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志文化市场的拓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87&run=13

姜晓志
随着第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启动,努力开拓志书的国内、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地方
志工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史志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志潜在的市场空间
任何有价之物,都应有市场,但在特定条件下则不一定有市场,价值是市场的必
要条件。
地方志有价值无市场的时代是漫长的。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条件下,志书几乎没
有市场,它差不多只是县官的工具书。县官到任,读志修志是首要,为的是有根有据
地把自己管辖的县境治理好。那时全国修志重点部位在县一级,一县之修,一县之用,
空间范围狭窄,志书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全球一体化形成,志书也应当进入国内外文化市场,通过市场交换,体现自身的价值。
目前,各地正在大规模地进行新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和
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新方志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和地方重大政治活动、商务活动和文化
活动中查询地方资料信息,了解地情的重要手段,地方志已成为交换或馈赠的珍贵礼
品,国内外收藏地方志热正悄然兴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树立起志书市场培育意
识,面对大有潜力的志书文化市场,要积极开拓。
志书只有通过收藏使用,才能实现其价值。但就志书早期收藏形式而言,多为自
给或贡品,商品率很低。民国以前的地方志,已经由国内外大量收藏。美国、日本及
欧洲各国的收藏量不亚于国内,其中有文化交流的一面,也有侵略掠夺的一面。
以收藏为特征的志书销售,一般来说,面窄量少,读者不够广泛。市场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首先在行业,其次在综合部门。社会的纵向省、市、县、乡镇层次虽多,
但数量较少,而社会的横向则部门行业林立,数不胜数。行业足足能构成一个庞大的
市场。例如:港务局可能购买全国沿海城市出版的港务志;海关可能购买同类城市的
海关志;水产局可能购买以海产为特征的水产志;各工商、税务、公安等行业部门,
都有可能购买同类可比城市的志书。再例如:蔬菜大县、产粮大县、产棉大县、山区
县有可能购买同类型的县志;沿长江和黄河各省市县都有可能购买各省市县出版的长
江志和黄河志。同行业对本行业的志书有共鸣感,体现了同行业志的针对性、可比性
强这一鲜明特点。只要我们面对行业为主攻方向,便可看到排列在面前的多行业链条。
当然,综合部门所需的综合性收藏,也不可忽视。

二、拓展地方志文化市场的途径
(一)面向社会大众,加大宣传力度。在新志书出版后,做好宣传发行工作,使其
更广泛地走向社会各界,是提高志书利用率的前提。宣传的渠道和途径主要有:一是
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志书出版的消息、内容简介、价值、意义等。二是通过举办新闻发
布会、首发式等隆重的发行仪式。三是加强广告宣传,扩大志书的知名度,使志书走
向更为广阔的市场。四是举办修志成果展览、开展志书评奖活动。五是通过网络技术
宣传志书的出版信息和社会功能,六是通过外贸部门和外籍华人、留学生和“三资”
企业等,打开通向世界的渠道,扩大志书对外交流。许多外商在各地投资、办企业、
谈判项目中,新编地方志成为了解市场和投资环境的权威性资料。
(二)改革用志方法,开辟用志渠道。对志书资料进行二次性开发,是拓展志书功
能、改革读志用志方法的基本原则。主要途径有:一是利用志书撰写专题报告,给领
导当好参谋和助手。二是利用志书编写地情资料丛书,为资源开发、名优产品开发、
旅游项目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三是利用志书编写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爱
家乡、爱祖国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志书教化、育人功能。四是联合人事、宣传、工
会、教育等部门举办读志有奖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读志用志热情。五是采
用影视制作手段将志书内容变为影视片,增强志书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
染力。六是以志书资料为基础,用文学形式开发利用方志资源,以扩大志书普及面,
增强宣传效果。