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两轮修志比较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17&run=13


             马献忠

    提 要:本文对两轮区志的修志背景、编修人员、记述内容、编修体例、编修过程等方面
进行异同比较,进而对修志工作的法制化、继承创新、地情课题研究、基层修志、修志工作
的延伸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修志工作应在两个《条例》指导下依法修志、修志过程中的继承
创新是一个大课题、地情课题研究是读志用志最好的体现、应当大力提倡基层修志、修志工
作的延伸推动地方史志事业发展等观点。
    关键词:东营区  两轮修志  异同比较

    当前,第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正在全国展开。我省二轮修志已完成省志分志7部,市
志一部,县市区志41部。至2008年,东营区已完成两轮修志。回顾、反思、比较两轮修志,
总结经验教训,供修志同仁参考、借鉴。
一、 东营区两轮修志情况
(一)《东营区志》编修情况
    1997年, 按照省、市史志办公室的要求,中共东营区委、东营区人民政府决定编纂《东
营区志》 。1997年5月20日,全区修志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印发《东营区志》编纂方案,对
修志工作进行安排部署。1998年4月,区委、区政府调整充实史志办公室领导班子。8月14日,
区政府召开全区史志工作会议,对《东营区志》编纂工作进行再发动、再动员。
    全区史志工作会议后, 各撰稿单位分别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3~5人的工作小组及编
写班子。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结合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研究制定“区志编纂工作方案”,以
月为单位倒排工期,严格实行主编领导下的编辑责任制,实行资料征集、稿件催办和区志编
纂一包到底的方法。工作中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加大对区内外90多个承编单位的业务指导
和工作协调,坚持周调度、月总结,掌握进度。对部分编纂难度大、进度慢的部门,现场调
度,跟踪反馈。对地质、方言、气象等专业性较强的篇章,邀请省、市有关单位的专家撰稿。
对已报送的部门资料抓紧审查,对需要补充、返工的稿件,详细地提出修改意见,多数部门
返稿3次以上,有的返稿达7~8次。至1998年底,80%的单位完成初稿,全区总计征集区志基
础资料1000多万字。
    在部门搜集资料、编写初稿的基础上,区地方史志办公室有关编辑完成区志试写稿7篇。
1999年1月起,区地方史志办公室通过对7篇试写稿进行交叉评议,志稿编写进度、质量大大
加快和提高。至5月底,完成120万字的区志初稿。6月,区志进入总纂阶段。期间,将9篇分
志稿送有关专家审阅。 10月1日前完成区志第2稿。11月20日,全面完成110万字的《东营区
志》评议稿。
    2000年3月12~15日,东营区政府召开《东营区志》稿评审会。评审会后,区地方史志办
公室制定区志修改方案,全体编辑人员奋战两个多月,对志稿进一步加工修改,对部分篇章
结构进一步调整完善,对资料数据进一步核实、补充,对文字深入推敲。同时,进行人物资
料外调、 函调工作,落实图片资料搜集工作。8月,经市史志办公室终审、省地方史志办公
室审核, 《东营区志》 稿送交印刷厂排版制作。 同时送中华书局审阅志稿。2000年9月,
《东营区志》 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9月27日,区政府在西城宾馆举行《东营区志》首发式
暨表彰大会。 区政府隆重表彰10个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和18名史志工作先进个人,对4名特聘
老同志通报表扬。 2000年9月20日, 东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东区政办发〔2000〕 35号
《做好《东营区志》发行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区各级各单位认真做好区志发行工作。
    《东营区志》 是东营区第一部志书,涵盖东营区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
面面的历史与现状。《东营区志》的编纂,填补东营区志书空白,积累志书编纂的经验,创
造浓厚的地情资料搜集整理氛围,为此后开展区志和基层志编纂奠定基础,开创全区史志工
作的新局面。 2005年3月,《东营区志》被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山东省新编地
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东营区志》(1998-2005)编修情况
    2005年6月, 按照省、市政府新一轮修志工作规划,东营区制定2005-2010年新一轮修志
工作规划, 明确2005年下半年启动续修《东营区志》工作。2005年10-11月,区地方史志办
公室制定续修《东营区志》编纂方案,报市史志办公室审批,同时设计续修《东营区志》篇
目。
    2005年11月30日,东营区政府下发《关于续修〈东营区志〉工作的通知》。2006年2月14
日,全区史志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贯彻《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精神,对全区新一轮修
志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月24日,全区新一轮修志工作培训会议召开,各镇、街道,区直各
部门、单位修志工作主要编写人员,各镇、街道确定的试点村居主要修志人员参加会议。会
议对编写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印发《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出台
的《基层志编纂工作暂行规定》、《山东省新编各级地方志书行文规定》等学习材料。
    续修志书开始时,东营区地方史志办公室有工作人员4名。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聘请参
加过首轮修志3位老同志参加新一轮修志工作。 区地方史志办公室根据各位编辑人员的工作
阅历和专业熟悉程度,进行工作分工,并实行资料征集、分志稿件催办、编辑责任制,从部
门搜集资料之始,分工编辑深入到相关部门,具体指导。各承编单位按照续修《东营区志》
篇目,认真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系统整理建区后、重点是1998年后的工作成就、经验和教
训。 2006年4月底,大部分承编单位完成基础资料提报工作。承编单位提报资料后,区地方
史志办公室对分志初稿的编写,从时间、质量上提出明确要求。编写过程中,根据资料上报
情况,对资料基础较好的部门、资料有欠缺的部门以及个别提报资料不及时的部门分类进行
调度督导,确保基础资料搜集的质量和整体进度。
    在有关单位上报基础资料的同时,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编辑先行完成5个章节初稿的编写工
作, 并定期召开志稿交流会议,对5个章节初稿进行交叉评议,在资料取舍、条目设计、遣
词造句等方面形成共识,推动初稿编写质量及进度。至7月底,区志初稿编写完成。2006年8
月,区志进入总纂攻坚阶段。全体编辑人员继续每周交叉评议3~4篇(章)初稿,同时对发
现的问题及时研究, 缺漏资料及时补充,部分篇目重新设计。9、10、11月分别通稿一遍,
对志稿各篇章的交叉重复、各部门的数据、文字文风等进行技术处理,对篇章设计进行调整
完善,通过总纂,进一步提高志稿质量。2006年12月,区志评议稿顺利完成,分送省、市、
区有关领导、专家审阅,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
    2007年8月20~22日, 《东营区志》(1998-2005)志稿评审会举行。评审会后,区地方
史志办公室认真梳理方方面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制定区志修改方案,报市史志办公室批准。
结合全省“地方志书编纂质量年”活动要求,自我加压,从严要求,补充缺漏的资料、整合
文字文风,突出特色、精益求精,严把志书质量关。2008年5月,区志送交印刷厂排版制作。
8月, 初步形成定稿。10月,完成彩页设计和内文排版制作。同时送方志出版社审阅志稿。
12月,通过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终审,并报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备案,交付印刷。
    2008年12月, 《东营区志》(1998-2005)由方志出版社出版。2009年5月14日,《东营
区志》 (1998-2005)首发式举行。会议对区志编纂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同
月,东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全区各级各单位认真做好区志发行工作。
    《东营区志》(1998-2005)是首部《东营区志》的续志,是东营区第二部社会主义新方
志。 《东营区志》(1998-2005)内容上限与首部《东营区志》衔接,起于1998年,部分事
物适当上溯至1984年东营区建区,下限原则上断至2005年底,大事记、人物等有关内容延至
2007年。 《东营区志》(1998-2005)的出版,系统整理保存东营区1998~2005年间全区自
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成为全区又一部权威性的地情资料文献。
2011年5月,《东营区志》(1998-2005)被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评为“齐鲁新方志奖”
优秀志书奖。
二、 东营区两轮修志异同比较
    (一)修志背景
    1984年1月12日,东营区建立。是时,山东省首届新方志编纂已经启动。由于建置新,区
志编纂工作未列入山东省首届新方志编纂规划。 1996年4月,中共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着
手编修《东营市志》。1997年,按照省、市史志办公室的要求,中共东营区委、东营区人民
政府决定编纂《东营区志》。首部《东营区志》编纂,是东营区史志工作者按照全市史志工
作安排,追赶先进,主动修志。其时,山东省首届新方志编纂已进入尾声,东营市三县修志
已完成,《东营区志》编纂工作除自身准备外,更有大量成功经验可借鉴。
    2002年5月制定的《2001~2005年东营区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对续修《东营区志》
做出规划:“《东营区志》已列入三级(省、市、区)政府续修志书规划。鉴于首部《东营
区志》 下限1997年,续修志书工作‘十五’末启动,拟于2008年前完成”。2005年6月,按
照省、 市政府新一轮修志工作规划, 东营区制定2005~2010年新一轮修志工作规划,明确
2005年下半年启动续修《东营区志》 工作。9月29日,《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经省人
大常委会通过, 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2005年10~11月, 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制定续修
《东营区志》编纂方案,报市史志办公室审批,同时设计续修《东营区志》篇目。11月30日,
东营区政府下发《关于续修〈东营区志〉 工作的通知》。2006年2月14日,全区史志工作会
议召开,会议贯彻《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精神,对全区新一轮修志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5月18日,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公布施行。其时,山东省新一轮修志工作起步不久,
续修《东营区志》工作在全省新一轮修志工作属启动较早。
    (二)编修人员
    鉴于《东营区志》 编修工作任务繁重、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人员不足的现实,经区政府同
意, 以在编4名编辑(后为2名)为基础,东营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从区内外选聘4名有工
作经验及熟悉区情的老同志,体现新老结合、专家参与的修志路子。编辑队伍结构合理,人
员比较精干。首轮修志培养锻炼了东营区的史志队伍,其中各部门、单位的供稿人员通过为
志书供稿,为部门修志做了资料、人才储备,修志后的年鉴编修工作也多由这部分人参与。
    续修志书开始时,东营区地方史志办公室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一人曾参与首轮修志工作,
另外3人也曾参与年鉴编纂和基层志指导工作,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聘请参加过首轮修志3
位老同志参加新一轮修志工作,从而保证了主要编辑人员的连续性,为新一轮修志工作打下
坚实基础。
    史志队伍的基础在基层。 第二轮修志各部门、单位供稿人员多有变动,我们通过年鉴编
纂、修志培训、指导等形式保证了史志队伍的衔接。
    (三)记述内容
    东营区两轮修志记述内容主体均为改革开放时期,两志均属改革开放志。
    《东营区志》 断限原则以1984年东营区建区为上限,因其是首部区志,部分内容对域地
历史进行了适当的尽量追溯,下限1997年。全面记述东营区建区至1997年底全区自然、经济、
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突出“石油工业”、“水利事业”和“新兴的中心城区”三
大特色,充分反映东营区是胜利油田驻地、中国石油大学驻地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断限期间
适逢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时期的鲜明时代特色。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是东营区经济的显著特征,
特设专篇以记述。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商业”篇中设专章予以记述。
对油田办社会这一特殊现象,在有关专业篇中适当予以记述。东营区具有光荣的的革命传统,
“中共地方党组织建立与发展”、“抗日根据地”、“广北大参军”等特色内容在“政党群
团”、“军事”等篇中详细记述。在“人物”篇中收录担任地市级以上职务的在世人物20人,
丰富了人物篇内容。对“吕剧之乡”、“石油化工”、“盐业”、“农业综合开发”等特色
内容和石油大学等重点单位,均在有关章节重点予以记述。
    《东营区志》(1998-2005)上限与首部《东营区志》衔接,起于1998年,部分事物适当
上溯至1984年东营区建区,下限原则上断至2005年底,大事记、人物等有关内容延至2007年。
《东营区志》 (1998-2005)编纂中,吸取第一轮修志工作经验,以学习前志、超越前志为
目标。按照续志应续、补、创的要求,全面反映东营区1998年后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历史
与现状,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为重心,突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全面反映东营区物质
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状况。一是做好“续修”文章。续志的断限仅8年时间,而
东营区建区至续志下限22年时间,考虑如何通过续志,适当反映东营区建区以来的全貌。区
史志办公室的做法是自建区开始记述,重点记述断限内的事物,大事记的记述自东营区建立
始,在“建置地理”篇中对东营区域地隶属及建置沿革适当上溯,保留对东营区建置及基本
环境状况的记述。采用篇下序、章下序的形式,对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记,多上溯自
建区始, 从而保持事物的完整性,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连续性。志书主体内容断限8年,这是
续修志书中断限较短的一部。二是突出时代地区特色。东营区位于黄河三角洲,是东营市中
心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胜利油田机关所在地,中国石油大学座落在境内。区志特
设“石油”篇,介绍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历程,并选取胜利油田驻东营区的13个二级单位予以
介绍,弘扬油地结合的主旋律,突出石油产业对东营区的影响;将前志的“水利”篇更名为
“水利黄河”篇,凸显黄河对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区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
面的影响;在“政党群团”、“政权政协”等篇中记述了驻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
协的有关情况;在“教育”、“卫生”等篇中专章记述中国石油大学,同时对驻区胜利油田、
市属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予以介绍;在“社会生活”中设“精神文明建设”章等等,凸显东
营区的全市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建区后,东营区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尤其是一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东营区荣获多项全国先进荣誉称号,这些在
“要事述略”及“城乡建设”、“工业商贸”、“政法军事”、“政务”、“科学技术”等
篇中重点记述,以突出东营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四)编修体例
    东营区两轮修志均采取中编结构。
    《东营区志》 首设“概述” , 次设“大事记”,中设“行政建置”、“自然环境”、
“人口” 、 “石油”、“城建环保”、“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
“乡镇企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群团”、“政权政协”、
“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方言” 、  “社会生活”、“人物”等25篇专志,篇下设章、节,节下列目,计129章,
456节。 后设“附录”、“编后记”。全志共686页,101万字。卷首设彩页、地图,图表随
文而设。
    《东营区志》(1998-2005)前置概述、大事记、要事述略,中设“建置地理”、“人口
国土环保”、“石油”、“城乡建设”、“经济管理”、“农业”、“水利黄河”、“工业
商贸旅游”、“财政税务金融”、“政党群团”、“政权政协”、“政务”、“政法军事”、
“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镇街道概况”、“人物”
等二十篇,后设“附录”、“编后记”,全面记述东营区建区后,尤其是1998~2005年政治、
经济、 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重点记述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全志112万
字。卷首设彩页、地图,正文照片、图表随文而设。
    《东营区志》(1998-2005)篇目设计力求创新。续志彩页篇首设“东营区名片”,列举
东营区获得的14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大事记后增设“要事述略”,突出记述时限内的重点工
程、重点项目及其他大事要事;将“建置沿革”、“自然环境”等合并为“建置地理”篇;
突出第三产业发展设置“工业商贸”篇;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
念, 设置“人口国土环保” 篇;将“政法”、“军事”合并设置为“政法军事”篇;增加
“镇街道概况”篇,加大对镇、街道的记载。
    (五)编修过程
    东营区两轮修志均大体经过筹备动员、 资料征集、志稿编写、评审完善、出版发行等几
个阶段。此外,修志业务培训、指导、调度,志书试写稿、初稿、评议稿、送审稿编写,志
稿三审、备案等程序在修志过程中自不可少。相对而言,因《东营区志》是首部区志,编修
过程做了大量探索尝试, 付出很多辛苦。《东营区志》(1998-2005)则有首部区志经验可
循,编修过程是一个学习超越的过程。领导重视支持,史志办公室总揽调度得力,加上全体
史志工作者的勤奋努力,两轮修志得以在较短时间并保证较高质量完成。
    (六)其它方面
    其他如图照表使用、 装帧设计方面,《东营区志》卷首设彩页28页,录用反映东营区自
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照片52幅,东营区行政区划图、东营区城区简图、东
营城区彩红外影像图等地图3幅,采用16开本,内文为黑白印刷。《东营区志》(1998-2005)
卷首设彩页32页,录用反映东营区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照片60幅,东营
区行政区划图、东营区城区简图等地图2幅。采用大16开本,全彩印刷,正文插图470余幅,
图表238幅。图、照、表大量使用,力求图文并茂。
三、 修志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修志工作法制化
    首轮修志时不少县(市、 区)史志办主任要拿出相当精力为机构、人员、经费等保障事
宜奔波,往往克服诸多困难,在几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坐冷板凳,潜心修志。
每一部一轮县志都渗透着史志人的辛勤汗水。二轮修志有一轮修志的铺垫,在工作程序上理
顺了很多。2005年9月,《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 12月1日实施。2006年5月18日,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两个《条例》对地方史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任务和
要求、组织和保障、审查和验收、编纂和出版、管理和使用以及违法处罚等,都作出明确规
定。两个《条例》的颁布,为做好史志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实现依法修志,建立史志工
作长效机制,保障地方史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山东省各市县区在
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 精神的同时,相继制定出台条例、办法等规范性文件。2011年6
月,东营区制定《东营区地方史志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区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地方史志
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东营区地方史志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共19条,对地方志的内涵、
地方志机构的职责、编纂人员素质、编纂地方志的审查验收程序、资料征集制度、承编单位
的义务和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该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明确政府编修志书的责任,明
确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范围,明确各行各业各部门配合修志、提供资料、承编专志的义
务。
    (二)修志工作的继承创新
    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代代相继,绵延不绝,地方史志工作的法制化更从规范的
角度,修志工作由政府“自发”行为上升到“自觉”行为。
    第一轮修志不免有仓促上阵之感, 社会主义新方志虽有20世纪60年代部分基础,总体而
言是修志历史传统的继承,志书的资料征集取舍、体例、结构、官修方式等等都是在继承基
础上有探索、有创新,为二轮修志创造出成功的宝贵经验。同时,一些缺憾教训也为二轮修
志提供了借鉴。应该说二轮修志经验更丰富、手段更现代、条件更优越、环境更宽松、形式
更活跃,结合实际发展创新不少。在依法修志背景下,20年左右志书编修一次。一般情况下,
能参与两轮修志的人员不多,修志人员在修志过程中如何继承创新就是一个大课题,是保证
修志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修志工作中的地情课题研究
    志书是资料性著述, 是一地的百科全书。丰富的地情资料是一个富矿,如何开掘是一篇
大文章。修志实践中读志用志最好的体现就是地情课题研究,或为地情课题研究提供资料支
持。首轮修志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局限,修志是主要任务,史志工作者已开始在
挖掘地情资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很多成果。二轮修志中,修志人普遍认识到开展调
查研究的重要性。东营区在二轮修志之初,即将一些变化较大或新生事物列为重点调查研究
内容,安排有关部门、单位或修志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每年确定和部署读志用志的具体
任务,部署地情研究和方志理论研究课题,通过安排区史志办工作人员撰写理论文章、积极
参与全区重大活动、开展志书进基层等活动,促进读志用志活动的开展。
    (四)基层修志工作
    东营区在做好区志编修工作的同时, 积极推动基层修志工作。1997年东营区启动首轮修
志工作时,东营区财政局等单位决定组织编纂部门志书。《东营区财政志》于2001年12月出
版发行, 是为全区第一部基层志。2002年5月,印发《2001~2005年东营区地方史志事业发
展规划》,认为建区后区内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多次为市、区志书、年鉴和《中国
县情大观》、《山东省强镇名村志》、《东营乡情》等地情书籍提报资料,已积累一定的基
础资料,但又不能充分反映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单位、行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要
求各镇、街道及区内综合性部门、单位开展基层志编纂工作,争取在建区20周年(2004年)
前编纂出版部分基层志。同时要求每个镇、街道办事处可选择1~2个有条件的村居编修村居
志。此后,一些单位开展基层志编纂工作,区地方史志办公室注意对基层志编纂工作的指导
和管理。2005年底续修《东营区志》工作启动后,借助为区志提供资料的时机,区地方史志
办公室再次推动基层志编纂工作, 区内多个部门、 单位开展志书编修工作。 2002年5月、
2005年6月、2011年4月,《2001~2005年东营区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
东营区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东营区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发布,均
对基层修志工作做出部署,对基层志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全区基层修
志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2004年11月,《刘集村志》出版发行,这是全市第一部村志。
2009年5月,《龙居镇志》出版发行,这是全市第一部镇志。目前,东营区已编纂出版镇志1
部、 部门、单位志6部、村志6部,另有在编镇、街道,部门、单位志5部。两个《条例》对
基层修志工作没有特别要求。实践中,应当大力提倡基层修志。同时乡镇(含街道)作为最
基层人民政府,应将其纳入政府修志规划。
    (五)修志工作的延伸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 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
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
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一部志书编纂完成之时,就是新一轮修志工作
启动之始。史志工作者应在完成志书编纂任务之后,努力拓宽史志工作领域,做好综合年鉴、
地情资料搜集整理、方志馆建设、读志用志及地情资料开发工作,积极为中心工作服务,从
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修志工作的延伸。而修志工作的延伸使史志成为一项事业。近年来,
山东省史志人从实际出发,志、鉴、库、馆和开发服务五业并举、整体推进,逐步走上了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各市县区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开展志书、年鉴编纂,建设
地情资料库和方志馆,积极做好开发服务工作,推动了地方史志事业的新发展,为促进文化
建设贡献了力量。


             (作者单位:东营市东营区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