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卷设置的必要性和写法—第二轮志书应加强有关地名内容的记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12&run=13

王正伟

提 要: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和承载,是沟通乡情的纽带、是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
和人类交际等社会活动离不开的工具。地方志书历来有重视记载地名的传统,但是由于条件
的限制,对于地名的记述过于简略。志书中设立的地名卷除了应该记述村镇名、居住区名、
公路道路名和河流海塘名等地名的由来及沿革之外,还应该包括地方综述、政区地名由来及
沿革、名胜古迹、人工建筑、附图、地名索引等篇章。
关键词:地名卷 传统 沿革 写法

我国地方志书历来有重视记载地名的传统, 在地方志的渊源《禹贡》、《山海经》等书
籍中,已载有地名资料。近年间,在吸收地名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地名志编撰工作在全国勃
兴,众多的地名志书相继问世,如浙江的《海盐县地名志》、吉林的《梨树县地名志》、江
西的《奉新县地名志》等等。现代社会编撰的地名方面的书籍很多都取材于旧志书中关于地
名的记述,如山东省近期正在连续出版的《山东历史地图集》中的很多古代州、府、县的地
图大多取材于各地的旧志。①各地编写的地名志也离不开志书中有关的地名记载。但是在作
为“一方之全史”的地方志书中设立地名篇专门记载地名沿革的情况却很少见,地名是历史
的产物和承载、是沟通乡情的纽带、是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和人类社会活动离不开的
交际工具。作为记录特定地区地情资料的方志,少了对地名的全面记述就是不完整的,就不
能完全反映地区特征,地方志的编写者应加强对地名由来和演变情况的调查研究,争取从各
个方面全面记载地名资料。
一、 旧志和首轮志书有关地名内容记述的优点和不足
笔者翻阅了一些旧志书和第一轮志书, 发现这些志书或多或少的都有关于地名的记载。
如《峄县志》(点注本)设立山川、建置、坛庙、漕渠四篇,对古峄县的一些山川、河流、
村庄、学宫、坛庙、等自然风物和人文建筑进行了记载,值得一提的是不光记载地名,还把
这些地名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使读者阅读起来更直观,这对于古志书可谓弥足珍贵。②一轮
志书也比较重视地名的记载,很多志书都在建置篇中记载了村庄、乡镇等地名;在自然环境
篇中记载山川、河流、泉水等自然风景;在文物名胜篇中记载一些古遗迹、名人故居、风景
名胜等人文建筑;还有一些志书在城乡建设篇中设立道路、桥梁、公园、公共建筑等章节。
但是不论旧志书还是第一轮志书都存在几个共同的问题:
一是缺乏专门记载地名的独立篇章,对于地名的记述散见于建置、自然环境、文物古迹、
城乡建设等篇章,这就使读者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二是对地名的由来和沿革缺乏记载或不
详细,只是记载一些空洞的名称,尤其不注意对一些村庄、道路、人工建筑的记述, 这就使
得作品缺乏资料性和趣味性;三是由于条件限制,缺乏地图和照片。地图是对文字的最好补
充,地图有助于读者对地名的形象认识,照片是保存历史的很好的方式,随着一些地名和建
筑的消失,照片将成为承载人们记忆的唯一方式。
二 认识记载地名资料的重要性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和承载, 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地名,有其存在的时间段,在这一
时间段内该地发生的事件都会烙上该地名的印记,当这些事件成为历史的时候,后人考证研
究时地名就成为确定事件发生确定地址的重要依据。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地建设日新月异,
这也致使一些村落迅速消失,伴随着新地名的出现,一些老地名也迅速消失,这种速度超出
了历史上的任何时候。如果不把这些地名的沿革记录清楚,那么对发生在这些地方的一些历
史事件的考证也将非常困难,记录地名的沿革势在必行,这也就需要记载地情资料的志书全
面记载这一沿革并在地图上作出明确标注。
地名是沟通乡情的纽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地名成为一些少小离
家的本籍人士寻根的依据,也成为地区之间交流的基础。山西洪桐老槐树寄托着那一时期从
山西迁往各地的人们对祖先的思念,如果某一天老槐树这一地名不复存在,这些人的思乡情
绪将无以寄托,同时后人对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的考证也将变得极其困难;如果陕
西轩辕陵地名消失,中华民族将无处寻根;同乡之人在异乡相遇,谈及故乡风物地名,彼此
之间的感情自然也会拉近不少。所谓:“同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即是此理。地
名已成为某一地区人们联系感情的纽带。
地名是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各地第三产业也迅速
发展起来,各地政府充分利用旧地名的文化内涵招徕游客,交流文化。同时各地的招商引资
也纷纷打出亲情牌,吸引本籍成功商人回乡投资创业,壮大经济规模,地名成为经济交流的
基础,也成为一种无形之中的财富。
地名是是人类社会活动须臾不能离开的交际工具。 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地名,没有地名人
们交流就失去了具体指向,各种交往就会便得极其困难,地名可以让人方便的找到目的地,
如果地名经常的无原则的变动,将会给人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异地问路是这一作用的最
突出表现。
地名是传承民族文化,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
发展文化产业,多地也在努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地名中所富含的文化信息为这一趋势提供
了重要资源。枣庄市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就充分利用了地名资源,台儿庄古城在二战的战火中
被破坏掉,但台儿庄大战在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现在台儿庄也成为了海峡两岸交
流基地,对于沟通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台儿庄古城的重建也是一个重要
的旅游资源。因台儿庄古城在战争中已经被破坏殆尽,因此重建工作中,就充分发掘古城地
名中所蕴涵的信息。对一些重要的古建筑、古遗迹的重建,深入旧志书发掘资料、老照片,
到老人中间寻访挖掘,从建筑名中发现历史基因,弄清每一栋建筑的前世今生、主人身份和
家族故事以及当年的用途,从而努力恢复当年的样子。台庄闸官署、扶风堂的重建就是这一
理论的最好例证。
地名卷的设置对志书存史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志书作为地情资料书,必须详细记
载一地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状况,地名作为地理标识,对于发生在此地的事件、活动
于此地的任务都打上了地名的印记,地方志书想要记载清楚人物的活动轨迹、事件的来龙去
脉,就少不了要记载地名,而详细的地名卷的设置,对于读者了解和考证事件、人物具有重
要意义,也更加凸显方志的存史功能。可以说只有有了详细的介绍地名由来和发展的地名卷,
志书才能算是一本完整的地情资料书。
二、对于地名卷设置的建议
旧志中关于地名的篇目, 一般出现在建置古迹卷中,但在社会主义新方志中地名卷却鲜
有记录。上海市奉贤县的《奉贤县续志》在第三卷中设置地名卷,共分四章分别记述了村镇
名、居住区名、公路道路名和河流海塘名。至于写法跟古志书中的建置古迹卷类似,都是写
明了地名的由来及沿革。③但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志书地名卷作为记录地区地名的载
体,仅有这些无法起到保存史料的作用。它应该包括地方地名综述、政区地名由来及沿革、
名胜古迹、人工建筑、附图、地名索引等篇章。
(一) 地名综述。此处可不设章节,以无题概述的形式,内容应该包括本地区的地名由
来、地名组织机构和村、镇、街道、道路、山川、河流湖泊、显著人工建筑、名胜古迹的数
量方面的概述。综述应该立于该地区全局的角度,从总的方面表述,以便于读者总体上了解
本地区的地区组成情况。
(二) 政区地名由来及沿革。这一部分是地名部分记述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村镇(街
道)、道路、河流湖泊、山川、人工建筑的地名由来、隶属关系变迁、地名演变等方面的内
容。关于这一部分可以利用多种体裁,如述体、志体、表体三种体裁,还要附以翔实的图表。
对于村镇街道、山川河流湖泊、道路、人工建筑都要详细记载其名称的由来和演变。对于地
名的由来及沿革的原因要详细记述,这一部分越详细越好,可引入传说、神话、俚语、故事
等内容,这样能增加文章的趣味,同时能加深读者对这一地名的印象。地名的演变是地名章
记述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使很多古老的地名迅速的消失,当代人写志就必须保
留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理清其发展脉络,给后人以明确的交待。
(三) 人们对于一个地区的初步了解仅仅通过了解这一地区的山川、河流、村社、街道
是不够的,人们还要了解诸如寺庙、古塔、名胜古迹、大厦等标志性人工建筑。这些建筑是
这一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繁荣
文化事业,其中就包括做好文化实体的保护工作,在志书中对这些古建筑、地标式建筑进行
记载,不仅能起到保护传承优秀文化的作用,同时对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宣
传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这些不可忽视的要素进行记载,除了记述名称之外,还要对其存
在年限和曾经发生于其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概要介绍。这样才能使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印象更加
深刻,对这一地区的文化也会有深入了解。
(四) 地图和照片。对于标志性建筑和名胜古迹仅从文字上记载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很
难对其形成直观印象,因此就需要配以相关的历史地图,在图中明确标注出这些地名,这就
能使读者更加直观的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名要素,照片是记录历史的很好的方式,随
着一些地名和建筑的消失,后代读者考证历史事件时照片将成为一个很好的辅证。因此,地
图和照片在地名卷是必不可少的,地图个照片在卷中要穿插于文字记载之中,这样才能与文
字相互呼应,起到“一图顶千言”之功用。
(五) 索引部分。索引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方便读者找到想要的地名,并能迅速的在
地图上确定方位。大大提高志书的利用效率。
三、地名卷编写的取材
地名卷涉及内容较多, 有由来、有沿革、有地图、有索引,因此编写起来难度较大,我
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取材。
(一) 争取本地区地名办公室的支持。这是最主要的取材途径,现在各地区都有地名办
公室,他们的职责是负责区划地名的日常工作;负责行政区域的建立、合并、撤销、驻地迁
移的申报工作;负责地名命名、更名的申报工作;负责地名标志设置与管理;负责对社会标
准地名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地名档案的建立和地名图书的编纂出版。因此,地名卷
的内容主要是从地名办公室获得。史志工作者应加强与地名办公室的联系和沟通,这是取得
地名卷编写成功的基础。
(二) 精研古志书,寻找有关地名的记载,旧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很多志书里都
有关于地名的记载,尤其是一些名胜古迹记载尤为详细,很多古志书中都有地图,我们可以
把这些地图辑录出来,仔细对照,找出同一地点名称的变化情况,并把它们的变化记载下来,
这就是非常详实并且形象的地名沿革史。近几年,山东省史志办公室正在编写的《山东省历
史地图集》是这方面的代表。从旧志中发掘出有用的资料是地名卷编写取材的重要渠道。
(三)广泛调研,深入群众中寻找地名由来、沿革、及相关历史事件的材料,取其精华,
概而述之。人民群众中有很多甚至专业地名部门都不知道的地名传说、沿革和往事,这些资
料甚至是故事是非常丰富而生动的,方志人到群众中收集资料一直是一个良好的传统,只有
深入其中寻找这些材料,地名卷的编写才能是丰满的,才能是充实的。
地名卷在地方志书中的设置将大大增加志书的文化内涵和实用性, 同时也能使志书更加
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生活。地名卷是体现志书历史传承功能的重要部分,是记录历史和研究
历史的重要资料,志书专设地名卷才能更完整,记录历史是修志人的职责,二轮修志应吸取
古志和一轮修志关于地名方面记载的经验,广泛深入的收集资料,力图全面的记载地名方面
的内容,促进地方志书编写体例的进步。
注:①《山东历史地图集》,张敬忠主编,2010年版。
②《峄县志·点注本》,赵亚伟主编,线装书局出版。
③《奉贤县续志》,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单位:枣庄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