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文化:历史文化与新时期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99&run=13

刘伟勋

提 要: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详地。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潍坊风筝千年
不衰的根基。潍坊国际风筝会,极大地促进了潍坊风筝文化和潍坊经济的发展。风筝文化的
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离不开风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风筝文化 潍坊国际风筝会 创新发展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这已被世界公认。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 “世界风筝都”是潍
坊的一张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名片。潍坊风筝,体现着潍坊这座千年古城特有的丰厚文化底蕴。
千百年来,潍坊一带的人们一直保持着扎制风筝、放风筝和赛风筝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风筝文化有力地促进了潍坊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潍坊风筝千年不衰的根基
据《韩非子·外储说》 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
一日而败”。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墨子把他制造风筝的技术传给
了他的学生公输般(鲁班),鲁班制“木鹊”,在空中飞翔三天之久。后人普遍认为鲁班是
风筝的创始人,从鲁班制作“木鹊”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五代时期的李邺,又别出
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象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风筝
由一种娱乐玩具转向民间娱乐活动始于隋唐。据《潍县志稿》记载,早在明代,“本邑每逢
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
端”。潍坊人放风筝兴起在宋代,至明代更加普及,清乾嘉年间遍及民间。正如时任潍县知
县郑板桥在《忆潍县》中所言:“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
将蝴蝶斗春归。”
从唐宋开始, 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
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工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美国的莱特兄弟受到风筝的启迪,制造成
功了最早的能载人飞行的飞机。经过长时间的创造、演变和发展,全国逐渐形成了以北京、
天津、潍坊为代表的三大风筝流派。从乾隆年间起,潍坊地区所修许多地方志和地方文献中
都记载了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潍坊比较“成型”的风筝大赛是1933年清明举办的“潍县
首届风筝赛”,全县的80只风筝参赛。时逢潍县大集,观看放风筝的人把大街小巷挤得水泄
不通。以后又举行过两次赛会,再以后随着日寇入侵,国土沦陷,风筝折翅,艺人生意难继。
今日的潍坊风筝千恣百态、 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不同
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大体有如下三种:
传统民间派、,传统艺匠派、、现代创新派。各种风筝流派,在造型、用料、色彩的配置和
制作风格上,各具特色,实用性、装饰性、时代性各不相同。有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有
的风格粗犷,有的庄重、华贵,特别是现代风筝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
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而从地域上看, 近代以来,潍坊风筝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主要有潍城风筝和杨家埠风筝。
潍城风筝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逼真,无论大的、小的、高的、矮的、红的、绿的、方的、圆
的都能让人一眼即可看出某人放的是个什么风筝,简直就跟真物一样,譬如“老鹰”,这种
风筝的扎制,除了脊背以外,其他部位全是立体的,特别是头部,最为形象,放到空中后几
可乱真。杨家埠风筝的主要特点是:造型合理,制作考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洗炼,
设色浓艳,在绘画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属于典型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吸取杨家埠年画
大红大绿的特点,设色讲究、浓艳,色块对比强烈,基调热烈明快,使得整个风筝形象鲜明
生动。杨家埠风筝小者可置于掌上,大者数百米长,需要汽车牵引才能升空。
潍坊人为传承风筝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9年4月,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的潍
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建成,这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
1000余只,以及大量翔实的风筝文物资料、照片、文字、绘画、复制品等,全面展示了风筝
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传播和弘扬
风筝文化的艺术交流中心。
2006年4月15日, 面积48000平方米的“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竣工开放,这是潍坊城市
建设史上的新亮点,也是展现风筝都形象的标志性景观。广场青铜浮雕浓缩了潍坊风筝的变
迁史,整个广场既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又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成为展示风筝文化与民
俗文化、市民休闲娱乐、全民健身强体、商业购物消费以及举办大型集会活动的综合性城市
广场。广场景中有景,步移景移,引人入胜,使人流连忘返,她象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
嵌在白浪河畔,装扮着美丽的风筝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84年,潍坊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的发展带
动风筝文化的空前繁荣,而风筝文化又促进了潍坊经济社会腾飞的步伐。
潍坊国际风筝会,使传统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平原地区, 西邻是以泰沂山脉为主的鲁中山区,东行80公里,
就是半岛山区的大泽山,南北季风经过潍坊这个“风道”时,几乎是没有阻拦,刮风成为潍
坊天气的常态。另一方面,潍水两岸,自古文化底蕴浓厚,能工巧匠辈出,制作的风筝更是
千姿百态,这样,潍坊举办风筝方面的活动或赛事可以说是得天独厚、顺理成章的事情。
1983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决议,1984年4月1日至3日
成功举办“首届国际风筝会”,这是潍坊风筝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可以说,一年
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既是世界各地风筝的奥林匹克竞赛,也是潍坊市民盛大的节日。
1988年4月1日至10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第三届全国风筝邀请赛成功举办后, 潍坊
市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 。 1989年4月1日国际风筝联合会在中
国潍坊正式成立,现有理事国16个,会员国67个。这是第一个由华人发起,第一个由华人牵
头负责, 第一个设在中国中等城市的国际性体育组织。 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代表大会确定
“国际风联”总部设在世界风筝都潍坊。国际风筝联合会的诞生,标志着世界风筝事业有了
领导机构和活动中心,国际风筝联合会对推动全球风筝事业的蓬勃发展,增进各国风筝爱好
者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平和友好往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多年来,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了
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世界风筝运动的开展。
1992年潍坊市自筹资金修建了潍坊浮烟山国际风筝放飞场, 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风筝放飞
场,观礼台的主体建筑“鲲鹏展翅”既雄伟大器,又飘逸灵秀,无声地诠释了潍坊风筝的灵
魂。 放飞场地处潍坊市西南部,距市区仅9.6公里,她的建成,直接带动了浮烟山森林公园
的飞跃式发展,使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在已成为融科技、体育、文化、度假等
为一体的综合风景区。多年来,浮烟山风筝放飞场连年承接潍坊国际风筝会和全国风筝大赛,
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对潍坊市风筝办公室关于
建立中国风筝放飞基地的请示作了批复,特命名潍坊浮烟山放飞场为“中国风筝放飞基地”。
文化事业的发展, 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而潍坊风筝对促进潍坊经济的发展,则起
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共赢被潍坊国际风筝会演绎得淋漓尽致,堪称
典范。1986年的潍坊只能算是一个新兴中等城市,在改革开放处于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市
委市政府在决策上高瞻远瞩,及时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把风筝会的办会思路,确定为
走“一种形式”、“四个结合”的路子。“一种形式”就是风筝;“四个结合”是同经贸、
文化、旅游、体育相结合。1990年,这一思路凝合升华为“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
至2012年的第2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已能够签订合同项目近300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300多
亿元。2005年11月29日,国际节庆协会(IFEA)评出首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
活动、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潍坊国际风筝会当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
动”。
潍坊国际风筝会秉承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了从“政府包办”到“市场
运作”的嬗变过程,这也是潍坊国际风筝会在全国最早举办的三大节会中硕果仅存的一个重
要原因。当年,潍坊国际风筝会、四川自贡恐龙灯会和乐山龙舟赛被称为中国三大节会,但
现在惟一年年举办而且年年进步的只剩下潍坊的国际风筝会。究其根本,一是得益于潍坊悠
久的风筝文化历史,二是每一个市民齐心协力,以主人翁的姿态来主办这一风筝盛会。从第
16届风筝会开始,采取“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确立了“双赢”的办会
理念,从而筹集到了充足的资金,降低了办会成本,使风筝会真正地活了起来。第17届风筝
会开始,市财政不再拨专款办会。此后的几届风筝会,筹委会加大了招商力度,把开幕式大
型文艺晚会、开幕式门票销售、风筝会有关活动全部公开招商,把各项重大活动项目全部推
向市场,实现了以会养会。不但无需政府掏钱,而且还为政府承担了不少接待费用,成为全
国地市节会经济的一大成功样板,扎实地实践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潍坊国际风筝会串起了
潍坊节会的产业链,带动了潍坊节会经济的蓬勃发展。鲁台经贸洽谈会以及潍坊辖区内的寿
光蔬菜博览会、青州的花博会、昌乐县的宝石节、昌邑的绿博会、临朐县的奇石节、诸城的
大舜文化节等,这样一些节日的举办都是与风筝会的推动、引导分不开的。在风筝会举办期
间,各个县市区、各个部门也都借势借力,来发展自己有特色的一些节会项目,各个节会与
风筝会配套互补、相互促进,共享发展成果。可以说,以风筝会为龙头的潍坊节会产业链已
经形成。
在上个世纪80年代, 潍坊人自觉担当起了将风筝从传统民间活动提升到国家体育比赛项
目的重任,同时也为风筝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之路。1985年潍坊市准备举办第一届全国风
筝邀请赛,由于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的风筝放飞比赛,所以连基本的比赛规程都没有。时任潍
坊市体委主任的茅树森等与有关人员一起,借鉴工艺美术界对风筝的评比办法并结合体育竞
赛的相关规程,制定了我国首部风筝比赛规程。这部摸着石头过河定出的风筝比赛规程,在
第一届全国风筝邀请赛应用后,国家体委就专门召开了研讨会,在这份风筝竞赛规程的基础
上进行了修改并正式颁发,同时国家体委也从1988年起把风筝比赛列入国内非奥运竞技的群
众体育竞赛项目。在连续举办了4届全国风筝邀请赛后,潍坊在1991年的第8届潍坊国际风筝
会上举办了全国风筝大赛,将放风筝由一项传统的民间活动正式纳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为
风筝这一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2005年第22
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经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潍坊举办了首届世界风筝锦标赛,结束了潍
坊国际风筝会只能举办国际风筝邀请赛、表演赛的历史。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在成功举办两届国际风筝
冲浪邀请赛的基础上,中国潍坊滨海国际风筝冲浪公开赛隆重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日本、
俄罗斯、法国等17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2个省市的风筝冲浪运动员参赛。至2012年,潍坊滨
海国际风筝冲浪赛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实现了传统风筝文化与大海蓝色元素和现代体育元素
的完美结合,架起了潍坊与世界沟通又一道桥梁,同时也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注入了
新的文化元素。今天,以潍坊国际风筝冲浪基地为中心的占地5200多公顷的潍坊滨海生态旅
游渡假区已初具规模,预计2016年将全部投入使用。
历经29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 已把潍坊风筝演变成为活力四射的节会经济,借助国际风
筝会的强大平台,潍坊风筝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空前繁荣时代,长长的风筝线,
将潍坊的知名度越拉越高,使潍坊的风筝文化愈加璀灿夺目。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成长历程,
充分说明历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当代先进文化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
则会更加底蕴十足、充满活力。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风筝文化与风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动力
每一项历史文化的传承, 都离不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风筝文化的发展更是如此。潍
坊风筝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多赢效应”,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 建设文化强市战略,是风筝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保持风筝文化的发
展,市委市政府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对风筝文化的发展在政策上既提前谋划、倾力支持,
顺应市场需求,又顺应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使其科学、和谐地发展。对群众文化活动既加
以正确地引导,又最大可能地让利于民,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创造条件,从而使文化事业的
全面健康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市政府对于风筝文化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规避一切急功近
利的做法,决不一味强调经贸唱戏而淡化了文化的底蕴,注重默默辛勤地栽好“梧桐树”,
自然地众多“金凤凰”纷至而来。
2004年4月22日,潍坊风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作为世界风筝都,潍坊凭借
连续20多年举办国际风筝会的经验和对风筝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风筝对潍坊的文
化、经济等方面起到的作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机已经成熟。时隔不久,潍坊国际风筝
会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文化遗产及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同时也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重点文化交流活动。这标志着潍坊国际风筝会从此成为国际文化品牌,
是一件功在当今、 利在千秋的大事。2006年6月,经国家文化部批准,潍坊风筝这一民间艺
术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 深厚的群众基础,是风筝产业越做越大的根本。潍坊老百姓喜爱风筝,而风筝产
业的最终目的还是让潍坊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传统观念中,春
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这是由于春季多风,地温由准变热,热气流上升,风筝更易起飞。而潍
坊风筝有精湛的扎制技艺的技术支持,在浓郁的风筝文化氛围中,潍坊一年四季,除了雨雪
天气外,几乎每天都有大量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各个绿地、广场上争奇斗艳。放风筝,已成为
人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交流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群众的参与性可以说是衡量和检验一
个种文化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风筝会对其他各个行业,像文化、旅游、餐饮、交通、
食宿,特别是风筝产业本身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像风筝产业,原来都是分散的手工式的、零
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状态, 现在潍坊的风筝企业仅上规模的风筝生产厂家就已经发展到了
300多家,年出口量近百万只,设计生产的风筝规格品种达到上千种,从业人员2.2万人左右。
潍坊的风筝产业在国际和国内占有的份额在50%以上。 潍坊人理解、支持和关心风筝产业的
发展,积极参与潍坊国际风筝会,近几届风筝会期间,每届都有上千名志愿者为风筝会无私
奉献,越来越多的外地志愿者参与其中。政府也积极地为风筝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政策
上扶持风筝产业,在管理上降低群众参与各种活动的门槛,让活动本身更有吸引力、更贴近
人民群众。市区绿地广场的建设,较多地考虑便于群众放风筝之需,十多年时间,在市区开
辟了十几个永久性的风筝放飞广场。每年风筝会期间,设置万人风筝放飞表演、狂欢大巡游、
风筝产品交易会、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等多个开放式的活动,以方便群众参与。让群众参与
其中,让风筝贴近百姓。
杨家埠的风筝与年画可谓是风筝文化发展的一大受益者。杨家埠木版年画距今已有600多
年的历史。早在明代就有“家家能制鹞、人人会丹青”的说法,世代相传、高手辈出,年画
和风筝就同成为杨家埠人的传统工艺品。历代艺人又把年画艺术与风筝艺术巧妙揉合在一起,
使杨家埠风筝成为“挂在墙上是年画,飞在天上是风筝”的极富神韵与魅力的独特艺术。
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 但是,在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滋养下,包括潍坊风筝、杨
家埠木版年画在内的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历久弥新、光彩夺目。
风筝品牌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在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多个城市都在争抢风筝会的主办
权,他们非常清楚地了解潍坊风筝会的成功经验和风筝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面
对各种压力,可以用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公室的一位领导的话来做一个总的回答:不管是风筝
产业本身的“硬件”还是风筝文化发展的“软件”,潍坊风筝都已处在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 交流与创新是风筝文化的生命线。潍坊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风筝产业发展总体规
划,注重在战略上抢占先机,在发展理念上保持领先,现在正在朝着规模化、集团化、高端
化发展。2006年,潍坊市成立风筝产业发展办公室,以系统地对风筝产业的发展创新进行规
划、指导、协调。从“十五”期间开始,潍坊成规模的风筝企业发展很快,在这个发展过程
当中,潍坊市风筝产业发展办公室注意培养选拔那些市场开拓意识强,对风筝产业有研究、
有贡献的人物,通过培植他们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潍坊风筝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的就是扎制技艺。为了传承技艺,潍坊市首批挑选了50个代表性
的人物,把他们送到职业院校深造,定期举办风筝理论设计高级研修班以培养后继人才,既
扶持已有的风筝生产厂家,又对一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区别对待,及时帮助,既帮助他们
树立市场意识又激发他们积极创新的热情。
创新的理念,已贯穿于风筝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潍坊市以风筝作为先导,
把潍坊有特色的一些产品包括土特产品、工艺品等等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得到展示,来扩大潍
坊的影响,宣传推介潍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潍坊风筝已应邀到东南亚各国、欧洲、美
洲等世界各地参加放飞、扎制技艺等交流活动。
第四,更新理念、着眼长远,是风筝文化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潍坊重视潍坊风筝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商标的保护、注重专利的保护,逐步规范潍坊的
风筝市场和交易秩序。要使风筝产业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必须使风筝企业
形成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模式。潍坊已从更长远的目标着眼,正积极地为实现潍坊风筝的
股票上市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使千年风筝文化搭上新时代的历史快车,
高速发展。
在风筝文化的宣传上, 注重以人为本的的思想。健康快乐是放风筝永恒的主题,健康快
乐也是人们孜孜追求的人生之需。健康理念首先是身体健康,放风筝不仅能够运动肩、颈椎
等各个关节,增强体质,而且能提高视力。潍坊国际风筝会不仅是经贸唱戏的平台,同时也
是全民健身的行重要载体。第二是休闲放松、愉悦身心,是一种老少咸宜全民皆可的全民性
活动。或一家老小,或祖孙几代人,一起踏青,拥抱自然,在蓝天白云下放飞美丽的风筝,
多么美好的和谐自然图。
潍坊人民热爱风筝, 风筝文化更喜欢在潍坊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扎根成长。近日,潍坊市
史志办已启动《潍坊风筝志》编纂筹备工作,这对风筝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
经千百年的淘洗,潍坊的风筝文化已成为潍坊历史文化的灵魂之一,悠久的风筝文化与新时
期先进文化已达到了完美的有机统一,而今更加成色实足,金光灿灿。

(作者单位:潍坊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