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修志注重现实服务 挖掘资源助推文化繁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96&run=13

逄文华

提 要: 本文结合莱阳实际,就如何贯彻《条例》精神规范修志,服务现实社会,挖掘史
志资源,更好地推动文化繁荣谈了自己的观点:贯彻《条例》要从强化领导、提高法律地位、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几方面奠定地方志发展基础,促使地方志工作顺势而为,健康
发展。坚持“修志为用”,就要坚持贴近工作中心、贴近文化大发展、贴近基层百姓,让史
志成果成为服务社会的有力文化工具。地方志工作者要把挖掘地域文化作为主要职责,借以
推动文化繁荣。
关 键 词: 《条例》 修志 服务现实 推动文化繁荣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 作为一项承上启下、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
础事业,地方志工作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现在全国各地都在
启动编修第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盛世修志恰逢其时。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在所有
部门都向前看的今天,唯有史志工作在向后看。”笔者认为此言差矣!史志事业要想有所作
为,也要有超前思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工作视野。下面,我结合当
地实际,就如何贯彻《条例》精神规范修志,服务现实社会,挖掘史志资源推动文化繁荣,
粗浅与各位史志同仁交流一些看法。
一、贯彻“条例”精神,牢固奠定地方志发展基础
方志具有“存史、 资政、教化”三大功能。隋唐以来,历代都把修志当作官职、官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更加重视,修志管理体制更加趋于规范化。2006年
5月18日,《地方志工作条例》经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467号)正式颁布施行,标志
着我国从此进入了依法修志的新阶段, 这也更加体现了国家关于“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和
“要重视社会科学领域立法工作”的精神。笔者看到,《条例》虽只22条,不足2500言,但
却涉及了地方志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地方志工作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其立法宗旨、
原则,牢固树立依法修志观念,并把代表国家意志规范地方志工作的《条例》宣传好,使社
会各界知晓并支持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六年来,莱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对依法修
志工作日益重视,为地方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地方志编纂领导。 地方志工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
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这
种认识,莱阳市以《条例》为依据,把地方志工作与其他政府工作同样去对待,同样去重视,
同样去加强,在任务分工上不厚此薄彼,在部门建设上不他重我轻,在工作安排上不放任自
流,而是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列入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之内,在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体现。自2006年以来,每年在普法宣传月期间,史志办与其
他执法单位一起,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街头宣传、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多
种形式,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地方志工作的法律地位。 作为一部指导规范修志的 “根本大法” ,
《条例》无疑是推进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法宝,千万不能热一阵子就冷却,不能贯一下子就停
顿,要真正体现其严肃性和权威性。莱阳市充分利用《条例》,多种形式巩固地方志工作的
法律地位。首先,发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认真开展《条例》的执法检查工作,
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依法进行纠正,杜绝违背法律程序的地方志编纂活动出现。其次,史志
编委会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履行《条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史志办按照《条例》规
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权、职责,特别是严格执行地方志书的编纂、审查与验收制度。
第三,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
与市法制办积极沟通, 及时制定了《莱阳市史志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2011年1
月1日正式实施。 这些都反映了莱阳地方志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正规化、科学发展的道
路。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志编纂队伍建设。 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队伍建设。莱阳市以
人才配备为重点,坚持把政治强、作风好、业务精、善协作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同志,选
拔到史志工作领导岗位上来,把有敬业精神、有明确目标、懂历史能写作的干部,充实到史
志工作队伍中来。几年来,争取市领导和编办的大力支持,从业务核心部门中选调优秀领导
干部,从部队转业干部中选拔优秀政工干部,从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业务突出人才,从退休干
部中返聘具有较强工作经验和文字水平的同志,组建了老中青结合、专兼职结合的编纂队伍。
史志办现有在编人员10人,外聘2人,学历和学识水平都能够胜任志鉴编纂工作。与此同时,
以第二轮修志为契机,要求市直各部门均成立了相对固定的修志队伍,史志办定期举办组织
培训会(班)和篇目研讨会,重点研讨“如何提高志鉴编纂质量”、“如何突出时代特色、
地方特色”等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市地方志编纂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进一步增强了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发展后劲。地方志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经费保障,
这既是修志人员正常办公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修志效率和质量的前提基础。多年来,莱阳
市对史志部门给予了充分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做到了投好、投到、投足。市财政每年用于年
鉴编纂、读志用志和地情资料开发利用的专项经费支出都在10万元以上,特别需要时经领导
批准会另外拨付。市里先后投入20多万元用于史志办改善办公条件,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台
式液晶电脑、 打印机等,实现每人一机,且不断更新换代;先后更换了4部工作用车,一部
比一部档次高质量好。除市财政直接拨款外,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也都给予了不少财力支
持。 自2000年以来,史志办编纂了5部《莱阳年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给予每部年鉴赞
助费均在20万元以上。
二、坚持“三个贴近”,努力开创服务现实新局面
地方志工作是新时期社会文化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 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
的靓丽奇葩。地方志工作要想走跨越式发展创新之路,方志系统要想在各部门中争先进位,
方志工作者就要勇于承担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认识社会,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
会”的重要职责。《条例》第一条和第十六条明确要求,地方志工作要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
面发展服务,要将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作为各级地方志机构重要职责。对我省来说,就
必须要服务于文化强省战略,传承和谐先进文化,让文化具有经济份量,让经济具有文化含
量。莱阳市史志编纂坚持贴近工作中心、贴近文化大发展、贴近基层百姓,真正让部门工作
活起来、动起来,成为了服务社会的有力载体。
(一)地方志编纂必须紧密贴近工作中心。地方志书作为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对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具
有重要的资治作用。多年来,莱阳史志办贴近全市工作中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
是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让志书真正成为领导干部手中的“工具书”。每逢市里
党政主要领导换任, 总是在第一时间把志书送到新任领导手中。今年2月,由于旧版志书告
磬,申请专项经费,准备重印《莱阳市志》(1987年版),同时对《莱阳县志》(民国1935
年版)进行了点校,正待付梓印刷。二是积极开展资政课题研究,成为全市中心工作的“智
囊团”。为配合旅游经济开发,史志办抽出专门人力,广泛查考历史典籍,为天后圣母宫旅
游景点的建设,凤山、凤凰山、老寨山、富山的项目开发等,整理了许多历史掌故和民间传
说。为配合莱阳南部海域丁字湾滨海度假区开发建设,多方征求意见拟定了《丁字湾滨海开
发志》 (暂定名)篇目,目前已搜集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口碑资料5万余字、图片近
百幅,得到了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可以自豪地说,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有史志办的不少贡
献。三是发挥专业优势,成为各部门开展工作的“助推器”。充分发挥知历史、懂地情的专
业优势,每年为各级党政机关、市内外专家、实业家提供有价值的史料数十次。2010年3月,
通过电话联系、走访镇村、联系同乡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搜集莱阳籍在外地工作人员的相关
信息,汇编出版了《梨乡游子信息录》,对搭建莱阳与外地沟通交流、招商引资的平台,进
一步提升莱阳知名度,为当地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纽带作用。许多党
政领导说,莱阳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史志部门的一份汗水、一份心血、一份功劳。
(二)地方志编纂必须坚持贴近文化大发展。地方志以信息容量大、官方权威性高、享
用社会面广的特性,为其他任何著作所不可及,堪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宝。衡量
一个单位有没有社会地位,一种学科有没有学术价值,最根本的就是看其是否有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的能力。目前,地方志机构一直被称为弱势部门、偏远单位,社会认知度普遍不高,
甚至不少机关工作人员都不了解这工作的性质和职能,与国家关于文化建设赋予的重任相比,
地方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还远远未能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地方志部门只有坚持
修志传承文明,用志服务社会,贴近文化大发展,才能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才能获得应
有的社会地位。一要利用好人才资源。地方志系统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人才很多,是
不可多得的“人才库”。莱阳史志办在面临“修史编志任务重、时间与精力不够”的情况下,
仍然要求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找准自身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让知识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变方志人才为社会资财。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潜心伏案修志,还要走出书屋服务社会;既要关
门搞专业学术研究,又要开门搞现实课题攻关。遇到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个人查询史料,
都会马上抽出力量予以配合,将有关情况及时调查核实清楚。史志办每年对外提供史料达百
次之多,回复各地来信来访来电数十次。二要利用好方志资源。地方志上及天文,下至地理,
纵贯古今,横陈百科,是一个大容量的“信息库”。在“中国梨乡”申报中,史志办围绕莱
阳梨的起源、优良品性、种植范围、生产技艺、市场拓展、旅游开发和历史文化积淀等方面,
除参与整理编纂了《莱阳梨的传说》《梨花》《莱阳梨新发现》等书籍资料外,还为《梨文
化研究动态》 期刊和《莱阳梨大事记》提供资料2万余字,并为《莱阳梨印象》宣传画册提
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获悉莱阳被批准为“中国螳螂拳之乡”后,史志
办马上根据史料记载,将“地躺拳”资料加以整理(是清朝中后期莱阳流行的一种拳,代表
人物是万第镇水口村的宋云通),帮助列为万第镇的乡土教材,宏扬了莱阳的武术文化,得
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三要利用好社会资源。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关注和推进的重大事项、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以及事关长远、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都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地方志机构同样要学会“弹钢琴”。近年来,莱阳史志办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课题,能主
动对接,主动贴近,为市领导提供极富说服力的资政材料。如在申报“中国螳螂拳之乡”时,
史志办能积极配合文化、宣传部门,理清了螳螂拳在莱阳的发展历史及“四大门派”(太极
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的渊源。尤其提供了李坤山、王玉山、崔
寿山(世称“三山”,其中二人1933年参加了全国武术擂台赛冠绝一时,莱阳螳螂拳由此名
震全国)均为莱阳人的有力证据。在连续三届“梨文化节”筹办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广
泛走访知情人,不断挖掘提供新的历史资料,为庆祝活动锦上添花。
(三) 地方志编纂必须牢牢贴近基层群众。当前,由于人们对志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
刻,地方志工作和老百姓期望的精神食粮相比、与社会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基本处于
自编、自修、自用的传统模式。因此,编修地方志虽是修志工作者的本职,但绝不能以出书
为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志,利用地方志,才是地方志工作的最终目标。让志书“飞入
寻常百姓家”,让它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修志工作者的主要工作。莱阳史志办为此付出
了大量心血。一是经政府协调,2008年租用图书馆60平方米馆舍建立方志馆,馆藏古今地方
志、史学类图书、地理、传记、工具书等1600余册,采取半开放式管理,无论是专家领导、
学者教授,还是平民百姓、在读学生都可以随时到方志馆查阅有关史料。二是围绕挖掘当地
历史文化底蕴、探究地方特色,普及地情市情教育,不断引导当地百姓热爱家乡、关注家乡、
建设家乡。从2010年开始,莱阳史志办与电视台联合开办了《莱阳档案》栏目,用影像技术
手段再现了莱阳六七千年的发展历史。史志办除提供当地的古树名木、秀美山河、名胜古迹、
杰出人物、风物特产、民居民俗等珍贵资料供拍摄外,还派专人协同拍摄并做现场解说。该
栏目每期15分钟,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三是在莱阳传媒网、
政府网等现代化媒体开辟专栏、专题,提供本地人文地理、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介绍人民
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一段文化趣闻、一段民俗演绎,使市民通过网络增
长地情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四是不断增加志鉴的信息含量,尽可能增加知识性、趣味性、
可读性,其中《珍闻趣事》中搜集的一些“小人物”形象和真实的“小城故事”,非常符合
基层群众的阅读口味。同时不断加大志书、年鉴的发行力度,尽可能让更多的基层群众能拥
有“地方百科全书”。
三、挖掘“地域文化”,不断激发方志事业发展活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文化, 拥有很多值得发扬光大、引人入胜的地域文化。作为大概
念意义上的文化,地域文化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历史事件、历史
遗迹、杰出人物、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甚至自然景观、人文资源等,都是
很好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近年来,各地对地域文化的研究颇为关注,不少地方
把经济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了地域文化的开拓挖掘上,如饮食文化、酒茶文化、服饰文化、旅
游文化、建筑文化等等,都呈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把文化与经济紧密联系起来的思
路和做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既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物产的文
化含量,也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研究地方历史的主管部门,史志办要担负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
不断激发史志事业发展活力,这也是摆在地方志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研究地域
文化,既要立足于所研究的区域,又不能局限所研究的地域,既要研究它的地方特点,又要
研究与之相近地域的文化关联,还要研究深层次的、全方位的文化内核。只有从纵向、横向、
表层、里层深刻认识某个地域的文化特征,才能更好地挖掘地域文化。莱阳之所以被批准为
“中国恐龙之乡”,不仅是因为1952年在金岗口村出土了我国第一具完整的大型恐龙化石,
而且因为金岗口、将军顶、北泊子等境内不少地方也都发现了恐龙骨化石和恐龙蛋化石,这
才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关注。其实,莱阳的许多地名、山名、村名、企业命
名也不少与“龙”相关,如行政区划有五龙县、龙旺庄、龙湾庄、五龙村,自然地理有五龙
山、龙母山、五龙河、五龙洞,人文建筑有五龙庙、龙门寺,知名企业有龙大集团、吉龙集
团、崇龙集团等,以龙命名的雕塑、建筑、道路和小区比比皆是,如五龙路、白龙路、五龙
广场等,山东省十大地方畜禽品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五龙鹅是莱阳特有的畜禽品种,也
是世界上产蛋量最高的小型鹅种。可以说,“龙文化”是生长在莱阳人骨子里的文化。目前,
莱阳正围绕“龙文化”全力开展研究挖掘、开发保护工作,“龙”乡必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
的光彩。除“龙文化”外,莱阳地方文化还有人归纳出其他几种:梨文化、大理石文化、参
文化、灯文化、道教文化、武术文化、八景文化、诗歌文化、书画文化、军事文化、海洋文
化等,都是莱阳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
笔者同时认为,地域文化要宏扬,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前提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要把旅游开发、广告宣传与编修地方志工作严格区分开来,不能以欺骗手段换取不当利益,
更不能人为地制造和杜撰历史,即使它有可观的开发价值,也要坚决摈弃。一部地方志,只
有真实地反映好当地各方面的大文化状况,才能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且随着时间的
推移,其生命力也会更加长久。在挖掘地域文化方面,莱阳史志办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中国梨乡”、“恐龙之乡”、“螳螂拳之乡”、“书法之乡”四张“国家级名
片”的成功获批都与史志办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市里几项重大活动史志办都是参与成员单位。
其中,史志办是莱阳梨文化研究会的重要会员单位之一,3名同志成为首批会员;有2名同志
被吸收为“螳螂拳之乡” 研究会会员; 先后参与了“莱阳民俗博物馆”的开馆仪式和中国
“恐龙之乡”“书法之乡”命名活动;参与了“我最喜爱的莱阳名优土特产”评选活动;作
为责任成员单位,参加了丁字湾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动员大会。此外,由史志办提出的建设
七十二牌坊主题公园、保护莱阳古梨园、保护螳螂拳发祥地、恢复建设道教名观游仙宫、开
发道教名山嵯峨山、开发北门里文化街等关于旅游开发的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部分建议已经批办到有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开发建设论证。通过这些活动,史志工作的社会
地位和知名度得到极大提高。自2009年以来,史志办先后受到市政府办公室两次通报表彰,
连续四年在烟台市系统内评比获第一,并成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
当前, 《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正在引领地方志事业迈入百花盛开的春天;党
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要求,也为地方志事业带来了难得的发
展机遇;我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构想,更为全省史志事业指明新方向、注入新生机、
带来新活力。我们一定要以《条例》为准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牢牢抓住这
些机遇,不断总结经验,找准修志工作与服务社会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不当弱势群体,
不做弱势事业,淡泊名利,铁心修志,在弱势之中找强项,使冷部门热起来,化潜在优势为
显性优势,为建设文化强省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莱阳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