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献资料与鄄城旅游开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130&run=13

陈晓梅

文献资料特别是地方方文献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自古以来的政治、 经济、文化、历史、
文物古迹、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能够提供严谨的考证依据,并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有力地促进地方旅
游业的发展。如孙膑故里的发现与确定,就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证确定的。孙膑是战国中
期伟大的军事家和思想家,著有《孙膑兵法》。根据《史记》记载的“膑生阿鄄之间”及鄄
城县孙老家村孙氏族人献出的光绪年间的《孙氏族谱》(谱序中明确记载着孙膑的出生地及
其生平事迹)、在孙老家村发现的明万历年间的《孙膑传影》和清顺治年间的《孙氏族谱》;
在孙花园村发现的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亿城寺惨碑和清光绪年间的孙膑画像,依据这些文物
和文献,专家们在全国孙膑故里论证会上经过反复考证论证,一致认定孙膑故里就在今鄄城
孙老家一带。 围绕孙膑故里的开发建设,鄄城县协助地委于1992年1月召开了“全国孙膑故
里规划建设论证会”,邀请国内著名的史学家、考古学家、古建筑专家,对孙膑故里的开发
建设进行了科学论证,并于1992年、1996年两次制定了《孙膑故里建设规划方案》,从1992
年起,着手开发建设。整修了“孙氏祠堂”,新建了“孙膑纪念馆”及“百名将军碑林”。
鄄城众多的文物胜迹也引起了台商的注意,特别是孙膑故里的认定,通过查阅地方文献资料
记载的亿城寺了解到它在历史上的规模及修复的重大意义后,台商意重修亿城寺,1994年,
根据省、地意见,台商由重修亿城寺改为建设孙膑旅游城。1995年10月,孙膑旅游城正式开
工奠基。
孙膑旅游城位于鄄城县城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的孙花园村, 景区占地面积999亩,总建
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孙膑旅游城景区由孙膑纪念区、佛教文化区、园林游览区三个区域组
成。孙膑晚年归隐故乡孙花园,死后葬于村北。明代,墓被黄河泥沙淤埋地下。1990年在村
北向阳河东岸出土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墓碑一块,上刻“膑墓址深邃”,
经专家多方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在此。孙膑纪念区在孙膑古墓的基础上,修建了兵圣门、九
宫八卦阵、冷山、武圣门、孙膑纪念馆、孙膑墓、羊左墓、疙瘩庙等,再现了武圣孙膑富有
传奇色彩的一生和辉煌业绩;佛教文化区是在古亿城寺遗址上兴建的,据《鄄城县志》记载,
古亿城寺是孙膑晚年隐居孙花园(寺南0.5公里) 后,齐王念其功高,常派人前去看望,为
安置其食宿, 于村北建驿城后改为“仪城”。魏晋时期佛教传入鄄城,北齐皇建元年(560
年)在仪城旧址建寺,取“亿”安静之义,名为“亿城寺”。寺旁有战国义士羊角哀、左伯
桃、荆轲之墓,取其义士之意,故又名“义城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该寺,
1929年又重修一次,1946年土改时该寺被扒,仅有其遗址。它的复建是以地方文献中的文字
说明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兴建,共修复建设了古亿城寺牌坊、天王殿、圆通殿、
药师殿、 大熊宝殿、送子观音殿等866间,整体规模为江北第一大佛教寺院。这是根据记载
逐步恢复原有景致、重现历史古迹风貌的范例,也正是因为有了地方文献,使已经消亡了的
古代胜景重现人间。由于这些景点是按历史记载进行复原的,所以建成之后,很快得到社会
的认可,并且取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孙膑旅游城景区累计完成投资10.8亿元,主题工程
已完成,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综合接待功能齐全,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
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十二条精品旅游线路。它是目前菏泽市唯一一处4A级风景区,已获得山东
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最具特色影视拍摄基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和菏泽市魅力景点等荣誉
称号,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孙膑文化、孙膑兵法、孙膑世家、孙膑军事思想与科学研究基地
和北方最大的佛教圣地。孙膑旅游城利用史志资源串起来鄄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说典故、
名胜古迹、 人文景观、 历史名人等都在内得以体现,成为了演绎鄄城历史的优美画卷。自
2008年4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本县共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多
元。 2010年12月21日, 全省“好客山东贺年会”电视电话动员会中,鄄城县被正式命名为
“山东旅游强县”称号。4A级旅游景区—孙膑旅游城的成功发掘,为鄄城旅游经济做出了很
大贡献。鄄城通过对史料记载的开发利用, 打造出了孙膑旅游城这一品牌,这些有旅游开发
价值的文化遗址的开发都得益于地方文献的史料记载与考证。这说明地方文献的史料价值在
开发旅游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复建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作用巨大。它
是经有关专家学者认真考察和资料查证而建的,它的成功打造, 也是由于当地文献资源奠定
的坚实基础。
鄄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 2006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千年古县”。古老悠久
的历史文化,使鄄城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县境内古迹众多,人文荟萃,具有重
要的纪念意义和研究价值。既有帝尧陵、历山庙、陶丘堌堆遗址、舜王故里、龙泉舜井、会
盟台、孙膑墓、羊左合葬墓、刘忠墓、苏述御史牌坊等人文资源,又有鄄南战役战场、刘邓
大军强渡黄河处等革命遗址,也有映潭明月、沙河蛙鸣、杏岗春色、黄河夕照等八大自然境
观,还有鲁锦、砖塑、斗鸡、斗羊等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砖塑、商羊舞、鲁锦被列为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谷林尧陵、舜耕历山遗址、苏述御史牌坊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羊舞、抬阁、担经、马叉、砖塑、旋木、鲁西南织锦、手工糖果饯、斗鸡九项民间艺术入
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1处。此外鄄城还有105华里的黄
河大堤、35公里的金堤,是全国著名的生态环境示范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有着丰富的
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这些资源在《鄄城县志》等地方文献中均有详细记载,它们都是具有
极佳开发价值的宝贵财富, 为下一步开发旅游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如果经过合理
开发利用,定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鄄城历史悠久,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古鄄”之称。据史籍记载,帝尧、帝
舜曾长期生活在这里,是著名的尧舜之乡。鄄城文物古迹荟萃,尧舜足迹遍布全县。较著名
的有尧城、尧陵、尧庙、尧母庆都陵、中山夫人墓、中山夫人祠、丹朱阜、丹朱墓、舜诞生
地姚墟、舜耕之历山、雷泽等。
1、谷林尧陵 尧陵又称尧王墓,乃帝尧所葬之处,《吕氏春秋》云:“尧葬谷林”,其
址在距鄄城县城7公里的富春乡谷林,故名“谷林尧陵”。
今尧陵墓区面积6000余平方米,地势平坦,墓区原有松柏古树300余棵,1979年淤灌时全
部淹死,现有近年所植柏树60余株。尧陵封土直径15米,陵前立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濮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和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所立
“尧陵祭文碑”各一栋。
2、尧城遗址 位于旧城镇东北十五里,李进士堂镇政府驻地附近。
据《曹州府志》 载: “尧城, 在濮州东南三十五里,一名小城阳。”《濮州志》载:
“尧城在濮州东南三十五里,《括地志》云:‘在鄄城东北十五里,’即此。”《史记·五
帝本纪》所谓“尧辟位二十八年”之所,当即此地。
3、尧母庆都陵 庆都陵,又名灵台,系帝尧之生母庆都之墓,在鄄城县富春乡谷林尧陵
正前方一里,灵台上有唐尧灵台碑,汉建宁五年(172年)立。
4、中山夫人墓 位于葛庄乡政府驻地西一公里,黄河大堤东侧,是尧妃中山夫人墓葬之
地。《濮州志·续古迹考》记载:“中山,相传尧妃葬处,在州治东南三十里武集里陶丘堌
堆。”
5、箕山古遗址 位于箕山镇箕山集东街垓子庙旧址。《濮州志·山川考》载:“箕山在
州治东五十里,相传许由所居”。《史记》、《汉书》中也均有许由隐于箕山的记叙。相传
许由是上古高士,尧让其以天下,许由不肯接受,以为是一种羞辱而遁耕于箕山之下。
6、舜诞生地姚墟 位于彭楼乡舜王城,系舜出生之地。
7、舜耕历山遗址 位于闫什镇历山庙村附近,东距闫什镇二公里。《史记·五帝本纪》
载:舜生姚墟、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市于负夏。而姚墟、历山、雷
泽均在鄄城县境内,河滨、寿丘、负夏均在鄄城附近。大量史料证明,只有鄄城的历山才是
舜耕历山之处。历山舜王庙建立在舜耕历山上,始建于东汉之初,终泯于1967年,影响深远,
圣迹恢宏,民众怀焉。据古庙碑记载,东汉光武年间曾修复立碑,南北朝、唐朝、元朝、明
朝、清朝皆有修复。
近年来, 舜的后裔,海内外甄氏族人纷纷来函来人到历山庙认祖归宗,历山庙周围广大
群众也自发修复历山庙,现已建成寝宫殿、三皇殿、苦奶奶庙、龙泉舜井亭、周边院墙及山
门等。
8、 舜渔雷泽湖 位于彭楼镇村北,现为菏泽电厂水库,水面占地4000亩。即舜渔之雷
泽。雷泽,即雷夏泽,亦名兖州泽,其方位在鄄城县彭楼镇境与菏泽市胡集、都司集之间。
9、 舜陶河滨 舜陶河滨之地,据考证在今旧城镇陶丘堌堆。舜曾为甄陶之职,古籍多有
记载。“甄”古与“鄄”通,本义指制陶的工具,后因舜陶河滨之地,“一年成村,二年成
邑,三年成都,”其地故得名为甄。也就是今天的鄄城县旧城镇。
10、海外甄氏寻根鄄城 鄄城在战国之前称鄄邑、甄城,古“鄄”、“甄”为同音异体字,
起源于“舜陶河滨”。国内外甄氏族人公认舜乃甄氏的开姓圣祖,得姓之地在山东鄄城。据
《甄氏族谱》记载,甄氏由甄藩至今已传至130多代,世系清楚,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甄姓第72代孙的一支由鄄城迁到河北无极, 无极的一支迁到河南,甄第107代孙甄舜河又由
河北迁往广东开平。从广东开平移居国外的较多,且在国外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形成甄
氏望族。近年来,海外甄姓侨胞致力寻根问祖,先后在美国成立“甄舜河堂”、“五邑同乡
会”,在新加坡等国成立“甄氏联合会”等挂红旗的爱国组织。1998年秋,美国三藩市五邑
乡会主席甄景棠夫妇来鄄做了初步调查; 1999年9月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
国甄氏访亲团近40人,相继来鄄谒祖访亲。2000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召开的由多个国家参加的
“甄舜文化研讨会”上,一致确认:舜帝是甄姓的血缘圣祖,甄姓得姓之地在山东鄄城。
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富的人文资源,如果发掘得好,可开发出许多文化旅游项目,为
旅游业增添旅游文化内涵,从而使尧舜文化成为提升全县旅游档次的又一个龙头产业。下一
步应该加大投资开发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并获得相应的开发政策和资金的支助,
保障对地方文献实质性的开发。
鄄城县民间文化历史悠久, 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鄄城县
人民创造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并世代流传下来。2006年12月,鄄城县
鲁锦、商羊舞、砖塑入选首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鄄城县商羊舞、抬阁、担经、
马叉、砖塑、旋木、鲁西南织锦、手工糖果饯、斗鸡九项民间艺术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本县二洪拳、三皇舞被列入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洪拳、三皇舞、担经
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被载入方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特色,方
志记载保存了丰富的民族地方文化,完全可以用于旅游开发,并且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这
充分显现出方志资料在旅游开发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对它们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增加
旅游文化的含量,则会对孙膑文化、尧舜文化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总之, 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特别是方志资源,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
深远的, 增效是显著的。针对县内存有一大批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鄄城应以历史文化景点
为主体,展开深层次综合规划和开发。如果对地方文献进行有效地挖掘和开发 ,完全可以形
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催生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从而起到保护本县
历史资源,恢复名胜古迹,弘扬历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文参考自:闫喜琴:《论方志与区域旅游文化开发》,《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8期)

(作者单位:鄄城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