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修志人员素质 提升志书编纂质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32&run=13

曹成义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 是志书的根本要求,要增强志书的质量意识,就要把提
高志书质量放在首位,并始终贯穿于修志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做到观点正确, ? 体例
科学、资料翔实, ? 记述准确、特色鲜明,?文风端正,?印装精良;要在确保志书高质量、高
标准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创新,突出地方特色,才能创名志,出佳志,出精品。因此,要把一
部志书编纂成可信、可用、可读的精品佳志,除做到“一纳入”(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五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
伍到位、条件到位)之外,志书质量的优劣就取决于修志人员的素质,只有提高修志人员的
编纂技巧,才能名副其实地做到提升志书质量。
一、政治观点是提升志书质量的灵魂
地方志是科学的地情资料著述, 主要通过地情资料反映地区发展的客观情况,并不需要
空洞的政治议论或不恰当的政治宣传,但这绝不是说,它是脱离政治或不关政治的,恰恰相
反,它与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有很强的政治性。另外,地方志是官书,它代表政
府的意志,无处不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保密政策、涉外政
策,直至信访、民政、财政、税收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政治,而且均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政治立场和观点正确与否是志书质量的核心和灵魂,是志书第一位的质量标准。我们要用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统领修志工作的全过程,要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切实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找准正确的记述主题,体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
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载入史册。政治观点不正确的志书,坚决要“一票
否决”。
1996年, 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修志队伍问题时就说:
“撰志者都是为时代树碑立传,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渊博的学识,没有矢志不渝的精神,是
修不出名志来的。”(《中国地方志》1996年3~4期)在这里,李铁映把“正确的世界观”
放在修志者素质的首要地位。具体地讲,修志工作者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用马克思主
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指导修志,来统帅修志工作的全过程。因此,修志人员必须认真贯
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其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发
展观指导修志工作的全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跟上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用新的
观点看待新的现实,才能正确记述事物,体现时代特点,进一步弘扬先进文化,准确客观地
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志书涉及的面广、量大,在
涉及一些复杂、敏感性的问题或重大事件时,要格外审慎,杜绝政治性错误的发生。我们要
树立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思想和政治责任感,认真把好政策关和正确的政治方
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明辨是非,坚持原
则,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确保志书的政治质量。
修志工作实践中, 在多数志书指导思想正确,政治观点鲜明,在指导思想和政治观点上
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只是在表达或记述中个别地方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1) 指导思想
表达欠缺。个别志书在指导思想中没有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尽管科学发展观的
提出、发展有一个过程,但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已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十
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正式确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
我们的二轮修志工作,不仅要把科学发展观列入指导思想中,而且必须落实在志书编纂的实
践中。(2) 敏感性的问题或重大事件中,部分志书所用资料有违保密规章,尤其是在军事、
公安、计生等章节中出现较多,如人防工程的面积、位置,计划生育工作的措施等;个别志
书所记内容虽然不涉密不违规,但可能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志书收集消极的歌谣、
民歌、谚语等。这类问题看似细枝末节,实则非同小可,处理起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而不
可简单地秉笔直书。
二、业务素质是提升志书质量的基础
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
资料性文献,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因此,编纂地方志,不仅是一项
宏伟的文化建设工程,而且具有工作量大,地方性、广泛性、资料性、真实性、连续性、独
特性强等特点;不仅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而且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很强的工
作,从事修志工作的人员除了政治可靠,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好以
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志书业务质量的优劣就
取决于修志人员的业务素质,具体地讲就是取决于修志人员对修志业务的精通,对国情、省
情、地情的熟悉程度,对各行各业有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对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
律及脉络的认识与把握。
提升志书的质量, 就要培养一支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高,思想作风、工作作
风、学风、文风好的修志队伍,只有修志人员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
的方法去认识和记述过去的历史和现状,写出新起点、新水平,所编修的志书才有可能经得
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因此,增强志书的科学性,提高学术品位,使之成精品、佳志,首先
就要加强政治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情(含省情、市情、地情)、地方志业务知识、出
版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相关学科知识学习,掌握更多的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并积极运用其理论、方法和学术成果,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科
学素养,尤其是提高自身史德、史识、史才方面的史学修养,不断增强驾驭史料、考证史料
和编纂史料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好政治关、资料关、史实关。其次是认真学习各级
有关第二轮志书质量的规定。如中指组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关于
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山东省第二轮市、县(市 、区)志出版
印刷规范》等。各级各类文件规定对志书编纂出版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范围
宽泛,内容详细,要求具体。涵盖了组织领导、指导思想、志书断限、基本原则、资料收集、
编写方式、编写规范、体例篇目、结构层次、评议审定、送审要求、内文排版、封面装帧、
印刷出版等方面。这些规定是保证志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并在编写过
程中正确运用。再次认真学习《中国地方志》、《山东史志》等业务刊物,不断吸收新知识、
新理论、新观点,用新理论、新观点正确记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拓展为现实服务的新领域,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利用最新的修志业务成果来指导自己的
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修志业务本领。
三、志书的编纂原则是提升志书质量的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志书不按规范编纂,也就不能称做“方志”。志书的规范化直接关
系到志书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是志书编纂过程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志书的编
写是实事求是、存真求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全面、系统、准确的记
述地情,按事物本来面目去记,记实物、实事、实地、实人,不许虚夸,更不能造假,必须
坚持体例上横排门类,纵向记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写法上叙而不论,寓论于叙;
地域范围上遵守疆界,不越境而书;篇目上事以类从,类为一志;人物记述上以事系人,生
不立传等原则,在整个修志过程中,必须遵循修志原则不动摇,执行质量标准不走样,真正
把修志原则落实到修志实践中,落实到每本志书上,这样才能做到统一志书的体例、写法,
保证志书的方志特点 ,提高志书的质量。
1998年颁布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 提出地方志的体裁包括志书体例采用述、
记、 志、传、图、表、录等7种形式,专志为主,是志书的主体。对正文未能充分记述的一
些重要事类可作专题记述,适当增加专题记述等体裁的运用。实践中容易混淆的是工作总结、
论文、新闻通讯、文学作品等。工作总结是对某一项工作在较短的时间里如半年、一年内进
展情况总结,先写取得的成绩,再写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地方志时间跨度较大,不要说通
志,就是断代志也20年。志书是以时为序来记述的,要写好“两点一线”。尤其要记好转折
变化。“两点”,是指竖写的起点和终点。起点,一般是上限的时间,时限内产生的事物则
以其发端作为起点;终点,一般是下限的时间。下限记述的情况可称作“现状”。“一线”
是指所记事物发展变化即其运动的主线。即是从起点或发端开始,按照事物自身发展趋势,
按时序,记其产生、发展、变化和兴衰起伏的全过程,也就是记述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工作
总结是第一人称,地方志是第三人称。论文是提出观点,利用论据,分析论证观点。地方志
是述而不论,只叙述,不议论。地方志也有指导思想,有观点,有分析。但它是用正确的思
想去分析认识问题,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去取材,但在编写中只叙述,不论证,也不评论,
不阐发观点,寓褒贬于记叙之中。新闻通讯是报纸电视的一种写作体裁。它和地方志的共同
点是都写真人真事,但写的方法不同。新闻是倒叙,先写导语,再写主体,通讯可以议论,
可以抒情。地方志是直叙,不能倒叙、插叙,不能抒情议论。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散文,
是形象思维,可以虚构夸张抒情描写拱托。地方志是真人真事,它的典型生动主要靠取材,
不能虚构夸张,不需要抒情拱托,对地形、物体有所描写,也是三言两语,勾出真实形象即
可。不能用文学作品的各种手段编写地方志。志体与史体在编纂形式上不同,史体是以时系
事,志体是以类系事。史书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著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
史的连续性,而志体却分门别类地记述一方之历史与现状,“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它的
特点是打破总的时间概念,注意按事物分类横排。因此,只有遵循志书的编纂规范,编修的
书才能称之为志书,否则编修的志书就不是志书了。
四、志书的行文规范是提升志书质量的关键
修志编纂过程中, 会经常遇到一些行文须加以规范化处理的问题,包括文体文风、称谓
名称、时间表述、数字书写、计量单位、引文注释、图表照片、志书署名等。这些问题看似
小事,实则严重影响志书质量,会使志书的使用性大打折扣,应引起编修人员的注意。志书
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语言有自己的特色,即质朴、凝炼、准确、丰富,文字力求准确、
简明、优美、流畅。一部志书有多种体例,文字是主体,是核心。质朴无华,不修饰,不矫
作,是志书语言的基本要求。语言准确,是志书文字的基本要求之一。记述要准确,准确地
记是非功过,准确地定褒贬抑扬。语言要丰富,同样是志书语言标准之一。志书的可读性,
除史料价值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文学的双翼,也同样是志书的双翼,没有双
翼,飞不起来。好的志书,应该语言丰富,有文采。语言枯燥、干瘪、平淡无味的志书,内
容再好,再有价值,也不能称之为良志佳作。
2008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规定,志书全书差错率不
超过万分之一。一个标点、一个字词、一个数据,看似小毛病,其实都是大问题,必须“小
题大做”,高度重视起来,在这个问题上出差错,不是太遗憾了!因此,提高志书质量,树
立精品意识,争创名志、佳志,如果不注意从细微处消灭志书中出现的差错,那么争创佳志、
名志就只能是一个口号。修志人员应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政
治业务素质、提高工作质量,认真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并运
用到修志工作的实践中,才能确保志书的编纂质量。

(作者单位: 泰安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