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志部门效益的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88&run=13

陈希周
方志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多年来,我们只重视对她的投入,而忽视了对其效益的研
究。作为从事公益事业的方志部门,其效益问题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对此,笔者谈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一、方志部门的效益及特点
方志部门的效益是指方志部门基本职能所产生的应有作用,或者说是方志部门被
社会认同的存在价值。方志部门是通过编纂发行地方志,收集保存地情资料为用志者
提供服务这一途径实现其价值的。用志者是衡量和评价方志部门作用、价值的尺度。
方志部门编修的志类书数量多,质量高,发行面广,收集保存的地情资料丰富,对社
会有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益,反之,其效益就差或没有效益。方志部门创造的效益,
有别于生产和经营部门的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效益价值的无形性。方志部门为用志者提供的是志书或其他地情资料,用志
者获得信息后,主要表现在自身素质的提高,思想认识的变化,因此,方志部门创造
的效益往往表现为无形的。
2、经济效益的间接性。方志部门很少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其创造的经济效益,
大多需要经过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过程。用志者阅读了地情资料后,先经过自己大脑
的加工、筛选,然后运用到工作、科研、经济建设中去,创造出物质财富。因此,方
志部门创造的经济效益,多数具有间接性。
3、 效益具有模糊性。由于方志部门创造的效益具有间接性、无形性,其现象也
往往呈模糊性。用志者查阅了地情资料,借鉴了前人的经验,激发了自己的灵感,有
了新的发明创造,取得新成果。这里既有阅读利用志书的作用,也有用志者自身智力
劳动的结果。在这些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中,渗透了多少地情信息,难以用确切的数
字来衡量。正是由于这种模糊性,使方志工作者忽视了对自身效益的研究。
4、 效益标准的时代性。方志部门的效益标准,受时代价值标准的影响。地方志
工作是为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必然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封
建社会编修的地方志,重人文轻经济,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只有少数人看,其效益
很差。而我们今天编修的社会主义新方志,人文与经济并重,能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
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人们可以通过方志馆、地情信息网站,阅读利用地方志和其他地
情资料,使用志的人数和范围大大增加,方志部门的效益不断提高。
5、 效益评估的波动性。方志部门的效益不像生产经营部门效益的产生那样具有
确定性。由于受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影响,作为效益对象的读者群体也具有波动性。
这就使方志部门的效益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此外,由于受社会形势变化的影响,效
益评估的标准也往往发生变化。

二、方志部门效益研究的必要性
方志部门之所以要研究自身的效益问题,其原因:一是效益是客观存在的,无论
是生产部门还是非生产部门,只要有投入就一定有产出。方志部门以一定的人力、物
力、财力的投入为基础,通过编纂出版收藏地方志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使用志者阅
读吸收了地情信息后,用以指导工作、生产、科研,创造出物质或精神财富。在这一
过程中,政府对方志部门有投入,方志部门服务于社会创造了价值,效益是客观存在
的。如果我们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效益不研究,不关注,势必影响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进行效益研究是方志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方志事业要不断
发展,方志部门必须有作为,即必须创造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否则就会被社会
所遗忘甚至被淘汰。如在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完成后,许多地方志办公室相继
被撤销,人员被调离。对此,我们大都因为是领导不重视造成的,但根本的原因在于
方志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为社会创造应有的效益所致。有些方志部门用十
几年的时间编纂出版了一部地方志,除发给少数领导外,将其余的束之高阁,未能让
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政府给予了方志部门一定的投入,而方志部门却没有产生应
有的效益,这就很难引起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这样方志机构被撤销也就在情理
之中了。方志事业要健康发展,方志部门必须创造好的效益,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如
山东省史志办,早在第一届新方志编纂之中,就提出了:“保质保量修好志书,积极
开展地情研究,主动当好领导参谋”以及“面向领导,面向社会,面向经济搞服务”
的理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提出了建设:“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
研究和咨询服务中心”的战略思路。并相继建成了方志馆,地情资料库和地情信息网
站。山东史志工作的不断拓展,效益的不断提高,扩大了方志工作的影响,提高了史
志部门的知名度,使山东的方志事业步入了长期性、连续性、日常性的轨道。

三、方志部门效益的实现及构成
方志部门产生的效益,虽然没有生产和盈利性部门那样显而易见,但其效益也可
以大体确定,如编纂出版发行志类书籍的数量;方志馆接待查阅地情资料的人次和提
供的册次;地情网站点击的人次;地方志资源开发和利用实例的统计等都能反映方志
部门的效益。方志部门的投入和产出之间,以投入为始点,一般地说,编纂出版的志
类书籍数量多,质量高,发售的数多面广;方志馆收藏的地情资料丰富,管理人员素
质高,服务好,“产出”就会大,但不一定成正比。相同的投入,其效益大小,关键
在于编修的地方志质量高低和方志馆提供利用服务的水平。由此看来,方志部门仅编
纂出版一两部志书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搞好地方志和其他地情资料的开发利用服务。
在政府对方志部门投入确定的情况下,方志部门对用志者需求的满足程度越大,取得
效益就越高,在有效满足程度相对稳定时,投入越小,其效益就越高。明确了这一点,
有利于我们理清方志工作的思路,使方志的编纂、方志馆建设、地情资料库和地情信
息网站建设并重。
当前,政府对方志部门的投入是极其有限的,方志部门如果不注意根据方志事业
发展变化的情况搞好地情资料的开发利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就难以创造好的效
益。
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方志部门自身价值的实现,一般来说应具备两个条件,
经过三个环节。两个条件是:编修、收藏了一定数量的地方志及其他地情资料;为用
志者提供了满意的服务,使方志的“资治、教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三个环节是:
方志部门为用志者提供地情资料,并满足他们的需要;用志者通过阅读地情资料,自
身素质得到了提高或获得前人的经验,从而创造出物质或精神财富;用志者通过用志,
对方志工作认识得以提高,对方志部门社会价值的认同,对方志部门投入的增加等。
方志部门的效益,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但方志部门创造的经济效益与其
他部门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体现的是经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生产部门从事经济活动
对本单位有利,能获取利润就能取得经济效益,而方志部门一般不能直接获得利润,
它是通过提供地方志或其他地情资料给用志者,让用志者获得地情信息后,用于指导
生产、经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方志部门的经济效益的。在这里,用志者
阅读地情资料后,首先表现为对方志部门的认同,也就是说,用志者阅读了地情资料
后,首先表现为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才创造了价值。因此,方志部门创造的经济效
益,包含在社会效益之中。应该指出的是,用志者阅读了地情资料后,并不都能获得
利润,能获得利润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方志部门的社会效益总是大于经济效
益。

四、方志部门效益的评估
既然方志部门的效益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有理由重视她,并对其进行认真地研究
和评估。从方志部门效益实现的条件看,对其效益的评估应从机构人员,地方志编纂
出版发行,方志馆建设,地情资料库、地情信息网站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方面进
行。通过对机构人员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估,看政府对方志部门的投入情况,重视程
度,认可程度,方志人员的配备及素质情况。通过对地方志编纂,方志馆建设,地情
资料库和地情信息网站建设的评估,看编纂出版的地方志的质量、数量;方志馆收藏
的地方志及其他地情资料的数量,为用志者提供服务的标准、形式、水平,接待用志
者的人次,提供地情资料的册次以及地情资料库和地情信息网站建设的质量等。通过
对以上几方面的评估,就能基本弄清方志部门的效益情况。
对方志部门的效益评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制定标准,组织专门人员进
行。但评估既要有量化标准,也要有质量要求。如对地方志编纂出版的评估,既要看
数量,重要看质量;对方志馆的评估,既要看收藏的地方志和其他地情资料的数量,
也要看他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接待用志者的人次、提供的册次及利用的
效果;对地情资料库和地情信息网站的评估,既要看库、网站建设的规模,也要看库、
网站建设的质量及点击的人次。只有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才能真正反映方志
部门的效益。此外,制定的评估标准要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评估标准的合理性反
映在评估体系规定的项目及其指标是否符合方志事业发展的潮流和实际。
对方志部门的效益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方志部门的作用和方志的功
能,能促使方志部门突破“一本书主义”的束缚,拓宽方志事业的阵地,把地方志编
纂,方志馆建设,地情资料库和地情信息网站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方志部门建
设成为地方文献中心,地情信息中心,区域研究和咨询服务中心。
(原载于《黑龙江史志》2004年第3期,《广西地方志》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