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谱新篇—编纂《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的探索与体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18&run=13


          李鹏

    提 要:本文在介绍《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编纂情况的同时,简要介绍编者在编纂该志过
程中的努力和探索,尤其是在篇目设计方面进行的探索尝试。
    关键词: 东营区  地方史志志  探索尝试  编纂心得

    2011年6月,东营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决定编纂《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确定笔者为主要编
写人员。 此后,按照确定的编纂方案和进度,全力开展该志的编纂工作。2012年2月,顺利
完成编纂任务。现将编纂情况及编纂过程中的探索、经验、体会简要梳理,供史志同仁们参
考、借鉴。
    一、《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编纂情况
    2011年6月,东营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从总结东营区20多年史志工作的经验教训,保存既有
资料,进而在新形势下开拓创新,实现全区史志工作新发展的高度出发,决定编纂《东营区
地方史志志》。经全体人员讨论,认为此时编纂地方史志志已具备条件,对于推动基层修志
工作也有积极意义。随即安排部署工作任务,确定编写人员,《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编纂工
作正式启动。
    6月起,开始搜集基础资料。先是系统查阅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保存的历年的档案资料,大
致梳理出全区史志事业2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后为核对印证资料,多次到市史志办公室、区
内有关部门单位查阅档案资料,并走访曾在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过的人员,积累了大量的
文字和图片资料。 7月初,开始着手篇目设计,制定编纂方案,明确工作时限,开始编写初
稿。鉴于省内已编纂出版的地方史志志为数较少,可资借鉴的极少,我们边探索边尝试,在
编写过程中多次调整篇目设计、 收录标准、编写规范,经过2个多月的试写、讨论、修改、
调整,9月上旬基本完成初稿。后经查漏补缺,于9月底形成14万字的评议稿,分送省、市史
志办公室,胜利石油管理局史志办公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办公室,市内各兄弟县
区史志办公室,有关领导、部门和曾在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过的主任、副主任及工作人员
审阅。10月31日,《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稿评审会召开。东营市史志办公室、胜利石油管理
局史志办公室、东营市各县区史志办公室的专家、同仁参加会议。与会领导、专家对东营区
史志办公室开展《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编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评审稿提出了具体的修
改意见和建议。
    评审会后, 我们认真梳理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志稿修改方案,对志稿篇目、
内容、记述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修改完善。同时在前期搜集照片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筛
选设计彩页和内文插图。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刘秋增审阅了部分志稿,并应约欣然为
志书题写书名。至2011年年底,初步完成志稿修改工作,送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审阅。2012
年2月,交付印刷厂排版制作印刷。
    《东营区地方史志志》 记述了东营区自1986年成立地方史志机构至2011年底共26年间全
区史志事业发展情况及成果,前设介绍东营区史志事业发展的彩页14页,收录照片资料70余
幅。正文前设凡例、概述、大事记,中设地情资料搜集整理、区志编纂、基层志编纂、年鉴
编纂与手册编辑,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志鉴概览,区内其他地情产品编纂、
区情网与方志馆建设、开发利用服务工作、规划研究与业务管理、机构队伍等专志10章,后
设附录、编后记,内文插图90余幅,共27万字。
    二、《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篇目设计探索
    在《东营区地方史志志》 的编纂过程中,我们根据资料搜集情况及各方面意见,先后多
次调整篇目设计,其中评审会后的调整最大。对篇目的调整,也是对编纂地方史志志这种事
业志的探索与尝试。
    2011年10月形成的《东营区地方史志志》 评议稿篇目设计为:前设序、凡例、综述、大
事记,中设地情资料搜集整理(下设基础地情搜集整理、大事资料搜集整理、人物资料搜集
整理、特色资料搜集整理、照片资料搜集整理五节)、区志编纂(下设《东营区志》编纂、
《东营区志》(1998~2005)编纂两节)、基层志编纂(下设镇街道志编纂、部门单位志编
纂、村志编纂、业务指导与管理四节)、年鉴手册编纂(下设年鉴编纂、手册编纂两节)、
东营区情网建设(下设网站建设、开发利用两节)、东营区方志馆(室)建设(下设方志室
建设、方志馆建设两节)、服务中心工作(下设承办上级业务、开发服务工作两节)、学习
研究(下设史志业务学习、两个“条例”学习、业务学习成果三节)、史志规划及法制建设
(下设2001~2005年地方史志规划、2005~2010年地方史志规划、2011~2015年地方史志规
划三节)、机构人员(下设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区史志办公室、区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三节)等10章,后设附录(收录东营区文史、党史、文化宣传区情精品简介,地方史志文件
辑存、志书序言选编、东营区史志成果一览表、荣誉等)、编后记。
    评审会后, 根据史志同仁、专家的评审意见,结合东营区实际,我们对篇目进行较大调
整。一是增设、升格有关章节。为反映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坐落于辖区内的地
域特色,增设“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志鉴概览”一章,介绍相关单位开展地情研究、
志鉴编纂情况及其成果。将原拟收录到附录中的区内文史、党史、文化宣传产品内容升格,
设“区内其他地情产品编纂”一章,介绍相关单位历年来编纂的地情产品。在“年鉴编纂与
手册编辑”一章中,增设“《东营区统计年鉴》”一节,介绍东营区唯一连续多年出版年鉴
的部门年鉴编纂情况。在“机构队伍”章中,增设“兼职史志队伍”条目,忠实记录全区史
志队伍的整体面貌。二是调整合并有关章节。鉴于东营区情网建设、区方志馆(室)建设工
作起步晚、两者在开发服务方面性质相似、实际篇幅较少的实际,将其合并为“区情网与方
志馆建设” 章。 鉴于“学习研究”、“史志规划及法制建设”两章篇幅较小,将其合并为
“规划研究与业务管理”章,并将“基层志编纂”下的“业务指导与管理”一节调至该章。
将“机构人员”章中“区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节调整为“史志队伍”节,增加兼职史志
队伍情况。将原拟收录在附录中的“东营区史志事业发展规划”、“地方史志管理办法”、
“基层志文件”、“志书序言选编”等内容,分别调整到“规划研究与业务管理”章、“区
志编纂”章中相关节中收录。同时,对有关章节的顺序进行调整处理,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三是增录有关内容。除篇目调整涉及的内容增删外,我们在部分章节中增录有关内容,以便
于读者加强地情课题研究。 在“地情资料搜集整理” 章“大事资料搜集整理”节中,增收
“《东营区大事记述》 (1984~1989) 简介、《东营区大事记述》(1990~1992)简介、
《东营区大事记》简介”。在“区志编纂”章中,收录两轮志书篇目、序言、概述,便于对
比研究。在“规划研究与业务管理”章中“史志规划”节、“法制建设”节中,分别收录东
营区制定出台的规划和史志管理办法,在“业务指导培训与管理”节中,收录历年来加强基
层志编纂工作的文件。在“附录”中,增收1997年首轮修志以来省、市、区领导关于史志工
作的重要讲话,及东营区人民政府关于编修两轮志书、首部年鉴的文件。
    调整后, 《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篇目为前设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设地情资料搜
集整理(下设基础地情搜集整理、大事资料搜集整理、人物资料搜集整理、特色资料搜集整
理、照片资料搜集整理五节)、区志编纂(下设《东营区志》编纂、《东营区志》(1998~
2005)编纂两节)、基层志编纂(下设部门单位志编纂、镇街道志编纂、村志编纂三节)、
年鉴编纂与手册编辑(下设《东营区年鉴》编纂、《东营区统计年鉴》、《东营区手册》编
辑三节)、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志鉴概览(下设东营市志鉴概览、胜利油
田志鉴概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史年鉴概览三节)、区内其他地情产品编纂(下设党
史资料研究编纂、文史资料征集编纂、文化宣传产品编纂三节)、区情网与方志馆建设(下
设方志室、区情资料库、东营区情网、方志馆四节)、开发利用服务工作(下设承办上级业
务、开发服务工作两节)、规划研究与业务管理(下设史志业务学习、两个《条例》学习贯
彻、史志规划、法制建设、业务指导培训与管理五节)、机构队伍(下设区地方史志编纂委
员会、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史志队伍三节)等10章,后设附录(收录机构设置文件、重要文
件、领导讲话等)、编后记。
    三、《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编纂体会
    编纂《东营区地方史志志》 既是对东营区史志工作发展的研究总结,又是对目前正在全
面铺开的基层志编纂工作的促进带动。作为地方史志工作主管部门,我们对该志编纂定位标
准高、要求严。在近一年的编纂过程中,笔者边学习修志基础理论,边探索尝试,力求编纂
出一部经得起时间、历史、同仁们审阅的志书。回顾编纂工作,有一些想法和体会,供大家
参考。
    (一) 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编纂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编纂地方史志志,目前在全省为
数较少。面对挑战,我们迎难而上,决心全力以赴编纂好该志。虽然我到史志系统工作已10
年有余,参与过二轮修志工作,指导过多部基层志编修工作,但还未独立完成一部志书的编
纂工作。当接到编纂《东营区地方史志志》任务时,深感压力巨大。但同时又觉得作为一名
史志工作者,能参与地方史志志的编纂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史志工作的热爱、勇
于挑战自我的精神、领导同事的鼓励,又给了我前行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贯穿志书编纂全
过程,使我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扫除困难,潜心研究,顺利地完成编纂任务。在近一年的
编纂中,虽然有艰辛困苦、枯燥乏味,但更多的是收获。通过编纂地方史志志,使我全面了
解东营区史志工作20多年的发展历程,对全区史志事业从起步到五业并举的大发展感到由衷
高兴,对全区史志工作者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感敬佩,让我对史志工作产生更浓厚
的兴趣,更加珍惜这份崇高的事业。同时,通过编纂该志,对我个人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
也有很大的促进和提高。
    (二) 精细的谋划,是编纂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同每一部志书的编纂一样,《东营区
地方史志志》 的编纂工作,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筹划的。2011年3月,区地方史志办公
室领导提出对全区史志工作进行总结研究的想法,要求全体人员进一步思考此举的可行性。
经史志办全体人员讨论,一致认为东营区史志事业发展已25年,系统总结一下全区史志事业
发展的历程,总结经验教训,保存既有资料,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史志工作是有意义的,是
可行的。 此后,按照工作安排,我们开始初步考虑编纂方案和篇目设计。6月,区地方史志
办公室召开全体人员会议,研究决定编纂《东营区地方史志志》,随即安排具体编纂工作。
鉴于区史志办人员少、其他工作任务重的实际,确定了“一人主笔,全员配合,一年内完成
编纂任务”的工作思路和“严把质量关,力求为基层志编纂树立榜样,打造精品志书”的质
量要求。之后,进一步修订完善编纂方案,明确时间进度,《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编纂工作
正式启动。由于省内已出版的地方史志志较少,编纂过程中只有一本刚印制完毕的《崂山区
方志志》 可供学习。工作中,我们根据资料搜集情况和编纂思路的调整,先后6次调整工作
思路,优化篇目设计,由最初简要汇总保存史志资料的想法调整为编纂出版地方史志志,由
单纯记述区地方史志事业调整为增录境内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志鉴概况及区内其他
地情文化产品,由评议稿的14万字增加为最终定稿的27万字。尤其在评审会后的大调整,使
志书整体更加完善。通过不断的调整完善,使该志更加符合东营区史志事业发展实际,更加
突出中心城区的特色,为地方史志志的编纂工作做了积极探索。
    (三) 努力突出特色,探索史志事业志编纂新路子。在编纂《东营区地方史志志》过程
中,我们立足区情实际,积极探索尝试,努力突出特色。一是突出时代特色。《东营区地方
史志志》记述断限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时期。1986年东营区史志机构成立
前,地情资料的搜集和研究相对零散,成果较少。史志机构成立后,史志工作者从搜集、整
理地情资料入手,逐步填补全区历史文化领域的一个个空白。先后编纂出版多部地情资料书
籍,完成两轮修志工作,开展年鉴、手册编纂工作,建设了东营区情资料库、方志馆,基层
志编纂工作全面推进,积极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开发服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营区的地方
史志工作已实现志鉴库馆开发服务“五业并举”。通过对这些工作的记述,充分展示了改革
开放促进史志事业全面发展的时代特色。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是为全面展示区情,突出东营
区作为东营市中心城区的特色,在记述全区史志事业发展情况的同时,该志特设“东营市、
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志鉴概览”、“区内其他地情产品编纂”两章,介绍了区境内
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的志鉴编纂情况,及建区后区内有关部门出版的重要的党史、
文史、文化宣传方面的地情产品。在“年鉴编纂与手册编辑”一章中,特设《东营区统计年
鉴》一节,介绍全区唯一一部连续出版的部门年鉴编纂情况。三是突出事业特色。在内容收
录方面,我们重点记述全区史志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史志人物主要是通过“以事
系人”的方式入志。在“机构队伍”章中简要记述史志机构、史志专业队伍的调整变化。史
志队伍的基础在基层,为忠实记录全区史志队伍的整体面貌、反映地方史志工作“众手成志”
的特殊性,在“史志队伍”一节中,特设“兼职史志队伍”,介绍修志过程中兼职史志队伍
参与区志年鉴编纂、基层志编纂的工作情况,并收录相关人员名单。在“区志编纂”章中分
别收录了两轮区志的篇目、序言和概述,便于读者开展读志用志和地情课题研究。在依法修
志大背景下,史志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已成为趋势,为此我们特设“规划研究与业务管理”
章,对史志业务学习、两个《条例》的贯彻落实、全区史志规划制定、法制化建设、业务指
导培训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详细记述。此外,还特设“开发利用服务工作”章,对史志工
作者在新形势下跳出史志干史志的探索、成果予以记述,探究史志工作服务现实的新路子。
    (四) 高标准严要求,是编纂地方史志志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东营区在编修区志、年
鉴的同时,依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积
极推动镇街道、区直部门单位和村居修志工作。《东营区财政志》于2001年底出版,是全区
第一部基层志。 至2011年底,全区已编纂出版镇志1部、部门、单位志6部、村志6部,另有
在编镇、 街道,部门、单位志5部。其中,2004年出版的《刘集村志》是全市第一部村志,
2008年出版的《龙居镇志》是全市第一部镇志。《东营区地方史志志》也是区直部门、单位
修志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全区基层志全面铺开之际,编纂一部东营区地方史志事业志,既是
对全区史志事业发展进行总结,也是想通过修志工作,探索研究部门、单位修志工作的规律,
为基层修志工作树立榜样标杆,进一步促进全区的基层修志工作。鉴于这种考虑,我们在修
志之初,就给自己明确的定位:力争将《东营区地方史志志》编纂成全区基层志中质量最高、
经得起史志同仁审阅的精品志书。我们将这种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编纂过程中,在资料收集核
对、内容收录、文字编写、后期排版等每个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尽最大努力提高
志书质量。坚持高标准的自我要求,既是史志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也是史志事业发展对我们
的必然要求。
    (五) 全员团结协作,是提高志书质量的保证。鉴于现实条件,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确定
的是“一人主笔,全员配合”的思路,但在实际工作中,全体史志人员精诚团结、通力合作,
在资料搜集、篇目设计、稿件编写、修改完善等方面全员参与、团结协作。尤其在资料搜集
阶段,要在20多年形成的档案中查找出所需的资料,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很多时
候还要反复查找、核对。为确保编纂进度,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同事分工负责有关篇章资料的
搜集,配合调查采访,完成资料搜集任务。在初稿编写、修改过程中,完成的稿件及时打印
交给同事审阅,确保了志书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更全面地搜集资料,我们还多次到市史志办
公室、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档案局、区委党史研究室、区政协文史委、区人事局、
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查阅资料,都得到热情接待和大力协助。曾在区地方史志办公
室工作过的领导和同事积极提供资料和线索,解决了部分档案资料缺失的问题。2011年10月
31日志稿评审会召开,与会的史志同仁、专家在高度肯定编纂工作的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
原则,从体例、篇目、内容、文字等方面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促进了志稿质量的整体提高。
排版制作完成后,区地方史志办公室领导反复审阅志稿,提出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俗话说
的“众手成志”,在编纂《东营区地方史志志》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几点建议
    编纂《东营区地方史志志》 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探索、研究、提高的过程。虽然我
们竭尽全力,想在编纂思路、方式、周期、质量上有所突破,编纂出一部精品佳志,但因各
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仍有很多不足。根据个人的体会,对今后的史志工作提几点建议,与史
志同仁们共勉。
    (一) 增强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是史志人的优良传统。在当今依
法修志、各级对史志工作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史志人干事创业的环境不断优化。我们史志
人应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勇于挑战自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实现自
我价值。如果甘于平淡、随波逐流,则会一事无成,愧对于这份神圣的事业。
    (二) 加强史志业务知识学习。学习是个永恒话题,对史志人尤为重要。史志工作相对
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学习对于史志人的重要性。固步自封就是退步,史志工作者只有努力加
强史志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才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同时要积极拓宽视野,
跳出史志看史志,在志鉴库馆开发服务全面发展的当下,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争做多面
手,才能适应新时期史志工作的需要。
    (三) 加强资料的日常积累和管理。基础资料是修志的重要素材,史志资料也如此。因
资料积累缺乏制度化、连续性而造成档案资料的缺失,或因管理不规范造成档案资料的混乱
无序,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麻烦,甚至是缺憾。史志工作者应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资料
积累和管理意识,注重史志资料的日常搜集整理,系统规范管理,并加快历史档案资料的数
字化进程,积极推动开发利用工作。
    (四) 重视图片资料的利用。图片资料具有文字所不具备的直观表达功能。《地方志书
质量规定》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都对图照的使用作
了明确规定,肯定了图照在新方志中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对图片的使用重视程
度不够、选取不当、利用不充分、作用不明显的问题,制约了照片作用的发挥。我们应进一
步加强照片资料的搜集、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其文字不可替代的直观形象功用,实现其应有
价值。



            (作者单位:东营市东营区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