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志整理浅议—兼谈道光《济南府志》的点校整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75&run=13

张阳

提 要:旧志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需扎实做好旧志遗产普查,
摸清家底,根据情况慎重选择底本,并结合实际确定合理的整理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质
量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证整理质量。同时,旧志整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亟待解决。

关键词:旧志 整理 点校

旧志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前各个历史时期所编纂的地方志书。 旧志所载资料丰富,涉及地
方的政治、文化、经济、地理、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研究地方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利用价值。鉴于旧志的重要价值,新
中国成立不久,有关部门就开始着手旧志整理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期始,我国史志系统开
始把旧志整理列为一项重要工作。至今,旧志整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由于时
代和语言隔阂及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高质量的旧志整理成果并不多见。可见,想做好
旧志整理工作,尤其是想整理出一本高质量的旧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济南市
史志办公室组织开展的道光《济南府志》点校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作为这一工作的参与者,
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旧志整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扎实做好旧志遗产普查
对旧志遗产进行普查, 是开展旧志整理工作的基础,是旧志整理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
题。普查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当地编修地方志的起始时间,编修的次数及形成了哪些成果,
并对有关志书的留存情况进行梳理,明晓其数量、质量等现存情况,落实藏书地点和版本,
并设法搜集齐全完整。这是旧志整理工作的第一步。通过扎实开展旧志遗产普查工作,就摸
清了当地的旧志“家底”,为下一步进行整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掌握的资料看, 济南历史上地方志编修工作开展较早,成书数量多,流传至今的志书
也不少。明代,济南进入编纂志书的第一个兴盛期。从1485年济南历史上首部县志——明成
化《济阳县志》成书至明末,各县共编纂县志14部,但此时期,作为山东首府的济南府并未
编修府志。清代,济南进入编纂志书的第二个兴盛期。清初,张泰运、王苹曾修府志,可惜
已佚。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济南知府蒋焜聘请唐梦赉设馆修志,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刊刻印行,由官方修纂的济南历史上第一部府志——康熙《济南府志》问世。道光十二
年(1832年)秋,济南知府王赠芳设立志局,邀请成瓘、成琅两兄弟续修《济南府志》,继
任济南知府王镇继续领导纂修府志,冷烜等人修订、补校,并未中断。道光二十年(1840年),
道光《济南府志》刻版完毕,印刷成书。另有《济南府志杂抄》传世,现为山东省图书馆收
藏。①经过细致考察,可以确定,济南历史上共进行了三次府志的编修,流传至今的正式的
《济南府志》版本有康熙刻本和道光刻本,在国内数个图书馆、博物馆均有收藏,但大多或
缺页或漫漶不清。就省内而言,完整、清晰的康熙刻本仅在山东省博物馆收藏、道光刻本为
山东省图书馆所收。这样,基础工作便准备就绪。
二、慎重选择底本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历代方志汗牛充栋,传承至今的方志为数众多,且
质量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一一进行点校,因此,点校底本的选择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
底本选择上,有这样几条标准值得考虑:
一是选择成书时间较早的志书。 旧志都是纸质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较早的旧志
大多已失传,即使流传下来,也多半成为孤本或残本。因此,优先整理成书时间较早的志书,
不仅是抢救了旧志,而且是保护、继承了传统文化的遗产。当然,这类志书应首先考虑保存
和传承的问题,以影印为宜,但若版本完整,对其进行点校整理,则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
①据山东省图书馆主编:《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1981年10月。

二是选择史料丰富的志书。点校旧志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并吸取其精华,为当下的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文化建设服务,而这一服务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存史的史料。梁启
超曾说过,“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①也就是说,旧
志的史料是否丰富和准确,直接决定了其服务功能的强弱。只有那些来自旧志的经过考订校
勘的系统的史料,才能成为当下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依据。因此,选择点校底本时应优先
考虑史料丰富的旧志,尤其是名志和佳志,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效益。

①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44页。

三是选择时间较近的志书。众所周知,一般来说,清代及以前官修续志,多为继承前志,
大体框架不变,甚至连篇目名称都是沿用,如星野、沿革、山水、人物、艺文等等。总体来
说,成书时间越晚,体例更为完备,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也便于古今衔接,贯通历史,对
当下的借鉴意义更大。
如前所述,《济南府志》现存的版本有康熙刻本和道光刻本。康熙《济南府志》共54卷,
篇目设置主要借鉴贾汉复主修的《河南通志》 和《陕西通志》,全志设8门,门下设目,卷
首绘有城舆、 山水等图。道光《济南府志》共72卷首一卷,设32个门类,共计180余万字,
增加了兵防、物产等目类,城池、人物、经籍等内容大大充实,更将康熙版本中附载于古迹
中的金石部分进行增订,辑成《济南金石志》,单独刊刻印刷。道光版本的资料除来源于通
志、府志、县志等各类文献资料外,主要依据各州县报送的采访册,因而资料更为可靠。二
者相比较而言,道光《济南府志》体例更为完备,目类、字数大为增加,资料更加详实,且
我办有这套书的复印本,因而将其选为底本,将康熙刻本作为主要参校本。对道光《济南府
志》进行整理还有一个益处,第一轮《济南市志》的断限是从1840年开始,道光《济南府志》
恰是在这年印刷成书,对它进行整理,就可以将济南的志书记载从时间上连接起来,成为连
贯的“文字历史”。
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整理方式
旧志整理有很多种方式, 包括影印、标点、点校、注释、翻译等等。整理的方式不同,
要求就不同,操作的难度也各有差异。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整理方式。
对于一些价值较大的志书尤其是孤本残卷,影印是首选。影印虽然较好地保留了文献的原貌,
但对一般读者而言,阅读难度仍然不小。道光《济南府志》的整理之所以采用点校的方式,
是因为,影印虽然简单易行,但于2004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已采用影印方式,将此
书收录。如若采用注释、翻译等整理方式,不仅工作量大,难度也更高。考虑到此书对于济
南历史的意义,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利用价值,同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使用,采用点校方式
进行整理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四、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切实保障点校质量
质量是新编志书的生命, 同样也是旧志整理工作的生命。如果我们所整理的旧志文献不
符合起码的质量标准,那么整理旧志的现实意义将丧失。旧志点校大多为“团体作战”,尤
其是整理大部头的旧志时更是如此。诚然,众人拾柴火焰高,且有一定的规则限定,但由于
整理旧志、面对文字时的个人是带有一定主观性的,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分歧,有可
能出现前后不统一等情况。为了更好地保障点校质量,建立一系列制度和原则势在必行。
首先,要确立整理的基本原则,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当下对旧志的整理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整旧如旧”,即保持旧志原有的文本面貌;一
种是“整旧如新”,即以当今的理念和观点进行整理和编辑出版,符合当下的阅读习惯,比
如文字格式为简体横排等等。笔者认为,旧志不同其它,即使对它进行加工整理,也应该保
持它本来的“旧”模样,全然的“新”便失却了原貌和应有的韵味。整理道光《济南府志》
便遵循了“整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原来的篇章结构和顺序不作改动,仍然是繁体竖排,原
有的文字表述除了明显的错误按照整理规范补正并出校记外,其他均不作修正,以保持原著
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保持它的“原汁原味”。
基本原则的确定中还必须包括凡例的制定。 凡例是整理工作的具体规范,也是点校人员
处理问题的依据。凡例的制定必须既符合文献典籍的一般规则,又要结合自身情况做适当调
整。“自身情况”包括底本、参校本的版本、质量情况,即底本和参校本是否清晰、完整,
是否可以相互佐证;还包括整理人员的水平情况。也就是说,凡例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
制定既不能太低,达不到古籍整理的一般要求,也不能不切实际地过高,使整理人员力所不
能及,从而影响整体质量。
在基本原则确定后, 还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也就是说, 整理工作还要树立
“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服务读者、方便读者。比如,可以进行全文标点校注,尽量纠正底
本中的“讹脱衍倒”,努力“还原”,无法确定的则客观指出在不同志书或不同版本中的差
异,抑或存疑;可以对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进行注释;可以对重要历史人物、各种名物典
故进行注释,以尽量降低阅读难度;也可以为旧志整理出索引,方便读者查阅,提高利用率
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的措施。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点校和总纂人员,注重“内力”和“外力”的协调。
旧志整理尤其是点校整理是一项专业性、 学术性很强的工作。著名学者缪钺先生曾说:
“有些人认为古籍整理很简单,其实不然。不通小学(文字音韵训诂),连句都断不好,不
知史事和典章制度,标不出专名号。至于有人说注解古书是《辞源》、《辞海》的搬家,是
出于无知。清代学者杭世骏的‘作者不易,笺疏者尤难’之说很有道理,是经验之谈。”①
可见,断句是否准确,标点是否合适,校勘是否精当,观点是否正确,都取决于点校人员的
业务水平和素养。因此,选择力能胜任的人员进行点校,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就全
国范围来看,由地方志办公室独立完成点校或更深层次整理工作的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也是
寥寥无几。因此,借助外力便成为必然。物色合适的整理者,主要靠志办领导的眼光。志办
领导需认真听取各方领导、专家和其他知情人的意见,选择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
人员作为具体执行者。选择总纂人员尤其要慎重。总纂人员需统揽全书,非有广博的文史知
识、深厚的古文功底、渊博的文献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难以胜任,若他同时熟悉本地的历
史文化和风物掌故,则更为完美。在借助外力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适当选择本单位具有一定
基础的同志参与,则既便于联系沟通、做好工作,又可以锻炼队伍。

①李崇智:《纪念缪钺先生》,《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

最后,要统筹安排点校流程,切实保证质量。
一般而言, 点校整理工作大致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志稿文字录入、初点、专家把关和出
版审校。为了进一步保证质量,道光《济南府志》的整理中还增加了点校人员互校环节。在
具体工作中,这几个步骤应统筹安排。
志稿文字录入和初点阶段, 要既好又快。文字录入工作要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尽可能
提前,点校人员则在既定凡例的规定下,集中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初点和互校,遇到具
体问题要尽早商讨解决,以使初稿质量总体符合“凡例”的标准。道光《济南府志》整理的
文字录入工作在确定点校人员以前已经开始,目前已经全部结束。整理人员确定后则迅速开
始点校,在点校过程中,遇到难点和困惑,我办负责联络召开碰头会,就问题进行商讨,比
如异体字、俗体字、通假字的处理问题等,不能统一意见时便请教专家,及时扫清障碍,避
免返工。目前,点校工作已完成绝大部分。
专家把关阶段,要既精又细。总纂人员不仅要订正初校的错漏,更重要的是从全局出发,
处理具体点校中存在的交叉及抵触,消灭因点校人员主观标准尺度差异导致的点校不一致问
题,使得整部志书前后协调统一。
出版审校阶段, 要既勤又慎。专业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很高的水平,要
勤与他们沟通,对他们提出的修改意见,要慎重对待。有时,责任编辑对志书记载的当地的
某些情况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对出版社的意见也不能盲从。在出版社编辑审读的阶段,复
校工作宜同步进行。
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 这几个阶段可以流动、交叉进行,具体的协调工作和整体进度情
况应由志办时刻掌控。这样,经过点校人员初点、互校和复校、专家总纂及出版社审读,共
同努力,旧志的出版质量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
五、旧志整理工作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全国地方志系统整理和开发利用旧志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各地志办开展了旧方
志资源的普查工作,整理出版了数量可观的旧志,有些地方制定了整理旧志的规划和方案,
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①实事求是地说,30年来,旧志整理工作取得
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旧志整理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
问题,亟待解决。

①田嘉:《全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简况》,《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10期。

1、社会对旧志整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够
古籍旧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 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标志,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
历史积累的基础。旧志整理工作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对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
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对旧志整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
刻,进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2、史志系统旧志整理后备人才不足
另据作者初略调查,上海、湖南、广东等地省、市、县三级已完成旧志整理工作。
如前所述, 旧志整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学习积
累,同时又是一项冷门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
人不能胜任。显然,目前各地志办自身能承担这项工作的才员非常稀少,因此,进行旧志整
理时大多采用的是课题外包形式。诚然,借助外力可以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但也同时说明,
史志系统旧志整理人才严重匮乏,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因此,从长远看,应克服对整理旧志
的畏难情绪,采取积极措施,注重培养锻炼有一定基础的年轻同志,使其尽快成长,从而为
历史文化的传承做好人才储备。
3、旧志的开发和利用有待加强
旧志是一座宝库,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当下的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们对旧志的认识不够深刻,与旧志服务现实社会的能力薄弱有很大
关系。如果开发利用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既可以使旧志更好地为社会为大众所认识,又可以
为当下的社会发展服务,增强人们对旧志整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保护、继承、服务有
机结合。
旧志的开发利用, 中心指导思想是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形式却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旧志可以为发展旅游事业、开发新景点、恢复名胜古迹提供历史依据。旧志中大都详
细记载了当地的名胜古迹,有的还配有图照,我们可以在其中寻觅名胜古迹的文化底蕴和历
史渊源,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其品位,也可以从旧志中挖掘旅游资源,为
当地旅游业开辟新的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初,济南市园林局就根据旧志中的有关记载,
将已湮没多年的名泉——石湾泉、湛露泉、酒泉和满井泉全部恢复一新,成为新的景观。在
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挖掘旧志中关于勤奋、廉洁、公正、慈孝等传统美德的记载,
使人们了解古人的气节和尊严,加深人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
目前, 道光《济南府志》的整理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文字录入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点
校工作完成大半,排版设计随之进行,部分整理稿已到出版社送审。作为这项工作的参与者,
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整理旧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出精品更是不易。在此浅谈一点感受和
体会,求教于方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济南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