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编辑的主导意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55&run=13

马震刚

提 要: 年鉴编辑应该具备强有力的主导意识,以主导意识指导具体的编辑实践。科学
的发展意识、准确的属性意识、明晰的受众意识、和谐的整体意识是年鉴编辑必备的四个方
面的主导意识,这些主导意识落实到年鉴编纂实践的方方面面。牢固树立这些主导意识,有
助于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提高编纂质量。
关键词:年鉴编辑 发展意识 属性意识 受众意识 整体意识

年鉴编辑在组稿、鉴别、选择、优化、编排等环节中的作为直接关系到年鉴的编纂质量。
最大限度地保障、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要求年鉴编辑始终牢牢树立关于年鉴编纂的主导意
识,并且将主导意识强有力地贯穿于年鉴编纂实践,才能保证高质量、出精品。
一、科学的发展意识
树立科学的发展意识就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准确定位,保证年鉴的全面、真实、客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就是转变关于发展的观念,要弄清楚“什么是发
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同样,年鉴编辑在编纂实践中要树立科
学的发展意识,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年鉴本身要科学发展。年鉴的科学发展包括年鉴的框架设置以及内容版式的科学性、
年鉴在社会系统的科学定位、年鉴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
力等等。比如说框架设置的科学性。一是符合基本规范,也就是基本认可的特载、概况、百
科、附录四个大的部分要素要齐备、全而不漏,这是基本的。二是符合当地以及行业实际。
全国各省市、各行业都具有本身独特的东西,相关类目或者分目的设置最大限度地符合各自
的实际情况。比如私营企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沿海港口地市的经济、年度突发
重大事故、新农村建设等内容的记载。三是适当调整,包括字数、位置或者级别。可以压缩
字数比如控制政治部类的字数,适当的增加经济和民生的比例;可以调序,比如把经济社会
发展的内容放在前面,把政治类内容之后,体现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先,也符合政府不断增强
社会管理的服务功能这一理念;可以升格,比如年度的重大突发性事件不置于原属的类目而
升格为类目。
2、年鉴要科学地记录发展。年鉴客观记录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和成就,为各级领导提供
决策参考,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比如年鉴记录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一般都要经过统
计部门审核,确保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权威性,虚假的信息不能载入年鉴。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地记录发展现实。一是要保证框架设置
最大限度地符合发展着的社会发展实际,比如要记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新事物。
二是数据要客观真实。三是叙述要客观。所记载的事件或工作,都要用具体的事实或数字来
说明,而不必空发议论。要浓缩掉那些空话、套话、废话以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用最简
洁的文字、最密集的数据,提供富有价值的信息。
3、年鉴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科学定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
而深远的意义。年鉴编纂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进行科学定位,围绕各级党委、政
府的中心工作去思考问题、研究对策、开展工作。
二、准确的属性意识
树立准确的属性意识是要深刻领会《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切实把握年鉴的本质属性。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可以看到,年鉴作为年度资料性文
献,是一种服务于现实需要的工具书,年度资料性文献是年鉴的本质属性。从编辑目的而言,
年鉴的作用主要在于查考、检索而非通读;从编排方法而言,年鉴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
体现工具书性,易检性;从内容而言,年鉴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
要,概括性强。年度资料性文献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年鉴编纂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选材注重年度性。一般按照自然年度选材都已经成为惯例,没有论述的必要。但是在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动态条目和静态条目的比例。年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动态条目要占据很大的
比例,这样才能够保证每年的大事、要事都记录在内;同时年鉴逐年连续出版决定了静态条
目的必要性,常规的工作使用的条目标题不变但是内容要更新,更重要的是保证逐年之间的
连续性,所以从逐年出版来看【概况】条目极其重要。
2、保证材料的资料性。“资料性是年鉴的基本属性”,要做到“材料可靠,有存查价值;
内容相对完整,形式多样;简洁明白,检索方便。”关于资料的重要性无须论述,目前
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年鉴中大量使用的数字材料。浏览诸多年鉴会发现,数字几乎出现在
每一个条目中,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年鉴不应该是简单的资料和数字的堆砌,更应该注
意记载数字背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所以有人提出要对年鉴进行从总结范式到资料性文献的
改造,要改变单纯的数字化写法,要将数字转化为实体内容。①
3、确保年鉴的文献性落到实处。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
则》(GB3792.1--83),对文献概念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
献是知识,知识是文献的核心内容,任何文献都记录或传递一定的知识信息。年鉴的确不是
史书或者史料,但是多年之后年度性的信息将成为历史性的文献。目前年鉴编纂要注意的问
题是一次二次和三次文献的比例,尤其是加大二次文献的编选力度,确保整个年鉴的资料丰
富、权威。
4、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年度资料性文献的属性决定了规范与创新之间首先要做好
规范工作,然后进行创新,规范和创新都离不开对年鉴本质属性的认识。“对于年鉴工作来
说,规范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而创新是永恒的、绝对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年鉴的规范化
基础之上,离开了年鉴的规范谈创新,只能使编纂的年鉴走样。”②不管是业务实践还是编
纂理论的创新,都离不开规范。年鉴工作创新要在牢固掌握年鉴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否
则就是盲目的外在的创新,而不能真正促进年鉴工作的发展。所有创新最后要归结于实事求
是。地方综合年鉴作为官书信史,必须坚持真实性实事求是的最高原则,要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实际相符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利用。所以创新说到底不在于
某个部类或者分目设置的更新,更不在于条目叙说方式的变化或者图片设置编排的新意,而
在于切实把握了年鉴的本质属性,坚守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①吉祥:《年度资料性文献定位与年鉴改造》,《中国地方志》2011年第8期
②朱建新:《关于年鉴规范与创新问题的思考》,《年鉴信息与研究》2002年第2期

三、明晰的受众意识
树立明晰的受众意识就是要明确认知年鉴受众组成及其用鉴目的, 精心选择年鉴的内容
材料和编排形式。
一般认为地方综合年鉴的读者群是区域内的决策者、 管理者、企事业单位人员、研究人
员、普通民众及区域外有关人士。这样的读者群体阅读、查询年鉴的目的在于了解研究可靠
的资料和权威的数据,掌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和发展状况,取得相关的地情资料等,
也正是这样的读者群体要求年鉴编纂者必须把年度资料性文献的本质属性落到实处。明晰的
受众意识要求年鉴编辑注意以下几点。
1、在编读互动之中落实年鉴的本质属性。内容的选取充分考虑到读者需求,年鉴编辑一
般都是根据各单位的来稿选择内容、编排条目,而供稿单位一般抱着全而不漏的心态,往往
把本单位上年度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予以记录,而叙述上也容易采取工作总结的模式。而站在
读者的角度来看,读者
需要的不是某个单位内在的信息,而更多的是全局性质的材料。所以要避免总结式条目,
做到整个年鉴内容精炼;处理好机关内部条目信息,一些机关的例行会议、队伍建设、机构
建设、企业内部建设、人员素质培训等内视信息尽量不记;图片的选择也要注意会议和实事、
年度亮点的协调;缩略语和专业术语要有相应的注释。同时,部分年鉴在附录部分选编一些
常用电话号码、城市公交路线或者其他便民信息,从年鉴的本质属性以及读者群体的期待来
看,这样的做法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2、注重读者调查反馈。年鉴编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奖、为了资料室的库存,更重要
的是在流通中实现其价值,切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年鉴编辑要坚持开门编年鉴,
做到与时俱进常编常新,才能始终做社会经济发展的忠实记录者和参与者。分布于各个机关、
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其他阶层的读者对本部门、本行业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切身的体会,对查
阅年鉴有着特定的目的,所以年鉴编辑要注重读者的调查反馈,真正做到“三贴近”。所以,
要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读者的读鉴用鉴意识;要与读者沟通,科学制定年鉴的框架结构以及
条目安排;要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读者对已出版年鉴的意见和建议;要根据读者需求,开发
地情资料系列成果。
3、加快年鉴数字化建设。年鉴不是用来通读的而是查阅的,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读
者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年鉴材料,所以纸质出版的年鉴要强化索引制作,便于读者
查阅,同时加快年鉴的数字化处理,适应信息化建设步伐,比如包括年鉴的网站建设、数据
库建设、检索工具研发、本年度动态信息刊发、读者反馈区等内容。
四、和谐的整体意识
树立和谐的整体意识就是要平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做到文字规范与整体真实的和谐统
一。
1、统筹全局,避免重复文字。以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为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
因、损失程度、处理结果、领导重视情况等要素必须具备。如果单独设置了分目记载该事件
就容易处理了,但是在没有把重大突发事件单独立分目的情况下,不同部门参与同一个事件,
在各个部门和区县都有记载,当然是偏于各自的角度,这是合适的。通过查阅一些年鉴我们
发现,零散的分记在各个部门和区县的条目,前后关联起来查阅会发现关于该起事故的记载
没有做到前后有序、整体统一,甚至存在诸多重复之处。如果分散在诸多单位的条目中,那
么关于事故基本情况的记载应该出现在最靠前的一则条目中,后续的条目只记载其内部职能
范围的时间、作为、结果即可了,这样所有条目加起来得到关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就
是说年鉴编辑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整体意识,要前后关联以整体系统的眼光设置框架、编选分
目和条目,以保证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脉络、有序的安排来“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
客观地记述记述”大事要事,这样很可能需要重新拟制稿件、或者对原始稿件作出重大的内
容调整、或者探索多渠道搜集信息的方式,
2、协调好文字规范与整体真实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供稿单位往往重视程度不够,供
稿人员积极性不高,相当数量的的稿件未能按照编纂方案进行组稿、撰写,出现了很多把年
终总结改头换面充当稿件的情况,稿件在体例及信息量等方面达不到要求。面对这样的尴尬
局面,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编纂人员很难再去重新核对信息或者要求供稿单位重新
拟稿,而是对现有稿件进行加工处理、选择有效信息,进行编排,甚至于把精力就放在了文
字规范的把关上,这样就出现了文字规范和整体真实之间的矛盾。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的
属性,要求所记录的内容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年度内的真实情况。如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马克
·布洛赫所说:“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而只有通过众人的协作,才能接近真正的
历史。”①所以年鉴编纂人员要有整体意识、系统意识,在做好框架设计、组稿方案、类目
编排、条目选择、言词规范等等诸多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层次综观年鉴,确保年
鉴从内容到形式都最大限度地切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①【法】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版,第39页

四个方面的主导意识包括了对科学发展、年鉴属性、读者群体、年鉴整体等方面的认识,
这几个方面的主导意识引领编辑人员正确认识年鉴属性,理性选择年鉴材料,并且予以合理
编排。和谐的编纂环境,有力的政策保障,连续的编纂实践有助于主导意识的发挥。

(作者单位:淄博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