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庄镇上道沟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120&run=13

概况
原村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地势低洼,又有东西两泉滋润,适宜种植水稻,曾名
为稻湖村。后因山洪冲刷,河床变更,形成深沟,故又称为上道沟村,隶属于枣庄市
市中区孟庄镇。
上道沟村由上道沟老村、新村及余庄三个自然村组成。处在煤城枣庄市东北,东
经117°38′, 北纬34°53′。村东西分别有口子汪河和道沟河奔流而过,两条河流
形成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该村东与周村为邻,北与泉头村相连,西与峨山口村接壤,
南与刘岭村交界。全村耕地面积73.3公顷。出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及各
种蔬菜;此外还有地方特产道沟藕,因白、嫩、脆而远近闻名。马山流域30多公顷植
被长势喜人。
境内交通便利,枣(庄)费(县)公路穿村而过。村有振兴编织袋厂、加油站、石料
加工厂、白酒酿造厂、食品加工厂等企业,还建有综合型停车场一处,是国内外客商
投资建厂的优良地点。
2000年, 全村共有308户,总人口1127人,村里现有王、张、孙、郑、杨、刘、
吕、李、吴、武、陈、轩、梁等16个姓氏,其中以王姓人数最多。村民均为汉族。
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万元;1991年经济总收入144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
总收入1147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
别为25∶51∶24,全村纯收入372万元。
该村是全市有名的种藕村,也是市委、市政府表彰的运输专业村,特别是道沟藕,
名扬鲁南。1993年至2000年,村连续8年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1998年6月被枣庄
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 1999年2月再次获得中共市中区委、 区政府授予的
“先进集体”和“文明村”称号。2000年4月被市中区委、区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
荣誉称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之前,粮食亩产仅60公斤,素有“灰石渣、红土牛,遇旱
遇涝都犯愁,年产粮食百十斤,一场大雨剃光头”的说法,人民生活相当艰难。新中
国建立之后, 1953年4月,村里组织互助组,也称“换工组”,初步建立有组织的劳
动单位。1956年村里办起了初级社,1957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吕德俊任第
一任社长。此后,村民挖井10眼,拦河筑坝,建提水站,使全村1100亩山地和平原地
用水有了保障,粮食达到旱涝保收,再也不怕因旱涝而“丘岭收,平原丢;平原丢,
丘岭收” 了,粮食亩产达到360公斤。到1989年,全村共整修干渠2条,支渠7条,总
长度数千米, 修建提水站2处,配套动力50千瓦,将山地斜坡地改造为梯田。1989年
粮食单产达800公斤,比1978年增长约300公斤。村境内的马山,经数十年的不断改造,
由昔日的“石山”“荒山”变为今天的“花果山”。村民充分利用泉水资源,种植白
莲藕, 全村种植100多亩;发展淡水养鱼,2000年年产各种鱼69吨。农、林、牧等业
迅速发展。
第二产业 该村工业始于1971年, 当时村办一个食品加工厂,从业人员6人,年
收入不足千元。 1973年村兴建石料加工厂1个,年收入2万元。1976年新建漏窑l座,
19 78年又新增石子机4台, 年收入8万元。1990年,由于镇办企业水泥三厂在村驻地
兴建, 村里投资30万元新建纸袋厂1个, 1992年又投资120万元, 兴建纺织厂1个。
1993年以来,先后建起铁石矿、酒厂、停车场、振兴编织袋厂等企业,年产值1500万
元,实现利税100万元。
第三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
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上道沟村紧靠峨周公路,又处枣庄市东郊的有利
条件,把沿路开发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1990年以来,村按照区、镇建设“谁投
资, 谁受益、谁发展”的要求,由村、户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在峨周公路的两侧,
建起3600平方米的商贸房,办起了饭店、诊所、商店、加工厂等,经营食品、粮油、
维修、铁皮加工、日用百货零售、农药、化肥等业务,年创收入16万元。既改变了村
容村貌,又繁荣了当地经济。该村充分利用邻近市区和镇办水泥三厂的有利条件,发
展运输业。1993年,村里成立由120人组成的装卸队,全村大、小车辆100余部,年运
输能力500万吨。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0余人,实现总产值3000万元,创利
税50万元。

社会进步
军民关系1972年,济南军区某部汽车连进驻上道沟村,20多年来,村与部队关系
融洽。每年“八一”建军节,村两委干部都带着慰问品慰问子弟兵。1975年,村干部
看到连队战士吃菜困难,就拨出村里最好的20亩地无偿给部队种菜。1998年,村党支
部书记郑广俊了解到战士训练场地小的问题后就与村干部群众商量,腾出地建一条宽
阔的练车路,后称军民共建路,供战士练车。部队官兵没有忘记地方乡、村干部群众
对部队的支持,官兵们每年到“三夏”期间帮助群众抢收抢种,乡、村有什么困难,
部队知道后,总是积极支援,特别是乡、村一些重大工程,部队总是出车出人帮助。
1998年,驻军汽车队队长张杰听说村民王增喜遇车祸身亡,其子女上学困难时,一次
拿出600元让孩子上学。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在上道沟得到了突
出体现。
人民生活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年人均粮食仅60公斤,人
均纯收入4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纯收
入240元,人均粮食360公斤。2000年人均纯收入33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2600元,
一部分村民已住上了小康楼; 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10辆,摩托车96辆,程控电话
86部,彩色电视机90台,电视全部实现闭路化。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以土石结构为主,人
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 建国后,住房逐渐改为砖石结构,70年代后,大多利用钢
筋、水泥预制件为主建房。1984~1988年,村民在新规划区建成60户标准房。1990~
1 995年, 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新建小康楼。随着近几年集体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农民急需改善住房条件,村两委经过认真研究并召开村民代表会
议征求意见, 认为原来的村庄杂乱无章,而且户均占地0.7亩以上,在旧村址翻建不
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搬迁可以腾出120亩耕地。新村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搬迁任
务。 新村选在马山前果园劣地上, 共需占地70亩,预计总投资1200万元,新建住房
190余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资金来源以村民自筹为主,村委会给每户补助1万元。
工程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工程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投资400万元,重点搞好水、电、
路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9栋房,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二、三期工程完成后,将新
建小康楼230栋,建成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新农村。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7年8月, 刘玉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村较早的中共
党员。 解放战争时期,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全村有10多名青年参军参战,100多
名民工参加了济南、淮海等战役的支前队伍。1964~1989年,村党支部书记刘志远领
导村民艰苦创业,发展生产。1989年以来,村党支部书记郑广俊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特别
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村党支部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先后兴办了10余个企业,集
体经济不断壮大。该村连续8年受到区、镇表彰。1998年6月,村党支部被中共枣庄市
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0年,中共枣庄市中区委授予该村“安全文明村”
称号。1999年,村党支部书记郑广俊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5年3月村农救会、 妇救会、自卫队相继建立。1957年吕
德俊、高继银先后组织村民成立了农业生产初、高级合作社。1960~1989年,孙成元、
李学彬、刘志远先后任生产大队长、村委会主任。1995年村妇联主任张玉洪被选为市
人大代表。村治保主任、调解委员郑显银于1998年、1999年被市中区委、区政府评为
先进个人。

人物简介
王彦明(1924~1986) 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为保家卫国,
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因骁勇善战,受到上级嘉奖。1956年从部队转业到南京市
公安局,后又调入枣庄市田庄煤矿。1986年病故。
刘玉林 (1924~1993) 1947年, 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 0年10月, 为保家卫国,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投入到抗美援朝战斗中,他英
勇善战,受到上级嘉奖。1956年转业到甘肃省农场,任某分场党支部书记。离休后回
老家,1993年病故。
王玉玲 女,1950年出生,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班长、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务,现任北京南苑机场安全检查厅厅长。
郑广俊 1956年6月出生,198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程度。1977年起
先后担任上道沟村会计、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等职务,1986年到1989年又担任枣庄
矿区办事处耐火材料厂厂长。1989年秋应村民请求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担任党
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走多种经营致富的路子,先后建起编织袋厂、装卸运输服务队、
铁矿石厂、白酒酿造厂、综合停车场、加油站等村办企业,同时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
励村民从事个体经营和特色种植。2000年带领村两委对老村进行搬迁规划,新建小康
居民区, 腾出肥田130余亩,使上道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到2000年,村经济
总收入达1147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余元。由于他对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于
1992年和1993年两度被市中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
1999年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冯俐民 王光立)

责任编辑:王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