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地方史志工作优势为先进文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94&run=13

渠敬伦

提要:地方志事业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对促进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烟台市史志工作实际,就如何发挥
地方志优势为先进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略作探讨。
关键词:地方志 先进文化建设 意义 实践

盛世修志, 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更是一项重要的
思想文化建设事业。无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有赖于
从地方志资源中汲取养分,都有赖于地方志优势的充分发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
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素有“文化
之矿”之谓的地方志,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各地的灿烂文化、道德风尚,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地方志事业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根基,面临新的发展空间、
发展前景和发展机遇,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地方志部门和方志工作者应审时度势,抓住机
遇,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地方志事业的优势,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在
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几年来, 烟台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在建设先进文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他们立
足史志工作实际,积极投身文化大市强市建设,以“读书固本、编书资政、送书育人、传播
文明”为目标,积极发挥史志工作机构传承传统文化、记录时代文明、服务公众文化、管理
史志事业的功能,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烟台精神。全市史志事业呈现出编修质量效率逐年突破、
方志资源有效利用、服务领域持续拓宽、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新局面,步入了全面协调持续
发展的轨道。全面工作由2008年以前的全省排名后几位迅速跃升至全省、全国史志系统前列,
多次受到省政府办公厅、 中指办的表彰。2008~2011年,该办连续4年都是全市文明单位,
受到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表彰。具体做法有:
一、积极作为,提高自身文明素养
加强史志工作机构自身先进性建设, 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前提。史志工作机构应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史志队伍的文明素养为着力点,以“积极作为,时不我待”的工作
姿态,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把当地的改革开放历史记述下来,及时有效地传播开来,发挥
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近几年来,烟台市史志办从加强机关建设、提高队
伍素质,开展实效活动入手,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自身先进性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一)认识到位,上下同心。“人心齐,泰山移。”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正确导向,
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烟台市史志办以“学
先进、创品牌、树形象、建设文明单位”活动为总抓手,把学习型机关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
程。通过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一系列措施,使班子成员科学发展史志的责任感更加强烈,
创新史志工作的使命感更加坚定,精通史志业务的自觉性更加高涨。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全办党员干部、落实责任、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形成了“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和谐共事、
协同发展”工作氛围,全神贯注、编志修史,干事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集体共识。
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烟台市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直部门代表和本
单位全体党员对他们进行的评议显示,总体评价满意率达100%。
(二) 突出专长,提高素质。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地方志工作队伍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只有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文明素质,才能为
先进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和提供人才支持。为此,烟台市史志办确立了“突出专长,提升素质、
全面发展” 的队伍目标, 以业务骨干和领军人才带动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先后编纂出版
《方志续修指南》等业务操作规范,使全体人员熟知方志基础知识、编写要领、行文规范,
掌握各级领导对史志工作的要求等内容。并切实做好上岗培训工作,使新参加修志队伍的人
员尽快适应修志的要求,进入角色。还采取志稿评议会、优秀志书点评演讲、课题研讨、培
训讲座等形式,使史志队伍专业素质在史志编修实践中得到提高,促进一批年轻的业务骨干
脱颖而出。结合实际抓好地方志工作理论研究,并将此列入考核,以理论的升华促进业务水
平的提高,并取得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近几年来,有10多篇论文入选《山东省第二轮修志
理论研讨文集》、10多篇文章在国家级和省以上报刊发布发表。
(三) 开展活动,积极作为。建设先进文化,必须积极主动,有所作为。也只有满怀热
情,主动做事,才会有所作为。全市“读唱讲做”活动开展后,烟台市史志办及时开展了以
“读好书、编好书、送好书、做文明使者”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做”活动。修志人员的业
务素质和文明素质在志、鉴、记、览等志鉴图书的编修与学习中得到提升。同时,还选送优
秀市情图书进机关、进单位、进高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书店、进图书馆、进公
共场所、进上海世博会,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各界送书4000多册。尤其是在上
海世博会、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等大型博览会上,将《烟台概览》送到广
大海内外来宾的手上,受到广泛好评。积极申请承办市文明办开办的“文化烟台大讲堂”讲
座,以宣传烟台历史文明、现代文明和方志文化为主要内容,解读烟台的文明发源、发展、
特色及当代文明魅力,弘扬新时期烟台精神,受到听众的盛赞。系列活动的做法被市和省级
工作简报转发,还被评为全省优秀史志工作成果。
二、拓展创新,搭建文明媒介
当今世界, 日新月异。崭新的时代不仅赋予了史志工作本身以全新的使命和职能,同样
也对史志文化传播的理念、思路、途径、载体、方式等等,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历史性要求。
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史志文化的传播必须要运用更加鲜活的形
式、借助更加丰富的载体、采取更加灵动的方式、通过更加有效的途径来实现。烟台市史志
办按照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从地方史志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文化大市强市建设,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志、鉴、库、馆、开发利用”五业并举和“三个中心”建设,在全面
建设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规划史志工作,注意创新工作思路,搭建传播文明的平台,把史
志工作赋予先进文化建设新的内涵,特色鲜明,扩大了地方史志文化的影响力。
(一) 着眼长远发展,加强方志馆建设,发挥地方文献作用。史志工作是一项既不容易
被重视、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史志文化传播更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的
事情。除了排除思想观念上的瓶颈制约之外,还必须以全新的战略眼光来规划和实施,要为
史志文化传播提供基础性支撑。方志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它集编修、研
究、收藏、服务和组织领导等功能为一体,发挥编鉴、用志、储存、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的作
用,利用已有的修志成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各类服务,是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关系到史志事业的长远发展。为使地方文献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促
进作用,烟台市史志办通过多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
全省地市中率先开设编制为正科级方志史料陈列馆。馆内常年举办老烟台图片展览,分成烟
台概貌、建筑街道、反帝反封建、社会百业、民俗服饰等专题,展出反映烟台近代历史面貌
的老图片130余幅。 馆藏志书、年鉴、史料达5000余册。方志馆除接待大量参观的中外游客
和查阅资料的学者外,并成为对中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每年接待学
生达上万余人。2008年、2010年,烟台市方志馆在全省史志工作“八个一优秀”评比中首次
被评为第一,荣获优秀方志馆称号。2011年,被烟台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目前,全市辖区所属县市区也已全部建立起方志馆(室)。
(二) 把握时代脉搏,加强史志网络建设,提升地情信息传播效能。在当今信息时代,
网络成为了最受关注的大众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史志文化的传播也就
必然地切入网络,综合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构建更快,更新,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人性
化的传播架构,使其更加务实、更加有效。市史志办利用两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覆盖全
市所有辖区的市情网、地情资料库,总文字量2000余万字,纵贯烟台社会发展历史,横及社
会各门类,成为全市资料最全、内容最详细、最具权威性的市情资料中心,创造了轰动全省
的“烟台速度”。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在此基础上,市史志办还多次对市情网进行升级改
版,调整充实新栏目,扩大网站信息量,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信息更新和维护。至2005年市
县两级史志部门全部开通全市地情资料库和地情网站。为了方便公众对资料的搜索,还为烟
台市情网申请注册了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目前,烟台市的市情网、地情库,以其具备全面
性、动态化、有特色而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2011年,烟台市情网被评为全省优秀地情网站。
(三) 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团组织建设,推动史志事业优质发展。先进文化建设,需
要地方志事业要优质化发展。地方志事业优质化发展,需要优质的编研人才,更需要优质的
传播人才。史志工作系统不乏人才,但是囊括不了更多、更专业、更博学的人才。所以,要
整合社会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营造众手办史志的社会氛围。为争取社会各界的广
泛参与,加强区域地情研究,切实把史志编修工作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档次,烟台市史志办实
行开门办史,积极搭建联系社会的平台。首先,成立了地方史志学会,利用社会团体组织的
优势,采取结合编修实际,聘请业务顾问、特邀编审、特约研究员等形式,聚集社会各界具
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 学者加入到修志队伍中来,目前会员人员已达200多人。社会人才
的聚集,对烟台市史志工作拓宽视野、深化研究、积累史料、培养新人、多出成果发挥出积
极效应。同时,也为全市筹建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烟台
市志》在由参与改革开放全程的老领导、老干部、老专家组成的总纂专家组的指导下,稳步
推进总纂编修工作,取得良好进展。目前,在各方专家学者的参与下,市史志办《胶东通史》
项目已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化工程项目,中国开埠史的研究工作也即将在烟台市展开。
三、服从服务,提供文明产品
“用” ,即“开发利用”。这是方志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志服务社会越广,
服务层次越多,服务范围越大,方志的社会效益就越高,存在的价值也就越明显。新中国两
轮修志以来,经过广大修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烟台的方志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开展了市
县级志书、专业志、部门志、名山秀水志等各种志书的编纂,在修志过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
文字、图片资料,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地情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让这些宝贵的资料更好更便捷地为经济、社会服务,让“官
书”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烟台、认识烟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
设家乡的热情,成为摆在史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课题。几年来,烟台市史志办选准切入点,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建设和宣传先进文化为目标,紧贴实际、紧贴社会、紧贴群众,编纂
出了许多含有健康有益的内容、反映人民主体地位、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史志文化产品,使
史志工作成为文化发展的新亮点,又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新动力。主要坚持了以下两点:
(一) 不断加大市情研究力度。地情研究,对发挥志书传承中华文明,培育文明新风,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史志工作机构要积极探寻地方志
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挖掘整理各种专题资料,为当地领导决策、招商引资、发展
经济社会事业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全面发挥地方史志的功用,提高地方志工作为社会又好
又快服务的能力。近几年来,烟台市史志办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丰
富史志资源的潜在优势,积极进行地情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利用,不断推出高质量、高水准、
有史志特色的研究与调研成果,编辑出版了《烟台老街巷》、《烟台纵览》、《烟台精华》、
《烟台美食》等10余部地情资料丛书。其中,编纂出版的史志合一、通俗易懂的普及性地情
读物《当代烟台概览》 ,全书约30万字、彩色图片200多幅,全景式地展示了当代烟台良好
的资源禀赋和崭新风貌,受到社会各界、中外人士的普遍欢迎,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八个
一优秀”读志用志优秀成果。编纂出版的《烟台市历史文化村镇》,介绍了具有丰厚历史文
化积淀的64个乡镇和45个村居的风物民情等,全书32万字,资料翔实,考证充分,对于宣传
保护烟台市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配合全市招商引资
工作,还通过媒体,面向全社会评选烟台在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八八系列”(即:八大历
史名人、八大历史事件、八大自然景观、八大旅游景区、八大土特产品、八大知名品牌、八
大传世作品、八大民间艺术),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和好评。近几年来,全市史志系统共编
撰出版地情资料性读物10多种,约计数百万字,发行数十万册,为当地的文化、旅游等事业
的科学规划和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二) 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地情资料是一个无所不有的资料宝库,要使这个宝库发挥作
用,必须做好开发利用工作。不过,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如果不注重开发利用的时
效性,我们的史志工作成果就会成为“冷饭”中的“冷饭”,就会被更多、更新的信息所淹
没。为了改变史志服务于社会不到位和不快捷的老问题,烟台市史志办闻风而动,积极作为,
实施重点突破。每年都向市级五大班子领导机关、市委委员、市纪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等赠阅当年的《烟台年鉴》,做好资政服务。并选派专人每天记录全市大事,每月月初
将上月大事发布在中国烟台政府门户网、 《烟台史志工作》 简报上,编纂《烟台大事记》
(月刊、季刊、年刊),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第一时间掌握当地重要信息、及时应对处理提供
便利条件。在山东省重点文化工程项目——《胶东通史》立项时,市史志办全力参与,积极
协调,广泛筛选、征集整理,很快向编撰组提供了24种36套(册)、数千万字的资料;并协
调市政府、省史志办联合举办了全省史志系统《胶东通史》资料征集协作会议,动员全省史
志系统资源为编修《胶东通史》服务,取得良好效果。汶川地震救助援建伊始,烟台市史志
办审时度势,在及时向省史志办、省民政厅供稿的同时,决定独立编撰《烟台市汶川特大地
震救助援建志》,组织48个部门和单位供稿,及时记录了全市各界在同胞受到特大自然灾害
时的大爱情怀,受到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作者单位:烟台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