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人物志如何强化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98&run=13

林秀玲
回望中国方志的发展路程,尤其是人物志,不断给读者奉献众多的优秀鲜活的人物形
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突出的审美价
值。其中一些人物形象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影响着一个时代人们的行为、思想
或精神生成及其走向。
对于社会主义新方志而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虽然不乏名重一时的著名人物,
但由于所记人物性格单一、浮泛、缺乏内蕴,往往导致人物形象著名而不经典,波及
一时后很快被读者遗忘,其影响力日益下降,从而影响整部志书的艺术魅力和质量。
这种状况不能不说与志书中的人物缺乏震撼人心、有一定审美价值、高层次的人物形
象有极大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新方志人物形象缺乏一定的精神深度,呈
现为平面而非立体,难以载负广阔的历史内容。具体地说,新方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
上有许多缺憾值得注意和反思:
一是对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人物支撑着整部人物志的叙事、主题。虽
然,许多志书在其体例结构、语言风貌上,也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最能反映
民族特质、穿越时空并震撼人们心灵的依然是人物的精神深度。而在第一轮新志的编
写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物志将写作的重点倾斜到了志书的技术层面,人物形象不
再是评判和衡量志书优劣的重要标准了。无论是编写者还是评论者,大多把对志书形
式的强调置于首位,却忽略了人物形象的精神塑造。
二是志书的编写者没有将入传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反
映与之相关的时代氛围、价值取向和人文立场。所记述的人物大多深深地刻有履历表、
记功薄、新闻特写、悼词等痕迹,并以此主导人物的记述。写人物所做的贡献,只是
以简单地开列帐单的方式进行,并没有进入人物的精神层面,没有融入编写者独到的
见解和对历史的思考深度。
三是市场化、商品化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冲击,使人们的精神理想开始退
化。在此环境影响下,编写者较少在工作实践中去追求富于震撼力的人物心灵世界也
是很自然的。
那么,续志编写者如何才能挖掘人物更深层次的内涵,使人物具有一定精神深度
呢?
首先,志书编写者应建立起创造经典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依靠自己的心灵,发
挥各自的才华,调动自身的潜能,高质量的志书和富有震撼力的人物形象才能出现。
其次,编写者要重建编著实践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立场。由于受20世纪90年代以
来文学潮流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深厚历史感和崇高价值观日渐缺失,反映在志书人
物的塑造上,同样缺乏具有人格化力量,有正义品性的人物形象。只有真正地欣赏和
表现人的道德情操和优秀品性,人物形象才能真正具备一定的审美品质和精神感染力,
人物志的编写才具备现实意义,在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准,和志书的美学价值上发挥作
用。
第三,要突出志书人物的独特个性,发掘国民品性中的优秀成份,发扬光大民族
精神。中国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刚健文明,自强不息的历史,不仅充满着建立盛德
富有大业的智慧,而且贯通着大美与崇高的道德精神。方志人物志应该将这种精神予
以实事求是地进行反映。在社会多元化的情况下,各种媒体无不立于自身特色参与竞
争,方志人物志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没有独立的思想及文化思维方式,就无法
反映国民品性的优秀成份,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第四、在记述过程中,编写者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获得入传
人物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活的感性材料,精心选择提炼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
格的材料入志,而不是平铺直叙地去罗列人物生平。二是将人物置于所处的时代,观
照其一生。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只有把他置于当时的时空条
件下,才能还原其本色,显示出他们的社会价值。三应加强所传人物的故事性,酿造
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编写者可以根据选择提炼的最能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材料加强叙
事的生动性、故事性。四应适当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展示其性格特征,塑造个
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安排刘、项双方的
主要人物同时出场,通过他们的直接交锋,将项羽的粗豪轻信、刘邦的灵活机敏,都
在其对话和行动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就值得借鉴。五应善于选择一些典型的、能代表
入志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的真实生活细节和传闻轶事来刻画人物。如《史记·
留侯世家》中的张良见圮上老人,《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韩信受胯下之辱,《史
记·酷吏列传》中张汤审鼠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细节和轶事虽与重大历
史事件关系不大,但在志书之中却如同画龙点睛,颊上添毫,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的传
神之笔。六在语言的使用上,既应平易朴素,也应准确生动、富于个性化,善于表现
人物的性格、志趣及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和情态。
总之,按照“生不入志”的收录原则,人物志所传人物已经远去,如何让他们的
精神天地得以保存,的确需要编写者的智慧和勇气。人物志的编写者,必须是该人物
的研究者,经年累月的凝视,折射出不同以往的角度,弱化其生平,突出其一生中最
重要的际遇,将一些本为人知的,或曾经隐藏于地下的资料,都充分展示或挖掘出来。
编写人物志还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有名人名家做支撑,借不同时期与不
同志书体式的发展演变为其增色。此外,总成方面还要有文史兼通、才情和实证并重,
富于编写经验的专家来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