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志整理的实践与体会—略谈明朝万历版《茌平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79&run=13

许秀霞

提要: 旧志整理成为推动史志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围绕明朝万历版《茌平县志》的整
理,阐述了旧志的含义与沿革以及由旧志整理所得的几点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旧志整理 沿革 体会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 和《关于续修地方志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均把旧志整理
当作一项与新志编纂同等重要的史志工作提了出来,这对我们史志工作的旧志整理工作起到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 旧志的含义及沿革
所谓旧志, 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编修的志书。旧志可以分为古志(清以前)和
民国志。
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应该是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 (有的人认为《华阳国志》
是最早的地方志),之后宋元有几部地方志但很少。中国真正开始以政府行为来修志,应该
是在明朝。而明朝及以前的地方志即使编写好了,也大多没有刊印,只有抄本。
清朝是中国地方志编修出版的大丰收时期。 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等几代都曾下令全
国修志。在清朝学术界,也产生过有关地方志体例的争论。清代所修地方志,都是通志。同
治、光绪年间修的志是古志中水平最高的。
清朝编修的地方志是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万历版《茌平县志》正是始修于明万历二年,
也就是公元1574年。 后经增修、重修,直至清康熙四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710年,历经130
余年终完巨著。
经过长达半年的旧志整理及对万历版县志的研读,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二、 旧志整理体会
(一)、盛世修志,利国利民
万历版志书中载:元时军马倥偬靡有孑遗明兴二百四十年来生聚日盛四民乐业。大意为:
元朝时军事繁忙,没有剩余,明朝时,百业俱兴,百姓乐业,实为修志好时机。此处二百四
十余年是指由明朝建立(公元1368年)到万历版《茌平县志》始修(公元1574年)左右,明
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朝北进蒙古
高原,南征安南,伐锡兰。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个接一个,一
派盛世景象,后又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到万历年间,经济繁荣、民生安康。到了清康熙
年间就更不用提及,康熙重视文化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说《康熙字
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主持编纂的典籍有六
十多种,大约有二万卷,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康熙时候人口最众多,经济
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疆域最开阔,国力最为强盛。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前
无古人的成就。可见,人心稳定的年代倡导修志总比内乱频仍之时容易一些。这一点,新方
志的编纂就更能体现。所以,胡耀邦同志给《奉贤县志》的题词就是“盛世修志”。
(二)、任贤重才,异地用官
万历旧志记载官职有县令、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译丞等官职。知县是一县的长官,
管理一县行政;县丞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主簿是指掌管文书的佐吏;典史是知县下
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教谕负责县学的管理与课业,官为正八品,掌文庙祭拜,教育所
属生员;驿丞掌管驿站的官,主管迎送之事。诸官中除典史和驿丞外,其余均由通过各级考
试的举人、进士、贡士、监生担任(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
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由此可见,我们的先辈非常重用人才注
重贤能,对官员的任职很是严格。
再细研究,所有担任县令、县丞、主簿等职官员其家乡都不是茌平本地人,而是外地人。
如:茌平县令有当时武安和广宁的。可见当时的用人原则避开了乡人治乡,让外地官员来治
理本地的发展,既注重了清正廉明,又促进了各地文化经济的交流。
(三)、传统民俗,沿袭继承
“茌平多瘠(不肥沃),所产皆日用常有之物”。书中记录当时茌平物产中水果有:枣、
桃、李、杏、苹、梨、葡萄。枣居第一位,而今天我们茌平亦有“铝城枣乡”之称,故“枣”
在茌平很早以前就盛产了。
书中记载隋朝“重礼教而矜, 名节人多醇厚,好文学务农桑”,讲了当时的民风淳朴,
注重礼教,喜好教育,勤务耕农。这也是我们现在茌平民风的真实写照。
婚礼:重亲迎;祭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冬至除日及大故皆祭。
春节: 正月初一日风兴盛,服设香烛,豚酒举家,列庭祠堂或悬遗像,设神主具香烛果
食祭。以长幼序拜,乃出见宗族乡党,及亲朋友,交往数日以贺新年。此段呈现了当时春节
的隆重喜庆以及拜祭时的场景。与现在风俗不差一二。
当然还有很多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传诵、研讨,比如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五月五的食角黍、
扫蚤虫。
这些礼教风俗, 现代依然盛行。我们将前辈留给我们的传统珍宝应该继续继承、发扬并
且传承。
(四)、做官不忘修志
这套旧志, 经过几次增修、重修,修志之人皆是当时的邑官,故不难看出当官的意识到
要把地方的历史通过方志保存下来并传之久远, “县长下马看县志”,是旧政权时朝廷的
一种要求,“县长任上修县志”也是地方官员们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茌平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