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金山村志》评议稿的几点体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40&run=13


        张军

    提要:《金山村志》作为蒙阴县历史上第二部编修的村志,是蒙阴县文化建设的又一丰硕
成果。为提高志书质量,对照《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等相关规定,肯定了志书的优点:资料
丰富、体例完备、注重“述”的设置运用和时间、表格、图片的使用,指出了在大事记、谋
篇布局、资料的取舍、行文规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关键词:《金山村志》  优点  不足

    经过村“两委” 和编写人员的辛勤努力,《金山村志》大器已成,这是蒙阴县文化建设
的又一丰硕成果,我们表示祝贺。接到《金山村志》后,由于时间所限,我大致的读了一遍,
现围绕志稿编纂方面的某些得失,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一、资料丰富
    金山社区是个面积0.66平方公里、150户545人的村庄,面积不是很大,人口也不是很多,
编者在8个月的时间里, 广征博采,广泛搜集、整理资料,编纂成70余万字的志书,殊为不
易。志稿在分条目记述时,绝大部分资料齐备,客观反映了金山社区的整个发展进程和历史
概貌,较好地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二、体例完备  层次分明
    《金山村志》采用章节体,分章、节、目3个层次,以目作为资料记述的载体,按照“横
排门类,纵述史实”与“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原则,科学运用述、记、志、传、图、表、
录体裁。全志章、节、目层次清晰,体例比较统一。
    三、注重“述”的设置运用
    “述” 这一体裁在以往的修志实践中已被修志者掌握并广泛运用。《金山村志》注重并
充分运用“述” 这一体裁形式,设置了3个层次的“述”,分别是“概述”、章下“无题简
述”、节下“小序”,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叙述,将整部志书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
强了志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便于读者利用。
    四、注重时间、表格、图片的使用
    志书的时间、表格、图片的使用有专门要求,中国清朝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注公历。
公历的纪年、民国时期的纪年使用阿拉伯数字。表格、图片在左上方要有编号。《金山村志》
的时间使用比较规范,表格、图片基本上都有编号,表格的标题具备了单位、时间、事项三
个要素,
    这部志稿的优点不胜枚举, 由于还是一部评议稿,在总体设计还是具体编写方面,仍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提出几个问题供参考。
    一、关于大事记中的收录标准
    大事记是志书的一种重要体裁。 怎样选取大事是在县志、部门志、村志还是年鉴编纂过
程中不可避免遇到的一个问题。历史过程漫长而曲折,世事繁多,哪些应当收录要有所鉴别
和选取。大事记收录的大事,应当是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当地历史发展有
重大影响的事件,应当具有资治、教育、存史的价值。按照这个标准衡量,《金山村志》大
事记的收录标准把握不是很准确,范围有点扩大,一是收录了全国范围的或外地的事件,虽
然对当地产生了影响,但不是在当地发生。《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15条规定:“以本行政
区域为记述范围,越境不书。”也就是说不记述在外地发生的事情。《金山村志》有越境而
书的现象,如第29页,“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 ....”。第34页,“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的决议》. ........;此后,县委下达了建团通知。”第35页,“1950年5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第50页,“是年,国家开始减免农业税”。别的事件已经在书中
做了标注,就不详细列举了。二是收录了很多气候现象,有几十条,如,某月某日,大风或
大雨或冰雹或雾。或气温达到多少度。对气候现象的记载,可以区别对待,对经济建设产生
了重要影响的可以收录,没有产生不良后果或后果不是很严重的,就没必要记。
    二、在谋篇布局上存在的问题
    篇目设置对志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志书编纂日益规范化的今天,中国地方志指
导小组曾经下发过志书篇目设置的参考样本,对修志人员来说,只是指明了篇目设置的大致
方向,原因在于各地地情不同,因而篇目也是因地制宜,因地情而随机应变。篇目设置的原
则,除了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门类齐全、分类科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一定要突出
地方特色,篇目千篇一律对读者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读完《金山村志》,感觉有点四平八
稳、按部就班,有点像县志的篇目。村志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要从村情出发,由自己的内
容决定自己的形式,只可以借鉴县志的经验。如果生搬硬套县志的篇目,框架有了,由于没
有切合本村村情的内容填充,就使用了全国通用的普遍事物,导致有的章节内容空虚,因此
有些华而不实的章节可以适当规整合并。在突出本村的特色上,可以从篇目构架上体现出来,
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这个村,不是别的村。编者还可以细挖能够体现金山特色的内容,提到
金山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金山科技园,在这一点可以在篇目和内容上重点体现出来,当
然可能还有其他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内容。突出地方特色,可以采用升格法或浓墨重彩法,
特色的和重要的内容可以集中加以深度记述,而有些内容空虚的门类可以不单独设章立节。
另外,有些章节的名称和分类可以做一些调整。已经在文中做了标注,在此不再细谈。
    三、关于资料的取舍
    正如前文所说, 资料丰富是志书的一大优势,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志书资料搜集的定位
不是很准确,范围过于扩大,有点像资料长编。志书的资料可以分为主体资料、背景资料和
外延资料,顾名思义,以主体资料为主,背景资料和外延资料作为适当的补充。《金山村志》
有些背景资料和外延资料过多,主体资料反而显得单薄,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对有些背景
资料和外延资料可以删繁就简,与当地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记述,没有地方特色、全国通用
的不记或少记。有关需要删减的内容已在文中做了标注,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第三章第六节“姓氏宗族” 的收录合适与否?这一节主要是摘录自各姓氏家谱。家
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特殊图书体裁,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
近的功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在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夫
妻间以男为女主。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男女平等被作为一项基
本的原则载入法律,在宪法和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婚姻家庭和继承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
中,都鲜明地体现了彻底的男女平等的精神。国家对修家谱的态度是既不反对,也不提倡,
不反对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不提倡是因为它与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有背离。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社会主义第一轮修志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没有发布过要求大力开展
修家谱的通知或文件,由此可见一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为主的家谱,可以民间私修流传,
但是载入官修的志书,可能不太合适。另一方面,家谱关系到个人的家庭关系。在某些地方,
家谱还有秘不示人的家规,每当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极少几套
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 其余都要全部销毁,而代之以新的家谱。在第119页的“居民名
录中”列出了全部居民的家庭成员和相互关系,在公开发行的志书中出现,会不会因泄露个
人隐私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对建国后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的记述应当谨慎对待,正如《金山村志》
编纂情况汇报上所说,这是个敏感话题。很多修志者虽然抱着美好的愿望,但是却采取了不
得已而为之的回避态度,原因就在于对敏感话题很难把握准确,稍不留意就会引起不必要的
麻烦而“文责自负”,这也是修志者的苦恼所在。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在上世纪80年代,江
苏省的一个县志就因为对政治运动的记述尺度把握不当被要求销毁重修。近几年也有对敏感
政治事件记述不当的情况发生,不是记述尺度的问题,而是记与不记的问题。在1985年中国
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布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中:“关于建国后重大政治事件的记述,
要遵循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在近年临沂市的几次县志评审会上,有修志人员提到在志书中
怎样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反复,经讨论得到的共识是:沿用1985年《新编地方志工作暂
行规定》,宜粗不宜细。《金山村志》对政治运动的记述有: 大炼钢铁运动,“三风”“四
清”,“割资本主义尾巴”,“文化大革命”等,很多地方多次出现,有些描述的比较详细,
立意是让后人牢记历史教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准确地记述尺度,怎么样记述才
是“粗”,这个“度”是怎么样的?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很难操作。在大事记的“要事述略”
第3部分专门对“文化大革命” 做了记述,有2000多字,可以简略或者去掉,在正文中对政
治运动多处涉及,有些描述牵扯到某些个人,村民很容易对号入座而产生不良反应。
    四、行文不太规范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轮修志时, 由于经验缺乏,修志处在摸索阶段。随着实践经验的
不断积累,约定俗成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中指组和各地史志机构相继把成熟的经验汇编成文,
目前的修志工作越来越步入规范化的轨道。2008年9月中指组颁布了《地方志书质量规定》,
2009年12月22日临沂市史志办公布了《临沂市第二轮志书编纂行文规范》,这两个规定可操
作性很强,为修志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对照这两个规定,《金山村志》存在很多不规范
的地方。
  (一)大量使用土语、俗语、口语和方言。《临沂市第二轮志书编纂行文规范》第一条规
定:“行文一律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杜绝口语、文言、半方言”。第八条规定:“植物、
动物、矿物等名称,应使用标准学名,必要时可注当地俗名”。因为志书是公开发行的,全
国读者都可以阅读,因此,不但让金山、蒙阴范围内人民能够读懂,国内外读者一样应该可
以轻松读懂,《金山村志》在卷首设置了英文目录,是做好了让外国读者阅读准备的,由于
使用了大量的土语、俗语、口语和方言,造成了蒙阴县外读者的阅读不便,外国读者能够读
懂更是难上加难了。处理的方法是:一律使用书面用语或学名,必要时在书面用语或学名后
加“当地俗称. ...”。还可以在第447页的“特殊词汇举例”中出现。《金山村志》有的地
方用土语,后面括注书面用语,如文中出现了“犷棍”,后括注“土匪”。这种是本末倒置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犷棍”是村民对土匪的俗称,属于土语的用法。“犷棍”这个词组
在现代汉语词典查不到,在百度搜索也搜不到,“犷棍”应该是生造的词,是不是应该写为
“光棍”?
  (二) 称谓使用第一人称, 应当用第三人称。如大量使用了“本村”“本居”“本籍”
“本县”“本省”。编者应当以旁观者的视角记述,而不是站在本村的角度。
  (三) 村子的名称使用不够严谨, “八里台子村”“金山村”“金山居”“金山社区”
“村民”“居民”混杂使用,让读者不知所以,莫衷一是。编者没有很好的遵守“凡例”的
规定, “凡例”第九条规定:“2004年6月5日前称八里台子村,后称金山村,2006年11月6
日后称金山社区”。在记述时,是哪个时间段的内容就应当用哪个名称。
  (四)语言夹叙夹议,有一些发议论、下结论的文字,有一些工作总结式的浮词,散文性
的语言多处出现。志书语言,应当做到严谨、朴实,寓褒贬于史实论述之中,用事实说话,
以资料取胜,以事实和资料体现作者的观点,不用轻易下结论。
    (五)时间下限下延有点随意,使用了未完成时态。有的月、日用“*”代替,编者可能
考虑在出版时再补充上具体时间,实际上是突破了2011年12月的下限。划定断限是志书编纂
的重要原则之一,既然制定了时间的上下限,还是严格按照时间的断限记述为好。《地方志
书质量规定》第16条规定:“时间界限明确,不随意突破志书的上限和下限,严格控制上溯
或下延”。在大事记和图片中需要下延的,可以在凡例中做说明,正文中就不要随意下延了,
有的事物确需交待来龙去脉,而其起始时间又在志书上限之前,可以作为背景资料交待一下。
又如,有的工程项目竣工的时间与志书下限相距甚近,为了反映该项目的完整性,采用括注
的形式也是可行的。《金山村志》“凡例”第三条:“...重大事件的记述延至2012年6月”,
怎样界定是重大事件,哪些需要下延,由编者自己掌握而显得随意,导致“下限至2011年12
月” 成了空话。在记述未发生事件时,《金山村志》使用了未完成时态,如第225页“二期
工程拟投资1000万元....”。《临沂市第二轮志书编纂行文规范》第一条规定:“使用完成
时态,不使用未完成时态”,也就是说志书只记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对将来之事做预测。
五、要树立志书流传久远的思想
    编纂村志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功德之举。一部高质量的志书,不但可以资治当世,
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愈发珍贵,有的志书出版几十年了,人们仍然争相收藏,一书难求。
想让志书达到“洛阳纸贵”的地步,需要修志人员付出艰苦的努力,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树立
起无论是当世人还是后世人仍然觉得志书有价值的理念。目前在蒙阴县还是别的县区,普遍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志书出版发行后,几年的时间就销声匿迹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我觉得志书除了符合篇目合理、行文规范、特色突出等基本志体要求外,可以做到
以下几点:
  (一)要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真实性是志书的生命所在。对《金山村志》而言,史
志办公室主要是指导帮助修志,由于不了解村情,真实性方面要由编者自己把握。编者要坚
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原则,广泛征求村民特别是听取当事人、亲历者的意见,对存在歧
义的要仔细审核,严密考证,对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事件尽量还原历史真实,不采用把握
不准的资料,避免出现出版后村民对事实提出疑问的情况发生,不能因为细小疏忽而影响整
个志书的质量。
    (二) 在时间使用上要立足长远,为后人阅读提供方便。时间的表述应当准确,一定要
说明具体时间,不能用“旧时”“目前”“现在”“现有”“本年”“今”或“改革开放以
来”“…年以来”。另外,在第589页、第一节第一个目“在任‘两委'成员”的“在任”使
用不合适,因为领导干部不是终身制,早晚是要离任的。可以采取的方法是:无论是在任还
是离任的,放在“历任领导成员”中按时间顺序排列。这样处理,在若干年后阅读仍然可以
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 在597页“金山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情况”表中,“工作单位”这一
项没有存史价值。现代社会人员工作单位变动频繁,特别是在企业“跳槽”是正常现象,可
能在《金山村志》出版前收录人员的单位就已经发生了变动,有几个大学生的工作单位填入
了“在校”“在读”,若干年后还是“在校”“在读”吗?
  (三)使用地理标志物要准确。文中在说明地理位置时,多使用了“…家附近”。村民住
址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房屋拆迁,也许搬家。用一个随时可能变化的地址作为地理标志物
不太合适。
    (四) 要深入挖掘、加重笔墨记述普通群众的光辉事迹,避免出现修志只是为“当官的”
树碑立传的错觉。社会主义志书编纂的主旨之一,是通过生动翔实的资料,展示人民群众披
荆斩棘建设自己家园的精神风貌,从而体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记述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群众会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会自
然而然地去读志书、 收藏志书, 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其教育效果深远。志书的
“人物”部分在整部志书中占的分量极重,可以说关系到志书的成败。因为与个人名誉密切
相关,优秀人物因载入志书而名传千古,反面人物因载入志书而遗臭万年,因而特别敏感,
在掌握入志人物的标准上不好把握。目前有的志书为减少麻烦,简单的以行政级别界定入志
范围,如正县、正团等,导致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表大部为官员,我觉得这是不可取得。
不能只放在满足一定行政级别的人物上,应当扩展到普通群众中的杰出者,如在今年初搜集
蒙阴县道德模范材料时就挖掘了很多感人事迹和杰出人物,他们大多是普通群众,但在他们
身上体现出了吃苦耐劳、尊老爱幼、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是可以载入志书的。
另外,修志人员在筛选入志人物上一定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杜绝人情关
系,普通群众中的杰出者同样可以入志,碌碌无为、口碑不佳的官员不该入志的也要坚决抵
制。在金山村这样人口不是很多的村落,去世、在职的有一定行政级别的人物相对较少,更
可以深入挖掘普通群众的闪光事迹。在《蒙阴县志》中,就记载了普通群众中杰出人物代表
如厨师、做酱菜的师傅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要提高编校质量
  《金山村志》的编校差错率比较高,可谓“硬伤”,有些是因为输入错误而漏字、重复,
有些是音同字不同或形近的别字。按照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差错率
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金山村志》离这一要求还有些距离,需要编
者认真校核,减少差错率。
    以上是我阅读《金山村志》稿的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请指正。

                (作者单位: 蒙阴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