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农村简志的必要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43&run=13

郝德禄

近几年, 一些县市试探着编写《农村简志》(简称简志),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按
说《简志》,不伦不类,既不符合志体,又缺乏完整性;上无古人编纂,近不在“官修”之
例,可谓“名不正,言不顺”。但是,从已出版的几部《农村简志》来看,她不仅丰富了志
书的种类,更为社会提供了“存史、资政、教化”的资料。《农村简志》,应大呼而修之。
编修《农村简志》 势在必行。目前,农村正在开展的合村并居工作,对条件具备的村来
说,编写《农村简志》无异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
进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银行存款越来越多,农民手中的钱多
数用于盖房上,有的已三四次翻盖房屋,有的在村外占用农田盖房,村中旧房不扒,而形成
许多“空壳村”。平原地区的一个中等村,村址占地几百亩。按一个县有1000个村,每村按
200亩计算, 仅村址占地就是20万亩。一方面发展经济上项目缺少土地,一方面村址大量占
用土地,合村并居无异是解决此项矛盾的最好方法。合村并居是社会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农村是承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合村并居使一些村已经
或将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所积淀的厚重历史文化也有消失的可能。不抢救这些历史文
化,必然会造成历史遗憾。
编修《农村简志》 的可行性。在青岛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编写村志已形成热潮,但一
些欠发达地区的多数农村,由于条件所限还不能开展村志的编写。这是因为一些村集体经济
薄弱,资金紧张,无钱出人出书;领导班子软弱或对编写村志认识差,不愿意编写;无有编
写人才,无法编写。农村的这三大困难阻碍着村志的编写。就欠发达地区来说,能自愿编写
村志的为数不多,但随着合村并居的进程,那么这些村的历史文化就将会淹没在历史的汪洋
大海中。一些村无能力编写村志,县财政拿出点经费,史志部门组织力量集中编写《农村简
志》,将历史资料抢救下来,是一举三得的好事,这既解决了一些村无钱无人修志,又抢救
了历史文化。招远、齐河等县市的史志部门的同志洞察一切,紧紧抓住合村并居的良机,不
失时机地撰写农村简志,抢救了大量宝贵资料,作了一件大善事,也给历史、给子孙作了一
个交代。
《农村简志》 ,虽是简志,但志书的体裁,包括志、述、记、传、图、表、录等全部得
到运用。她虽是村志的缩写,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齐河县农村简志》来说,每
村都有“概况、村庄来历、历任村干部、大事记、人物、附记”六部分。概况,记述村的位
置、面积、民族、姓氏、人口、经济、荣誉;村庄来历,记述何年何人由何地迁此建村及演
变过程;历任村干部,记述在共产党领导下历任党支部书记,历任村长、大队长、村主任的
任职年限;大事记,记述自建村以来村中所发生的有影响的大事、要事;人物,记述村中做
出贡献的村干部、 在外有影响的人、全部烈士、获得荣誉人员,村中有5人考入本科院校的
学生列表;附记,记述村中古迹古址、传说、典故、名人艺文、字画等。这六部分基本囊括
了一村中的要点,如果记述到位的话,一卷在手,便起到了“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
豹”的作用,其历史价值不可轻估。
广大农村,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不仅有大量的古文化遗址,还有无数的名人英烈;不仅
有道不完的传说典故,更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艺文字画。村在文化在,村没文化失。
在合村并居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抢救农村文化,是每一个史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作者单位:齐河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