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地方史志文化发展,增强服务现实的功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106&run=13

石峰 郭庆莲

文化产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发展较快的行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构
建文化产业过程中,地方史志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地方史志书籍作为文化的重要载
体,通过不断地发掘、传承与丰富,必将能够铸就起未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文化大厦。肥城地
方史志作为肥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肥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发
挥肥城地方史志文化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地方史志是综合信息资源, 是传承人文自然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地域发展的无价之
宝。地方史志具有广博的信息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所修的新方志规模宏伟,资料丰富,在丰
富的资料中包含着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肥城修志具有悠久的历史。自1991年来以来,肥城
市地方志办公室共出版发行了50多部志书及志类书籍, 其中有1部新县志、1部市志、3部年
鉴、 点注翻印了4部清朝旧县志及《肥城风物》、《肥城人物志》、《肥城地理志》、《肥
城人物》 、 《肥城概览》等。肥城市基层志书编修工作在省内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出版了
《王瓜店镇志》《潮泉镇志》《老城镇志》《湖屯镇志》等10部乡镇志,《孙家小庄村志》、
《王西村志》 、《王东村志》等8部村志,《肥城市财政志》《肥城供电志》《肥城市政协
志》《肥城教育志》、《肥城共青团志》、《供销合作社志》、《肥城水利志》、《肥城卫
生志》8部部门志、《石横特殊钢厂志》《肥城建利水泥厂志》2部企业志。另有《肥城市人
大志》《新城办事处志》《巧山村志》等正在编纂中,全市基层志书编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
势头。这些志书的出版发行,拓展了地方志为现实服务的新途径,为“打造中国桃都,建设
美好肥城,共筑幸福家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仅一部《肥城市志》就容纳了一地各个方
面许许多多的资料,编《肥城市志》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西周时期肥城为肥子国。西周早期,
尚存“遂国” ( 今肥城市安临站镇稍南地区)和铸国(肥城市汶阳镇东西区域)。从王庄
镇东焦庄遗址出土的商周文物中,首次发现了铁制鼎、釜、链、马镫等,证明农耕社会已经
进入冶铁时代。湖屯镇张店村出土了以铁犁铧为代表的一批汉代铁器,被专家认为是中国最
早的铁制农具,肥城是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的地区之一。地方史志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料信
息资源,称为“一方之全史”,“一方之百科全书”,比之其他文化产品的资料,志书、年
鉴更翔实、更具权威性, 具有很高的存史及应用价值,能够克服其他文化产品的常出现的资
料的堆砌和文化遗存、乡土风情组合的弊端,使肥城文化产业与齐鲁文化接轨,增加了文化
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清朝四部《肥城县志》被运用到肥城的旅游解释中。全国著名旅游专家
杨乃济参考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对牛山及穆柯寨的记述,对牛山和穆柯寨进行了考证,
得出穆柯寨为国内第一古寨的结论,这大大提高了志书中人文遗产的可信性。
笔者以为,发挥地方史志的服务功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地方史志文化的科学发展,要结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搞好服务。地方志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贴近实
际,重点记述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记述各地贯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步伐的做法。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
结出各种工作特点和规律,推动建立服务型政府,推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各级领导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十分迫切的
问题。作为史志工作者应树立服务观念,强化质量意识,编纂精品志书,为社会各界提供丰
厚的地情信息资源。史志作为公开发行的读物,作为人类的文化精神产品,其作用是党政领
导干部资鉴,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专家学者研究引用。
肥城出版的多种地方志书籍,记载着肥城从天文到地理,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
从自然到社会,从物产到文化,从事物到人物,包含各方面最系统、最有价值的信息。肥城
的县志、市志、部门志、村志等地方志资料在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显著的优势作用,提
供了翔实、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推动经社会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这为历代有识之决策者所遵循。修志的重要目的在
于“经世致用”,为领导决策服务。科学决策应主要放在掌握系统、全面的地情信息上。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领导能否正确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
律,进行科学决策,对驾驭全局,推动本区域、开创工作新局面,关系极为重大。各级各部
门领导,也因此更加认识到方志的巨大作用。肥城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加快文
化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肥城市委、市政府根据《肥城县
志》、《肥城市志》、《肥城年鉴》的有关记述,并结合实际,确立了以“崇文尚德、务实
诚信、开放包容、创新争优”新时期肥城精神为引领,以“孝道、诚信、勤廉”为主题,修建
了德园、范蠡公园、百信广场、清风阁等文化阵地,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
统一的价值标准、强大的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同时, 肥城传承和弘扬以孝文化为主
的传统文化,大力加强诚信肥城建设,加快推进诚信评价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勤廉文化,不断提
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倾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近年来, 肥城史志办编纂出版发行《肥城党史大事记》 、 《党史资料》一至十八辑、
《肥城概览》、《肥城红色遗迹概览》。《肥城概览》成了许多领导的案头必备之物。该书
概括反映了肥城的基本情况,重点记述“十一五”期间肥城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设位置城
区、建置区划、人口民族、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农业 、工业建筑业 、固定资
产投资、国内贸易 、交通 、邮电、对外经济 、旅游 、财税 、科技、教育 、史志档案 、
卫生、 体育 、城市建设 、劳动就业 、人民生活、社会保障、有机农业、肥城桃、节庆活
动、建筑安装之乡、高新区及14个镇街概况、国家园林城市、桃都览胜、桃乡文化、非物质
文化遗产、地名溯源、古诗逸闻、名人要事、投资肥城、特产名吃、便民指南。这38个栏目
的内容中分门别类地撰述汇编基础资料和数据,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实用性强、图文并茂,
集可读性、 科学性、存史性和时效性为一体。 该志书资料实,已成为各级领导制定实行决
策方案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肥城情况的普及性工具书。在开拓信息资源,为领导掌握情况,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服务方面,我们采取了两个方面措施:首先利用召开发行仪式的形式,
将《肥城概览》等志类书发放到全市各级领导手中。其次,通过肥城市信息网地情资料库网
络向全泰安市进行宣传,扩大服务功能,收到了显著成效。
二、 开拓信息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志书记载着大量可供开掘的文化资源,是
促进肥城发展的宝典。清朝旧肥城县志记载,肥城城镇起源较早,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传早在舜帝时曾在都君庄(今石横镇东衡鱼村)一带建都,现仍存
有舜王冢。据考古发现,肥城文化起步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远自新石器时期,先民即繁衍生
息于此。肥城是鲁文化发达地区。历代见仁见智的肥城籍仁人志士,都传承弘扬齐鲁文化。
唐代的翦云山黄巢寨、宋代的金牛山穆柯寨、至今保存完好的众多古刹寺院及其原县城内文
庙大成殿(为元复设县后元至元十二年所建,至今已有七百三十五年的历史)印刻着肥城延
绵不断灿烂的历史文化。肥城是左丘明故里,有冉子祠、有子故里、范蠡墓、黄巢寨、泰山
显灵宫等历史文化古迹。肥城境内的牛山、陶山、布山、翦云山、云蒙山不仅自然风景优美,
而且还有很多的历史人文景观。绮丽的风光,留下了春秋末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经济
学家,越国大夫范蠡携西施隐居陶山的美谈;孔子周游列国遇雨晒书,留下晒书城遗址;唐
朝李白到此游览书写了《送王山人归布山》、《沙丘城下寄杜甫》诗篇。如此众多的历史文
化古迹,无不包含着鲜活的文化因素,是肥城构建未来文化大产业可供借鉴的无价之宝。
在文化建设中,地方史志是一项重要内容。肥城市对地方史志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挖掘、
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肥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肥城
市委、市政府根据《肥城县志》、《肥城市志》、《肥城年鉴》记述的肥城桃文化源远流长
的历史及其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信息,确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战略,开发拓展肥
城旅游市场,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肥城春季桃花遍野,争奇斗艳,秋季果实累累,香飘万
里,是真正的世上桃源,人间仙境。自2002年以来,肥城市充分发挥桃花旅游的资源优势,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节思路,发挥商业化运作的潜力,
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桃花旅游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每届桃花旅游节都精心
策划,先后确定了“游桃花园,品桃花宴,洗桃花浴、购桃木剑”、“走进桃花园,亲近大
自然”、“世上桃源,和谐肥城”、“传播吉祥文化、打造中国桃都”等不同的主题。节庆
内容丰富,活动创意新颖。有农家小院农家饭,桃树认领进桃园,特色餐饮桃花宴,旅游购
物桃木剑等。经过11年来的不断努力,肥城桃花旅游节已逐步发展成了肥城市节企互动、经
济旅游互动的综合性平台, 并且已被省旅游局列为了全省知名的旅游节庆活动, 全省四大
“花之旅”之一。“桃花效应”,给桃乡肥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肥
城桃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肥城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桃文化资源的优势,进一
步做大培强桃文化产业,富有特色的肥桃文化资源不断得以挖掘,不断得到推陈出新,在实
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持续塑造了“ 中国桃
都、美好肥城、幸福家园”的城市新形象;提升了市民素质,丰富了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展
示了肥城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桃木旅游商
品加工业,肥城市建立了中国桃木旅游商品城,商品城达到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建筑面积
2.7万平方米, 成为集桃木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展示、商贸、旅游、餐饮、购物、娱乐、
会展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桃木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桃木旅游商品研发
生产基地”、“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山东省十佳大型综合旅游购物场所”。
第七届至第十一届桃花旅游节期间举办了以“传播吉祥文化、 打造中国桃都”、 “好客山
东”等主题的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每届均吸引全国15个省市60多家企业参赛,
参赛作品有桃木日用品、饰品、挂件、摆件等1000余件,创意新颖,工艺精美,琳琅满目的
桃木工艺品走进千家万户,久而久之,营造了浓厚的吉祥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心趋善
思安,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2006年,根据《肥城市志》记述,肥城的桃
木雕刻民俗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地方志工作条例》提出:“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
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
径,可以通过建设资料库、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开发利用地
方志资源的力度,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地方志的
优秀成果,扩大地方志工作的影响,推动优秀地方志成果更多更及时地应用实际,服务于社
会。在发展史志文化产业中,既要大力开发史志文化的经济价值,又要保证史志文化的社会
价值,决不能忽视史志文化的社会价值而片面地单纯地追求其经济价值,其价值取向是必须
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我们应当认识到,不论是附有文化符号和文明内涵的文化的物
质形态,或是以交换为直接目的向社会提供劳务形态的文化服务,虽然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但其最本质的属性则永远都是超经济的社会属性。发展和壮大史志文化产业,为实现史志文
化创新不断拓宽领域和增强活力。肥城新编《肥城县志》和《肥城年鉴》全面反映肥城的历
史与现状,特别注重对各行各业的改革建设成就和教训的记载。我们通过对史志资料的研究,
总结本地区改革建设的历史经验,为肥城的经济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科学的依据。肥
城市大力推进农业改革步伐,积极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战略,并把培育和发展独具地
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基础与核心,这一战略就是在市领导通过肥城市地情
资料充分了解全市农业的历史与现状和全市各乡镇地理状况、农业资源、资金、技术、人才、
人文等优势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多方面信息后,经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确立的。自2006年开始,
肥城市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博览会上,充分展示了国内外有机农业发
展新成果,深入探讨了国内外有机农产品发展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引领了有机农产品发
展趋势,推动了肥城乃至全国有机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肥城市以发展高端高质高效
农业为方向, 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推行“农业有机化战略”,坚持不懈地把有机蔬
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四个之最”为标志创
建了“全国有机蔬菜第一县”品牌, 成为发展起步最早、编制规划最先、面积规模最大、加
工出口最多的县市。肥城市“中国(肥城) 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获全国“2010-2011年度
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度的品牌农业会展”称号。
肥城史志资料成为前来旅游观光、 投资办厂的海外人士了解和认识肥城的窗口。特别是
《肥城县志》《肥城年鉴》浓墨重彩记述的重点厂矿、旅游名胜、高新科技开发区、对外经
贸、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名优特产等信息,颇受外地和海外人士的关注,为他们了解投资
环境,确立投资项目起了重要作用。现在肥城市及各乡镇志书籍中反映肥城概况的资料已加
入了山东省情信息网,为国内外了解肥城,促进肥城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肥城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挖掘《肥城县志》 、《肥城市志》、《肥城年鉴》中记载的肥城
文化精髓, 围绕“三圣” (“史圣”左丘明、“商圣”范 蠡、兵家“亚圣”孙膑)做好发
展文化项目、培植文化产业的文章。同时,肥城实施项目带动,加快推进春秋古城、中华儒商
文化产业园、中资颐年山庄等14个过亿元文化旅游项目;抢抓国家和省、市空前重视文化发
展的良好机遇,加快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培植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壮大产业集
群,重点打造桃木商品、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演艺、广告会展、印刷发行、包装物流、
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 着力打造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预计到2015年,肥城市文化产业占GDP
的比重将达到6.2%, 成为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全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
山东省肥城市的“桃木雕刻产业” 迎来了产业再次升级的历史机遇。经济导报记者从肥城
市文化产业办公室了解到,该市正谋划以“肥城桃”、“肥城天工桃木雕刻”为基础,整体
策划发展集旅游观光、正宗肥城桃品尝、桃木雕刻为一体的“吉祥文化产业”,肥城非物质
文化遗产产业园(桃文化产业园)也正在设计规划之中。其设计规划及建设都以有关肥城地
方史志书籍为依据。
四、为研究肥城名人服务。新编地方志和年鉴中有关地质、地貌、自然资源、民俗、方
言、人物等资料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如《肥城县志》“人物”编中收入的立传人物62人,
革命烈士2290人,人物简介29人,都是经过多方征集,多方考证,精心著述而成,其中包括
张志纯、尹庭、李邦珍、唐仲冕、刘钊、朱霄、赵丹、刘太东等著名历史人物。有些历史名
人的资料是肥城史志办几个工作人员在北京等地档案馆经过几个月的查阅搜集到的,其中也
不乏首次披露的珍贵材料。《肥城人物志》收入了左丘明、冉子、有子、范蠡、宋焘、王曼
硕等近300个历史人物, 史志办工作人员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了钩索沉隐,考辨真伪,为研
究这些人物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肥城是春秋时著名史学家、儒学
奠基人之一左丘明的故里, 被誉为“君子之邑”。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都君庄(今石横
镇衡鱼村人)人。孔子亦视其为君子,谓之于其共好恶。《论语? 公冶长》载:“子曰:巧
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编著
了历史上著名的作为我国第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书,著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国
别史——《国语》。冉子(名耕,字伯牛),春秋时期鲁国(今肥城市王瓜店镇冉家庄)人,
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广施教化,为人所敬。鲁定公十
年(前500年) ,孔子由中都宰晋为鲁司空,冉耕继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
政绩显著,深得民心。所治之地,路无拾遗,器不雕伪,所治中都成了其他诸侯国学习的榜
样,并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有 子 (前518~?) 名若,字子若,春秋时期鲁国(今肥城市)
人,少孔子十三岁,是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是孔子晚年的著名弟子之一。有
若之状之言皆似夫子。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十分思念他。因有子言行相貌像孔子,对他十分
尊重。于是大家共同推举他当老师,尊敬他就象当年对待孔子一般。鲁国国君鲁哀公就曾向
他问礼。 有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提出“礼之用, 和为贵” 、孝悌是
“仁”之本、与人交往时,应守合义(宜)的信用等学说。有子孝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汉朝设“孝悌力田”、“举孝廉”时多以他的话为依据, 其减轻剥削、寓富于民的思想,也
成为后世贤臣规劝帝王的名言。春秋末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经济学家范蠡助越王勾践
发奋图强,灭吴兴越,被封为上将军。后携西施浮湖至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治产致数
千万。齐王闻其贤,想以其为相。范蠡将财产散尽,来到肥城陶山之阳,自号陶朱公,积资
巨万,后卒于肥城。范蠡入肥后,隐居于陶山之阳的幽栖寺(原为陶公幽栖寺),在其经商
的陶山之阳,当时店铺众多,买卖兴隆。在肥城的经济发展史上,不论是农牧业、水产业,
还是商贸活动,都烙印着陶朱公的经济思想和高尚商德。商圣范蠡就是一个儒商典范,影响
全国商界两千多年,被世人誉为商业鼻祖,被商者视为“商神”,范蠡其经商思想和道德精
神至今在民间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得以代代传承。历史名人为一地之光,肥城的这些世界
闻名的文化名人,其君子风范影响了一代代有志之士,使百万桃乡人民感到荣幸,引以自豪。
在比拼文化软实力的当今社会, 地方史志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发展资源。肥城的地方史志
书籍全面记载了肥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状况,通过对地方史志资源进
行了有效的挖掘、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史志工作者要
在当地经济崛起的同时,在文化建设上也能抢占文化制高点,进一步发挥地方志作为文化产
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经济同文化的同步崛起,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保
障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肥城市委党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