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志》编纂思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36&run=13

刘少波

《莱城区志》编纂工作已全面完成,并于2012年6月出版发行。在《莱城区志》编纂过程
中,我们十分注重篇目设计,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在制定编纂方案时,既要照顾分类科学,
又要合乎实际;既要规范严谨,又要便于操作;既要尊重行业规律,又要体现地方特色。无
论是篇目设计,还是具体编纂都遇到了许多问题。笔者就《莱城区志》编纂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莱城区志》篇目设置的依据和做法
《莱城区志》 基本涵盖全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编纂方案,
经反复讨论,数易其稿,于2003年4月由中共莱城区委办公室、莱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方案主要体现以下特点:一是把握时代特点,全面体现莱城区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现莱城区
的巨大变化。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充分体现莱城区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三是坚持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统一。
篇目的设立、 门类的划分,总体是以事业分类。区志编纂之初,我们从现代社会分工和
科学分类的实际出发,力求表现出门类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志除概述、大
事记、附录和索引外,专志依次为:行政区域、人口、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农业、工业、
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贸易、财税金融、法治、军事、经济管理、科学技术、教育、文
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人物,共19编。2005年,根据市史志办公室的要求,市志及两区
志书下限调整到2005年。《莱城区志》除下限调整外,又增设了开放开发、乡镇概况编,体
现了“改革”及“适用”。增设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编,体现“政务”。增设了特色
农畜产业编,体现“特色”(“三辣一麻”“三黑一花”)。同时,为体现时代特点,突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经济部类前移。根据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将政治部类的党派群团、政
权政协分设为中共地方组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政协地方委员会和社
会团体。人物不再单独列编。专志设建置地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交
通邮电、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特色农畜产业、开放开发、财税金融、经济综合管理、
中共地方组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政协地方委员会、社会团体、人事
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公安司法、军事、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旅游、医疗卫生、社
会生活、乡镇(街道)概况,由19编增至26编。在编、章、节设置中,采取细分门类、粗聚
事类的方法,变部门为行业、变行政为事业。比如:工业编就是以工业行业设章命题,与工
业体制、工业结构、工业管理并列。工业行业中的九个大类平行为节,大类下的中类设为目。
将轻纺类的酿酒、纺织、饮料、服装、造纸、印刷、家具、工艺美术品、塑料制品等门类设
为目。
二、《莱城区志》资料收集的难点及方式方法
虽然莱城区建区时间不是太长, 但其间经济部类机构变化较大,有的机构撤销,有的机
构职能发生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搜集一个行业的完整性资料将比较困难;产业的调整,
使资料的统计口径几经变化,没有一个完整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一个行业中生产企业此消彼涨,想要搜集一个完整、系统的行业资料是比较困难的。商业划
归行业管理,根本无资料可查。无部门管理的个体户、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
业、股份制企业,不但资料收集难,而且编写志书工作更难落实。
《莱城区志》编纂过程中,为做到收集的资料全面、系统,编写人员不仅收集文字资料,
而且收集实物资料、口碑资料。针对金融、保险等未在区内设立管理机构的部门(单位),
均由编辑亲自收集资料、编写志稿。随着编纂工作的进展,我们不断修改完善篇目、收集补
充资料。为确保《莱城区志》的编修工作按计划完成,我们实行了主编负责制和编辑工作责
任制,将编修任务分解落实到人,一包到底,保证质量。在编修过程中,各编辑靠上工作,
重点采用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督促会等形式,深入挖掘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内容。多次召
开调度会议,让先进单位的撰稿人介绍经验,促进了面上工作顺利开展。在总纂阶段,对需
要补充的资料,我们加大了收集力度,包括文字资料的补充和照片的调换、补充。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 我们注重资料来源,重点从档案、报刊杂志、地方志书和亲身经历
的人等方面进行收集。文字档案我们重点查找档案馆档案、主管部门档案和企业档案,数字
档案我们重点查找历年《莱城区统计年鉴》和单位年度统计报表;报刊杂志我们查阅《莱芜
日报》,重点查找历史活动的实时记录,补充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背景、发端时间、发展变化
原因、发展过程等内容;地方志书主要查找部门行业志、乡镇志,特别是通过查找《莱芜市
卫生志》内容,真正做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亲身经历的人对发生的事件比较清
楚,我们主要专访了主管部门及企业的亲身经历人,弥补了经济行政管理部门资料不足的缺
陷。
三、《莱城区志》编纂工作中的经验及不足
《莱城区志》均设编下序,是对文中内容的补充,弥补各章、节微观资料之不足。比如:
工业概述宏观、综合地记述了工业发展概况,并将分散编排的各章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数据
和事实阶段性地反映了工业发展大势,起到了相互呼应和弥补的作用。特别是《1993~2005
年莱城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表》《1993~1997年莱城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
《1998~2005年莱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表》,更加真实、直观地反映了莱城区的工业
企业发展情况。
传统志书记载人物, 恪守“生不立传”。人物简介变相认为是人物传,健在人物为避生
人立传之嫌多以人物表记载。笔者认为,人物简介是当代修志中由人物传和人物表演化、变
通过程中形成的新体裁,既可避为生人立传之嫌,在人物志中记载生人事迹;又较人物表的
记载宽泛,能够容纳更多的内容。方便记载各界别、各方面有重大影响、有突出事迹的在世
人物。略记人物履历及主要事迹,以彰现当代人物的时代风采。为此,《莱城区志》人物部
类设置了人物简介,记载的人物较多,均为在世的各方面的人物。已故人物列入人物传,未
列入人物简介。
工业编记述工业各行业(门类) 的发展大势,这是“面”的反映,记述各行业的企业、
产品等典型单位则是“点”的反映,点面结合,收到了直观、立体的效果。反映的方式主要
是在各行业中点面结合地提及该行业最早的、最大的的企业产品及产量,在各行业中我们专
门详细介绍了主要企业与品牌,其产品产量、产值效益等,与该行业相得益彰。虽然行业中
最大的企业和生产基地、产品与产量在工业编中予以记述,但行业的兴衰起伏、行业结构的
变化与区域性变化,记述还稍显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改变我国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乡镇工业发展以及乡镇集体工业企业逐渐弱化、私有工业企业逐
渐强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但按工业行业分类就弱化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工业
编记述的一个薄弱环节。

(作者单位:莱芜市莱城区党史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