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方志中不可忽略的篇章——民间工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35&run=13

李洪格

提要: 民间工艺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也蕴含了不同时
代的特色。将民间工艺载入史册,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也是地方志自我健全、方志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

关键词:地方志 民间工艺 中华文明 科学发展观

当前,全国第一轮修志工作基本结束,二轮修志也全面展开。全国已出版第一轮省、市、
县三级志书5800余部, 第二轮三级志书350余部,编纂部门志、专业志、行业志、山水名胜
古迹志16000余部, 乡镇村志2000余部。这些志书,体例规范,语言精简,构成了一贯穿古
今、资料翔实的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为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成为中华
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领导机构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等发挥了
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史志工作者,笔者翻阅了一些志书,发现无论是一轮志书还是二轮志书,
对于民间工艺,却鲜有记述者,有的仅仅是在文化等篇章中一笔带过,有的是列到文学艺术
类中,有的因为现已发展成为一产业(如潍坊风筝等),记述较为详细(《潍坊市志》在文
化下设风筝篇),笔者颇以为憾。那么,民间工艺在新编地方志中是否应该记载,或独立成
篇,占有一席之地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理由有三:
首先, 将民间工艺载入史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俗地讲,民间工艺
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因此,民间工艺也具有特殊的
属性。民间工艺源于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积累和发展,因而
它也是历史的、民族的、大众的。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仅
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
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
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
潮。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包括民间工艺等在内的精神财
富。因此,将民间工艺载入地方志,尊重了历史,尊重了科学,尊重了人民的积极性、创造
性,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其次,是地方志自我健全的需要。地方志书是以记载一地之事为内容的一种著作,唐代
史学评论家称其为“郡书”, 并在史学著作分类上把它列入“杂述”类,《隋书·经籍志》
的作者称之为“郡国之书”;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体例亦日趋完备,内容不断丰富。“举
凡一地的建置、舆图、疆域、山川、名胜、物产、赋役、风俗、职官、人物、金石、艺文、
学校、灾异等情况,均有记载。所以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它为‘博物之书’”。由此我们
可以看出,地方志书横陈百科,包罗万象,可谓无所不记,民间工艺,本身就属于其记载的
范畴。作为民间工艺,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每一种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
根植在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乡土风情中,他们世代相沿,在延续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
创造了富有民族和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地方志记载民间工艺,正是给地方志赋予了地
方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但由于过去的阶级偏见等原因,使民间工艺的成就常常被贬
低或忽视;又由于劳动人民在经济、政治及文化上遭受重压,以致他们在艺术上的智慧才能,
也不免受到压抑而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地方志多为官书,即所谓之正史,由居于
统治地位的人来编纂,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许多内容是不入志的。记得中央电视台
有一个“民间工艺”的系列节目,其中一集记的是泽雅造纸的事情。泽雅造纸被称为造纸艺
术上的“活化石”,流传至今,已成为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一大支柱产业。但当该节目
编导要探究该工艺起源时,翻遍了当地的地方志,却无一记载,只从一作坊院墙上发现了一
块清乾隆年间的碑石,推算那时已有了泽雅造纸。究其原因,大家推测可能是因为当时认为
该工艺低下,为当时封建统治者所不齿,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缘故。笔者又查阅了一些资料,
有关泽雅造纸的发端,多是根据一些家谱上的记载来推测的。事实上,民间工艺极为丰富,
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其作者多是人民群众和民
间匠师,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或作为副业生产,又主要为自己使
用、欣赏,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因此,民间工艺又与文化、民
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记载民间工艺从志书体例、内容上来讲,也是
一个有益的补充,与其它内容相得益彰。以山东滩坊为例,“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
千绣花女,十万台织布机”,描述了昔日潍坊手工业的繁荣,也创造了潍坊民间工艺曾经的
辉煌,潍坊风筝、木版年画、嵌银、仿古铜、核雕、拓片、刺绣等,让人真正体会到民间工
艺的博大精深,民间工艺有着丰富的内容可以记载。因此,作为一部志书不可忽略的内容,
民间工艺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 是方志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需要。陈奎元同志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
作会议上讲到,坚持修志为用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地方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
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志书的社会效益,是地方志服务当代,惠及后世
的重要任务,也是方志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地方志工作发挥
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矿藏开发、旅游文化开发等。那些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民间工艺不仅仅
是一种艺术,更是千年文明的积淀。上面提到的泽雅造纸,已成为中国目前保留的最原始、
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并被誉为中国造纸术之“活化石”。泽雅水碓坑村和黄坑村作为最完
整保留纸山文化的古村落,被列入了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当地政府全力打造下,
以纸山文化为中心开发的浙江泽雅风景区吸引着无数的游人留连其间,更让无数的文人墨客
感慨万千。现如今,民间工艺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无论走到哪里,在一些旅游景点都会有一些当地的工艺品,展示着当地的风貌特色。中国传
统的民间工艺种类很多,有汴绣、瓷器、泥玩、年画、皮影、雕刻、唐三彩、麦烫画、剪纸
等等,数不尽数。有的流传至今,有的早已消声匿迹,有的正濒临失传。笔者就曾见到一种
“面艺”,用生面粉制成各种动物、花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却几无传人。如果这些工
艺在地方志中能有记载,那无论何时,人们都可以凭着记载去回忆、寻找,而且在条件成熟、
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开发出来。开发传统的民间工艺,是发掘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
方式。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繁荣,许多的民间工艺被开发出来,有的
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让传统的民间工艺散发出耀眼的光辉。试想一下,假如我们能让《核舟
记》中的核舟再现于世人面前,我想看到的不仅仅是对古人聪明智慧的慨叹了。
民间工艺之所以能够得以发展, 依赖于人们对它所寄予的深切期望与无尽关注。这中间
不仅有古老的、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时尚的,如现在流行的“中国结”,应算是一种纯正
的工艺品了。作为一种手工艺,它的兴衰符合一定的经济规律、时代背景,从史志工作者的
角度去考虑,就应该去调查、搜集、挖掘、整理、珍藏、保护、发展,不应让其自生自灭;
不仅要载入志书,有的还可以实物馆藏,留给后人研究。民间工艺,是“纯正的国粹”,是
灿烂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到而今,许多的东西我们只能遗憾地去回忆、想象它昔日的
辉煌了。作为史志工作者,作为地方志书,有义务、有责任将其记载下来,我们决不能让我
们的子孙,连点回忆想象的东西都没有了。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才不至于丢失传统形态中那
活着的精神;我们需要开拓创新,把民间工艺所代表的精髓发扬光大,实现民族文明的复兴、
繁荣。

(作者单位:威海市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