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要加强社会变革内容的记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3&run=13


     (提纲)周均美

     本文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为何地方志必须加强社会内容的记述
                                        加强社会内容记述的方法探讨

引子—反思:亲闻亲历
1.一个主管地方志工作的副省级城市副市长的话:地方志,包括志书及年鉴里的东西我早都
看过了,我了解的比这还多还详细。志书不能反映时代变革发展的脉络,花费巨大的人力和
物资值得吗?
2.一个研究历史的退休研究员说:如今的地方志就是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
    我们辛劳的付出为什么会得到外界如此的评价? 这需要我们认真而非敷衍、更非排他性
地进行反思。
3.地方志书的定位

    温家宝总理2006年签发的国务院令《地方志工作条例》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
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文件、条例
地方志业内人人都会说会背,而外界只看实际,看志书,不看条文。
    仅依靠地方志业内同行, 我们自己从理论上来阐述地方志的意义和重要性,或者单纯就
志书的一个个文本、一个个篇章来研究志书的编纂,分析、探讨每个细节如何编修更好,固
然这都非常需要而且非常重要,但总体而言,我感觉力度不够。原因是:
一、 编纂志书的立意极其重要
    我很赞同浙江省方志办陈野在 《关于提升志书内在品质的思考》  一文中提出的说法:
“一部有品质的志书,应该能在纷繁的历史现象和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通过分析、研判、
取舍、编纂等工作,反映出体现当地本质特征的地情,使读者能在阅读中清晰地看到这个地
情、强烈地感受到这个本质特征。”她强调志书“立意”对于编纂志书的重要性,“志书之
意,既立于志书的内涵意蕴,更立于编纂者尤其是主编的志向、意图,诸如此志为何而修、
为谁而修、修什么、怎么修,等等”。她指出,编纂志书的最关键处,还在于“志存高远”,
以崇高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的人文情怀,贴近社会基层和普通民众;以站在时代大局制胜之处
统揽历史与未来的气势,洞察发展变化之来龙去脉,由此统摄志书大局。
    志书编纂的立意自然就是前面引用的、 大家耳熟能详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已明确规定了的
条文。问题在于,何为历史、何为现状?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曾写道:“历史不过是追
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人的活动”演变到文明时代,就包括政治、经济、文
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人”的构成也就有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分,以过去的旧观点来说,
就是上下之分,无论怎么分,二者都是历史、社会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过历史记载的五千年文明古国, 重视史乘文献举世闻名。历
史上作为正史的记载,多由史官笔录,所记基本是帝王将相的业绩言行,宫廷内外发生的种
种大事要事。各地的地形物产、气象灾变,民间百姓的风尚习俗,诸如乡贤忠烈节妇孝子等,
也须采集上报,为的是上层统治者统治的需要。由此形成的史书,内容不可谓不丰不广,但
是,以今人之新观点来看,它们缺了历史中“人”很重要的一大半,即民间中下层,社会中
“人”的生存活动的记载。
    这使我想到我国已故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于1928年3月20日在岭南大学学术研究会上的
一次演讲,先生的演讲话语不多,语重心长。他演讲的题目是《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开
题即表白,之所以讲这个题目,是因为他“研究历史感到痛苦”,因为“要找到一般民众生
活文化的材料,很不容易。《史记》尚是比较能留心民众的,它肯记货殖与游侠;其他的史
书便连这一点也没有了。就是记载地方情形的志书—省志、县志等—所标举的门类,如选举、
仕官、烈女、第宅、坟墓之类,又何尝不是为贵族做记载,为贵族的家谱做汇合的记载呢!”
先生将为贵族做记载的文化统称为“圣贤文化”,他分析了“圣贤文化”的核心、组成、流
传及功能作用后,感慨道:民众的数目比圣贤多出了多少,民众的工作比圣贤复杂了多少,
民众的行动比圣贤真诚了多少,然而他们在历史上是没有地位的。“他们虽是努力创造了些
活文化,但久已压没在深潭暗室之中,有什么人肯理会它呢?理了它不是要倒却自己的士大
夫的架子吗!”顾颉刚当时还只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知识分子,就呼吁“要打破以贵族为中心
的历史,打破以圣贤文化为固定的生活方式的历史,要揭发全民族的历史”。他不主张“打
倒圣贤文化,改用民众文化”,而是要平等地把它们都作为研究的对象,既不单方面地崇拜
“圣贤文化”,也不对民众文化取“目笑而存之”的态度。中国丰富的传统史籍百分之七八
十是记载和研究圣贤文化的,关于民众生活、民众文化的材料真是缺乏极了,想研究也没有
资料。 这不仅是几十年前史学家的苦恼, 甚至也是今天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苦恼。民间流传
“大政府小社会”的俗语,反映到不少地方志书里基本亦然。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转变
思想观念,端正我们对历史与现状的认识,全面理解“人的活动”。这就是立意的高远。
    地方志记述了党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几乎所有的现状及工作,
为何还要特为提出加强社会内容的记述呢?我个人的看法是,纵览现在的志书,记载上述各
方面的内容,多从管理者的角度撰稿、编辑,搜集资料和书写行文大多“工作报告”化,缺
乏社会层面建设、发展、变化的实在而鲜活的具体资料。
    何谓社会建设? 社会学学者们根据“社会”一词本身的广义、中义、狭义之分,从不同
的层面来解读。广义的社会建设,是指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出发,统筹兼顾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义的社会建设是指经济建设以外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狭义
的社会建设,是指通过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利益关系、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
会服务、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问题的不断解决,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地方志包
容性极强,涉及面极广,可谓以上三个含义都涉及到了。多数志书的编者在设计“社会”部
类内容时, 往往把政治、 经济、文化以外的资料,如民族、宗教、语言、习俗等都收纳至
“社会”,也有道理,但编者对社会建设发展的宗旨不十分明确,使志书的社会部分好似一
个“收容队”或“大杂烩”。如若我们从“社会”的狭义范围来考虑志书这部分内容的编纂,
重心就落在搜集、记载有关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利益关系、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保障、
社会服务、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二轮志书尤其需要把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化、社
会利益、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密切关系人民群众的事务记清楚。比如当今,解决食品安全、
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群众呼声很高,志书不可能对这些问题熟视无睹。这些问题分属于
各个部门,志书记载这些问题时同样将其分属于各个部类。而各部类的记述又偏重于政府所
属部门的工作,资料多源自工作部门的文档、报告,关于社会层面的情况,群众的情况,过
去、现在的变化发展过程,反映在志书中资料仍然十分单薄、匮乏。这意味着志书加强社会
内容的记述,首先在观念上要有所更新。
    这方面也有很好的例子, 如《北京市志·人民生活志》就编纂得很好。现在广东、广州
市也有集中记述人民生活的志书,这些地方已经开始并重视“民众文化”,令人高兴,值得
我们大家学习。是否不集中记述人民生活,就不能反映社会层面群众的历史和现状?也不尽
然。关键还在“立意”,脑子里是否有这根弦。即使分布于各个部类的资料,如何反映民众
生活,体现民众文化,还需要我们继续思考探索,但首先是转变观念。立意如何,决定了志
书如何编修,其次才谈得上办法。
二、二轮志书与首轮志书的同异点
    1.时限、记述内容、机构、人员队伍等方面的变化
2. 二轮续志的新起点:有利因素,法制化及同时易被忽视的问题,社会内容突出
三、志书内容深化的探索:
1. 对历史含义的认识, 对社会构成的认识,由此决定志书编纂的方法,取材的意义(社会
学家吴景超语; 2008年全国地方志工作大会刘延东语;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
省部级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普遍的关注)
2. 社会内容
社会的构成:国家与民众构成的两层社会机构。前者是政治性的整合,确保国家的主权,实
施行政控制与管理;后者是地方层次的社会整合,以民间的非政治的手段维持基本的社会活
动秩序。
    二轮修志有许多不同于首轮修志的突出问题, 如社会制度变革的过程和引发的一系列问
题,是首轮志书没有或较少的。我国的社会结构长期以来形成单位对国家、个人对单位的依
赖,其间包括各种制度与利益分配、就业、福利几乎包括从孩子出生到个人成长、老人终老
等等所有种种问题,到社会转型时期这些问题就比较突出了。因此,地方志记载这一时期的
群众生活的实际变化、观念变化无论对于存史还是资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转型:二轮志书要记述制度变革对人们工作、生活以及观念的影响及其变化,是大部分
首轮志书没遇到的,即使遇到一些,也还仅现端倪。随着客观外在的变化,志书的记述内容、
方式和手段都会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具体如, 经济发展、物价变化和民生财政支出、公共财政的建立;就业形势变化、就业
结构的调整;家庭、婚姻制度、婚恋观的变化,城乡家庭、城镇化建设与个人的关系;职业
的分化、流动、不确定性及劳动关系、劳动争议等问题;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
住房、消费、社会保障问题;环境污染的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问题;社会诚信、社会道德风
险问题等等,都在不断出现。制度改革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诸如户籍、身份、等级的分层
变化;性别问题,工业化、农业社会中的女性问题;代际关系,现状及变迁;社会网络和社
会资本;大众传媒的影响;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宗教与信仰,健康和医疗,老龄化社
会与养老;越轨行为与犯罪,社会治安、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新问题层出不穷,政府的应
对、调控举措也日新月异。仅仅记载转型时期出台的许多政策方案是远远不够的,它们落实
到人民生活中发生的哪些效应,取得的成效和出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个过程,
这些过程也是应当记载的,这就是历史。党中央最近多次提出,要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
建设,需要重点解决好社会问题。
    地方志工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永远重要。 我们现在所见的大多志书,不缺乏政府和
社会管理层面的资料,尽管它们带有若干“政府工作报告”的印记;缺乏的是社会被管理层
面的具体资料。故此,我们方志工作者要对中央的精神深刻领会,除了钻研方志知识,还要
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多学点社会学知识,尽己之力记述好特殊时期社会的变化发展过程。
    社会的巨变单凭各级政府所属部门的工作总结、 上报材料很难把握到鲜活真切的资料。
社会各界人民的实际状况,尤其是转型时期关系人们注、食、行,关系人们医疗、教育、求
职以及养老养小等实际问题,变化之大更难以把握。因此,二轮志书的编纂过程中,适当选
择与本地情况有密切关系、特点显著的问题进行调研,可以加深志书的记载深度,加强志书
存史、资治和教化的作用。我们既然明确了今天所记载的就是明天的历史,那么关注以往和
现实,特别是关注社会百姓的喜怒忧思,成为地方志工作者的无形的使命和职责。只有关切
现实,才可能发现和抓住未来历史变化及进程中的重点。例如,了解每年两会反映的人们普
遍关注的问题 , 了解党政、社会团体开展的调研项目,他们都有大量一手资料可以为我们
所用。如何选择志书需要重点记载的社会内容成为我们当今编纂地方志书面临的新问题、新
难点。
    有人认为地方志是“官书” ,举手投笔就不能违背上级意图。我认为,“官”首先是为
“民”的;“官书”是在“官”统领、主管之下最权威的著述,只记业绩不记问题,不记落
后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旧管理体制的滞后,无法为现实和未来的执政者提供解
决社会矛盾的过程,谈不上是完善的“官书”。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百姓热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地方志必须记述的现状时, 我们才会有心设
法去解决资料来源的具体问题;反之,根本谈不上如何去寻找资料来源的途径,也不可能找
到可行的办法。
3.记述社会内容的方法之一----采取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
    (1)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社会学研究有专门的调查方法,如实验法、历史法(即文献
法)、统计法、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广泛运用,有普查法、抽样法、典型调查法、个案
调查法等(略)
    (2)一般统计部门的调查机构及其范围
    以县、市统计局为例:
    传统的统计工作有定期报表和全面调查的方法。
    定期报表:旬、月、季、年报
    项目:产值、产量、品种、质量、消耗、效率、效益、投资、社会销售额、人口、面积、
劳动力、工资额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指标。
    方法: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80年代起多用于城乡经济状况调查。
    除了统计数据结果、 报表外,还有农村经济调查队,城市有城调队,负责调查企业、三
产、劳动就业、失业、无业情况;有普查中心和现代服务业调查中心等。
    21世纪起, 多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科学推算相结合,增加调查项目和数据,如民情
民意调查,关注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后,市民的反响、评价、效果及党政领导机关关注的热
点、难点问题,按家庭进行城乡居民调查。
    地方志工作尝试与当地统计局的合作,据我所见,比较成功的有二例:
    例1:《厦门年鉴》自2006年起设《社会调查》专栏,即采用部分厦门市城调队与市统计
局公交处开展的“厦门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专题调查的资料,资料是统计局调查员
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由调查员入户调查,调查样本量为本市200个城镇居民,调查对象
为16岁以上的市民,按文化程度分组,初中等文化的占70%以上;另还按职业分组,公务员、
事业单位、学生占少数,多数为企业职工、其他人员及下岗人员,分布范围广,具有一定代
表性。
    调查共列出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40多个, 包括公民道德建设、廉政建设发腐败、国有企
业改革、物价、打假、医疗收费及药品价格、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
    市民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排序如下;
      排序             热点问题            所占比重(%)
    1          食品安全              85
    2          社会治安              84.5
    3          社会保障              80
    4          物价                 76.5
    5          失业与就业            72.5
    6          医疗收费及药品价格      71.5
    7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71.5
    8          廉政及反腐败            71
    9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70
    10         就医是否方便            70
     调查并将市民对上述热点问题的看法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不知道”
几种,并列出百分比;最后是市民对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建议。每年排在前三位的顺序
有所变动,但近几年来市民关注的大体问题差不多。他们采用的调查资料取自于统计局。可
以想见,这些调查机构和内容可以为年鉴,也可以为志书编纂所用。
例2,比较成功的是河北省的《井陉县志》(详见拙文,略)
    地方志机构人员有限, 办公条件、经费主要用于书面资料搜集、撰写资料长编、审核筛
选、编辑加工、定稿、评议、修改、出版等居多,开展社会调查的主要工作很难都由地方志
人员承担,除了时间、经历、经费等客观原因局限外,主要是我们缺乏社会调查的专业知识。
因此,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如能与统计局联手不失为是个好尝试。我们不仅需要他们提供统
计报表,请他们帮我们审核志稿中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他们还有大量国计民生方面调查得
来的鲜活第一手材料,我们有重点的选用、加工整理,完全可以为编纂志书所用。
    其实, 社会调查的结果在志书编纂中的应用,不仅是统计局的调查资料可用,政府、社
会团体、科研院校都不乏可用的调查结果。
如《北京志》的《房地产志》《人民生活志》,许多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系统而有深度的
资料入志,比如北京城市住宅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城镇房屋普查统计,缺房户的各
种不同类型等,调查至深至细。《人民生活志》中,对市民的衣食住行用、教育支出、医疗
承担费用等都有极为详细的调查统计。这些入志的资料正是建立在各个部门前人搜集的调查
结果基础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运用。我的看法是,调查资料能用在志书正文中的,
尽可能用到志体中去,不必搞太多的“专记”“附记”“附文”等,搞多了画蛇添足,影响
正文效果。
    要把志书记述的内容加深, 使其避免流于工作总结式的一般化、平面化、程式化,并非
不可能, 关键还在我们地方志工作者的认识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试想我们 编纂志书如
果有意与各政府、人大、政协和机关团体、科研院校的社会调查结合工作相结合,不妨采用
一些“拿来主义”或许会事半功倍?
    这使我想到荀子在《劝学篇》 中说过的一段话:“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地方志的
编纂也可以 “假于物” ,只要我们有心,善于利用各部门的社会调查资料,就能把我们的
志书编得更出色。

     附:
     中国县志的改造

      吴景超

     按语:这篇文章虽发表于30年代,但于今日修志亦有借鉴意义。作者提出的“中国县志
的改造”,是个重大的问题,过去存在,现在依然存在,仍需引起足够重视。修志是一项与
时俱进的事业,它就是在研究、探索、改造、提高中前进的。认真阅读此篇文章,仔细体味
其中意含,对于我们思考解决志书质量方面的问题,必将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现在研究中国社会的人, 所感觉到最大的困难,便是缺少材料。虽然搜集材料,是研究
社会现象的人的最要职务,但如把这种职务,专门委托给研究社会的人,成绩一定是很坏的。
理由是社会的现象,很复杂繁琐,而从事研究社会的人,数目并不很多。以这数目不多的人,
来搜集社会上复杂繁琐的事实,如何能够有完备的贡献呢?近来美国有许多学者,在乌格朋
教授领导之下,出了两大本的巨著,名为最近社会趋势,其中把美国各方面的情形,如人口、
资源、交通、经济、教育、乡村、都市、家庭、宗教、娱乐、艺术、财政、政府等等,在过
去数十年的变迁及将来的趋势,原原本本的加以描写及分析。我们看完了这一部书,对于美
国各方面情形,真是懂了不少。后来有几位研究社会学的朋友,聚在一起讨论,以为我们不
妨以这部书为法,在中国也作一个同样的研究。讨论的结果,认为这种研究,目下在中国举
行,还嫌太早。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我们缺少基本的材料,以为研究的基础。乌格朋教授等
能够成功,一方面固因为他们的学识丰富,方法谨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的社会中,早
有一些基本的材料存在,可以给他们利用。假如没有这些现存的材料,他们的研究是不会成
功的。
    不但研究社会的人,感觉到材料缺少的困难,就是实行社会改良的人,何尝没有同样的感
觉?彻底的社会改良,须根据于事实,否则只是隔靴搔痒,张冠李戴,于实际毫无补益,这
是大家都承认的。现在中国最风行的社会改良运动,便是复兴农村。但中国的农村社会,至
今还是一个大谜。有好些根本的问题,与复兴农村有关的,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得出。
譬如中国农民,占有职业的百分之几?农民的土地分配,状况如何?农民每年的收入,平均
约有若干?农民的生活程度,现状何似?有多少农民在贫穷线之下过日子?农民所担负的捐
税,占他的入款百分之几?农村中有多少失业的人?失业的原因安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没
有人能够用事实来答复。我们所看到的,上焉者只是一些片假的调查,下焉者不过是一些臆
测,一些武断的偏见。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欲定复兴农村的政策,正如古人所谓闭门造车,
出门想让他合轨,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有眼光的人,对于这一点是看得很清楚的。譬如七月
十三日的大公报,因为邹平乡村建设协进会之成立,会对他们作下列的建议:愿明日邹平之
会,决议一项:即由此二十余团体发起一总调查,尤注意田赋差徭及种烟区域烟亩罚款之实
际状况。然后与乡村人家平均之生产消费,作一比较,呼吁全国,发起大规模之整理税捐运
动,吾以为此乃今后乡村运动之第一义也。
    这种见解, 代表实际的社会运动,须建筑在稳固的事实之上,乃是我们所赞同的。但是
从此也可看出中国关于社会事实的
    搜集, 是怎样的缺乏,便是这种对于民生最有密切关系的事实,现在还没有什么地方可
以参考,这真是中国文献界中一大耻辱。
    但中国人对于地方上的社会事实, 并非不加注意,可惜的只是没有得法。中国的县志,
表示我们的祖宗,对于地方是很关心的。但这些县志的内容,却表示他们虽然关心而没有得
法。我们无论是研究社会的,或是想要改良社会的,如想从县志中得些材料,结果总是失望
的时候多。社会上有些极重的事实,在县志中并找不到,我们所看得到的,无非是一些诗词
歌赋,一些古迹的名目,一些忠臣烈女的名字。这些不相干的东西,至少要占一大部分的篇
幅。清朝的章实斋(翻印者注:即章学诚)先生,是最注意方志之学的。他对于当时方志的
内容是不满极了。他曾说过:方志久失其传。今之所谓方志,非方志也。其古雅者:文人游
戏,小记短书,清言丛说而已耳。其鄙俚者:文移案牍,江湖游乞,随俗应酬而已耳(章氏
遗书卷十四,地志统部)。
    我们对于章实斋先生的批评, 是同情的。对于他的见解,特别是讲方志的功用及州县应
立志科诸点,尤为佩服。但他终是清代中叶的人,他的主张,无论如何高明,在今日看来,
应当修正的地方还是不少,即如方志的内容,他所规定的,虽然高人一筹,但我们用社会科
学的眼光去看,似乎还有增减之余地。譬如他所编辑的《石首县志》,共分八门:一编年,
二方舆,三建置,四民政,五秩官,六选举,七人物,八艺文。另以“序例图考,冠于编首;
馀文缀于简末;别为篇次,不入八门。”这个目录,我们如与最近李景汉先生所编的《定县
社会概况调查》相比,便可看出今人胜于古人的地方。李先生的书,共分十七章:一地理,
二历史,三县政府及其它地方团体,四人口,五教育,六康健与卫生,七农民生活费,八乡
村娱乐,九乡村的风俗与习惯,十信仰,十一赋税,十二县财政,十三农业,十四工商业,
十五农村借贷,十六灾荒,十七兵灾。这本书除文字的描述之外,还有三百十四个表格,六
十八张照片。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对于定县社会的认识,真比亲身到定县去参观半个月,还
要深刻。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县志,这真可以作别种县志的模范。
    旧县志所应修改的, 不单是内容而已。修志的年月,也应重行规定。雍正年间,曾令各
州县志书,每六十年一修,着为功令。这种六十年一修的办法,当然要加以修改。特别是在
目前这种社会变迁剧烈的时代,六十年前的情形,对于研究今日社会及改革今日社会的人一
无用处。六十年一修的办法,既不足取,那些过了六十年还不重修的,更是要不得了。我们
以为最好的办法,是隔五年或十年一修县志,正如欧美各国每隔五年或十年,调查人口一次
一样。假如这一点能够做到,那么我们隔五年或十年,便有二千册左右的新县志出现。这二
千册新县志,是全国民生状况的写真,是我们研究社会科学者的宝库,是改良社会者的指南
针。他的贡献真不是几句话所能说得完的。这种改造县志的办法,也许大家都很赞成的,但
是实行起来,有没有困难呢?我们上面所说那本县志的模范,是在李景汉先生指导之下编成
的。像李先生这种专家,中国并没有几个,但中国的县,却近二千。我们看看这种情形,岂
不是要发生困难之叹么?我们承认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非无法可以解决。我们以为在那
模范县志中,最有价值的,是那三百十四个表格中所告诉我们的统计。制造这种统计表格,
是一件难事,是要出于专家之手的。但是有了这些表格,然后根据这些表格去调查各种社会
事实,并非很难的事情,只要受过相当的训练,便可举行。至少在大学中受过社会科学训练
的学生,对于举行这种工作,是不应当感到很大困难的。李先生的助手中,就没有几个曾受
大学训练的。所以我的私见,以为中央政府的统计局,应该起来领导这种新县志的编纂。我
们称这种工作为编辑县志,不用社会调查等名称,因为县志是一个旧制度,编辑县志是易得
当地人民之赞助的。所以我们希望保存这个旧酒瓶,不过酒瓶中要盛新酒就是了。
    中央方面, 既已有人负责,地方方面,也应有相当的筹备。章实斋先生以前曾提议在各
州县设立志科,如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在县政府之下,设一县志局就是了。按现行的法
律,县政府下设教育局、建设局、财政局,及公安局。如必要时,得呈请省政府设置卫生局、
土地局、社会局、粮食管理局。在法律里面,并没有提到县志局。近年财政困难,如想在全
国各县,都设一县志局,那是做不到的事。所以不如因陋就简,在各县的教育局下,设一县
志科,其职务受中央统计局的监督,搜集该县中各项社会事实及统计。在逢五或逢十之年,
这个县志科,可以多请些助理,编纂县志,在指定的日期之内,编辑完成,交由中央统计局
即行发表。平常的年份,可择县中主要问题,作精密的研究,研究的结果,或附于县志之末,
或交由中央统计局发行专刊,如美国劳工局所发行之专刊相仿。不过劳工局的专刊,只限于
劳工问题,县志科的专刊,可以包括社会中各种问题就是了。县志科的科长,最好用考试方
法选用,资格是要在大学毕业,曾研究社会科学的。这样又可为大学生多辟一条生路,真是
一举而数便了。
    假如这个提议可以帮助研究社会问题及实行改良社会的人, 解决一个先决的问题——搜
集材料,那么我很希望在最近的将来,政府当局能够使这个提议实现。
    (此文原载于1933年60号《独立评论》,作者吴景超先生系社会学家)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