任社长,是水湖
套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积极组织者。1964年带领村民进行稻改工作,大搞水利建设,
建起一处扬水站,一处电灌站,第一次通电用于水利灌溉。在抓好农业的同时,他还
组织村里的工副生产,建起村办作坊。1975年调往镇办企业工作。1977年病故。
苏廷善(1915~1986) 小学文化。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
记。战争年代,他积极组织村民拥军支前,参军参战,同时他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
发展农业生产”的号召,在村内成立“牛犋互助组”和生产互助组,积极组织村民搞
好生产。1951年,被调往界湖区中疃乡任乡长,后调往县修配厂当工人。1986年因病
去世。
苏明法 1949年10月25日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0~1975年在本村小学任
教师。1975年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连长,197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93年任
界湖镇副镇长兼水湖套村党支部书记,1995年任界湖镇党委副书记兼宏达集团公司党
总支书记。他带领全村,利用位居县城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先后建
起印刷厂、 铸造厂、综合服务大楼等12处村办企业和6处联办企业。组建了沂南县第
一家村级企业集团--宏达集团公司。在辖区内建有全县最大的市场和民营经济园区,
使居内5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市场经营和服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他带领全居
委实行旧村改造,先后在居委内拆旧翻新,动员149户居民拆迁,260户居民住上小康
楼,打通了四条大道,并使其中的两条开发建设成商业街,建起近百幢商居楼,居委
建设同县城区建设接轨。 到2000年,全居委经济总收入达到1.2亿元,人均收入4170
元,集体固定资产原值达到6000多万元。同时,在建起标准化小学和居委文化大院之
后,又着手卧龙山公园建设,发展旅游事业。1993年,被中共临沂地委授予“模范党
支部书记”称号,1997年被临沂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年被沂南县委评
为“模范共产党员”,被沂南县政府评为“乡镇企业家”,被沂南县人大评为“优秀
人大代表”。

(杨桂柱)

责任编辑:薛允锋 于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