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超前意识做好续修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92&run=13

宋守松
一、超前谋划,及时展开续志工作。国务院办公厅早就提出了“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
志书的要求,1998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适时下发了《关于续修新方志有
关问题的通知》。鉴于此,我们就何时在面上展开《滨州地区志》续修工作进行了深
入研究,一致认为,续修新志一定要有前瞻眼光,应结合形势发展和本地实际确定续
志启动时间。当时,地、县两级新一轮机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预计有不少职能单位
会撤并,若不及时把它们的有关材料收集起来,等机构改革完成,相关行业的志稿将
很难撰写,从而会大大影响续志质量。再者,我们连续搞了几年读用志书的活动,社
会上对志书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领导和各单位对史志工作也比较重视、支持,在这
种情况下,全面开展续志工作,不会遇到太多困难。同时,我们也感到,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所实行的改革开放,可谓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给经济和社会的各个
方面均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只有全面记述这一历史时期,才能正确反映发展大势,给
后人留下宝贵、完整的资料,也才能真正修出传世之志。因而,我们坚定了立即展开
续修《滨州地区志》的决心,并将上限定为1979年1月1日、下限定为2000年底。我们
的意见很快得到了行署领导的明确支持。1998年12月25日,行署召开了隆重的“续修
新方志动员大会”,同日,又正式行文,决定开始续修地、县两级志书,要求各县市
及地直各有关单位立即行动起来,严格按照要求立即进入收集资料阶段,真正把所有
资料“抢”起来,确保续志质量。紧接着,我们又以行署办公室正式文件下发了《续
修〈滨州地区志〉实施方案》,明确定于2003年底全面完成新志的续修,把1999年定
为准备阶段,2000年至2001年上半年为供稿阶段,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底为编纂阶
段,2003年为评审出版阶段。
二、超前设计,努力体现时代风貌。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和发展,许多事物已不同于过去。我们认为,续修新志一定要参考前志,但又不能拘
泥于前志,要体现“新”、体现“变”,在无相近内容的续志可作参考的情况下,要
特别注意超前思考、超前设计。我们组成规划班子,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参照大量
志书和有关资料,规划出了续修《滨州地区志》的框架设计方案,分别交省史志办公
室及全区各县市、地直各部门,在不同层次展开座谈讨论,深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
议。历经半年时间,前后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正式确定并下发了续修篇目。篇目为中
编式结构,以便与前志相衔接,并方便、直观地反映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变化。整个篇
目体现了五大特点:一是设“体制改革”篇,实事求是地记述重点事业在改革开放中
的体制改革与变化,把握时代发展脉络。二是设“非公有制经济”篇,全面反映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以及在全区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事实,正确记述这一历
史内容。三是明确要求以单项事业立篇、立章或立节的,在篇和章甚至节下设无题概
述,纵论事业发展大势以及重要的转折、变化,提纲挈领地反映每项事业的总体情况,
改变过去志书中普遍存在的基本不写概述以致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四是加大人物的记述分量,分别以“传”、“简介”、“录”三种形式记人,特别是
用“简介”的形式,简要记述在世的英雄、劳模、知名人士及党政领导,客观地介绍
他们的主要经历及事迹,使全书人物量达到近千人,克服过去志书“见物不见人”的
不足,提高社会各界使用和参考志书的兴趣,增强志书的使用价值。五是将建置沿革、
自然环境、名胜古迹、民俗民风等基本不变的内容,均在整理、加工的基础上一并入
志,以保持续志的完整性;加“历史纪略”篇,概要地记述重大史实,充分显示与前
志的连续性。另外,要求将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一并提供,规定各供稿单位均报送具
有历史意义的图片不少于5幅, 通过增加文中图片的使用量,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充
分体现新时期志书的可读性和信息量,为后人留下直观、形象的资料。
三、超前组织,健全续志运作网络。在面上铺开续志工作的同时,我们早组织、
早安排,把建立健全续志运作网络作为重要一环来抓,在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各供稿
单位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领导抓,抓领导,努力做到一步到位,把各个层
次的组织落到实处,基本形成了“五种机制”相辅相成、协调运作的体系。第一,调
整领导机制,根据续志的具体需要,进一步充实地区史志编委会,确定由分管专员任
编委会主任,以增强其责任心和使命感,并真正发挥领导和协调的作用;采取各种措
施,把编委会的工作由“虚”变“实”,使每个编委会成员都明确目标和任务,利用
自身条件为续志做好相关工作,改变过去那种只当委员、不问志事的状况。第二,完
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史志办公室各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现有人员与外聘
人员相结合的办法,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实行一
抓到底的目标责任制,使之各负其责,做好工作,以确保按“党委领导,政府主持,
史志办公室组织实施”的体制运作。第三,建立供稿机制,各供稿单位均成立续志领
导小组,一般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组长,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二至三人
任撰稿人。如地区畜牧局正式下文建立续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长任组长,一
名副局长和两名中层负责人任副组长, 其中1名副局长担任主笔,共有15人参与提供
材料和撰稿。地区法院、教育局、电业局等十几个单位专门成立了史志办公室,具体
承办续志搞的撰写。第四,落实审编机制,主审由编委会主任担任,副主审由地委、
行署秘书长及分管领导担任,主编、副主编及编辑也都明确到人,使之任务具体,责
任到位,以便早思考、早动作,不出现扯皮推诿。第五,确定咨询机制,聘请老领导、
老同志、专家、学者等做顾问,以便随时请教和研究某些疑难问题及历史事件的写法,
待基础稿件完成后,由他们组成评稿委员会,对稿件提出意见或进行具体修改。
为了使整个续志网络正常运转、使撰稿人能够掌握续志的基本要求和写法,以便
顺利地撰稿供稿, 2000年2月份,我们召开了续志培训会,邀请省史志办公室副主任
孙其海、基层处处长王文恒等领导和专家授课。我们还编发了续修《滨州地区志》辅
导材料,收录了有关的文件和修志的行文规定,从文体文风、材料选择、记述方式等
21个方面阐明了修志的有关知识和具体要求,发到每个供稿单位学习参考,从而较好
地奠定了续志的组织基础。
四、超前督促,把好供稿时间关。能否按时完成供稿任务,是能否做好续志工作
的关键。我们提前分析了整个供稿单位的情况和全社会对续志工作的认识程度,感到
应充分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督促力度,使供稿工
作做到整体推进,不留死角,不拖后腿。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合理调配人力,根据
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对各项事业的熟悉程度进行分工,使每一个编辑承包续志中的几个
篇章,并细化到具体的供稿单位、编辑实行目标责任制。史志办公室对供稿的各个阶
段确定时限,然后倒排工期,对各位编辑提出严格要求,各位编辑再据此开展督促检
查,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百分考核”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聘用人员则与工
资直接挂钩。对县市的供稿也提出具体的时间要求,并将完成情况列入年度考核的分
值。二是制定详细的《供稿程序》,要求各供稿单位实行“三稿制”:2000年底前在
编辑的指导下完成草稿, 交编辑修改;2001年6月底前按编辑意见完成初稿,交史志
办公室主编审改;2001年底前按主编意见修改完成送审稿,连同软盘一并报史志办公
室总纂。对领导重视、做法好、进度快的供稿单位,利用简报及时宣传;对措施不力
的,则在简报上点名警示,从而为各供稿单位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步骤,使他
们确立任务观念和紧迫感,避免随意性的产生。三是面对面督促和会议督促相结合,
以编辑跑单位、找撰稿人当面座谈、提要求为主,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分口或分片召
开座谈会、碰头会以及情况通报会,每次请几个续志进展情况较好的单位介绍经验和
做法,通报全区续志供稿状况,并对有的单位提出的问题当场商讨解决办法,对后进
的单位则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由于对困难设想充分,措施制定得当并得到了较好的
落实,使整个供稿工作进展顺利,未出现走弯路的现象,从当前情况看,初稿和送审
稿的报送任务有望提前完成。
五、超前指导,确保志稿质量。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有第一部志书的经验可资借
鉴,我们对续志的质量更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还在面上的供稿刚刚开始之际,
我们便以编委会的正式文件下发了《关于提高续志供稿质量的有关要求》,对文字、
数字、图片和地图资料的收集形式、提供方式等提出明确要求,对入志的人物分层次
详细地做出了规定,对篇目的细化、概述的写法等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并相应从政治
高度和行文处理等方面对志稿质量给予规范。其次,我们制定了《审稿程序》,把整
个审编过程具体化为可操作性很强的6个步骤; 体现了“三个提前介入”:一是各位
编辑提前介入所承担的供稿单位的志稿撰写,从他们确定章、节和编写提纲起,便参
与研究和商讨,有的放矢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力争减少返工现象;二是主编提前介入
志稿的审改,对供稿单位提供上来的基本符合志体且材料、数据齐全的稿件直接插手
进行实质性审改,努力减少中间环节,使质量得到保证;三是总纂提前介入供稿阶段,
打破供稿阶段和总纂阶段的界限,按篇分别处置,只要其中的一篇志稿全部完成,便
着手从成志的角度进行统编、统纂,其目的在于从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
决,并进而指导其他志稿的撰写。再次,我们预先确定对续修《滨州地区志》志稿的
评审,采用“四评制”:史志编委会实施一评,在供稿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各委员分
工对自己所熟悉的部分进行评审,重点解决史料、事实等问题;评稿委员会实施二评,
在总纂完成后,各成员全文审读志稿,重点解决记述轻重、评价对错等问题;聘请省
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实施三评,重点解决文体、文风等问题;请省史志办公室组织人
员实施四评,全面审定志稿,我们根据提出的指导意见再行修定,最终请省里验收,
把续修《滨州地区志》修成一部佳作、名志。
(原载于《中国地方志》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